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燃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2425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燃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五章燃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五章燃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五章燃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五章燃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五章燃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五章燃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五章燃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五章燃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五章燃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第五章燃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第五章燃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第五章燃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第五章燃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第五章燃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第五章燃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第五章燃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第五章燃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第五章燃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第五章燃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章燃料.docx

《第五章燃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燃料.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五章燃料.docx

第五章燃料

第五章燃料

5.1洁净的燃料氢气

(2课时)

一.知识教学点

1.氢气的物理性质。

2.氢气的可燃性,以及有关实验和现象。

3.氢气点燃前检验纯度的原因。

4.氢气的用途。

5.从得氧失氧角度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氢气的化学性质。

2.难点:

氢气的然烧。

3.氢气的用途

4.疑点:

氢气、氧气按一定比例混合为什么会发生爆炸,而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可以安静的燃烧?

5.解决办法:

通过实验,从表面现象到微观本质进行分析。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使学生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

2.学生掌握氢气的可燃性,并了解有关实验和现象。

3.了解氢气点燃前检验纯度的原因。

4.根据氢气的性质,了解氢气的用途。

(二)整体感知

本节以实验为主,通过实验现象研究本质,从而使学生的知识从感性到理性进行升华。

尤其是讲氧化还原反应时,应注意分析反应的过程,以便使学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有较深的印象。

另外,本节的实验较多.应规范操作,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实验印象,从而为学生进行实验提供一个良好的参考材料。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引入]:

通过水的电解实验我们对氢气有了初步的认识

[讲解]:

在空气一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那么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怎样的?

氢气有什么样的用途呢?

首先我们学习氢气的物理性质。

[板书]:

一.氢气的性质

[教师活动]:

阅读教材“你知道吗”并观察实验5-1观察实验现象推断性质。

1.物理性质

[学生活动]:

观察状态、颜色,总结出氢气的物理性质。

[板书]:

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在101KPa时氢气在-252℃时变成液体,在—259℃变成雪花状固体,它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讲述]:

通过实验5-1实验现象气泡上升,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解释]:

形成的肥皂泡之所以迅速上升,就是因为氢气的密度很小的缘故。

在标准状况下,1升氢气的质量为O.089克,大约是同体积空气质量的1/14。

[提问]:

那么通过实验5-1用燃着的木条去点气泡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你能推断出氢气的化学性质是怎样的呢?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氧气的化学性质,知道了氧气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那么氢气可不可以和氧气发生反应呢?

我们就利用实验来验证一下。

[板书]:

2.化学性质

[实验]:

演示实验5-2:

氢气的燃烧

[提问]:

①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

②它与空气中哪种物质发生了反应?

③它的产物是什么?

你是怎样知道的?

④它们反应的化学反应表达式是什么?

[总结]:

(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现象:

①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②烧杯内壁有水珠,并且发热。

结论:

H2+O2

H2O

总结:

氢气具有可燃性。

[提问]:

那么,混有空气的氢气在点燃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实验]:

演示实验5-3:

氢氧混合爆炸实验

[现象]:

氢气开始安静的燃烧,然后发出了爆鸣声,塑料筒被高高冲起。

[板书]:

混有空气的氢气点燃会发生爆炸。

[提问]: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

[总结]:

之所以会发生爆炸是因为氢气中混有了空气。

混合气体中大量氢气分子和空气中的大量的氧气分子混合,这样大量的分子相互接触点燃后,二者迅速反应,在极短的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这些气体又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当温度迅速升高,气体迅速受热膨胀,冲出容器发出爆鸣声。

如果该反应发生在密闭容器或容积大出口小的容器,气体不能排出或来不及排出,就会使容器炸裂造成危险。

[提问]:

为什么纯净的氢气可以安静的燃烧呢?

[解释]:

因为纯净的氢气在点燃后只在管口或小孔处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接触面积小,发生反应的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的量也少,所以放出的热量也少,并且很快就散失到空气中去了,不会发生爆炸。

通过科学实验测定,空气中如果混入的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74.2%时,点燃混合气体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范围叫做氢气的爆炸极限。

[板书]:

氢气的爆炸极限是4%-74.2%。

[讲解]:

事实上所有的可燃性气体,粉尘,蒸汽与空气充分混合遇火都有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可燃性气体泄漏时一定要杜绝一切火源,防止发生爆炸造成危险。

这也要求我们在使用氢气和其他可燃性气体时为了不发生危险,使用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下面我们就学习检验纯度的方法。

[实验]:

演示实验5-4:

检验氢气的纯度(边实验边讲解)

[提问]:

为什么在第二次检验前要先用手堵一会试管才能继续收集氢气再进行检验纯度?

[板书]:

注意:

使用氢气时,要特别注意安全。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练习]:

教材第128页第1题-第4题。

[小结]: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可以概括氢气具有两条化学性质:

1.具有可燃性

它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水;混有空气的氢气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

2.氢气具有还原性

它可以夺取某些含氧化合物中的氧,使含氧化合物还原,自己被氧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讲述]:

针对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氢气有哪些用途呢?

[板书]:

二.氧气的用途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第127页“理想的高能燃料”。

[讨论]:

氢气的用途,并说明它的用途是根据它的哪些性质?

[总结板书]:

1.填充探空气球(密度小)。

2.制备金属材料(还原性)。

3.作为高能燃料(可燃性)。

4.工业原料。

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四)总结、扩展

本节我们主要学习了氢气的物理性质和氢气的可燃性。

通过学习,同学们应该重点掌握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但是当条件不同时产生的现象不同。

我们还学习了可燃性气体检验纯度的方法。

同学们应该掌握并且注意在使用可燃性气体时一定要检验纯度。

同时通过学习,应该学会如何通过表面现象分析物质的变化,得到正确的结论和正确的方法。

四.布置作业:

1.教材第128页第4、35题。

2.思考题:

室内如果发生煤气泄漏怎么办?

 

5.2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

第一节碳的几种单质

(1课时)

一.知识教学点

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

二.重、难、疑点解决办法

1.重点:

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2.难点:

金刚石和石墨在物理性质上存在巨大差异的原因。

3.疑点:

碳和炭的区别是什么,

4.解决办法

(1)通过学生阅读教材、教师演示试验、学生动手实验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掌握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并理解木炭的吸附性。

(2)教师运用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金刚石和石墨在物理性质上存在差异的原因。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了解金刚石、石墨、木炭等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理解金刚石、石墨由同种元素组成但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

3.木炭具有吸附能力的原因。

(二)整体感知

本章主要是较为全面、完整地学习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内容包括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制法、用途和鉴别等方面。

从学习研究物质的角度看,本章具有典型性;从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节主要讲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并以木炭为例简介了无定形碳。

通过对碳单质的学习,掌握固态非金属单质所特有的一些物理性质,进一步理解元素和单质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区别和联系,这是学好本章内容的基础。

(三)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氧气和氢气两种气态非金属单质,从这章开始学习碳及其化合物。

首先学习碳的几种单质。

[板书]:

一.碳的单质:

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

二.金刚石和石墨。

[教师活动]:

让学生阅读教129页,用列表法引导学生总结出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学生活动]:

(1)阅读教材第129页,用列表法总结出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学生用手摸铅笔芯粉末。

[板书]:

1.物理性质及用途

金刚石

石墨

色、态

无色透明、正八面体状的固体

深灰色有金属而不透明的鳞片固体

硬度

最硬

最软的矿物之一——有滑腻感

熔点

很高

很高

导电性

良好

用途

①装饰品②钻探机钻头③刻刀

①铅笔芯②电极③高温润滑剂

[教师提问]:

金刚石、石墨都是碳的单质,为什么在物理性质上存在巨大差异?

[教师活动]:

采用比喻的方法,把碳原子比喻成建筑用的砖条,把金刚石、石墨比喻成用砖盖成的建筑物。

指出两种“建筑物”外形不同,牢固程度也存在差异,并绘出简单的图形。

通过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不同”这句关键词语。

[总结板书]:

2.物理性质存在很大差异的原因:

碳原子排列不同。

(1)一种元素可以形成多种不同的单质。

由此可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2)多种单质可能由一种元素组成,如红磷和白磷。

三.无定形碳

[讲解]:

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也是碳的单质,它们通常称为无定形碳。

下面我们主要以木炭为例,学习它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第130页第三段,列出木炭的物理性质。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从木炭的结构特点方面进行思考,并解释木炭具有吸附能力的原因。

[板书]:

1.木炭的物理性质

(1)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

(2)木炭具有吸附能力(由于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使它的表面积较大)。

[学生活动]:

(1)阅读教材第130页,总结焦炭、炭黑的用途。

(2)阅读“黑火药”选学内容。

[目的意图]:

联系我国古代发明的黑火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板书]:

2.活性炭、焦炭、炭黑的用途

(四)总结、扩展

1.碳和炭的区别。

碳:

是指碳元素,只用作化学用语,在表示元素和含碳的化合物时使用。

炭:

是指具体的物质。

如:

炭黑、木炭、活性炭等,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2.介绍C60新单质及我国在C60的超导研究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科教兴国”的意义。

四.布置作业书面作业:

教材第134页习题1、2、3。

第二节碳的化学性质

(1课时)

一.知识教学点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碳和氧气、氧化铜的化学反应)。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2.难点:

碳单质跟氧化铜、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

3.疑点:

怎样证明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4.解决办法

(1)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已经知道的许多事实,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和阅读材料,启发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思考新的问题,做到温故而知新。

(2)学生阅读教材中的选学内容,启发学生用化学方法证明金刚石和石墨的元素组成,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做好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提出学生应注意观察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启发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本质上理解木炭的还原性。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了解单质碳在常温下稳定,在高温下化学活动性强。

2.了解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有着相同的化学性质。

3.掌握单质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4.初步了解化学变化的热理变化。

(二)整体感知

本节课主要学习碳的化学性质,是对以前学过的化学用语的运用和巩固。

通过第一、二节对碳的学习,使对碳这种固态非金属单质所特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是学好本章的基础。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碳的单质有哪几种?

2.金刚石、石墨有哪些物理性质?

为什么它们都由碳元素组成却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导入]: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碳的几种单质有不同的物理性质,是由于碳原子排列的不同。

但因为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下面我们学习碳的化学性质。

[板书]:

一.碳在常温下稳定、高温下活泼

[学生活动]:

1.阅读教材第132页第一段,第二段

2.举例说明碳在常温下稳定。

[讲解]:

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的活动性大大增强,在高温下,它能和许多物质起反应。

[板书]:

二.碳的化学性质

1.碳跟氧气的反应(可燃性)

[复习提问]: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

[学生活动]:

练习写出碳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讲解]:

在氧气或在空气中,当氧气充足时,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如果氧气不充足,则燃烧不充分生成一氧化碳。

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以燃煤的火炉为例加以汲明,并指出这两个反应中有放热现象。

[学生活动]:

配平碳不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

C+O2==CO2(氧气充足,碳充分燃烧)

2C+O2==2CO(,氧气不足,碳不充分燃烧)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

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讲解]:

将金刚石和石墨分别燃烧,其产物都只有二氧化碳。

[教师提问]:

在燃烧很旺的炉火里,添上大量的新煤后,温度为什么会降低?

[讲解]:

下层的煤,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与上层新煤中的碳会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这个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因而添加新煤后,炉温会降低。

[板书]:

C+CO2==2CO

[讲解]:

碳燃烧时放出热量,碳使二氧化碳还原成一氧化碳要吸收热量。

这就是化学反应中的放热或吸热现象。

[板书]:

三.化学反应中发热和吸热现象

热能——→电能(如火力发电)、动能(如蒸汽机)等。

[学生活动]:

讨论如果设有化学反应放出的热能,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四)总结、扩展

 

小结:

碳和氢气的化学性质比较

碳(C)

氢气(H2)

常温下

化学性质稳定

化学性质稳定

可燃性

C+O2==CO2

2C+O2==2CO

2H2+O2==H2O

还原性

C+2CuO==2Cu+CO2↑

C+CO2==2CO

H2+CuO==Cu+H2O

四.布置作业

教材第134页习题第1、2、5题。

第三节二氧化碳的性质

(2课时)

一.知识教学点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4.灭火和灭火器简介。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

2.难点:

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及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3.疑点:

当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超过1%时候,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可是为什么又说二氧化碳无毒?

4.解决办法:

(1)学生阅读教材,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2)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及实验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

(3)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和石灰石的用途。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描述及其反应方程式)。

3.常识性了解灭火原理和灭火器。

4.了解石灰石的用途。

(二)整体感知

本节课堂演示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也较多,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问题,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三)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

在空气中二氧化碳只占0.03%,自然界中如果没有二氧化碳会怎样?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140页,简述二氧化碳对自然界中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教师活动]:

(1)展示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演示[实验5—5]。

(2)讲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板书]: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与氧气比较)

注意:

“干冰”是指固体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氧气

色、味、态

无色、无味的气体

无色、无味的气体

密度

比空气大

比空气略大

溶解性

能溶于水

不易溶于水

[讲解]: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板书]: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师活动]:

①演示[实验5—5]。

②提出问题:

为什么下层的蜡烛先熄灭?

[学生活动]:

观察实验现象,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

[板书]:

1.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不能供给呼吸。

[学生活动]: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二氧化碳是否有毒?

②在进入深井或深洞的底部时,应先采取怎样的措施来保证安全?

[讲解]:

二氧化碳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很重要。

人体的血液中也需要适量的二氧化碳,以促使呼吸器官的正常工作,如缺少二氧化碳,则呼吸作用就会减弱,以至停止;但如果吸人多量的二氧化碳,则又会妨碍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排出,使新陈代谢不能正常进行。

所以当空气的二氧化碳超过1%时,对人有害处,达到10%时,会致人死亡。

但是这不能说明二氧化碳有毒。

[板书]:

3.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教师活动]:

①演示[实验5—6]

②讲解实验中所发生的两个化学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

[学生活动]:

①观察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②判断“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的石蕊变成红色’这句话是否正确。

[板书]: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红。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

CO2+H2O===H2CO3(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H2CO3===CO2↑+H2O(碳酸不稳定)

[学生活动]:

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入二氧化碳,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活动]:

写出二氧化碳跟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指出这个反应也是鉴定二氧化碳气体的重要反应。

[板书]:

4.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

CO2+Ca(OH)2===CaCO3↓+H2O(用来鉴别CO2)

[目的意图]:

使学生了解CO2和Ca(OH)2的化学反应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使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二氧化碳的用途”和“干冰的妙用”,总结二氧化碳的用途。

[教师活动]:

演示[试验5—9],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

三.二氧化碳的用途

1.灭火(Na2CO3+2HCl==2NaCl+H2O+CO2↑)

2.做工业原料

3.“干冰”的妙用

4.做肥料

[学生讨论]:

二氧化碳对自然界的生命话动很重要,而且还有很多用途,是不是在自然界中越多越好?

[目的意图]:

使学生全面地认巩二氧化碳,辩证地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属。

[学生活动]:

石灰石的用途。

[板书]:

四.石灰石、大理石

1.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

2.高温易分解:

CaCO3

CaO+CO2↑

3.用途:

用作建筑材料

[教师活动]:

(1)补充实验:

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持续通入二氧化碳,将最后得到的澄清溶液分成两份,一份留作对比,另一份用酒精灯加热。

(2)结合补充的实验,讲解溶洞的形成过程和形成过程中发生的两个化学反应。

(3)介绍我国广西桂林地区的溶洞奇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山河的情感。

[板书]:

五.溶洞的形成

CaCO3+H2O+CO2====Ca(HCO3)2

Ca(HCO3)2====CaCO3+H2O+CO2

(四)总结、扩展

溶洞形成过程中的发生两个化学反应。

四.作业:

教材第142页3题。

第四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课时)

一.知识教学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

2.难点:

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出发,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3.疑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不能用稀硫酸?

4.解决方法

(1)采取讨论的形式,从学生学过的氧气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归纳和总结出气体实验室制法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2)通过演示和补充实验,组织学生分析讨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联系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

2.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使用的药品、仪器名称和收集方法。

(二)整体感知

本节主要采用讨论的形式,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CO2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实验室制取H2、O2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小结]: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是利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在加热条件下得到氧气。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是用金属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得到氢气。

[教师活动]:

投影出制取H2、O2的几套装置图,通过讨论得出这些装置图的适用范围:

(1)当用固体反应,需要加热产生气体时,可采用制取氧气的装置;

(2)当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就能生成气体时,可采用制取H2的装置(注意该气体难溶于水或酸)。

[提问]:

(1)在实验室如何收集H2和O2,根据它们什么性质?

(2)如何检验H2和O2?

[学生活动]:

通过讨论得出以下结论:

(1)根据气体的物理性质(密度和溶解性)决定采用什么方法收集;

(2)利用物质的特性来检验物质。

[总结板书]: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是:

1.首先了解在实验室的条件下,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化学反应制取这种气体。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和生成气体的物理性质,来设计实验装置,决定采用什么方法收集。

3.需要通过什么实验来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的气体。

[讲解]:

根据以上思路,我们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板书]:

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第138页。

[板书]:

1.药品:

大理石(石灰石)和稀盐酸

2.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学生活动]:

讨论实验室制取CO2时,能否将稀HCl换成稀H2SO4?

能否将CaCO3换成Na2CO3?

[演示实验]:

向装有大理石的试管中加入稀HCl,另一支也装有大理石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讲解]:

大理石跟稀H2SO4反应一段时间就停止放出气体,是由于CaCO3和H2SO4反应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大理石和H2SO4接触,反应就停止了,所以不能用稀H2SO4代替稀HCl。

[演示试验]:

取两支试管,一支装有大理石,另一支装有碳酸钠,都加入盐酸。

[学生活动]:

观察两支试管中产生气体的程度,思考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是否容易收集。

[目的意图]:

通过上面的演示试验,使学生理解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药品和依据的反应原理。

[提问]:

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确定制取二氧化碳可采用什么装置?

[板书]: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1.装置:

同制取氢气的装置相似。

[讲解]:

采用与制取氢气相同的装置,指出反应的容器可以是锥形瓶、平底烧瓶、广口瓶、大试管、启普发生器等,并强调装置的正确性和原因。

[提问]:

根据CO2的物理性质,采用什么方法来收集CO2呢?

[板书]:

2.收集方法:

采用向上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

[实验]: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提问]:

(1)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如何证明集气瓶中充满了二氧化碳?

[总结板书]:

三.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1.检验方法:

将生成的气体通人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为CO2。

2.验满方法:

将燃着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木条熄灭,证明瓶内充满CO2。

[实验]:

再次演示实验5—8:

实验室制取CO2。

[学生活动]:

每种灭火器的用途及注意事项。

[目的意图]: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板书]:

四.三种常见的灭火器

(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