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康复.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6346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冠心病康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冠心病康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冠心病康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冠心病康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冠心病康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冠心病康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冠心病康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冠心病康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冠心病康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冠心病康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冠心病康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冠心病康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冠心病康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冠心病康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冠心病康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冠心病康复.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冠心病康复.docx

《冠心病康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冠心病康复.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冠心病康复.docx

冠心病康复

冠心病康复

冠心病的概念

⏹冠状动脉壁脂质沉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导致管腔狭窄和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其基本病变是心肌耗氧和供氧失衡。

冠心病康复的意义

⏹通过主动积极的身体运动(如有氧运动)、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缓解症状,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工作能力,回归社会;

⏹通过干预危险因素,阻止、逆转病变发展,减轻冠心病残疾程度和复发几率。

冠心病康复范畴

⏹心绞痛

⏹心肌梗死

⏹PTCA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

⏹CABG冠状动脉分流术后

⏹心脏移植术后

冠心病的主要康复问题

⏹心血管功能障碍

⏹心绞痛发作

⏹室壁瘤、心脏破裂等并发症

⏹心功能减退

⏹呼吸功能减退

⏹全身运动耐力减退

⏹代谢功能障碍:

脂、糖代谢异常

⏹心理障碍:

恐惧、焦虑、消极

心肌梗死康复治疗分期

⏹Ⅰ期:

心梗住院期(第3天~1周或2周内)、PTCA和CABG术后早期

⏹Ⅱ期:

出院后~病情稳定,一般心梗后第5~6周(瘢痕形成)

⏹Ⅲ期:

病情长期稳定状态,一般2~3月

康复治疗原理-Ⅰ期

⏹通过适当运动,减少或消除绝对卧床休息带来的不利影响。

过分卧床休息引起

⏹回心血量增加,心脏前负荷增加,心肌耗氧相对增加;基础心率增加,舒张期短,冠脉灌注减少,心肌供氧相对减少;

⏹膈肌上抬,通气量减少,供氧相对减少;

⏹血流缓慢,静脉血栓可能;

⏹运动耐力降低;

康复治疗原理-Ⅱ期

⏹在心肌瘢痕形成之前保持适量的体力活动,逐步适应家庭活动;

⏹病情仍然有恶化的可能,注意运动强度;

康复治疗原理-Ⅲ期

⏹外周效应:

肌肉氧利用能力和能量代谢能力提高——定量运动时能量消耗相对↓;最大运动能力提高;

⏹长期运动——肌肉毛细血管密度和数量↑——血液-细胞气体交换的面积和效率相对↑——骨骼肌氧摄取能力↑;

⏹长期运动——肌细胞线粒体数量、质量和氧化酶活性↑——骨骼肌氧利用率↑;

⏹长期运动——肌细胞胰岛素受体开放数量↑——葡萄糖利用率↑——运动能量代谢效率↑;

康复治疗原理-Ⅲ期

⏹中心效率

⏹长期运动——心脏侧支循环形成——冠状动脉供血↑,心肌供氧增加;

⏹长期运动——交感神经兴奋性↓,血儿茶酚胺↓,降低心肌兴奋性,减慢心率,舒张期延长,冠脉血流增加,心肌供氧增加;

⏹危险因素控制:

⏹改善脂质代谢

⏹改善糖代谢

⏹控制高血压

⏹改善血液高凝状态

⏹帮助戒烟

冠心病康复评定

⏹临床检查:

血常规、血沉、心肌酶谱、血糖、血脂、血压监测、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电图、心向量图等--了解一般情况和心功能;

⏹ADL评定

⏹心电运动试验:

症状限制性~、低水平~;

⏹超声心动图运动试验;

心电运动试验分类

据试验终点分:

⏹极量运动试验:

运动员

⏹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

运动诱发心肌缺血或循环不良的症状、心电图、血压异常作为终点

⏹低水平运动试验:

预定较低水平的运动负荷、心率、血压和症状为终止指标。

如达到75%最大心率;可耐受的速度步行200米;

Ⅰ期康复治疗

⏹目的和目标:

⏹时机:

⏹原则:

⏹方法:

⏹方案:

⏹方案调整:

⏹出院标准:

⏹注意:

Ⅰ期康复目的和目标

⏹目的:

减少或消除绝对卧床休息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目标:

⏹由卧床→能连续步行200m无症状和体征;

⏹低水平运动试验阴性;

⏹运动能力达到2~3METs,适应家庭生活;

⏹理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注意事项;

⏹心理上适应疾病发作和处理日常生活问题

Ⅰ期康复适应症

⏹适应症:

心梗后2周内,病情基本稳定后:

生命体征稳定,无心绞痛,安静心率<110次/分,无心衰,无严重心律失常。

⏹禁忌症:

⏹不稳定型心绞痛;

⏹血流动力学不稳(未控制的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

⏹新出现的心电图缺血改变;

⏹控制不良的高血压;

⏹不稳定的内科疾病;

Ⅰ期康复的原则

⏹根据患者的感觉,配合心电和血压监护,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日常活动)

Ⅰ期康复的方法

⏹床上活动:

平移,抗重,抗阻,日常生活

⏹呼吸训练:

腹式呼吸,不憋气;

⏹坐位训练:

有依托坐→无依托坐;

⏹步行训练:

床边站立(防体位性低血压,心电监护)→床边步行(心电监护),避免上肢高于心脏;

⏹大便:

保持大便通畅,尽早坐位大便,

⏹上下楼:

控制上楼速度

⏹心理疏导和宣教:

焦虑、恐惧,戒烟、低脂低盐、生活规律;

Ⅰ期康复方案(7天)

⏹P294

Ⅰ期康复方案调整与监护

⏹无不良反应,运动心率增加<10次/分:

次日训练进入下一个阶段;

⏹无不良反应,运动心率增加20次/分左右:

次日继续同一级别训练;

⏹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或运动心率增加>20次/分或收缩压上升>20mmHg或收缩压下降>10mmHg或活动时ST段变化>0.1mV时:

次日训练退回前一个阶段运动甚至暂停运动训练;

Ⅰ期康复出院前评估

⏹出院标准:

⏹低水平运动试验阴性

⏹心电监护下连续步行200米无症状和无心电图异常

Ⅱ期康复

⏹目标:

⏹适应症:

⏹方法:

⏹方案:

⏹注意:

Ⅱ期康复目标

⏹逐步恢复一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轻家务劳动和娱乐活动

⏹运动能力达到4~6METs

Ⅱ期康复适应症

⏹运动能力达到3METs以上;

⏹病情稳定

Ⅱ期康复方法

⏹运动方式:

室内外散步,医疗体操,气功,家庭卫生,厨房活动,园艺,社区购物,作业治疗;

⏹运动强度:

40%~50%HRmax,主观用力程度不超过中等度;

⏹时间:

4周(心梗后第3~第6周)

Ⅱ期康复方案

Ⅱ期康复监护

⏹一般无需医务监测

⏹较大轻度活动时,远程心电监护或医护人员监护

Ⅱ期康复注意事项

⏹循序渐进;

⏹禁止过度用力;

⏹活动时不可有气喘和疲劳;

⏹避免或减少上肢超过头顶的活动;

⏹训练时保持一定的活动量,但日常活动和工作时应节能;

⏹每周一次门诊;

⏹任何不适,均应暂停运动,及时就诊。

Ⅲ期康复

⏹目标

⏹适应症、禁忌症

⏹基本原则

⏹康复方法

Ⅲ期康复目标

⏹巩固Ⅱ期成果,控制危险因素,改善或提高体力活动能力和心血管功能,恢复发病前的生活和工作;

Ⅲ期康复适应症

⏹病情处于长期稳定的冠心病患者

⏹禁忌症同前

基本原则

⏹个体化

⏹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

⏹兴趣性

⏹全面性

Ⅲ期康复方法

⏹有氧训练:

核心

⏹循环抗阻训练

⏹柔韧性训练

⏹医疗体操

⏹作业治疗

⏹放松性训练

⏹行为和心理治疗

有氧训练

⏹有氧训练:

耐力训练,全身大肌群中等强度、动力性、周期性运动,并持续一定时间,以提高机体的耐力;其能量代谢过程主要是有氧代谢——三大热能物质在细胞线粒体内充分的氧气摄取状态下,通过三羧酸循环产生ATP。

有氧训练-基本方法

⏹运动方式:

步行、登山、游泳、骑车、拳操等

有氧训练-运动量

⏹运动量:

每周700kal~2000kal(相当于步行10公里~32公里)

⏹运动强度

⏹运动时间

⏹运动频率

有氧运动-运动量

⏹运动强度:

最大强度,靶强度,安全系数

⏹靶强度:

基本训练强度;40%~85%最大METs,或70%~85%HRmax;

⏹安全系数=最大强度-靶强度

⏹运动时间:

靶强度运动10~60分钟,不包括准备时间和结束时间

⏹训练频率:

3~5天/周

合适运动量的主要标志

⏹运动时稍出汗;轻度呼吸加快,但不影响对话;早晨起床时感舒适,无持续疲劳感和其它不适感。

训练实施-准备

⏹准备活动:

⏹预热:

让肌肉关节韧带和心血管系统逐步适应训练期的运动应激;

⏹运动强度:

较小;

⏹运动方式:

牵伸运动、大肌群活动,使全身主要关节和肌肉都有所活动;医疗体操、太极拳、步行等。

训练实施-训练

⏹训练活动:

达到靶训练强度的活动

⏹中低强度训练:

外周适应作用;

⏹高强度训练:

中心训练效应;

训练实施-结束

⏹结束活动:

⏹冷却即让高度兴奋的心血管应激逐步降低,适应运动停止后血流动力学改变;

⏹运动方式:

同训练方式

⏹运动强度逐步减小;

冠心病有氧运动注意事项

⏹避免竞技性运动;

⏹只在感觉良好时运动;感冒症状、体征消失2天后再恢复运动;

⏹注意气候,理想气温4~28度;衣服、鞋合适;上坡减速;饭后不宜剧烈运动;

⏹注意观察症状;

⏹定期检查、调整运动处方,尤病情、药物变化时;剧烈运动者行心电运动试验;

⏹持之以恒,间隔4~7天以上,降低原来强度;

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哮喘和囊性肺纤维化等一组慢性疾病;

⏹长期呼气困难——缺氧、高碳酸血症,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

COPD病理生理

⏹黏液高分泌

⏹纤毛功能失调

⏹呼气气流受限

⏹肺过度充气

⏹气体交换异常

⏹肺动脉高压

⏹肺心病

COPD主要功能障碍

⏹有效呼吸减低:

残气量↑,肺有效通气量↓;

⏹病理性呼吸模式:

膈肌移动减少,辅助呼吸肌↑;腹式呼吸↓,胸式呼吸为主;

⏹呼吸肌无力:

⏹能耗增加,活动能力减退:

⏹心理变化:

COPD危险因素

⏹吸烟

⏹空气污染

⏹呼吸道感染

⏹制动:

⏹膈肌上抬

⏹痰坠积

⏹易静脉血栓、肺栓塞

COPD康复适应证及禁忌证

⏹适应证:

病情稳定

⏹禁忌证:

⏹合并严重肺高压

⏹不稳定心绞痛及近期心梗

⏹认知功能障碍

⏹充血性心衰

⏹明显肝功能异常

⏹癌转移

⏹咯血

⏹近期脊柱骨折、肋骨骨折

⏹等等

COPD康复评定

⏹呼吸功能评定:

⏹呼吸肌力量评定:

最大吸气压,最大呼气压

⏹运动能力评估:

⏹日常生活能力评定:

⏹生活质量评定:

⏹营养状况:

⏹心理状态评定:

COPD呼吸功能评定

⏹气短气急症状分级:

改良Borg量表评测:

1~5级

⏹呼吸功能改善或恶化程度:

-5~5

⏹肺功能测试:

⏹肺活量(VC):

尽力吸气后用力呼气的容量

⏹FEV1:

尽吸气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

⏹FEV1/VC%:

⏹轻:

≥70%

⏹中:

50~69%

⏹重:

<50%

COPD运动功能测定

⏹平板或功率车:

获得最大吸氧量、最大心率、最大MET、指脉氧、运动时间、主观用力程度分级(Borg计分)等

⏹定量行走:

6或12分钟行走距离

⏹其目的是了解掌握患者运动能力的大小,有无低氧血症,以确定适宜的运动治疗方案

⏹上下肢肌肉力量评估

COPD日常生活能力评定

COPD康复目标

⏹减轻症状,改善顽固和持续的功能障碍(气道功能和体力活动能力);

⏹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提高生活质量;

⏹稳定或逆转肺疾病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

COPD康复治疗

⏹呼吸训练

⏹排痰训练

⏹运动训练

呼吸训练

⏹重建腹式呼吸模式:

⏹放松

⏹缩唇呼气法

⏹暗示诱导腹式呼吸法

⏹缓慢呼吸

⏹膈肌体外反搏呼吸法

⏹胸背畸形的姿势练习

排痰训练

⏹体位引流

⏹胸部叩击、震动:

外→内,下→上

⏹有效咳嗽:

深吸气→短暂闭气→关闭声门→增加腹压→声门开放

⏹理疗:

超声雾化、超短波

运动训练

⏹有氧训练和医疗体操

⏹上肢:

上肢肩带部,上肢活动肌也是辅助呼吸肌群;体操棒、手摇车、提重物

⏹下肢:

快走、划船、骑车、登山等,2~5次/周,10~45分钟/次

⏹呼吸肌:

⏹吸气训练:

吸气阻力渐增大

⏹呼气训练:

⏹腹肌训练:

沙袋

⏹吹蜡烛法:

10cm起,3~5分钟

⏹吹瓶法:

运动训练量的掌握

⏹每次运动后心率增加20%~30%;停止运动后5~10分钟恢复至安静心率值。

思考题

⏹冠心病康复的禁忌症;

⏹心肌梗死Ⅰ期康复方案调整的方法;

⏹男,65岁,急性心肌梗塞,PTCA术后1周,现卧床,无明显不适主诉,心率98次/分,心律齐,心跳有力,血压140/90mmHg,体温正常。

问:

⏹1.患者如果继续卧床休息,可能回带来那些不利因素?

(至少举出4条)

⏹2.现处于冠心病康复的哪一期?

⏹3.患者在这一期可做那些康复训练?

⏹4.如何调整康复方案?

⏹5.患者的出院标准是什么?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