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健康服务共同体建设工作方案.docx

上传人:gj****cr 文档编号:18936884 上传时间:2024-02-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域健康服务共同体建设工作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县域健康服务共同体建设工作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县域健康服务共同体建设工作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县域健康服务共同体建设工作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县域健康服务共同体建设工作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县域健康服务共同体建设工作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县域健康服务共同体建设工作方案.docx

《县域健康服务共同体建设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域健康服务共同体建设工作方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县域健康服务共同体建设工作方案.docx

县域健康服务共同体建设工作方案

按照“重要窗口模范生”新目标新要求,积极探索医共体改革背景下健康服务新模式,全力推进健康建设,加快我县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深化医共体建设内涵,以“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推进县域健康服务共同体(以下简称“健共体”)建设,202x年完成县域健共体组织体系转型,理顺运行机制,试行考核评价体系,部分重点人群和重点疾病连续健康管理项目取得突破。

到2022年,基本建成县域健共体,整合所有健康资源,实现预防、治疗、康复、护理、优生优育、健康促进、健康养老、临终关怀等全周期健康管理,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宁波平均水平,居民健康指标明显提升。

到2025年,建成高水平县域健共体,建立健康促进与健康管理模式,健康指标处于省内前列,提前完成“健康2030”目标,健共体建设和健康浙江评估居全省前列。

二、工作任务

(一)构建健共体组织管理体系

1.强化健共体组织管理机制。

在县域医共体管理框架下,对现有组织机构进行转型升级,建立县域健康服务共同体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县健共体管委会),县医共体管委会办公室转型为县健共体管委会办公室,县医管中心转型为县域健康共同体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县健管中心)。

各医疗健康集团成立健共体工作委员会。

2.强化健共体医防融合工作机制。

县疾控中心、县妇幼保健院、县急救站等公共卫生机构组建团队积极融入县第一人民医院医疗健康集团、县红十字台胞医院医疗健康集团、县中医医院医疗健康集团3家医共体建设,逐步实现医共体向健共体转型。

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和其他健康企业加入健共体。

高水平高质量推进县医共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x年-202*年),同步强化健共体公共卫生职能,实现公共卫生与医疗救治相对平衡。

3.强化健共体内部运作机制。

各健共体工作委员会负责健共体日常工作,完善组织体系和服务网络,制定配套工作制度、规范、流程,研究全人群全周期健康管理方案,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和绩效分配方案,按病种或人群设立健康管理中心和健康管理团队。

(二)创新健共体运行机制

1.“一盘棋”管理。

建立县域健康“一盘棋”工作机制,发挥健共体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责,强化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属地管理、群众参与健康促进机制,夯实基层网格化健康促进工作基础,推动健共体共建共享。

完善健共体间“一盘棋”工作机制,县健管中心统筹建立健共体间资源共享、错位发展和团结协作机制,实现健康服务“全域一体化”。

完善健共体内“一盘棋”工作机制,各健共体要建立县、镇乡(街道)、村(社区)三级服务网络,搭建覆盖全区域和全人群的健康服务体系,实行“城乡一体化”化管理。

2.整合型服务。

推进服务理念融合,政府贯彻“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推进“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实施公共政策健康影响评价;实施居民健康素养提升行动,引导树立“自己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理念,推进健康文化“六进”活动(进基层、进礼堂、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单位);树立“以健康为中心”服务理念,做实健康促进医院,实现从“疾病诊治”向“健康干预”转变。

推进服务内涵融合,推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相融合,完善集医、防、康、养、护、健、管理等为一体的整合型健康服务;完善三级服务体系分级服务、上下协作、连续管理制度,建立全人群全周期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健共体在健康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强化部门、镇乡(街道)和村(社区)健康促进主体责任,实现疾病专防专控与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相结合。

推进服务能力融合,健共体要大力提升医防融合能力,推广1+1+3+X多元化团队服务,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方便群众“看得上病”;要持续提升健共体医疗服务能力,做好学科发展规划,加大县内外资源融合,提升产学研能力,使百姓“看得好病”;发挥村(居)网底功能,强化健康教育、健康监测、疾病筛查、健康管理等服务,使居民“不得病、少生病”。

3.项目化实施。

精准项目策划,围绕辖区居民健康需求和健康问题,精心策划串联健教、监测、筛查、诊疗、康复、干预等环节的健康管理项目,对重点人群和重点疾病实施全周期闭环健康管理,提升免疫接种、医养结合、肿瘤早期筛查、近视防控等传统项目服务内涵。

抓细项目实施,严格按照项目方案,明确项目流程和技术要求,组织健共体成员单位、有关部门、镇乡(街道)和村(社区)共同参与,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强化项目保障,根据项目特点组建项目组,明确成员单位和服务团队责任,高效推进项目实施,确保取得预期效果。

4.精细化运营。

加强服务精细化管理,大力推进临床路径、DRGs和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增加值,优化医院收入结构,提升集团经营效益。

加强药品耗材精细化管理,加强重点药品管控,做好带量采购药品使用工作,从源头上控制耗材和试剂成本,建立长效监督管理机制规范医疗行为。

加强行政精细化管理,实施全员岗位管理,推行目标管理,完善激励机制,降低人力成本;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化,实施成本核算和内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实施后勤服务统筹管理,全面推行社会化,实行物资统一采购、统一配送,降低运营成本。

5.信息化支撑。

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医疗服务、财政管理、人事管理、绩效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促进健康档案电子和信息共享,实现院前预防、院中诊疗、院间转诊、院后康复的全程医疗健康服务信息化。

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公共卫生领域和基层社区服务中心、服务站延伸,利用信息系统实现服务流程再造,提供预约诊疗、双向转诊、健康管理、远程医疗等全流程服务。

推进健康管理信息化,建设县域智能化信息平台,整合医疗、医保、医药等相关信息系统,建立实时、动态、连续、综合的服务平台和线上监管机制,推广“互联网+慢病管理+健康干预”,推进健康管理个性化、智能化和便捷化,增强签约居民健康获得感。

(三)强化健共体政策保障

1.优化健共体财政保障机制。

落实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和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等“六项投入”政策,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逐步化解历史存量债务。

加大健共体建设专项资金投入,重点用于牵头医院能力提升、基层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和实施院长年薪制等专项保障。

加大基本公共卫生、卫生应急和公共卫生项目服务经费投入,重点保障人群健康管理、重点传染病和慢性病、职业病、精神疾病和医疗应急救援等健康服务。

创新公共卫生机构绩效激励机制,健共体公共卫生服务效益要按比例与公共卫生机构共享。

鼓励镇乡(街道)加大对属地基层医疗机构的扶持力度。

2.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加强医保总额预算管理,完善结余留用、超支分担机制,建立以服务人口为统筹、门诊按人头、住院按DRGS点数、慢病按床日、中药按定额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引导健共体主动做好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工作,提高医保基金使用绩效。

坚持控总量、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强监管原则,建立医保与健共体平等、互惠工作联动机制,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做好相关政策衔接,实现患者、医保、医院三方共赢。

渐进式加大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各类预防性健康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加快推动商业医疗健康保险发展。

3.提高人事管理效率。

完善健共体人事管理机制,全面实施岗位管理,建立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单位人员合理流动机制;制定多元化薪酬分配制度,积极探索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新型薪酬制度,结合岗位定薪绩效、服务项目绩效奖励和医保基金节余留用共享等多种途径,通过购买服务形式等增加基层服务队伍奖励,激发开展健康服务的积极性。

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改革健共体编制管理,建立符合健共体发展规律的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健共体内岗位统筹,合理配置专科医生、全科医生、公共卫生人员结构;加大队伍培养力度,制订专科医生培养规划、全科医生定向培养制度,培养医防融合人才,推进医防一体健康服务模块化培训。

夯实健康服务“网底”队伍,按照“筑牢网底、分级诊疗、预防为主、医防结合”要求,每个行政村(社区)至少配备1名责任医生(乡村医生)和1名健康助理员,实行健康服务网格化管理。

(四)建立健共体评价体系

1.坚持健康导向的绩效评价原则。

建立完善健共体建设成效评价体系,强化镇乡(街道)、有关部门健康考核,以及健共体建设、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评价,考核评价内容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考虑到健康服务(特别是慢性病健康干预)效益存在滞后性,要建立分阶段评价机制,根据服务项目特点开展近期评价(1年)、中期评价(3年)和远期评价(5-10年),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要坚持医防并重、结果导向,重点评价各镇乡(街道)、各部门、健共体成员单位和健康助理员履职情况,指标包括人群健康指标改善、服务能力提升、服务项目完成和资金管理等。

3.完善效益共享和绩效分配机制。

通过绩效评价对健康政策进行效益分析,指导健康政策调整和服务项目选择,按比例分配经济效益,将评价结果与资金拨付、绩效分配挂钩,特别是要与健共体医保支付、绩效工资总量核定、评优评先等挂钩。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健共体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站位,讲政治、讲大局,切实加强健共体建设的组织领导,并将其列入日常重要议事日程。

要积极主动协调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健共体建设取得预定成效。

(二)落实部门职责。

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作和互联互动,加强制度供给,发挥政策叠加效应,为健共体建设持续注入发展新动能。

县卫生健康局负责落实健共体建设运行管理;县医疗保障局负责落实健共体建设医保政策;县人力社保局负责落实与健共体建设相适应的人事和薪酬制度;县财政局负责落实与健共体建设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和补偿激励政策;县委编办负责落实编制备案制管理和健共体内编制调整核定。

(三)健全考核评估。

加强健共体绩效考核,重点考核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医保基金使用、公共卫生任务落实等,加大基层就诊率、县域就诊率、医疗总收入增幅、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重等具体指标考核力度。

(四)强化宣传引导。

积极开展各地各部门相关人员政策培训,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工作合力。

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结合行政村规模优化调整、村(社区)组织换届,加大对开展健共体建设工作目的、意义和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

引导群众转变就医观念和习惯,逐步形成大健康服务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