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II卷模拟.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7732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宁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II卷模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西宁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II卷模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西宁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II卷模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西宁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II卷模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西宁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II卷模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西宁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II卷模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西宁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II卷模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西宁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II卷模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西宁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II卷模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西宁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II卷模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西宁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II卷模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西宁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II卷模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西宁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II卷模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宁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II卷模拟.docx

《西宁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II卷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宁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II卷模拟.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宁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II卷模拟.docx

西宁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II卷模拟

西宁市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I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只用一种试剂无法鉴别开来的是()

A.CuSO4, BaSO4, MgSO4

B.AgNO3, Na2CO3, NaCl

C.Na2SO4,K2SO4,KNO3

D.NaOH, NH4NO3, NaCl

2.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铵—NH3Cl

B.氧化铁—FeO

C.甲烷—CH4

D.纯碱—Na0H

3.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用燃着的木条伸进某瓶气体中

木条熄灭

该气体一定是CO2

B

向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Na2CO3溶液呈碱性

C

往NaOH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没有明显现象

NaOH和盐酸不反应

D

把MnO2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

快速产生气泡

MnO2能增加O2的产量

A.A

B.B

C.C

D.D

4.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

B.铜丝折弯

C.汽油挥发

D.火药爆炸

5.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金属析出,过滤、洗涤后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

A.AgNO3和Cu(NO3)2

B.Cu(NO3)2和Fe(NO3)2

C.AgNO3和Fe(NO3)2

D.Fe(NO3)2

6.硫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30℃时硫酸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

C.40℃时硫酸钠1{的溶解度约为50g

D.50℃时硫酸钠饱和溶液降温后一定饱和

7.下列溶液无色,在pH=10时能大量共存的是()

A.CuSO4 NaCl  KNO3

B.NaOH  NaCl  KNO3

C.Na2SO4  NH4Cl  NaNO3

D.K2SO4  AgNO3  NaCl

8.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是甲

B.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

3

C.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D.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的质量比为28:

32

9.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BaCl2 NaCl H2SO4

B.H2SO4 NaCl Na2CO3

C.Na2SO4 KNO3 NaOH

D.NaOH H2SO4 HCl

10.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

浓硫酸长期露置在空气

B.

向一定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中

C.

往一定量的NaOH和Na2CO3混合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

D.

某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晶体

11.下列用途与性质,不能对应的是()

A.铜用作导线一铜有良好的导电性

B.铝耐腐蚀一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薄膜

C.防毒面具中用活性炭一活性炭的吸附性

D.高炉炼铁原料焦炭一还原性

12.下列各组物质,只需用组内溶液相互混合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Na2SO4、BaCl2、HCl、K2CO3

B.HCl、Na2CO3、KCl、NaNO3

C.KOH、K2SO4、FeCl3、Ba(NO3)2

D.K2CO3、CaCl2、Na2CO3、KNO3

13.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为22

B.该反应中的生成物是CO2、H2O和O2

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W中碳、氢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

4

14.溶液是一种重要的混合物。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

B.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C.不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

D.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一定能形成溶液

15.只用一种试剂可以区分(NH4)2SO4、NH4Cl、K2SO4三种无色溶液,这种试剂是

A.AgNO3溶液

B.Ba(OH)2溶液

C.NaOH溶液

D.盐酸

16.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B.溶剂量不变时,加入的溶质越多,溶液质量一定越大

C.稀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浓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17.鉴别物质的方法或试剂正确的是

选项

待鉴别的物质

所选试剂或方法

A

氮气和二氧化碳

燃烧的木条

B

二氧化锰和氧化铜

观察颜色

C

水和双氧水

二氧化锰

D

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无色酚酞试液

A.A

B.B

C.C

D.D

18.关于化学反应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物加热时才能发生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的反应物都是单质

C.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的产物都是化合物

19.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15

15

25

20

反应后的质量(g)

0

10

x

y

A.x+y=65

B.当y≤20时,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物质C一定是反应物

D.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之比为3:

1

20.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NaClBaCl2Na2CO3

B.KNO3HClCaCl2

C.H2SO4FeCl3NaNO3

D.NaOHHNO3NH4NO3

二、填空题

21.我国自行研发的大型客机C919今年5月成功试飞,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选用铝合金做飞机机身而不选用纯铝,主要原因是铝合金硬度和强度_____(填“大于”或“小于”)纯铝。

(2)飞机上的镀铬铁制品能防锈蚀,其防锈原理是阻止了铁与_____接触。

(3)19世纪初,铝的发现得益于电解技术的应用。

如图为用铝土矿炼制铝的生产流程。

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现有含Al2O351%的铝土矿200t,经上述反应可制得铝_____t(假设上述各步反应中,铝元素没有损失)。

22.请根据如图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

______。

(2)若b物质中混有少量a物质,最好采用______的方法提纯b(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将a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少

B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所含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C将t1℃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其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少

三、实验题

23.在师生联谊晚会上,化学老师表演了“吹气生火”的魔术。

用棉花将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包裹其中,将一根长玻璃管插入棉花团中吹气,稍后棉花团剧烈燃烧起来。

同学们为了揭开这个魔术的秘密,进行了如下探究。

(相关信息)①淡黄色固体成分是过氧化钠(Na2O2);②吹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有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③过氧化钠与氮气不反应;④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分析讨论)根据棉花团剧烈燃烧的现象分析,反应中除了生成氧气外,还说明过氧化钠发生的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提出猜想)同学们发现燃烧后残留固体呈白色,对该固体成分进行猜想:

猜想Ⅰ:

固体成分是Na2CO3,CO2参加反应。

猜想Ⅱ:

固体成分是NaOH,H2O参加反应。

猜想Ⅲ:

固体成分是             ,CO2和H2O均参加反应。

(实验探究)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用足量且潮湿的CO2气体通入过氧化钠粉末中,充分反应后,取白色固体于试管中配成溶液,设计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

验证Ⅰ:

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

有同学认为固体成分仅含有Na2CO3。

验证Ⅱ:

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pH大于7,有同学认为固体是NaOH。

另外有同学认为此结论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

验证Ⅲ:

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看到白色沉淀产生,写出反应方程式        ;然后向上层清液中加入    溶液,看到溶液呈红色,验证了猜想Ⅲ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由验证Ⅲ的结果可知,验证Ⅰ的结论错误,因为它不能排除  的存在。

24.实验室模拟炼铁

已知B装置中的液体为过量的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混合溶液,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能力比氢氧化钙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A处玻璃管中现象:

_____,写出B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2)实验装置按图连接,请将以下四步按正确操作步骤排序:

_____(填序号)。

a.点燃A处酒精喷灯

b.通入CO

c.停止通入CO

d.熄灭酒精喷灯

(3)实验装置图中虚线框内装置起到的作用有_____(填序号)。

A.收集一氧化碳

B.吸收二氧化碳

C.检验二氧化碳

(4)已知此反应过程中温度不同,可能生成铁的不同的氧化物。

原固体Fe2O3质量为48.0g,现用热分析仪记录CO与Fe2O3进行反应时有关数据,得到固体质量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①根据图象分析,写出D点时固体成分的化学式_____。

②若B点生成物为一成分固定的化合物,请确定其化学式是_____。

四、简答题

25.有一种石灰石样品的成分是CaCO3和SiO2(已知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现取8g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的50g稀盐酸完全反应后,称得容器内的物质总质量为55.36g。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后容器内的物质有                             。

(2)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

(3)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五、推断题

26.A~G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其中A、C组成元素相同,E是红色单质.如图是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请回答:

(1)B物质在反应①中起_____作用.

(2)反应②中的现象为_____.

(3)反应③的基本类型是_____反应.

六、流程题

27.我国煤炭资源丰富。

煤除了作燃料外,更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工业上以煤和空气为原料生产尿素[CO(NH2)2]的一种流程如下:

(1)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N2的过程属于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在煤和水蒸气反应前需先将煤粉碎,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3)气化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①

 ②

,其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填“①”或“②”),反应①中氢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1→0,碳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_____,反应②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_____(写化学式)。

(4)在高温高压下,CO2和NH3可以合成尿素,同时还有水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5)实际生产中,N2和H2不可能全部转化为NH3,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_____。

七、科学探究题

28.创新能力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学生提出的最迫切要求。

如图一是教材探究燃烧的条件的原型实验,图二、图三是某学生的创新实验:

图一中热水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①隔绝空气    ②加热使铜片温度升高

A.只有①

B.只有②

C.是①和②

(2)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燃烧,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擦干后进行加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是同学们对该创新实验的判断和评价,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

A、改进后实验(图二)可防止生成物污染空气,更环保

B、改进后实验(图三)可防止白磷四处移动,实验效果更好

C、图二中气球没有任何作用

八、计算题

29.某化学兴趣小组欲通过实验测定某种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取该石灰石样品8.0g,将80mL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所得数据如下表(已知该石灰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

实验序号

1

2

3

4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mL)

20

20

20

20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

5.5

m

1.2

n

(1)上表中,m=_____,n=_____。

(2)该石灰石中碳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

(3)若要制取6.6g二氧化碳,至少需要该石灰石多少克?

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l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