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086523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五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五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五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五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五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五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五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五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五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五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五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五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五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五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五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五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五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五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五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

《五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

五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草原》教案

教材来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

教学主题:

《草原》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

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

五年级备课组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词句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2.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教材的第一组课文以“走进西部”为专题,安排了相关的教学内容。

《草原》是一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

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

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课重点:

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本课难点:

一是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二是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3.学情分析

对于生长于新密市的孩子,草原是遥远、陌生的,因此,如何让学生突破时空障碍,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揣摩优美的语句,感受草原的景美,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就成了这篇文章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自由练读、同桌互助、观察比较、全班交流等方式,准确认读4个,正确书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等词语。

2.通过自由朗读、同桌互助的方式,用简练准确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意。

运用默读,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有感情朗读等阅读方法,感受内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

3.通过自读自悟,讨论交流,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

认读生字词,交流容易出错的读音及字形,听写词语。

评价任务二:

通过默读的方式画出描写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语句,表达自己的理解感悟。

评价任务三:

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运用课文的表达方法及其搜集的资料进行写话练习。

学习形态:

教学环节

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

活动一

ppt课件出示本文4个生字,自由练读,同桌互助,观察比较,全班交流等方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活动二

1.ppt课件出示“地毯、渲染、勾勒、低吟”等词语。

2.听写词语,个体学生演板,全体听写后,同桌互改,纠正。

(完成目标一)

读准4个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并关注生字的关键笔画。

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初读课文

整体把握

活动一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互助,全班交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

“谁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评价目标一)

环节三

品读课文

感受情谊

活动二

1.同桌交流,画出草原美丽和人们热情好客的相关语句及批注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全班交流草原美丽和人们热情好客的相关语句,ppt课件相机出示学生交流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倾听,相互补充,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角色置换,走进文本,激发学生了解西部的兴趣。

3.学生交流过程中,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相关语句。

备注:

①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句子中蕴含的情感。

②借助教师范读、分角色朗读以及配乐朗读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活动三

ppt课件出示课堂练习:

1、在天底下,,而并不。

四面都有,平地是,小丘也是。

羊群,一会儿又,走在哪里都绣上了。

那些是。

就像,不用勾勒的,到处,轻轻。

这种境界既,又,既愿,又想坐下低呤一首。

2.草原向我们展示了()图、()图、()图。

表现了草原的()美、()美、和()美。

3、自读最后一段(合作完成)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是:

你从诗句中体会到了什么

(完成目标二)

学生能抓住要点,根据文中对草原的描写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能透过草原的美丽光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激发孩子们了解西部的兴趣。

(评价目标二)

环节四

领悟写法

积累运用

活动一

1.小组讨论: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课文前面写了草原的景色美,后面写了人情美,从风光美,从人情美,表现了他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

因此整体都是围绕着“草原”来展开的。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的?

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体会情景交融的表达特点。

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来回顾整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引导学生了解按事情发展顺序和情景交融的表达特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活动二

1.ppt课件出示文中插图,配乐,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走入情境,当堂练笔。

配乐创设情境,教师:

“读完课文我们感受到了草原上美丽的风光和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的心情是如何的?

你想说什么?

试着写一写自己的心情和想对草原人民说的话。

2.全班交流分享。

(完成目标三)

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关注文章表达特点,体会蒙古族和汉族之间的深厚情谊。

学生能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面对草原抒发自己的对草原人民想说的话。

(不少于50字)

(评价目标三)

1.通过讨论交流,知道草原风光的美丽以及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2.朗读时要正确理解语句内涵,准确把握作者表达的情感,恰当处理好语音、语调、语气等。

学生能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面对草原抒发自己的对草原人民想说的话。

(不少于50字)

(评价目标三)

附:

板书设计

1、草原

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

 

《丝绸之路》教案

教材来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

教学主题:

《丝绸之路》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

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

五年级备课组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词句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2.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教材的第一组课文以“走进西部”为专题,安排了相关的教学内容。

《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

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本课的重难点是: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激发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3.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养成了主动识字的习惯,会使用字典、词典,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借助学法提示,基本能独立进行。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并且具备了相应的电脑知识,会利用网络搜集有用的信息。

教学目标

1.通过自由练读、同桌互助、观察比较、全班交流等方式,准确认读9个生字,理解“矗立、栩栩如生、不计其数、浩浩荡荡、五彩缤纷、崇山峻岭、美轮美奂、遐想”等词语。

2.通过自由朗读、同桌互助的方式,用简练准确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意。

运用默读,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有感情朗读等阅读方法,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通过自读自悟,讨论交流,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

认读生字词,交流容易出错的读音及字形,听写词语。

评价任务二:

通过默读的方式画出描写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的语句,表达自己的理解感悟。

评价任务三:

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运用其搜集的资料进行故事交流。

学习形态

教学环节

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

1.自由练读,同桌互助,观察比较,全班交流等方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听写词语,个体学生演板,全体听写后,同桌互改,纠正。

(完成目标一)

活动一

ppt课件出示本文9个生字。

活动二

ppt课件出示“栩栩如生、不计其数、浩浩荡荡、五彩缤纷、崇山峻岭、美轮美奂、遐想”等词语,学生认读。

读准9个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并关注生字的关键笔画。

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初读课文

整体把握

活动一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互助,全班交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活动一

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中国使者和安息相互交流的地方,进行批注。

教师口述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2―12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

丝绸之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细细品味,也可以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2.教师提问:

“谁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评价目标一)

环节三

品读课文

感受美德

活动二

1.同桌交流,画出描写中国使者和安息相互交流的地方,及批注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全班交流画出描写中国使者和安息相互交流的地方,ppt课件相机出示学生交流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倾听,相互补充,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角色置换,走进文本,激发学生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学生交流过程中,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相关语句。

备注:

①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句子中蕴含的情感。

②借助教师范读、分角色朗读以及配乐朗读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3.课堂练习

(1)丝绸之路是一条______________的路。

(2)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它东起______,往西一直延伸到____,以产自我国的____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

历史上有一些著名人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

4、全班交流:

丝绸之路的作用――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发展的纽带。

(完成目标二)

活动一

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中国使者和安息相互交流的地方,进行批注。

教师口述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2―12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

丝绸之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细细品味,也可以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活动三

ppt课件出示合作学习:

1.自读第课文并思考:

安息国在和中国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的心情如何呢?

小组内分角色朗读,注意模仿一些动作和表情,体会两国人民的心情

2.齐读13段,想想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

请用――画下来。

学生能抓住要点,根据文中对草原的描写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能透过草原的美丽光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激发孩子们了解西部的兴趣。

(评价目标二)

环节四

激发兴趣

交流故事

活动一

1.小组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2.全班交流分享。

活动二

1.ppt课件出示文中插图,配乐,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走入情境,复述课文。

教师:

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是张骞这位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用他毕生的精力,经历了千辛万苦,打通了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使中国和中、西亚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有所往来;它更是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中、西亚各国人民对我国的风俗、物产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

它是中国的骄傲。

现在让我们来复述课文好吗?

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关注文章表达特点,体会蒙古族和汉族之间的深厚情谊。

学生能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面对草原抒发自己的对草原人民想说的话。

(不少于50字)

(评价目标三)

附:

板书设计

 

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

       丝绸之路   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

              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白杨》教案

教材来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

教学主题:

《白杨》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

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

五年级备课组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词句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2.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教材的第一组课文以“走进西部”为专题,安排了相关的教学内容。

《白杨》是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

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作者文笔清新流畅,人物描写生动。

对父子三人进行了语言描写和神态刻画,在心理描写上则是非常含蓄,没有过多直接的叙述,而是以神传情,意境深远,通过神态的变化来感情的波澜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继续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二是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

三是加深对西部的了解。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本课的难点是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3.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求知的欲望、能力和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学习的兴趣也更为广泛。

但是他们在语言的积累方面有点欠缺,课堂上的知识内容能举一反三,但延伸、扩展、深化方面不够。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还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在难度较大的地方加于点拨,以启发、开拓他们的思维。

教学目标

1.通过自由练读、同桌互助、观察比较、全班交流等方式,准确认读6个生字,正确书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通过自由朗读、同桌互助的方式,用简练准确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意。

运用默读,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有感情朗读等阅读方法,知道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3.通过自读自悟,讨论交流,学习文章借物喻人的表达特点。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

认读生字词,交流容易出错的读音及字形,听写词语。

评价任务二:

通过默读的方式画出描写直接描写和谈论白杨的句子,表达自己的理解感悟。

评价任务三:

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运用课文的表达方法进行写话练习。

学习形态:

教学环节

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

1.自由练读,同桌互助,观察比较,全班交流等方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听写词语,个体学生演板,全体听写后,同桌互改,纠正。

(完成目标一)

动二

1.ppt课件出示“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学生认读。

读准6个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并关注生字的关键笔画。

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初读课文

整体把握

活动一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互助,全班交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中国使者和安息相互交流的地方,进行批注。

教师口述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2―12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

丝绸之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细细品味,也可以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2.教师提问:

“谁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

学生能抓住要点,根据文中对白杨树的描写简要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环节三

品读课文

感受美德

活动二

1.同桌交流,画出直接描写和谈论白杨的句子及时批注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全班交流直接描写和谈论白杨的句子,ppt课件相机出示学生交流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倾听,相互补充,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角色置换,走进文本,了解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3.学生交流过程中,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相关语句。

备注:

①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句子中蕴含的情感。

②借助教师范读、分角色朗读以及配乐朗读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4、自由读18小节。

读后讨论:

 

(1)爸爸为什么又陷入沉思?

(2)为什么他又露出了一丝微笑?

(3)“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活动一

默读课文,画出文中直接描写和谈论白杨的句子,进行批注。

教师口述自学要求:

“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

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爸爸也在表达自己的心愿?

从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细细品味,也可以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活动三

ppt课件出示课堂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先讲大戈壁没有(  ),没有(  ),也没有(  )到处都是(  ),又将铁路沿线的白杨(  ),就像戈壁滩上的(  ),再讲爸爸向孩子介绍白杨不怕(  ),不怕(  ),那儿需要,他就在那(  ),最后讲爸爸借白杨树表达自己(  )。

2、课文介绍了白杨树的三个特点,请用简短的句子概括出来:

1.通过讨论交流,知道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2.朗读时要正确理解语句内涵,准确把握作者表达的情感,恰当处理好语音、语调、语气等。

3.能透过白杨的描写,知道爸爸的心愿。

(评价目标二)

环节四

激发兴趣

交流故事

活动一

1.小组讨论:

课文题目是《白杨》,但是作者仅仅就是写小白杨吗?

2.全班交流分享。

(完成目标三)

活动一

1.pp2.引导学生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来回顾整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引导学生了解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活动二

1.ppt课件出示文中插图,配乐,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走入情境,当堂练笔。

配乐创设情境,教师:

写几句话,夸夸像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者保卫者,可以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

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关注文章表达特点,感受新疆建设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

 

学生能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面对新疆建设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

抒发自己的感受,进行写话练习。

(评价目标三)

 

附:

板书设计

3、白杨

 借物喻人

外形高大挺秀扎根边疆

白杨正直高大爸爸

特性生命力强.......建设边疆

坚强不屈

小白杨茁壮成长.......小孩子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案

教材来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

教学主题: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

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

五年级备课组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词句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2.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文章。

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们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贯通的经过。

文章条理清楚,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对西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吃苦奉献精神的歌颂。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二是使学生感受到建设者们身上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在脑海中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三是对西部大开发有更多的了解。

本课重点是:

把握主要内容,弄清建设者们是如何克服复杂冰冻土层、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这些困难的,并从中受到感染。

本课的难点是:

修建风火山隧道中的施工困难及科技攻关的方法。

3.学情分析

学生进入五年级以后,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以上这些能力的具备,为学习本课打下了一定基础。

但学生对本课背景不了解,对西部了解不多,这些为学生理解课文增加了难度。

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提前搜集资料,遍深入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通过自由练读、同桌互助、观察比较、全班交流等方式,准确认读1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由朗读、同桌互助的方式,用简练准确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意。

运用默读,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有感情朗读等阅读方法,知道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学习建设者的精神。

3.通过自读自悟,讨论交流,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文章的表达特点。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

认读生字词,交流容易出错的读音及字形,听写词语。

评价任务二:

通过默读的方式画出描写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又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相关语句,表达自己的理解感悟。

评价任务三:

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运用课文的表达方法及其搜集的资料进行写话练

学习形态:

教学环节

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

1.自由练读,同桌互助,观察比较,全班交流等方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学生认读。

2.听写词语,个体学生演板,全体听写后,同桌互改,纠正。

(完成目标一)

活动一

ppt课件出示本文14个生字。

活动二

ppt课件出示“银装素裹、杯水车薪、废寝忘食、劈头盖脸、七零八落、不翼而飞、狰狞等词语

读准14个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并关注生字的关键笔画。

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初读课文

整体把握

活动一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互助,全班交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

“谁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

学生能抓住要点,根据文中对圆明园的描写简要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环节三

品读课文

感受美德

活动二

1.同桌交流,画出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相关语句及时批注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全班交流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相关语句,ppt课件相机出示学生交流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倾听,相互补充,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角色置换,走进文本,感受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

3.学生交流过程中,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相关语句。

备注:

①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句子中蕴含的情感。

②借助教师范读、分角色朗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