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解读.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86534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6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南大学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解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南大学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解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南大学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解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南大学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解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南大学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解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中南大学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解读.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中南大学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解读.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中南大学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解读.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中南大学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解读.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中南大学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解读.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中南大学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解读.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中南大学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解读.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中南大学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解读.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中南大学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解读.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中南大学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解读.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中南大学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解读.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中南大学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解读.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中南大学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解读.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中南大学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解读.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中南大学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解读.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南大学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解读.doc

《中南大学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解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南大学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解读.doc(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南大学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解读.doc

课程名称:

数字信号处理

姓名:

Vaga成绩:

班级:

电子信息学号:

日期:

2014年5月13日地点:

综合实验楼

指导老师:

目录

实验一信号、系统及系统响应

1.实验目的………………………………………………………3

2.实验原理与方法………………………………………………3

3.实验内容………………………………………………………4

实验步骤…………………………………………………………4

程序框图…………………………………………………………6

4.实验结论………………………………………………………7

实验代码…………………………………………………………7

实验截图…………………………………………………………11

实验二用FFT作谱分析

1.实验目的………………………………………………………14

2.实验原理………………………………………………………14

3.实验步骤………………………………………………………16

4.上机实验内容…………………………………………………17

5.实验结果………………………………………………………17

实验代码…………………………………………………………18

实验截图…………………………………………………………19

1.实验目的

(1)熟悉连续信号经理想采样前后的频谱变化关系,加深对时域采样定理的理解。

(2)熟悉是与离散系统的时域特性。

(3)利用卷积方法观察并分析系统的时域特性。

(4)掌握序列傅里叶变换的计算机实现方法,利用序列的傅里叶变换对连续信号、离散信号及系统响应进行频域分析。

2.实验原理与方法

(1)采样是连续信号数字处理的第一个关键环节。

对一个信号Xa(t)进行理想采样过程如下:

其中为的理想采样,p(t)为周期冲激脉冲,即

的傅里叶变换为

将p(t)代入并进行傅里叶变换

其中就是采样后得到的序列X(n),即

X(n)的傅里叶变换为

由上两式得

(2)在数字计算机上观察分析各种序列的频域特性,通常对在[0,2π]上进行M点采样来观察分析。

对长度为N的有限长序列X(n),有

其中

一个时域离散线性非事变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为

上述积分也可以在频域实现:

3.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1)信号产生子程序,用于产生试验中要用到的下列信号序列:

a.采样信号序列:

对下面连续信号:

进行采样,可得到采样序列:

其中A为幅度因子,a为衰减因子,是模拟角频率,T为采样间隔,这些参数在实验过程中由键盘输入,产生不同的和。

b.单位脉冲序列:

c.矩形序列:

(2)系统单位脉冲相应序列产生子程序。

本实验要用到两种FIR系统。

a.

b.

(3)有限长序列线性卷积子程序,用于完成两个给定长度的序列的卷积。

可以直接调用MATLAB语言中的卷积函数conv。

Conv用于两个有限长读序列的卷积,调用格式如下:

其中参数x和h是两个已复制的行向量序列。

(3)完成上述子程序后编制实验主程序。

(4)调用并执行试验程序,完成下属实验内容:

实验主程序框图,如下:

4.实验结论

实验代码:

t=0:

1/10:

8;

A=input('请输入A');

a=input('请输入a');

w=input('请输入w0');

xa=A*exp((-a)*t).*sin(w*t);

plot(t,xa);

xlabel('t');ylabel('xa');

title('xt波形');

%xn的时域

n=0:

1:

50;

T=input('请输入T');

xn=A*exp((-a)*n*T).*sin(w*n*T);

subplot(2,1,1);

stem(n,xn,'k');

title('时域信号波形');

xlabel('n');ylabel('xn');

%xn的傅氏变换

N=50;

k=-200:

200;

w=k*pi/100;

X=DFT(xn,N);

subplot(2,1,2);

plot(w/pi,abs(X));

title('xn的傅氏变换');

xlabel('w/pi');ylabel('|X(jw)|');

%hbn的时域

hb=[1,2.5,2.5,1];

i=0:

3;

subplot(2,2,1);

stem(i,hb,'k');

axis([0,3,0,2.5]);%这个是设置坐标轴刻度范围的,前面两个是x轴设置,后面两个是y轴设置;

title('hb(n)的时域序列');

xlabel('n');ylabel('hb(n)');

%hbn的傅氏变换

k=-200:

200;

w=k*pi/100;

HB=DFT(hb,N);

sublpot(2,2,2);

plot(w/pi,abs(HB));

title('hb(n)的傅氏变换');

xlabel('w/pi');ylabel('|hb(jw)|');

%xbn的时域

xb=[1,0,0,0,0,0,0,0,0,0];

i=0:

9;

subplot(2,2,3);

stem(i,xb,'k');

title('xb(n)的时域序列');

xlabel('n');ylabel('xb(n)');

%xbn的傅氏变换

k=-200:

200;

w=k*pi/100;

XB=DFT(xb,N);

sublpot(2,2,4);

plot(w/pi,abs(XB));

title('xb(n)的傅氏变换');

xlabel('w/pi');ylabel('|xb(jw)|');

%ybn的时域变换

yb=conv(hb,xb);

subplot(2,1,1);

stem(0:

12,yb,'k');

title('yb(n)的时域序列');

xlabel('n');ylabel('yb(n)=xb(n)*hb(n)');

%ybn的傅氏变换

N=13;

w=k*pi/100;

YB=DFT(yb,N);

subplot(2,1,2);

plot(w/pi,abs(YB));

title('yb(n)的傅氏变换');

xlabel('w/pi');ylabel('|yb(jw)|');

%ya1n的时域xc=[1,1,1,1,1,1,1,1,1,1];

ha=[1,1,1,1,1,1,1,1,1,1,];%ha=ones(0,9);

xc=ha;

ya1=conv(ha,xc);

subplot(2,1,1);

stem(0:

18,ya1,'k');

title('ya1(n)的时域序列');

xlabel('n');ylabel('ya1(n)=xc(n)*ha(n)');

%ya1n的傅氏变换

N=19;

k=-200:

200;

w=k*pi/100;

YA1=DFT(ya1,N);

subplot(2,1,2);

plot(w/pi,abs(YA1));

title('ya1(n)的傅氏变换');

xlabel('w/pi');ylabel('|ya1(jw)|');

%ya2n的时域序列xc=[1,1,1,1,1];

xc=[1,1,1,1,1];

ya2=conv(ha,xc);

subplot(2,1,1);

stem(0:

13,ya1,'k');

title('ya2(n)的时域序列');

xlabel('n');ylabel('ya2(n)=xc(n)*ha(n)');

%ya2n的傅氏变换

N=14;

k=-200:

200;

w=k*pi/100;

YA2=DFT(ya2,N);

subplot(2,1,2);

plot(w/pi,abs(YA2));

title('ya2(n)的傅氏变换');

xlabel('w/pi');ylabel('|ya2(jw)|');

%卷积定理的验证

%yb(n)的验证

A=1;

a=0.4;

w=2.0374;

n=0:

50-1;

fs=1;

xa=A*exp((-a)*n/fs).*sin(w*n/fs);

subplot(2,2,1);

stem(n,xa,'k');

title('xa(n)的时域序列')

xlabel('n');ylabel('xa(n)');%xa(n)的时域序列

N=50;

k=-200:

200;

w=k*pi/100;

XA=DFT(xa,N);

subplot(2,2,2);

plot(w/pi,abs(XA));

title('xa(n)的傅氏变换');

xlabel('w/pi');ylabel('|xa(jw)|');%xa(n)的傅氏变换

hb=[1,2.5,2.5,1];

i=0:

3;

subplot(2,2,3);

stem(i,hb,'k');

axis([0,3,0,2.5]);%这个是设置坐标轴刻度范围的,前面两个是x轴设置,后面两个是y轴设置;

title('hb(n)的时域序列')

xlabel('n');ylabel('hb(n)');%hbn的时域

k=-200:

200;

w=k*pi/100;

HB=DFT(hb,N);

sublpot(2,2,4);

plot(w/pi,abs(HB));

title('hb(n)的傅氏变换')

xlabel('w/pi');ylabel('|hb(jw)|');%hbn的傅氏变换

yb=conv(hb,xa);

subplot(2,2,1);

stem(0:

12,yb,'k');

title('yb(n)的时域序列');

xlabel('n');ylabel('yb(n)=xb(n)*hb(n)');%ybn的时域变换

N=13;

w=k*pi/100;

YB=DFT(yb,N);

subplot(2,2,2);

plot(w/pi,abs(YB));

title('yb(n)的傅氏变换');

xlabel('w/pi');ylabel('|yb(jw)|=DFT(conv(hb,xa))');%ybn的傅氏变换

YBQ=HB.*XA;

subplot(2,2,3);

plot(w/pi,abs(YBQ));

title('yb(n)的傅氏变换');

xlabel('w/pi');ylabel('|yb(jw)|=HB.*XA');

实验截图:

当f=1KHZ时

当f=300hz时

当f=200hz时

2.实验原理

离散傅里叶变换(DFT)

逆变换为

产生较大的分析误差。

3.实验步骤

4.上机实验内容

5.实验结果

直接运行程序,按照实验内容及程序提示键入1~8,分别对x1(n)~x6(n)及x7(n)=x4(n)+x5(n)、x8(n)=x4(n)+jx5(n)进行谱分析。

输出x1(n)~x5(n)的波形及其8点DFT和16点DFT,x6(n)d的16点、32点和64点采样序列及其DFT.

(1)实验代码

%x6(n)=cos(8nt)+cos(16nt)+cos(20nt)fs=64khz,

N=16,32,64

m=input('FFT点数=');

n=0:

(m-1);

subplot(2,2,1);

x6=cos(pi*n/4)+cos(pi*n*5/16);

stem(n,x6,'.');

xlabel('n');

ylabel('x6(n)');

title('x6(n)=cos(8nt)+cos(16nt)+cos(20nt)的函数');

subplot(2,2,2);

xa=fft(x6,16);

i=0:

15;

stem(i,abs(xa),'.');

xlabel('k');

ylabel('x6(n)');

title('x6(n)的16点FFT');

subplot(2,2,3);

xb=fft(x6,32);

i=0:

31;

stem(i,abs(xb),'.');

xlabel('k');

ylabel('x6(n)');

title('x6(n)的32点FFT');

subplot(2,2,4);

xc=fft(x6,64);

i=0:

63;

stem(i,abs(xc),'.');

xlabel('k');

ylabel('x6(n)');

title('x6(n)的64点FFT');

(2)实验截图

x1(n)及其8点和16点DFT

x1(n)的波形

X1(n)其8点DFTx1(n)其16点DFT

x2(n)及其8点和16点DFT

X2(n)的波形

X2(n)其8点DFTX2(n)其16点DFT

x3(n)及其8点和16点DFT

X3(n)的波形

X3(n)其8点DFTX3(n)其16点DFT

x4(n)及其8点和16点波形及其DFT

X4(n)的波形

X4(n)其8点DFTX4(n)其16点DFT

x5(n)及其8点和16点波形及其DFT

X5(n)的波形

X5(n)其8点DFTX5(n)其16点DFT

x6(n)的16点、32点和64点采样序列波形及其DFT

X6(n)16点采样序列的波形X6(n)32点采样序列的波形

X6(n)其16点DFTX6(n)其32点DFT

X6(n)64点采样序列的波形X6(n)其64点DFT

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