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89课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421693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89课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湘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89课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湘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89课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湘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89课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湘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89课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湘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89课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湘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89课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湘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89课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湘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89课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湘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89课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湘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89课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湘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89课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湘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89课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湘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89课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湘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89课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湘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89课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湘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89课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湘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89课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湘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89课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湘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89课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89课教学设计.docx

《湘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89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89课教学设计.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湘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89课教学设计.docx

湘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89课教学设计

《我是小音乐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我是小音乐家》,并从中体会做小音乐家的乐趣。

能力目标:

激发学生在完整演唱的基础上大胆表演及乐器模仿演奏。

知识目标:

让学生简单了解弱起小节和歌词中唱到的伦敦、柏林、巴黎,吉他、提琴、法国号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

用有弹性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法运用:

演唱法、讲授法。

学法指导:

听唱、跟唱、演唱;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

请同学们听,老师在钢琴上弹奏的旋律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情景?

教师在钢琴上分别弹奏下刮音和上刮音。

(下刮奏表现快速下楼、滑梯?

..上刮奏表现上台阶、爬杆?

?

)。

教师引导学生跟着师的弹奏将自己的理解表演出来。

2、师:

音乐中上行和下行的旋律能使我们自然的与生活中的情景联系起来,那么在下面的一段音乐中,听一听,旋律能不能带着我们翻越山峰、再上台阶。

播放音乐片断,指导学生用肢体表现出旋律的起伏变化。

(教学意图:

初步感受音乐中旋律起伏的特点,为歌曲的学习作铺垫)

二、学唱歌曲

1、师:

同学们真的太棒了,一招一式都带有音乐家的风范,老师相信,不久的将,第一遍听歌曲。

(情绪快乐、活泼)

2、第二遍听歌曲。

师:

“让我们仔细听,歌曲中唱到小音乐家演奏了哪三件乐器”。

(吉它、提琴和圆号)

老师分别介绍三种乐器

吉他:

音色独特迷人,表现力极强,是世界第三大乐器。

小提琴:

音色优美、明亮,有“乐器皇后”的美称。

法国号又称圆号。

它的音色富于诗意,表现力很丰富。

3、播放三种乐器的图片及由三种乐器演奏的旋律:

054|33343|22254|3322|1.|学生跟随播放的旋律模仿乐器演奏。

4、第三遍听歌曲。

师:

“让我们再来仔细听一听,小音乐家在哪些城市演奏这些乐器”。

(伦敦、柏林、巴黎)师:

“你知道这些城市分别是哪些国家的首都吗?

”生思考回答。

5、第四遍听歌曲。

师:

“老师将歌曲的旋律及情绪变化用线条表现出来,请你也拿出小手,跟随我一起画出来”。

在听歌曲第二第三段时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旋律线。

6、第五遍听歌曲。

要求创造不同的声音为歌曲中“砰砰砰”进行伴奏。

要求:

在“砰砰砰”之前的八分休止符及衬词“勃隆”在心里默唱。

7、师生接唱歌曲,前半句教师演唱后半句旋律学生接唱。

8、视唱曲谱,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9、教师钢琴伴奏,学生演唱歌曲第一段。

指导学生在演唱时出现的错误。

重点指导

(1)0特隆|砰砰砰特隆|砰砰砰

听教师发出的两种声响,一种是沉重的,一种是轻快的,问:

哪一种效果更能表现歌曲中的“砰砰砰”。

教师指导演唱。

(2)跳呦|唱呦|

(3)教师扔掷粉笔,让学生感受圆滑的声音特点,并用伸懒腰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跳呦|唱呦|的节奏特点。

10、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

11、按要求随教师伴奏演唱歌曲第一段。

12、再完整听歌曲,并小声跟唱三段歌词。

13、师:

这三段歌词除了每一段演唱的城市及演奏的乐器不一样,还有什么地方有区别?

(“砰砰砰”之前的衬词不一样)指导勃隆、地隆、嘟隆的发音。

14、完整随录音伴奏进行演唱。

15、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进行歌表演的创作。

16、表演歌曲

师:

让我们来做一回小音乐家,把《我是小音乐家》这首歌曲进行完整的表演。

随歌曲走出音乐教室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维也纳的音乐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课堂围绕“钟声”这一主题,能从以钟声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感受和体验中外不同风格的美妙的“钟声”音乐,唤起学生心底的遐想,使之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增强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让学生能在听、唱、奏、演、创等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音乐记忆能力。

3、能初步了解此乐曲的结构,感受外国的音乐风格。

教学重难点:

感受维也纳的“钟声”,初步了解回旋式曲式。

教法运用:

演唱法、讲授法。

学法指导:

听唱、跟唱、演唱;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维也纳这个美丽的城市,这个城市三面环山,一条美丽的多瑙河从中间穿过。

这还是一个音乐之都。

许多的音乐家像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海顿、施特劳斯都曾经在这个音乐王国里面创造出许多举世闻名的乐章,瞧!

连这里的钟也很特别!

1、这个钟有什么特点?

有规律?

?

?

?

就是有节奏拍手!

好像在唱歌,有旋律?

?

2、那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它。

“当”

3、这么独特的一个钟,咱们给它取个名字吧,大家有什么好的主意?

二、故事发生——初听音乐

1、聆听主题

今天,维也纳城堡里正在举行欢庆,欢迎一位英雄的回来,他叫哈里,他不是哈利波特,他是哈里?

A、哈里是一个怎样的英雄?

快乐的,?

?

节奏很欢快。

很英勇的,?

?

感觉音乐很有力,

B、大家能听出里面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号,还有黑管等等木管乐器组一起来演奏出这英勇的感觉。

所以大家觉得哈里很厉害。

2、学唱主题

A、钢琴弹奏

C、全体学生一起来!

3、聆听全曲

来,让咱们一起参加欢迎仪式吧,当你听到音乐钟的主题音乐时就请随着音乐钟一起舞动起来。

并记一记,音乐钟的主题出现了几次?

三、故事继续——角色扮演

1、引出其他人物

大家有没有发现,刚刚的音乐钟,除了音乐钟的主题外,还有其他的音乐,还有谁来欢迎这位伟大的英雄了呢?

猜一猜!

国王、公主、士兵

2、分段欣赏

张老师这里有三段音乐,大家来听一听,他们分别符合哪个人物形象。

3、分别讲解

第一段:

士兵。

第二段:

国王。

第三段:

公主。

四、故事结束1、讲解“回旋曲”出场顺序是怎样的?

音乐钟——士兵——音乐钟——国王——音乐钟——公主——音乐钟你看到了什么规律?

我用A来代表音乐钟,BCD分别代表士兵,国王,公主。

像这样的主题音乐间隔出现,不同的音乐穿插在当中的曲式,我们就叫做“回旋曲”。

2、再次聆听全曲

让我们再次的静静聆听回旋曲《维也纳的音乐钟》

五、结束

维也纳的英雄归来了,欢迎仪式也结束。

那么章老师的故事也告一个段落。

你知道给这个维也纳音乐钟赋予生命的是谁呢?

他就是匈牙利的音乐家——柯达伊。

说起这个柯达伊,可是位伟大的音乐教育家,咱们之前学过的柯尔文手势就是由柯达伊发明的。

让我们就住这位伟大的音乐家,教育家柯伊达,也让我们记住这个美妙的《维也纳音乐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我们大家跳起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我们大家跳起来》。

2、在音乐活动中,初步感受小步舞曲的风格,能按三拍子的强弱规律进行身势动作的创编。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集体舞。

教学重难点:

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学会《我们大家跳起来》这首歌

2、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小步舞曲的风格,掌握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教法运用:

演唱法、讲授法。

学法指导:

听唱、跟唱、演唱;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学铺垫

(PPT课件展示:

巴赫的故事)

师: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要给同学们介绍位新朋友,他可是世界上有名的大音乐家,他为什么那么出名呢?

请大家带的这个问题来听一听,看一看他的成长故事。

2、播放ppt

3、说一说巴赫是怎样出名的!

2、导入

师:

刚才我们了解了巴赫的故事,知道他是18世纪的宫廷乐师。

那你们想知道18世纪欧洲的皇室贵族们开宫廷舞会的情景吗?

生:

师:

那就让老师带着同学们穿越时空,到18世纪的宫廷舞会去看看吧,不过老师有个小要求,就是当音乐响起来后同学们要闭上眼睛,音乐停了以后才能睁开眼睛,同学们能够做到吗?

生:

师:

那我们就出发吧!

3、听赏《小步舞曲》

播放:

(CAI宫廷舞会片段)体会小步舞曲风格。

师:

你们从参加舞会的人的表情和服饰上能看出什么?

生:

(端庄、彬彬有礼、华丽)

师:

小步舞是当时流行于贵族中的宫廷舞蹈,跳舞时人的姿态要高雅、端庄。

师:

欣赏完华丽的宫廷舞蹈我们马上要回到我们的21世纪了,诶可是有一个新朋友说要和我们一块回来,我们来看看她是谁?

她有什么话要跟大家说呢?

(播放ppt认识来自18世纪的小精灵YY)

师:

带着YY的问题,现在我们来听一听这首来自18世纪的歌曲,请同学们找一找这首歌曲在我们课本的哪一页?

找到的同学请用你的坐姿告诉老师(坐端正)师:

同学们最厉害,诶!

YY又有话说了,来我们看一看她说什么。

(播放ppt出示YY的问题)

师:

你能够接受YY的挑战吗?

挑战成功的同学将获得KT猫荣誉徽章一枚,同学们加油哦!

(播放PPT出示乐理知识;答对的同学奖励荣誉徽章)(播放PPT出示YY的话)

师:

同学们那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来自18世纪的歌曲吧!

4、师弹琴、学生填词

师:

大家学唱了《我们大家跳起来》这首歌,你们觉得哪里最不好唱?

5、指导学习难点:

第二、四乐句

6、跟琴划拍子演唱。

7、完整的划拍子演唱。

师:

歌曲学完了,让我们也来开一个宫廷舞会好吗?

生:

师:

那么请同学们(同桌)参照课本上给的插图来创编这支舞蹈,记住,舞蹈要高雅端庄。

二、创造与表现

师:

舞会马上要开始了,参加舞蹈的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1、创编学生分组随乐自编动作。

2、展示每组派两名代表表演自己创编的动作。

3、评价学生互相评价,老师作指导性评价。

4、集体表演师生自由选择角色,全班集体表演。

三、课堂小结

师: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说说)大家的收获真不少,谢谢大家与我度过了一节难忘的音乐课。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跳一曲小步舞,尽情享受这美妙的音乐吧!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牧童短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牧童短笛》,感受乐曲不同段落的情绪,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了解作者贺绿汀。

2、通过欣赏《牧童短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其音乐感受力。

3、记忆和熟知乐曲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乐曲不同乐段的节奏、速度及音乐情绪的特点。

2、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记忆作品不同乐段的主题

教法运用:

演唱法、讲授法。

学法指导:

听唱、跟唱、演唱;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导入新课:

复习歌曲《牧童》,导入新课。

教师: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描写牧童的乐曲,这首乐曲闻名中外,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先生创作的。

它的名字叫《牧童短笛》——出示课题《牧童短笛》。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它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二、新作赏析,目标落实。

(一)初次聆听,整体感知。

1、初次聆听歌曲

问题设置:

这首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来演奏的?

2、引出乐器钢琴,教师简介钢琴。

3、二次聆听,加深乐曲的印象。

问题设置:

这首乐曲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教师出示课件,学生选择。

(二)分段赏析,走进音乐。

1、第一乐段赏析

①聆听第一乐段,学生感受乐曲情绪。

问题设置:

同学们听听这段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②指导学生视唱第一乐段主题旋律,加深印象。

③反复聆听第一乐段,鼓励学生用身体动作体验乐曲情绪。

2、第二乐段赏析

①聆听第二乐段,感受乐曲速度、情绪的变化。

问题设置:

同学们听听这段乐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

②反复聆听第二乐段,激发学生为乐曲加伴奏。

3、第三乐段赏析

①聆听第三乐段,感受“加花”手法所表现的意境。

问题设置:

同学们听听这段乐曲和哪一段相似?

②指导学生视唱第三乐段主题旋律,加深印象。

③引导学生将两段相似的音乐进行对比,进一步感受“加花”手法的表现力。

④反复聆听第三乐段,用心体验乐曲恬静、安逸的情绪。

4、教师对乐曲进行小结

(从速度的变化、情绪的变化和曲式结构入手)

三、作者及作品简介。

1、了解贺绿汀

2、教师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四、再次聆听,体会乐曲的民间风格。

学生聆听音乐,课件播放中国水墨画——牧童放牧的情景。

五、达标检测,当堂反馈。

1、听辨主题

教师分别弹奏《欢乐的牧童》、《牧童》和《牧童短笛》的乐句,当《牧童短笛》的乐句出现时,学生快速举手示意。

2、听辨乐段

教师将《牧童短笛》的三个乐段打乱次序播放,学生进行辨别。

六、拓展延伸,小结升华。

(一)拓展欣赏

多媒体欣赏朗朗现场演奏的《牧童短笛》,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二)课堂小结,情感升华

1、教师简单小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欣赏其他版本的《牧童短笛》,如手风琴版、长笛版的。

也可以登陆优酷和XX搜集相关的影视资料。

七、下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小黄鹂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学习使学生乐于了解蒙古族音乐,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

2、能用圆润的声音创造性的把握歌曲的力度变化,并能有表情的演唱歌曲主旋律。

3、通过节奏歌唱发声等训练,培养学习良好的音乐感受力。

教学重难点:

在歌唱实践中对力度的创造性运用,曲谱学习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法运用:

演唱法、讲授法。

学法指导:

听唱、跟唱、演唱;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聆听歌曲《银杯》,出示草原图片。

二、导入

充分利用教材的插图,展示图片资料,让生从视觉上感受蒙古族人民的风土人情及地理位置。

师:

刚才我们练习的歌曲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表现什么情景?

请同学来表演一下。

生:

回答。

二人表演蒙古人民宴请亲朋时相互问候祝福时的美好景象。

师:

感谢热情的蒙古人民,蒙古人民不仅对客人盛情款待,对自己的亲人、爱人和自己生活的草原更充满感情。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蒙古人民唱给亲人和草原的歌,我们一起听听吧!

(引出课题)

三、新课教学

1、初听感受

师:

谁能来谈一谈你听这首歌的感受?

2、学习曲谱

(1)用手试着打歌曲的节奏

师:

同学们说的很好,老师和你们有同样的感受,这首歌曲情绪欢快,歌曲为2/4拍,在这首歌曲中运用了一种典型节奏,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用手试着慢速地把歌曲的节奏打一遍(第一乐段)。

(2)师:

请同学们告诉我,刚才练的节奏中哪种节奏出现的较多?

生:

回答。

XXXXX

(3)师唱旋律,学生打节奏。

(4)师: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除了前松后紧的节奏,还有没有与它不同的节奏型?

二者在情绪上有什么区别?

生:

回答。

XX丨X—丨老师弹琴,学生打节奏。

(5)学生随琴慢速试唱曲谱。

(6)听琴默唱曲谱后,稍快练唱。

3、学唱歌词

(1)随节奏朗诵歌词

师:

这首歌的谱子我们已经学会了,下面我们随音乐范唱,一起填歌词(放音乐学生一起跟唱)。

(2)教师指正出现的问题。

音高“辽阔的草原”和“肥壮的牛羊”高音问题。

师:

同学们,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件秘密武器:

假声(老师示范,学生模彷)。

4、演唱处理师:

同学们,要唱会一首歌不难,关键是如何唱的更好听,奥妙就在音乐要素的变化中。

(1)认识力度记号:

PP、P、mP、mf、f、ff、ceresc。

方法:

教师用强弱不同的声音来解释力度记号,为下一环节的游戏做好铺垫。

(2)游戏:

老师演唱歌曲。

让学生讨论,把每朵标有力度记号的梅花放在相应的乐句上。

(3)根据放好的力度标记来表现歌曲,使歌曲演唱达到美的境界。

(4)加入打击乐器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四、课堂总结

师:

辽阔的草原、美丽的草原,不仅蒙古人民热爱它,我们全国在小朋友也都热爱它,下课以后,每个同学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描绘出你心中的草原吧。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冼星海和《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音乐家冼星海的简要生平及其主要代表作品,并从听赏、演唱冼星海的音乐作品中感受作品的风格特点和影响力。

2、能学会演唱《只怕不抵抗》、《酸枣刺》两首歌曲,感受抗战时期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和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教学活动中感受冼星海作品的风格和时代特点。

教法运用:

演唱法、讲授法。

学法指导:

听唱、跟唱、演唱;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听《黄河大合唱》中的一个片段

师:

同学们,刚才你们听的这段表现黄河奔腾不息的雄伟音乐,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著名音乐家的经典之作,大家想了解这位音乐家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

二、学习冼星海的生平及作品欣赏

1、冼星海和《风》

(1)让学生默读连环画部分的文字。

(2)老师提问,学生抢答:

a.冼星海曾在哪个国家留学?

b.留学时的生活情况怎样?

c.他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创作《风》这首作品的?

d.这首作品得到了怎样的评价?

(3)听赏《下山虎》

a.结合课本图片讲解“下山虎”的寓意。

b.聆听乐曲《下山虎》。

c.学生说说自己听音乐时的感受。

三、学唱歌曲

1、学唱《只怕不抵抗》。

(1)简介歌曲的背景

这首歌写于1937年,反映了当时抗日根据地儿童高昂的抗日情绪和勇敢、活泼的性格。

(2)采用听唱法学唱。

重点是将第一二段进行对比,不要把这两段混淆了。

(3)参与表现。

唱熟后,让学生随歌曲踏步行进,进一步体验歌曲所表现的抗日小英雄的形象。

2、学唱《酸枣刺》。

(1)聆听歌曲,体验歌曲的风格以及所表达的内容。

(2)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演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

师:

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音乐家冼星海了解了多少?

请大家一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脑海里收藏的有关冼星海的内容。

学生自由讨论。

然后听着歌曲《只怕不抵抗》出教室。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只怕不抵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准确演唱《只怕不抵抗》的乐谱。

2、认识延长音记号,了解它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能用饱满的歌声唱好《只怕不抵抗》,努力表现抗日战争时期广大儿童的爱国热情和年纪虽小志气高的精神面貌

教学重难点:

三个不同的“只怕不抵抗

教法运用:

演唱法、讲授法。

学法指导:

听唱、跟唱、演唱;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

你们看到过哪些抗日战争的影片、还记得影片中的哪些小英雄?

生:

讨论、回答问题、雨来、刘胡兰……

师:

你喜欢这些小英雄吗?

生:

喜欢。

师:

在这些影片中我们常能听到一些好听的歌曲,你记得有那些?

生:

《闪闪的红星》、《共产儿童团团歌》、《歌唱二小放牛郎》……师:

那今天我们还要学唱一首小英雄们唱的歌,我们先来听一听。

2、听录音

指导学生边听边轻声歌唱。

3、分析歌曲

师:

你在唱的过程中发现哪些句子不易唱好?

生:

冲锋到战场

师:

“冲”字是后半拍起唱,“锋字”唱两拍,“到”里的附点四分音符唱一拍半,“场”唱三拍,跟老师来演唱。

还有吗?

生:

“只怕不抵抗”三句

师:

一句一句分析,一句一句范唱,学生横唱。

生:

最后有一个“”记号

师:

这叫延长音记号,看象不象眼睛,上面象眉毛,它一般置于音符或休止的上方或下方,一般从延长一般为原则。

再次听音乐,边听边划拍唱,能基本唱准。

4、学唱歌曲

跟琴轻声唱,边唱边划拍

有感情的进行演唱

分组分句进行演唱

5、学唱歌谱

认音名,放慢速度,跟琴把音名音高认准

跟琴轻轻划拍唱乐谱

个别乐句跟老师来唱一唱

师生接口唱

齐唱乐谱

6、创编动作

再次歌唱词要求能更准确、更有感情

师:

请你们想想小英雄的形象,你觉得这些歌词应配上哪些动作,自己讨论。

学生自己表演

老师给加上一些动作

一起跟音乐来表演

加上打击乐器伴奏进行演唱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梦之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听赏大提琴独奏《梦幻曲》中,积极参与想象活动,体验音乐的情感。

2、学会演唱歌曲《梦之船》,体验歌曲美好的意境;能与同学合作,学会简单的二声部合唱。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合唱歌曲《梦之船》,并体会其意境。

2、能与同学合作,学会简单的二声部合唱。

教法运用:

演唱法、讲授法。

学法指导:

听唱、跟唱、演唱;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音乐问好

二、欣赏《梦幻曲》

1、聆听《梦幻曲》

师:

你们听到这首乐曲有什么样的感受?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

自由回答。

师:

它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出示大提琴图片)师简介大提琴

师:

简介《梦幻曲》

《梦幻曲》是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大提琴独奏曲;乐曲那宽广如歌的旋律和诗一般的意境,既像儿童脑海里美丽的幻想和梦境,也像人们对幸福的向往和美好回忆。

2、再听全曲

引导学生边欣赏边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你们的梦随《梦幻曲》表演一下。

三、学习歌曲《梦之船》

1、师导入:

老师听到这首《梦幻曲》仿佛也坐着梦之船摇呀摇,在遥远的天边轻轻飘荡。

2、播放歌曲

请学生边欣赏边随乐律动。

3、熟悉歌词(播放歌曲伴奏)

⑴师有感情朗读歌词。

⑵师描述歌曲的意境,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闭上眼睛随音乐进入到歌曲的情境之中并展开联想。

⑶熟悉旋律

①用梦幻般的声音随旋律用“u”哼唱两遍;

②学生用“1u”唱一唱括号中的音;

③全体分声部合唱:

一组用“u”轻声唱歌谱;另一组用“1u”轻声唱括号中的音。

⑷学生加词跟琴演唱

①随乐轻声唱主旋律部分的歌词

②随琴唱一唱括号中的歌词

③两声部合唱。

⑸为歌曲伴奏(演示伴奏型)

①分组练习伴奏节奏

②分组合击

⑹分组表现

各组用本组选择的打击乐器和节奏为歌曲伴奏,分组展示,互相评价。

四、结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