记叙文阅读技巧分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667767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阅读技巧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记叙文阅读技巧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记叙文阅读技巧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记叙文阅读技巧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记叙文阅读技巧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记叙文阅读技巧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记叙文阅读技巧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记叙文阅读技巧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记叙文阅读技巧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记叙文阅读技巧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记叙文阅读技巧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记叙文阅读技巧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记叙文阅读技巧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记叙文阅读技巧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记叙文阅读技巧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记叙文阅读技巧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记叙文阅读技巧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记叙文阅读技巧分析.docx

《记叙文阅读技巧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阅读技巧分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记叙文阅读技巧分析.docx

记叙文阅读技巧分析

记叙文阅读技巧分析

(2008-12-0821:

25:

59)

转载▼

标签:

教育杂谈

分类:

教学稿件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

(一)

小说、散文、记叙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1.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2.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3.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方法:

2、寻找线索的几种方法:

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作用:

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4.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

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给人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

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3)插叙(叙事时,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

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5.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6.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7.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1)肖像描写

(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6)心理描写(7)环境描写(8)细节描写

景物描写作用:

(1)交代背景

(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突出人物性格(5)烘托人物心情

8.文章内容(中心)?

方法:

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格式:

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9.表现手法及作用?

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

(1)象征手法作用: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手法作用: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作用: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4)讽刺手法作用: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5)欲扬先抑作用: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作用: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7)设悬念作用:

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10.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

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的特征。

(2)拟人: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

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

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便于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

(5)对偶:

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

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

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

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

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

11.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

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使不明了的明了化;将比喻、象征还原)。

格式:

“××”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2.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方法同上)

13.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开头:

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后文打下伏笔,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中间:

呼应前文,承上启下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

结尾:

照应开头,照应文题;篇末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中心;首尾呼应;回味无穷。

14.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15.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

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6.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

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2008中考现代文阅读压轴题探究

盘点2007年现代文阅读最后一题,一路芳菲扑面而来。

概括来说,最有特色的有以下五种题型。

一、补写续写型

【中考再现】

(1)结合全文内容,在段⑧的横线处填写一句话,作为文章的结尾。

(2)古今中外有许多真正谦虚的人,请你举出一个具体实例。

(2007年湖北孝感)

(1)文章结尾处写到“我”收到父亲的来信后,“想了许久”才回信,“我”此时想了些什么?

请续写出“我”回信的一部分内容(50字左右)。

(2)请发挥想象,你觉得人生还会是什么标点?

说说理由。

【点评剖析】这种试题主要有两个考查角度:

一是根据选文相关情节进行合理想象;一是按要求补写与材料相关的具体事例。

这两种考查角度的侧重点不同:

前者侧重于素材积累,后者侧重于想象能力。

解答这类试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原文的主旨,无论是补写事例还是想象情节都要紧扣原文,形象地说,就是“带着镣铐跳舞”。

【预测2008】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正因为如此,这类试题一直受到命题人的热捧。

预计此类试题在2008年依然是命题的热点,议论文将侧重考查灵活运用素材的能力,记叙文将侧重考查联想想象的能力。

二、材料链接型

【中考再现】(2007年山西)山西省孝义市的皮影戏是中国皮影戏的重要支派。

结合上文内容,阅读链接材料,概括说明孝义皮影戏的特点。

(2007年江西)

(1)再读上文,结合下列材料,谈谈你对看山老爹的认识。

(2)阅读下面材料,联系上文内容,围绕“怎样保护濒危植物”问题,请你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点评剖析】材料链接型试题从它诞生之日开始,就因为它在拓展同学们视野、考查同学们探究能力等方面的独特作用,而备受命题人员的垂青。

仅2007年就有山西、江苏南京、江苏苏州、浙江宁波、湖北黄冈、浙江嘉兴、浙江金华等省市命制了这种题型,尤其是江西从2003年开始设计这种题型,一直坚持到2007年,据此,也可以看到命题人员对它的厚爱。

解答这类试题的关键是既要寻找到链接材料和原文中带有共性的东西,又要弄清链接材料对原文的补充作用。

把握这两点,才能在答题的过程中全面、客观地回答提问。

【预测2008】由于此类试题的独特考查功能和较好的区分度,近年来,热度指数一路攀升,大有超越补写续写型试题,成为霸主的趋势。

同学们在复习中要切实把握此类试题的特点,掌握答题的技巧和方法。

三、启示感悟型

【中考再现】(2007年北京)阅读文章,说出“40年前”和“今天”作者对女教师泪珠的不同感受,以及作者“今天”的感受带给你的启示。

(不超过150字)

(2007年安徽)从雅卡尔提花机的发明,到现代计算机的诞生,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请分条列出两点。

(2007年江苏扬州)当今社会发展、经济繁荣,但还有许多弱势群体有待关注和帮助。

文中这位妇人的做法,给了你什么启示?

(不少于80字)

【点评剖析】洛克曾指出:

“阅读只是用堆积的知识来充实大脑,只有思考才能使我们读过的东西真正成为自己的。

”正是由于思考的重要,所以启示感悟型试题一直受到命题人员的关注,可谓是历久弥新。

解答这种试题的关键是先要正确把握文章主旨,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自己的感悟。

【预测2008】预计2008年此类试题依然会受到命题人员的青睐,在试题的设计上将会更加关注现实,在真正体现语文特色上下工夫。

四、笔记卡片型

【中考再现】(2007年福建福州)白求恩、雷锋、焦裕禄、孔繁森……都是大家心目中的榜样,文中却说即使不像他们,也是一个了不起的“好人”。

对此你有何感悟联想?

写一则1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

(2007年辽宁沈阳)制作读书卡片是一种很好的阅读积累方法,下面是一张尚未完成的读书卡片,请将其填写完整。

(谈启示时,请围绕摘句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

【点评剖析】笔记卡片型试题在试卷中早已屡见不鲜,但它与中考现代文阅读题对接,并且在2007年受到了诸如福建福州、四川广安、辽宁沈阳等地的关注,似乎在向我们传达一个信息,这是一种极具发展潜质的好题目,今后将会更加受到命题人员的青睐。

解答这类试题的关键是要注重试题形式上的要求,语言表达上与前面的一些题型相似。

【预测2008】撰写读书笔记和制作读书卡片是一种很好的阅读积累方法,但以往此类试题多与名著阅读相关,不能较为真实地检测考生的能力,因而一直没有在更大范围内流行。

可以相信,当这种试题与现代文阅读衔接后,将会在更大范围内走俏。

五、广告解说型

【中考再现】(2007年重庆)有关部门准备打一则广告,用富有吸引力的语言来介绍三峡博物馆。

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三峡博物馆的这则广告撰写广告词。

要求:

内容与选文相符;语言具有吸引力;30字以内。

【点评剖析】这类题在注重区域特色的前提下,引导同学们关注时政生活,注重培养同学们语言表达能力。

由于此题型的创新性,同学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对此考点足够重视。

解答这类试题的关键是在把握题干要求的前提下,注重语言的生动、流畅性,注重语言的感染力。

【预测2008】由于2008年奥运会的影响,宣传奥运、宣传北京的口语交际类试题定会成为来年的热点之一。

【实战演练】

一、记叙文阅读

玉兰花的记忆

①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我家院子里的玉兰花散放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

②玉兰花树约有两层半的楼房高。

自我有记忆起,便有花香。

父亲总是起个大早,趁花含苞时便给摘下。

他把较细的竹竿末端削成剪刀口状,以辅助摘花。

有时他亲自爬上树去摘,身手矫健。

然后再把摘下的花,分别装在小袋子里,置于冰箱保鲜,一有邻人闻香驻足,便可以方便相赠。

③当然,父亲一定会留下枝头上那些用手可以够得到的花,让前来感染香气的邻居,也可以得到在绿阴中寻一抹清幽的乐趣。

④念小学时,家人总要在我的书包里放些玉兰花,用手帕包好,以免损及象牙白的花瓣。

然后再三叮咛,送给老师和同学。

有时自己懒惰贪玩,便忘了。

经常是老师提醒:

“我又闻到花香哦。

”我才猛然记起。

⑤常常在送给老师后,玉兰花就所剩无几了,所以当同学向我要时,就显窘促,只好从亲近的同学开始送;一些偶有口角的,就给省下来了。

这时想来,真自觉小家子气。

⑥那时一直不明白,何以小小的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

因为我总是喜欢花的姿态,远

远胜过它的香气。

直到渐渐长大,才稍稍明了这是一种喜悦心情。

二十几年前,物资并不丰

富,用香水的人当然不多。

能在夏日清早感染一身香气,并持续整天,的确令人喜悦。

在要花的过程中,即使不认识的人也能透过花间说家常,增进友谊。

真是情趣无限!

⑦而父亲赶早摘花,想到会有许多人喜欢他种的花,并盘算着不知今天的花够不够时,这份可以与人分享的心情,更是令人欣慰啊。

尤其某个有晨曦的夏天清早,当我看见父亲摘下一朵沾露的玉兰花,小心翼翼地插在母亲的耳际,顺手理理母亲的头发时,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深深感动。

⑧我恍然大悟。

原来,母亲身上的花影飘香,皆是父亲每天亲手插上去的。

对父亲而言,

这也许是极自然不过的一个举止,但跃入我眼里,却是温柔万分。

我很难明确地描述出这份感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⑨对玉兰花我有很特别的记忆。

我曾在它的枝干上,每年刻画一痕,以志成长;也曾和姐姐爬坐上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

但这都只不过是父亲无形中带给我的一些生活上的启示。

1.文章第②③段具体描写了父亲摘花的过程,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

2.文章第④段中的“再三叮咛”除了表现家人怕我忘记外,还表现了什么?

答:

3.文章第⑥段说小小的玉兰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请结合这段文字说说“魅力”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答:

4.请结合第⑦段中父亲给母亲插花这一细节,分析“我”深深感动的原因。

答:

5.文章最后一段中加点的“这”指代什么?

请结合这段文字概括说说父亲带给“我”的“启示”有哪些。

太阳和霓虹灯

①这是我们来到北京的第三天,这一天的任务是采访三位文化艺术界名人。

②早晨,我们先来到一位著名女演员家里。

用北京人的土话说,这位“大腕”现在正“火”。

从见面到讲述完自己的奋斗经历,她的眼神一直是冷漠孤傲的。

讲述完毕,“大腕”严肃地说:

“你们的文章写好以后一定要让我过目。

”快出门的时候,她又叮嘱我们:

“如果没有把握写好的话,我可以为你们推荐作者。

”我们谢绝了她的好意。

③第二个采访对象是某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见面地点定在京广大厦,这是主持人要求的。

从顶层临窗的位置往下看,大街上的人如蚂蚁一样渺小,马上使人产生一种君临天下的感觉。

主持人也的确给这种环境争气,不时打着标准的领袖手势,言语间也常常引经据典。

他偶尔也有卡壳的时候,说出文章中的一句甚至半句话后愣怔片刻,然后一挥手说:

“你们回去再查吧,这么简单的东西还用从头到尾说完吗?

”这使我们对他的“敬仰”又增加了一分。

④来到季羡林老人家里已是傍晚了。

秘书出来挡驾,为难地说,老人今天已接待过几个外国代表团了,最好明天再来吧。

我们的日程安排得很紧,明明知道老人很累,依然抱着试一试的态度。

秘书进去请示,老人竟答应了。

秘书把时间限定为20分钟。

⑤老人的相貌、衣着和我们想像的竟非常吻合,这可能因为那个真实的故事:

几年前一个新生入学,看见路边一个淳朴得像农民一样的老者,以为是工友,便让老人帮他看管一大堆行李。

这位老人欣然同意,并尽职看管达半个小时之久。

几天以后,北京大学举行新生入学典礼,这个学生惊讶地发现,坐在主席台正中的,被介绍为北京大学副校长的,正是那天为自己看管行李的老者。

⑥来之前就听说老人有两套房子,我们展开俗人的想像,非常羡慕。

但看了才知道,室内空间大部分被书占据着,而供老人活动的空间极小。

老式家具,陈设简单、朴素。

⑦虽然某些问题问得幼稚,但在交谈的过程中,我们每提出一个问题,老人都要思考片刻,有两次竟手抚额头陷入长时间的思考。

老人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便是认真思考,这可能已经成为老人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由此可以看出老人的两种美德:

一、尊重知识,用老人的话说就是“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说半句空”。

二、尊重别人,用老人的话说就是“我的自知之明有些过了头”。

⑧一个多小时眨眼之间就过去了。

采访结束,老人一直把我们送到门口,一一握手告别。

⑨紫禁城的傍晚很美。

太阳悬挂在地平线上,光线柔和。

它是至高无上的,但在某些时候却情愿寻求平等,因为它知道这种姿态更有利于交流。

都市的霓虹灯也亮了起来,五彩缤纷并且极富动感,竭力招揽着人们的目光。

太阳和霓虹灯同时出现,看上去竟不觉得有什么不和谐,也许因为它们都发光吧。

(原文有改动)

1.本文总体上采用的记叙顺序是____________,第⑤段采用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2.本文略写的是____________,详写的是____________。

作用是____________。

3.说说本文第③段描写人物采用了什么笔法,并说说这样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4.文章采用了对比手法,请选取一个例子,说明怎样进行对比,并简要分析作用。

5.结尾描写了太阳和霓虹灯,结合全文内容说说这两种事物各暗示了什么样的人。

二、散文阅读

感悟人文

什么是“人文”?

即使读过书的人,想必读过书的人也未必说得清。

据说,在绍兴文理学院,作家梁晓声用了6堂课的时间,讲这两个字的含义。

为了解说“人文”,梁晓声讲了一个故事:

一次在法国,他跟两个老作家一同坐车去郊区。

那天刮着风,不时有雨滴飘落。

前面有一辆旅行车,车上坐着两个漂亮的法国女孩,不停地从车窗看他们的车。

前车车轮碾起的尘土扑向他们的车窗,加上雨滴,车窗被弄得很脏。

他们的车想超过,但路很窄。

他问司机:

“能超吗?

”司机说:

“在这样的路上超车是不礼貌的。

”正说着,前面的车停了下来,下来一位先生,先对后车的司机说了点什么,然后让自己的车靠边,让他们先过。

梁晓声问司机:

“他刚才跟你说了什么?

”司机转述了他的话:

“一路上,我们的车始终在前面,这不公平!

车上还有我的两个女儿,我不能让她们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

”梁晓声说,就这句话,让他羞愧了好几天。

异国的侄儿也给我讲过另一个故事:

周末,侄儿随一位在澳大利亚土生土长的华人去悉尼周边海域捕捞鱼虾。

每撒下一网,总有收获,可每次网拉上来后,那位华人总要挑拣一番,将其中的大部分虾蟹扔回大海。

我侄儿不解:

“好不容易打上来,为啥扔回去?

”那华人平静地答道:

“在澳大利亚,每个出海捕捞鱼虾的公民都知道,只有符合国家规定尺寸的鱼虾才可以捕捞。

”我侄儿道:

“远在公海,谁也管不着你啊。

”那华人淡淡一笑:

“呆久了你就会知道,在澳大利亚,不是什么都非要别人来提醒、督促的。

两则故事,生动告诉了我们什么是“人文”。

“人文”其实并不晦涩,在我看来,它的实质就是一种植根于内心的素养,一种无须他人提醒的自觉,一种以承认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一种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如梁晓声所说:

在高层面,它关乎这个国家的公平、正义;在最朴素的层面,人文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就在我们的人和人的关系中,就在人性的质地中,就在我们心灵的细胞中。

对照别人,看看我们自己,我想,感到羞愧的不应只是梁晓声。

台湾作家龙应台说得好,:

“文化可以立国。

”我想,为了国家更发达、社会更和谐,为了我们更自在、更快乐,补经济课、科技课、法律意识课都没错,但我们现在最需要补上的还是文化这一课。

1.文章题目为什么用“感悟”,而不用“理解”?

谈谈你的看法。

2.这是一篇说理散文,作者深刻的阐释了“人文”的含义。

想一想,文章为什么要选取两则故事进行描写?

3.加线的句子照应了上文,你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4.文章倒数第二段“对照别人,看看我们自己,我想,感到羞愧的不应只是梁晓声。

”这一句子具有怎样的含义?

5.阅读文章后,你的感受是什么?

请结合自身实际简要谈谈。

生命的林子

 李雪峰

  有一个僧人,可能就是唐玄奘吧,他刚剃发的时候,在法门寺修行。

法门寺是个香火鼎盛的名寺,每天晨钟暮鼓,香客如流。

玄奘想静下心神潜心修佛,但无奈法事应酬太繁,自己虽青灯黄卷苦苦习经多年,但谈经论道起来,远不如寺内许多僧人。

  有人劝玄奘说:

“法门寺是个名满天下的名寺,水深龙多,纳集了天下的众多名僧,你若想在僧侣中出人头地,不如到一些偏僻小寺中阅经读卷,这样,你的才华便会很快就会显现了。

”玄奘思索了许久,觉得这话很对,便决意辞别师父,离开这高僧济济的法门寺,寻一个偏僻的深山小寺去。

于是玄奘就打点了经卷、包裹,去向方丈辞行。

  方丈明白玄奘的意图后,问玄奘说:

“烛火和太阳哪个更亮些?

”玄奘说:

“当然是太阳了。

”方丈说:

“你愿做烛火还是太阳呢?

”玄奘认真思忖了好久,郑重地回答说:

“我愿做太阳!

”于是方丈微微一笑说:

“我们到寺后的林子去走走吧!

  法门寺后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林。

方丈将玄奘带到不远处的一个山头上,这座山头上树木稀疏,只有一些灌木和偶尔的三两棵松树,方丈指着其中最高大的一棵说:

“这棵树是这里最高的,可它能做什么呢?

”玄奘围着树看了看,这棵松树乱枝纵横,树干又短又扭曲,玄奘说:

“它只能做煮粥的薪柴。

  方丈又信步带玄奘到那一片郁郁葱葱的林子中去,林子遮天蔽日,棵棵松树秀颀、挺拔。

方丈问玄奘说:

“为什么这里的松树每一棵都这么修长、挺直呢?

  玄奘说:

“都是为了争着承接天上的阳光吧!

”方丈郑重地说:

“这些树就像芸芸众生啊,它们长在一起,就是一个群体,为了一缕的阳光,为了一滴的雨露,它们都奋力向上生长,于是它们棵棵可能成为栋梁。

而那远离群体零零星星的三、二棵树,一团一团的阳光是它们的,许许多多的雨露是它们的,在灌木中它们鹤立鸡群,没有树和它们竞争,所以,它们就成了薪柴啊!

  玄奘听了,便明白了,惭愧地说:

“法门寺就是这一片莽莽苍苍的大林子,而山野小寺就是那棵远离树林的树了。

方丈,我不会再离开法门寺了!

在法门寺这片森林里,玄奘苦心潜修,后来,终于成为一代名僧。

他的枝叶,不仅伸过云层,伸过了天空,而且,承接了西天辉煌的佛光。

是的,一个成才的人是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就像一棵大树,不能远离森林。

1.阅读文章后,说说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故事的主人公名字叫玄奘,为什么开始称“一个僧人”?

这样表达的用意是什么?

3.法门寺是一座怎样的寺庙?

玄奘当时为什么要离开法门寺?

4.玄奘是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人物。

你能结合课外阅读的体验,概括其性格特点吗?

5.“承接了西天辉煌的佛光”指的是。

6.玄奘从方丈的话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这一道理对你有什么启发?

三、小说阅读

爱心密码

李小力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安葬了父亲。

  忙完丧事后,李小力和妻子、儿子一起向乡亲们道了谢,准备回城的时候,父亲生前的好友王老伯拦住李小力说:

“小力你别慌着走,你父亲临终前有遗嘱,要我一定转告你。

  李小力听说父亲有遗嘱,就停下来问:

“王老伯你说吧,我父亲有啥遗嘱?

  王老伯说:

“小力,当着这些父老乡亲的面,我告诉你吧,你父亲生前省吃俭用,存下了4万块钱。

”王老伯从口袋里拿出银行存折接着说:

“你父亲说这些钱留给你,但他设了密码,要你在一个月内解码,如果一个月内解不了密码,那么这钱就由我经手,捐给村里的养老院。

  李小力接过存折说:

“我父亲也真是的,把密码直接告诉我不就得了,为啥非要我来解码呢?

简直是多此一举。

  王老伯说:

“小力你别说什么了,你父亲说这叫爱心密码,你如果解不了,那你就得不到这钱,你父亲遗嘱里可是说得清清楚楚的。

  李小力回到城里后,就和妻子、儿子忙活开了,他们在一起猜谜似的想:

父亲到底设的什么密码呢?

父亲的出生日期?

父亲和母亲的结婚日期?

家里的电话号码?

这些都有可能。

于是,李小力先去了派出所,查出了父亲的出生日。

李小力大学毕业后在城里有了工作并安了家,除母亲去世时回过一趟农村老家外,以后再也没回去与父亲团聚过,父亲的生日他早忘得一干二净了。

接着又找乡亲们打听到了父亲与母亲的结婚日期。

然后兴冲冲地去了银行,把父亲的出生日、父亲和母亲的结婚日、家里的电话号码等各种有可能设为密码的数字,全部都试了,结果全都不是父亲设的密码。

  一个月时间眨眼就到了,李小力和妻子、儿子很遗憾地回了农村老家,找到王老伯说:

“王老伯,这一个月来,我把父亲所有可能设密码的数字都试过了,没有一个是对的,我实在是解不了,你老人家告诉我吧!

  王老伯说:

“对不起小力,你解不了密码,这钱你就没法得到了,你父亲的遗嘱说的很清楚,捐给村里的养老院。

  李小力垂头丧气地说:

“钱我要不到算了,不过我要对王老伯和乡亲们说,我父亲设的什么狗屁爱心密码,纯粹是不想把遗产留给我,他这样做太不近人情了。

  王老伯一听李小力的话,气愤地说:

“小力你真是个混东西,你有什么资格说你父亲不近人情?

你父亲在世时,拼死拼活地挣钱,他五十多岁时还外出打工,在建筑工地当过小工,在煤矿上挖过煤,在火葬场扛过尸体,什么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