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及反思.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141059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84 大小:14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及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4页
教案及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4页
教案及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4页
教案及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4页
教案及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4页
教案及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4页
教案及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4页
教案及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4页
教案及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4页
教案及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4页
教案及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4页
教案及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4页
教案及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4页
教案及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4页
教案及反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4页
教案及反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4页
教案及反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4页
教案及反思.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4页
教案及反思.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84页
教案及反思.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84页
亲,该文档总共18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案及反思.docx

《教案及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及反思.docx(18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案及反思.docx

教案及反思

   《数一数》教学反思:

    小学阶段的第一堂数学课如何上,真让人伤透脑筋,我仔细阅读教科书、教参,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教学生数数的方法,并会按一定的顺序数数;难点是让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从孩子喜欢的场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孩子刚上一年级,学生不能自律,所以选择生动活泼、惹人喜爱的画面,吸引学生学习,让孩子说说你最喜欢什么?

把你喜欢的物体数出来,并用画圆点的方式表示各种物体的数量,引导学生数的时候按顺序数,防止遗漏、重复。

通过这些活动,初步感受“看”和“数”能了解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物,是学习数学的方法。

  2、重视学习习惯的教育。

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需常抓不懈。

在教学的同时,我还不时进行学习习惯教育,比如坐姿、握笔姿势等等,把习惯教育贯穿整堂课。

  遗憾的是:

虽然我想尽各种办法,我的孩子还是不停使唤。

唉!

一年级的孩子真难教。

我想,慢慢来,以后会好转的。

“比一比”教学预案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教科书4—6页

共几课时

 

 新授

第几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

难点:

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教学资源

学情:

学生在生活中已积累一些长短、高矮和轻重的直接经验

教具:

教学挂图,三支铅笔。

预习设计

掂一掂家中各种能掂的东西,感受一下它们的重量,把体会请爸爸妈妈记录下来。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争论铅笔的长短。

初步认识:

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

学生说说怎么比的。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生认识到:

比较时,要把两物

【板块一】

1、取出一支铅笔,问:

这支铅笔长还是短?

2、当学生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拿出分别比它短和比它长的两支吸管铅笔,引起学生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

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板块二】

出示教学挂图,师问:

同学们,

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

 

1、用“×比×长”的语言说一说。

2、两人要站在平地上,背靠着背。

用“×比×高”的语言说一说。

3、学生感受物体有轻有重的。

用“×比×重”的语言说一说。

三.组织练习,内化提升。

1.石榴树和柿子树的高矮,桌子和凳子的高矮,两条石子路的长短……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再进行比较。

2.

(1)先比较两支笔的长短,再比较三支笔的长短,体会到长短是相对的。

 

(2)进行初步的推理。

 学生可以体会高与矮是相对的。

 同时对学生进行帮助病人、残疾人的教育,

(3)观察两条路,得出直的路比较短。

(4)学生可能出现的比较方法:

拿掉2个胡萝卜,右端就会翘上去,所以1个红萝卜比1个胡萝卜重。

增加2个红萝卜,左端就会垂下去,3个红萝卜比3个胡萝卜重,那1个红萝卜就比1个胡萝卜重。

(5)学生活动。

你们知道图上画的是哪儿?

从图中能看到些什么(注意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观察)?

1、比长短。

把目标锁定在两个在跳绳的小朋友,问:

这两个小朋友的跳绳哪个长哪个短?

长的在□里打√。

指名说说是怎样比的。

小结:

在比较两根绳子长短的时候,要把两根绳子拉直,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哪个长,哪个短。

第一根长,我们就说第一根绳子比第二根长,第二根绳子比第一根短。

2、比高矮。

把目标锁定在两个站在滑滑梯上的小朋友。

问:

你能比较这两个小朋友谁比谁高吗?

让学生体会都站在滑梯上不容易看出谁高。

应该怎么比?

比一比,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

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3、比轻重。

昨天让大家回去掂一掂,能说说你掂的感觉吗?

把目标锁着树上的石榴和柿子上。

在天平上称一称(或制作一个简易天平)说一说哪个重,哪个轻。

【板块三】

1.“你还能在图中找一找、比一比吗?

教师补充:

两根跳绳除了比长短,还能比轻重;

两个小朋友除了比高矮,也能比轻重。

鼓励学生寻找对象进行比较。

2.想想做做

第1题:

让同桌互相合作,按要求做一做,再交流比较铅笔的过程和方法。

第2题:

你能比较他们的身高吗?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图中两人的脚和头,身高似乎一样。

如果伤员也站在地面上,他一定比女孩高,这就是简单的推理。

右边一题,小熊比小鹿矮、比小兔高,小熊的下面既不能画“√”,也不能画“○”。

 第3题:

让学生指一指有哪两条路。

这两条路哪一条长,哪一条短?

第4题:

重点比较1个红萝卜和3个胡萝卜的轻重。

第5题:

让一组学生排队,其余学生帮助进行调整,在调整中比出高矮。

 

作业设计

1.课堂练习。

打开你的文具盒,比一比你的尺子、铅笔、橡皮谁最长?

《补充习题》第2页第1、2、3.、4题。

    选择10高矮不等的小朋友,从高到矮排列。

2.家庭作业。

回家选择水果或其他东西比较大小、高矮、轻重等。

“数一数”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刚进入小学,他们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上不能很好地静下心来听课。

基于这一点,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情境图,选择情境图中的物和人让学生数一数,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学生自由观察数数到指导有序观察数数,让学生领悟观察的方法。

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主动参与观察和数数等活动。

教学中我反复提问“还有什么?

”使学生明白要认真、仔细的观察。

通过对学生的表扬“这些同学观察得很仔细,做事很认真”,让学生体会到这些是好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的基础,我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融入教学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掌握数数方法的同时,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要靠长期的努力和培养,所以我们要坚持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融入到自己的数学教学活动之中。

“比一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通过昨天的教学,我发现学生的学习习惯是比较差的,所以要想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就一定要让他们自己动动手,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画一画。

因此,我准备了一系列的活动,比如:

课刚开始和老师比一比高矮、和同桌背靠背的比高矮等。

在做“想想做做”1时,为了巩固“最长”“最短”的概念。

我还组织了学生“找出文具盒中最短的铅笔”这一活动,孩子们学得很高兴,课堂效率也比较高了。

但是最后一个练习有些困难,图上是1个红萝卜的重量和三个胡萝卜的重量差不多,问1个红萝卜和1个胡萝卜哪一个重?

这需要仔细地观察并进行适当推理,观察后我用苹果和桃子来演示,学生大部分比较容易理解。

刚开学,每一节课都应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

我们不仅教给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孩子方法、思想。

比长短,比高矮、比轻重。

这些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并不陌生,关键是怎样比?

我觉得这对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容易比不清?

我通过让他们进行亲身体验,比较讨论,如:

和同桌比铅笔的长短、同桌比高矮、比一比铅笔盒和橡皮的轻重等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整课都是在活动中展开的,学生基本能够掌握比较的方法。

有个别学生有困难的,我下课对其进行了单独的辅导,在辅导后,发现他们也能够掌握方法了。

存在问题:

大部分孩子,年龄小,好动,学习习惯差,所以课上花大量的时间进行常规训练,所以影响了教学任务,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分一分》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按一定标准分类,知道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有不同的分类结果,如何突破这一重点,教学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体会和感悟分类的思想方法。

通过对商店里3个货架这一熟悉情境的观察,引导学生每个货架上有哪些物品,这些物品有什么用途,属于哪一类,以及为什么这样摆放,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体会分类的方法和分类的必要性。

2、以活动为主线,有层次地组织教学。

本课的教学,紧紧围绕“按一定标准分类”为重点,精心选择学生熟悉的、现实的素材,有层次地教学。

应用阶段安排了几道练习题,从给定分类标准到自己确定分类标准,从按一种分类标准分类到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组织学生练习,逐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分类的思想和方法,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认位置”教学预案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0页

共几课时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2.使学生能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关系,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辨认左右方向。

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左右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资源

学情: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上下、前后有着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清楚地加以辨认,但不少学生对左右往往不太容易分清。

教学时教师应允许学生逐步理解,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具:

教学挂图。

预习设计

请家长让其孩子说一说孩子的位置前后、左右分别是谁,并记录下来。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1、游戏:

上指天,下指地,两手向前指,手摸后脑勺。

学生起立做游戏。

2、在回答时说话要完整。

学生集体举手。

学生在举手的过程中区别左右手。

举手错误的学生在教师的更正中明确左右。

再次训练学生左右手。

3学生寻找自己身上的左右:

左脚与右脚,左眼和右眼,左耳和右耳等。

4、学生起立做左右游戏。

【板块一】

1、游戏:

上、下、前、后

 

2、课堂上想发言怎么办?

想发言,举哪只手呢?

大家举手看一看?

你知道哪只手是右手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联系吃饭拿筷子用右手、写字用右手。

3、谈话:

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

小朋友再看一看,在我们的身上你还能找出这样的好朋友吗?

谁来说说?

4、游戏:

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左边拍拍手,右边拍拍手,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我们在认识了上下前后左右之后,就可以利用它们来认识物体的位置。

(板书课题)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小刚在小芳的左面,小芳在小刚的右面。

2、学生回答:

笔记本在教科书的左面,教科书在笔记本的右面。

3、分组讨论。

指名到黑板前指着图说。

4、让每个学生自由说一说坐在自己左面的小朋友是谁,坐在自己右面的小朋友是谁,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回答。

选同桌两个小朋友,让其他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选横排或竖排里的三个小朋友,请学生说说中间小朋友所处的位置。

三.组织练习,内化提升。

1.学生说物品名字

说出它们上下、左右的邻居是谁。

2.同桌合作操作:

把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中间,把文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右面,把学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左面,把小尺摆在文具盒的上面。

小组自由摆放学具,再互相说给,指名交流。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板块二】

 1、出示挂图教室里上课的场景。

谈话:

小朋友们上课坐得多整齐啊!

找一找小刚和小芳,小刚会说小芳在他的哪面?

小芳会说小刚在她的哪面?

2、小结:

说两个人的位置关系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

你能说一说小刚和小芳的课桌上,练习本和课本的位置关系吗?

3、你还能用左右看图说说其他的人和人或者物体和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同桌互说。

4、说说你座位的前后左右各是谁。

 

 

5.小结:

我们在说位置时,一定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而不能说谁在左边或右边。

【板块三】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星期天,小熊买了好多吃的招待好朋友(出示情境图)。

每个小朋友用它上、下、左、右的邻居各是谁,让大家来猜一猜好吗?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说一说,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从左数,文具盒是第几个,从右数,文具盒是第几个。

数学书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3.“想想做做”第5、6题。

第5题可让学生先看图说,再让学生说说还可以怎样说。

作业设计

1.课堂练习:

《补充习题》第4页第1、2、3.题。

2.家庭作业。

游戏:

(1)用你的右手摸摸你的左耳,再用你的左手摸摸右耳。

(2)把你的左脚抬起来,右脚跺一下地。

认识1-5

(1)

施教时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认识1-5

(1)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1.使学生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数数以及相应的操作活动,初步理解1-5各数的含义,会认、读、写1-5各数,会用这些数表示数量在5以内的物体个数。

2.使学生经历1-5各数的抽象过程,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有用数进行交流的愿望。

3.结合教学进行爱学校、爱老师和爱学习的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数的具体含义并正确书写每个数,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一数”、“比一比”的学习为学生认识数、研究数打下了基础。

学生在幼儿园中也已经积累了大量与数有关的知识经验。

教师准备主题情境图,学生准备数字卡片。

1.到生活中找一找“1-5”这5个数。

2.剪几张图形纸片,把你所知道的图形剪出来。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自由地数一数周围的物体,并进行交流。

  

二、自主学习,建构模型。

 1.初步感知1-5各数

 观察图,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学生观察图中有些什么?

数一数各有多少?

一起数数图中的物体和人的个数。

2.认识数“1”

说出图中数量是1个的物体。

用“1”说一句话。

学生练习写“1”

3.认识数“2”

说出图中数量是2个的物体。

用“2”说一句话。

读、写数字“2”

4.用上述方法认识3、4、5。

5.分别找出数量在1—5之间的物体,并说一句话。

 (指导写字时要说明起笔和停笔的位置以及运笔的方向,让学生由书空到描红,有半独立到独立地练习书写。

 三、组织练习,完善认知。

1.基本练习:

“想想做做”第1题。

先独立完成,再交流是怎么连的。

2.针对练习:

“想想做做”第2题。

3.专项练习:

“想想做做”第3题

4.游戏:

听数字摸出相应的图形纸片。

【版块一】

师:

小朋友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数一数”,会数出一些物体的个数。

下面请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些东西,并数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听。

说明:

生活里经常需要数数,需要把数的结果写下来,这就需要认识数。

揭示课题

【版块二】

1.出示例题中的场景图,说明黑板上写的是“教师节快乐”。

全班交流各自数数的结果。

2.引导学生说出图中拉琴的有1人,有1架手风琴,有1块黑板。

要求拿出1枝铅笔、1本练习本、伸出1个手指头等。

介绍计数器上拨1颗珠表示1的方法。

 板书数字“1”,指导读、写。

3.请学生看图说出2个什么(2盆花)。

请同桌的小朋友一起,数出2枝铅笔、2块橡皮、2个文具盒放在一起。

请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字“2”,指导学生读、写数字“2”。

4.指导学生分别找出数量在3、4、5个之间的物体(3人跳舞,4个气球,5个字),指导读、写数字3、4、5。

【版块三】

 1.先看图中有什么,再数数黄瓜有几根。

说明:

黄瓜有3根,就和数字“3”连一连。

 2.先看第一格,上面写的几,下面涂了几个圆?

  第二格该涂几个圆呢?

为什么?

后面几格你会涂吗?

 3.说明:

先数一数每种水果各有几个,再在下面的框子中写上数字几。

课堂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第5页的1、2。

做对的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图形纸片和小组内小朋友说一说分别剪了哪些图形?

共有多少个?

没有做对的学生完成《补充习题》第5页的3。

“认位置”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物体间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

通过教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感知一些简单的位置关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另一方面也为今后认识物体、图形,学会观察,学好数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以及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打好基础。

一年级的学生对上下、前后的认识有着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清楚地加以辨认,但也有不少同学对左右不太容易分清。

因此教学时,我就以辨认左、右方位为重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借助对左手、右手的已有认识,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如,玩一玩书本第9页“想想做做”第1题的游戏;说一说自己的前、后、左、右各是谁等。

这样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逐步掌握知识,有利于学生形成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培养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学生活动重视趣味

   一年级孩子的学习以无意识注意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胜,注意力的稳定性与持久性较差,因此,数学活动的设计更要富有情趣,要灵活多样,要富有挑战性,要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和情境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任位置”这节课我将“想想做做”的第1题设计成:

皮皮和鲁鲁跟妈妈去超市购物,他们来到了玩具柜台,呵!

那么多好玩的,挑选什么呢?

妈妈规定每人只能买一样,并且不能说出它的名字,只能说出它上、下、左、右的邻居各是谁。

教师请学生设想:

如果你是皮皮或鲁鲁,你会怎么说?

其他学生根据他的说法,猜一猜他想买的是什么。

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主动地观察、猜测、推想、交流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学习的兴趣陡然高涨。

 施教时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认位置

共几课时

课型

练习

第几课时

1.通过情景操作,在具体的活动中使学生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使学生能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能比较正确地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合作能力。

                                             

重点:

1、理解和掌握上下、前后、左右地基本含义。

2、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地位置。

难点:

1、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行列中的相对位置。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初步领会了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

                                                                                                                                                                                                                                                                                                                                                                                                                                                                                                                                                                                                                                                                                                                                                                                                                                                                                                                                                                                                                                                                                                                                                                                                                                                                                                                                    

1、在集体的场景里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的左、右方位。

2、能准确描述物体的所在位置。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          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1、听口令,做动作。

   

2、学生认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二、多层练习,内化提升

1、基础练习

《一课一练》第5页第3题

《一课一练》第5页第4题

《一课一练》第6页第6题

《一课一练》第7页第4题

2、针对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