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2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分类汇编-专题10-平面几何.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205539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0-2012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分类汇编-专题10-平面几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00-2012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分类汇编-专题10-平面几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00-2012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分类汇编-专题10-平面几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00-2012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分类汇编-专题10-平面几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00-2012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分类汇编-专题10-平面几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00-2012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分类汇编-专题10-平面几何.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00-2012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分类汇编-专题10-平面几何.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00-2012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分类汇编-专题10-平面几何.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00-2012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分类汇编-专题10-平面几何.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00-2012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分类汇编-专题10-平面几何.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00-2012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分类汇编-专题10-平面几何.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00-2012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分类汇编-专题10-平面几何.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00-2012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分类汇编-专题10-平面几何.doc

《2000-2012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分类汇编-专题10-平面几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0-2012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分类汇编-专题10-平面几何.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00-2012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分类汇编-专题10-平面几何.doc

1、(2000二试1)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的BC边上有两点E、F,满足∠BAE=∠CAF,作FM⊥AB,FN⊥AC(M、N是垂足),延长AE交三角形ABC的外接圆于D.证明:

四边形AMDN与三角形ABC的面积相等.

2、(2001二试1)如图:

⊿ABC中,O为外心,三条高AD、BE、CF交于点H,直线ED和AB交于点M,FD和AC交于点N。

求证:

(1)OB⊥DF,OC⊥DE;

(2)OH⊥MN。

[来源:

Z.xx.k.Com]

【解析】证明:

(1)∵A、C、D、F四点共圆

∴∠BDF=∠BAC

又∠OBC=(180°-∠BOC)=90°-∠BAC

∴OB⊥DF.

(2)∵CF⊥MA

∴MC2-MH2=AC2-AH2①

∵BE⊥NA

∴NB2-NH2=AB2-AH2②

∵DA⊥BC

∴BD2-CD2=BA2-AC2③

∵OB⊥DF

∴BN2-BD2=ON2-OD2④

∵OC⊥DE

∴CM2-CD2=OM2-OD2⑤

①-②+③+④-⑤,得

NH2-MH2=ON2-OM2MO2-MH2=NO2-NH2

∴OH⊥MN

∵∴OB⊥DF

同理可证OC⊥DE.

在直线BE的方程中令x=0得H(0,)

直线DF的方程为

由得N()

同理可得M()

∵kOH·kMN=-1,∴OH⊥MN.

3、(2002二试1)如图,在⊿ABC中,∠A=60°,AB>AC,点O是外心,两条高BE、CF交于H点,点M、N分别在线段BH、HF上,且满足BM=CN,求的值。

4、(2003二试1)过圆外一点P作圆的两条切线和一条割线,切点为A、B,所作割线交圆于C、D两点,C在P、D之间.在弦CD上取一点Q,使∠DAQ=∠PBC.求证:

∠DBQ=∠PAC.[来源:

Zxxk.Com]

分析:

由∠PBC=∠CDB,若∠DBQ=∠PAC=∠ADQ,则DBDQ∽DDAQ.反之,若DBDQ∽DDAQ.则本题成立.而要证DBDQ∽DDAQ,只要证=即可.

【解析】:

连AB.

∵DPBC∽DPDB,

5、(2004二试1)在锐角三角形ABC中,AB上的高CE与AC上的高BD相交于点H,以DE为直径的圆分别交AB、AC于F、G两点,FG与AH相交于点K,已知BC=25,BD=20,BE=7,求AK的长.

6、(2005二试1)如图,在△ABC中,设AB>AC,过A作△ABC的外接圆的切线l,又以A为圆心,AC为半径作圆分别交线段AB于D;交直线l于E、F。

证明:

直线DE、DF分别通过△ABC的内心与一个旁心。

(注:

与三角形的一边及另两边的延长线均相切的圆称为三角形的旁切圆,旁切圆的圆心称为旁心。

【解析】证明:

(1)先证DE过△ABC的内心。

如图,连DE、DC,作∠BAC的平分线分别交DC于G、DE于I,连IC,

则由AD=AC,

得,AG⊥DC,ID=IC.

又D、C、E在⊙A上,

7、(2006二试1)以B0和B1为焦点的椭圆与△AB0B1的边ABi交于Ci(i=0,1)。

在AB0的延长线上任取点P0,以B0为圆心,B0P0为半径作圆弧P0Q0交C1B0的延长线于Q0;以C1为圆心,C1Q0为半径作圆弧Q0P1交B1A的延长线于P1;以B1为圆心,B1P1为半径作圆弧P1Q1交B1C0的延长线于Q1;以C0为圆心,C0Q1为半径作圆弧Q1P′0,交AB0的延长线于P′0。

试证:

(1)点P′0与点P0重合,且圆弧P0Q0与P0Q1相内切于P0;

(2)四点P0、Q0、Q1、P1共圆。

【解析】以B0和B1为焦点的椭圆与△AB0B1的边ABi交于Ci(i=0,1)。

在AB0的延长线上任取点P0,以B0为圆心,B0P0为半径作圆弧P0Q0交C1B0的延长线于Q0;以C1为圆心,C1Q0为半径作圆弧Q0P1交B1A的延长线于P1;以B1为圆心,B1P1为半径作圆弧P1Q1交B1C0的延长线于Q1;以C0为圆心,C0Q1为半径作圆弧Q1P′0,交AB0的延长线于P′0。

试证:

(1)点P′0与点P0重合,且圆弧P0Q0与P0Q1相内切于P0;

(2)四点P0、Q0、Q1、P1共圆。

证明:

(1)显然B0P0=B0Q0,并由圆弧P0Q0和Q0P1,Q0P1和P1Q1,P1Q1和Q1P′0分别相内切于点Q0、P1、Q1,得C1B0+B0Q0=C1P1,B1C1+C1P1=B1C0+C0Q1以及C0Q1=C0B0+B0P′0。

四式相加,利用B1C1+C1B0=B1C0+C0B0以及P′0在B0P0或其延长线上,有B0P0=B0P′0。

从而可知点P′0与点P0重合。

由于圆弧Q1P0的圆心C0、圆弧P0Q0的圆心B0以及P0在同一直线上,所以圆弧Q1P0和P0Q0相内切于点P0。

(2)现在分别过点P0和P1引上述相应相切圆弧的公切线P0T和P1T交于点T。

又过点Q1引相应相切圆弧的公切线R1S1,分别交P0T和P1T于点R1和S1。

连接P0Q1和P1Q1,得等腰三角形P0Q1R1和P1Q1S1。

基于此,我们可由

∠P0Q1P1=π−∠P0Q1R1−∠P1Q1S1=π−(∠P1P0T−∠Q1P0P1)−(∠P0P1T−∠Q1P1P0)

而π−∠P0Q1P1=∠Q1P0P1+∠Q1P1P0,代入上式后,即得

,同理可得。

所以四点P0、Q0、Q1、P1共圆。

8、(2007二试1)如图,在锐角△ABC中,AB

过P作PE⊥AC,垂足为E,做PF⊥AB,垂足为F。

O1、O2分别是△BDF、△CDE的外心。

求证:

O1、O2、E、F四点共圆的充要条件为P是△ABC的垂心。

9、(2008二试1)如图,给定凸四边形,,是平面上的动点,令.

(1)求证:

当达到最小值时,四点共圆;[来源:

学科网ZXXK]

(2)设是外接圆的上一点,满足:

,,,又是的切线,,求的最小值.

解得或(舍去),故,.由已知=,有,即,整理得,故,可得,从而,,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因,则.又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故.

(第1题图2)

方法二:

(1)如图2,连接交的外接圆于点(因为在外,故在上).

过分别作的垂线,两两相交得,易知在内,从而在内,记之三内角分别为,则,又因,,得,同理有,,

所以∽.设,,,则对平面上任意点,有

从而.由点的任意性,知点是使达最小值的点.由点在上,故四点共圆.

方法三:

(1)引进复平面,仍用等代表所对应的复数.由三角形不等式,对于复数,有,当且仅当与(复向量)同向时取等号.

有,

所以①

从而

.②

①式取等号的条件是复数与同向,故存在实数,使得

,,所以,

向量旋转到所成的角等于旋转到所成的角,从而四点共圆.

②式取等号的条件显然为共线且在上.故当达最小值时点在之外接圆上,四点共圆.

(2)由

(1)知.以下同方法一

10、(2009二试1)如图,,分别为锐角三角形()的外接圆上弧、的中点.过点作交圆于点,为的内心,连接并延长交圆于.

⑴求证:

⑵在弧(不含点)上任取一点(,,),记,的内心分别为,,

11、(2010二试1)如图,锐角三角形ABC的外心为O,K是边BC上一点(不是边BC的中点),D是线段AK延长线上一点,直线BD与AC交于点N,直线CD与AB交于点M.求证:

若OK⊥MN,则A,B,D,C四点共圆.

由梅内劳斯(Menelaus)定理,得

,②

.③

由①,②,③可得,所以,故△DMN∽△DCB,于是,所以BC∥MN,故OK⊥BC,即K为BC的中点,矛盾!

从而四点共圆.

注1:

“P的幂(关于⊙O)K的幂(关于⊙O)”的证明:

延长PK至点F,使得

,④

则P,E,F,A四点共圆,故

12、(2011二试1)如图,分别是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线的中点.若,证明:

【解析】延长线段与圆交于另一点,则,又是线段的中点,故,从而.

又,所以△∽△,于是,即.[来源:

Zxxk.Com]

从而有,

即.

又,所以△ABQ∽△ACD,所以.

延长线段与圆交于另一点,则,故.

又因为为的中点,所以.

又,所以.[来源:

学科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