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班集体形成的标志.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8027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班集体形成的标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三单元班集体形成的标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三单元班集体形成的标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三单元班集体形成的标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三单元班集体形成的标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三单元班集体形成的标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三单元班集体形成的标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三单元班集体形成的标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三单元班集体形成的标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三单元班集体形成的标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第三单元班集体形成的标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第三单元班集体形成的标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第三单元班集体形成的标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班集体形成的标志.docx

《第三单元班集体形成的标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班集体形成的标志.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单元班集体形成的标志.docx

第三单元班集体形成的标志

第三单元班集体形成的标志

第三单元班集体形成的标志

 教学目的:

学习用班集体形成的标志对班集体的发展状况进行评判。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

    一、班集体核心与骨干的发展水平

    

(一)班集体核心的发展水平──(班委会、中队会、团支部,班干部之间的关系,班干部的工作能力,班干部与同学的关系)

    

(二)班集体骨干的发展水平──(积极分子队伍状况)

    二、班集体的凝聚力

    

(一)班主任与班委会的威信水平──(整体素质、工作水平)

    

(二)班集体成员的归属感──(对集体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

    (三)班集体的紧密团结──(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与心理氛围)

    三、班集体的教育活动水平

    

(一)教育活动的设计水平──(针对性、整体性、立体性、多样性、创造性)

    

(二)教育活动的参与度──(参与的广度、深度)

    (三)教育活动的实效──(反馈信息)

    四、班集体的学业水平

    

(一)班集体的学习氛围──(个人学习计划,课堂气氛,课后气氛)

    

(二)班集体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学业成绩)

    五、班集体的班风

    

(一)班风的形成──

    

(二)优良班风的表现──(奋斗精神、自觉纪律风气、健康的舆论等)

    六、班集体成员的个性发展水平

    

(一)个性发展的含义──

    

(二)个性发展的测评──(思想道德水平、各种能力的提高水平、自律水平、爱好及特长发展水平、人际关系发展水平、心理健康水平)

    测试题:

    1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形成班集体的凝聚力。

    2怎样提高班集体的教育活动水平?

    3从哪些方面考察班集体成员的个性发展水平?

第一节 班集体核心与骨干的发展水平

    班集体作为一个不断运动、不断发展变化的有机整体,它由雏形到真正形成集体必然有可以考察和评判的具体内容和标志。

我们在“班集体建设的基本理论”一节中,已阐述了班集体评估的问题。

严格地说,班集体是否形成,在发展中达到什么水平,应按照科学的评估方案进行测评,以得到比较客观的评估结果。

但是,就目前我国班主任工作的实际看,大多数地区、大多数学校还难以进行这种评估。

同时,评估的理论研究和操作也要有适应实际需要的新的进展,这就提出了一个易于把握的评估方法的研究课题。

我们认为,依据班集体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出班集体形成的标志或标准 是可行的。

这不是从科学评估向后倒退,而是走向科学评估的一个重要阶段。

当前正处在这个阶段。

    班集体形成的标志,暂定为1个前提、6个方面。

1个前提,是指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和班集体的建设计划。

这表明,我们是对有目的、有计划的班集体建设工作进行评判。

目标和计划可以从科学性、完整性、可行性几个方面分出等次。

要注重从目标、计划本身和达标、执行计划两方面去分析情况。

6个方面,是班集体围绕奋斗目标,实施建设计划的结果,其水平可以分出等次。

这6个方面是:

班集体的核心与骨干的发展水平;班集体的凝聚力;班集体的教育活动水平;班集体的学业水平;班集体的风气班风 ;班集体成员的个性发展水平。

一所学校、一位班主任可以根据这些内容,确定3级或4级的等次标准,对班集体的发展状况进行评判,促进班集体建设。

    一、班集体的核心与骨干的发展水平

    班集体的核心,指领导核心——班委会、少先队中队委员会或团支部委员会;骨干,指围绕核心的积极分子队伍。

    分析其发展水平,可考察5项内容:

    1正式组织的完善情况

    正式组织是班集体中必须设置的各种职能部门和机构的总和,它们构成了有层次的工作关系的网络系统,其职能的发挥促进班集体有序的前进运动。

    正式组织的健全与完善情况,直接关系着班集体建设。

应从组织设置、组织职能、人员构成、岗位分工、关系畅通、运作状况去进行评判。

    2班干部之间的关系

    班干部之间分工合作、民主团结的关系,是建设班集体的重要条件。

考察班干部之间的关系是不能忽视的。

    班干部之间在任务分配和荣誉分配上最容易出现矛盾,妥善解决这些矛盾是融恰关系的关键。

协商、思想工作、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解决这些矛盾的有效方法。

    3班干部的工作能力

    班干部的工作能力,总体说是履行工作职责、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具体说,包括制订工作计划、组织实施计划、获得工作实效、总结经验教训等能力。

    每个干部有每个干部的工作能力状况,全体班干部有整体工作能力的状况。

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班干部的工作能力,是班主任和班委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4班干部与同学的关系

    班干部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状况,影响班集体组织机构职能的发挥,从而影响班集体建设。

    班干部与同学之间容易发生的矛盾有:

干部不能达到同学的期望,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生硬,干部缺乏民主作风,干部不能以身作则,同学过分挑剔等。

解决班干部与同学之间的矛盾,首先要做好干部的工作,提高其服务意识,使之关心同学,以身作则,主动听取意见,注意工作方法。

同时,说服同学体谅干部。

应该给广大同学当“干部”的机会。

    5积极分子队伍状况

    班集体的积极分子队伍,是指一批团结在班干部周围,关心集体、积极为班集体出力、有一定威信的学生。

班干部依靠他们把整个集体带动起来。

有一支活跃的、能发挥出较大能量的积极分子队伍,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

    积极分子不是天生的,要靠班集体逐步培养。

要通过各种机会,特别是公务活动培养积极分子。

对班集体中非正式小群体的“首领”必须给予充分的注意。

他们成了积极分子,就会带动一个群体进步;如果他们消极落后,也会影响一个群体。

第二节 班集体的凝聚力

    班集体的凝聚力,是班集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成员之间的吸引力和成员对班集体的向心力的总和。

它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考察班集体的凝聚力,应当注重以下3项内容。

1班主任与班委会的威信水平

    班主任、班委会在同学中威信的高低,是决定班集

    体凝聚力大小的核心因素。

而威信水平是由班主任、班委会成员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决定的。

    班主任是班集体核心的核心,他的人格力量、学识水平、业务能力、民主作风,全班同学都能感受得到。

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中展现着自己,学生对班主任的满意程度是不难测察的。

    班委会的威信水平不是每个成员威信水平的简单相加。

班委会的整体威信,是在为实现班集体奋斗目标,对班集体全面工作谋划、决断、操作、取得效益、评估等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评判班委会的威信水平要把整体与成员的情况综合起来分析。

    对少先队队委会或团支部委员会的威信水平也应当进行考察。

    2班集体成员对集体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

    班集体成员对集体的认同感,表现为对集体目标的认同,对集体利益的认同,对集体计划与活动的认同和对集体荣辱的认同等。

    班集体成员对集体的归属感,表现为自觉地从属于集体,以成为集体的一个分子而满足,个人的言行服从集体的利益。

    班集体成员对集体的责任感,表现为关心集体,愿意承担集体交付的任务和职责,并尽力去完成任务、履行职责,对工作的失误表示歉疚,对集体的困难、挫折产生忧虑。

    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是统一的。

通过考察每个成员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的程度,可以反映出班集体的凝聚力。

    3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与心理氛围

    班集体的心理氛围状况决定着班集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而心理氛围主要是由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决定的。

人际关系与心理氛围成正比。

    班集体的人际关系主要有3种类型。

第一,垂直关系,主要是师生关系,包括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对班集体发生直接领导关系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如教导处、政教处德育处、学生处 、团委会等与班级学生之间的关系。

第二,水平关系,主要指学生与学生个人之间的关系,群体与群体正式、非正式 之间的关系,平行班之间的关系等。

第三,点面关系,主要指学生个体与群体正式、非正式 、学生个体与班集体之间的关系。

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在各类型人际关系中起主导作用。

    各类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由责任依从、情谊联系两方面因素决定。

单有一个因素是达不到和谐的。

    人际关系和谐的思想基础是集体主义。

    小团体主义、锦标主义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

     

第三节 班集体的教育活动水平

    教育活动是班集体的构建要素,系统教育活动是班集体建设的主要方法,而教育活动达到的水平则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

    班集体的系统教育要坚持针对性、整体性、主体性、多样性和创造性的原则。

这“五性”的落实情况反映教育活动的水平。

在建设班集体过程中,要以“五性”指导活动计划的制订,指导每一次活动的准备与实施过程。

考察班集体的教育活动水平,则是以“五性”的落实程度为标准,对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做出评价。

    考察教育活动水平的重点在于全班学生的参与度——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参与的面越广,受教育的面越大;参与的程度越深,受教育的效果越好。

    对什么叫“参与”,应有明确的认识。

教育活动中的参与,指集体成员以主人翁的身份,参加活动的全过程,既动脑,又动口、动手,态度积极、认真,成为整个活动中的一员。

    水平高的活动,必然是集体成员广泛参与,每个成员在活动中都有合适的角色地位,不应出现“死角”。

活动,最忌少数人忙乎,多数人当看客。

即使是一次报告会,也应通过前期的酝酿、准备,舆论的配合,会场的布置以及会后的后续活动,使集体成员真正参与进来。

    参与的深度,指参与者在活动中心理活动的深刻程度:

是否用心思考;是否提出好的办法、主意;是否受到震动,产生新的动力;是否有了新的努力方向、新的打算等等。

这可以从活动前后的表现以及日记、周记、总结中考察出来。

    考察教育活动水平还应注意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及突出重点内容的情况。

这在制订系列活动计划时已经考虑到,在考察班集体发展水平时应认真回顾,看计划是否得到落实,计划本身是否有欠缺、需要调整。

内容的丰富性和突出重点的客观依据是《中学德育大纲》对不同年级的德育内容要求和学校的德育工作计划以及班级的实际。

开展教育活动,仅注意丰富多彩而忽视重点是不行的。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一定要作为重点在系统教育活动中体现出来。

    考察教育活动水平应注意的第三个方面是活动组织系统的全面性及活动的频度。

组织系统是指班委会、少先队中队委员会、团支部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等班级不同组织的整体网络。

不同的组织,各有其特定的任务和职能,在组织教育活动方面又各有特点和优势。

各组织既可单独组织教育活动,又可配合起来组织教育活动。

考察全面性是看各个组织发挥职能的情况以及协调配合的水平。

活动频度即活动频率。

活动太少和活动过多都不好。

班级全员参与的教育活动以1至2周一次为宜,正式组织的小组活动也是1至2周一次为宜,总的说,能做到每周有活动为好。

第四节 班集体的学业水平

    在建设班集体中,智育智育与学习是两个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此处不论述。

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包括智育目标,班集体的工作计划,包括智育计划。

班级智育的目的在于遵循学习规律,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好各门功课,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全面完成智育任务。

考察班集体的学业水平,是考察班集体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

    班集体的学业水平,可以从4个方面评判。

    1班集体促进智育的措施

    一般的班集体工作计划都包含促进智育的措施,但往往是粗线条的。

班主任、班委会的学习委员还需要推出一系列促进智育的措施。

如:

开展端正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教育活动;开展学习方法指导活动和学习方法交流活动;科代表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定期与各任课教师交流教与学的情况,及时反馈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班报关于学习的舆论宣传;学习小组活动;促进集体学习和个体学习的措施;开展智力竞赛活动;向家长汇报班级学习情况,加强双向联系。

    考察时,要关注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是有计划进行的,还是随机性的。

    2班集体的学习气氛和成员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气氛和成员学习积极性是一致的,学习积极性越高,学习气氛越浓。

    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气氛从多方面表现出来:

    个人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

    课堂气氛——是否专心听讲,积极思维,积极参与讨论回答问题,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听从教师的指挥,反应迅速;

    课后气氛——是否关注学习中的问题,积极切磋,找老师请教;早自习和自习课,是否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保持安静的环境;完成作业情况,按时完成的比率,认真程度,是否及时改正做错的作业;互帮互学情况,特别是帮助后进生情况;参加知识竞赛和智力竞赛的积极性,等等。

    3学生学习能力

    提高学习能力,学会学习,是班级智育的重要目标。

过去抓学习,满足于“学会”,忽视“会学”,是一个误区。

学习能力是终生受益的。

    考察班集体成员的学习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按学习规律进行学习的情况——预习、听讲、复习、作业、小结的良性循环;学习方法的不断改进,创造新的学习方法;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专时专用,讲求学习效率的习惯;使用各种工具书的能力;实验课的动手操作能力;小制作能力等。

    4学生的学业成绩

    学业成绩是学业水平的一个指标,考察班集体的学业成绩,要把集体的成绩与个体的成绩结合起来,不能只算平均分,也不能将学生简单地排队。

应该逐科分析总结全班的情况,每个人总结自己的情况。

要认真听取任课教师的意见。

特别要关注后进生的发展情况。

    分数与考试题目难度相关,二者要联系起来分析,避免简单化。

    对学习成绩好的可以有奖励措施,对进步大的也应奖励。

一般不要批评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第五节 班集体的风气-班风 

    班风有反映班集体绝大多数成员精神面貌的比较明显的稳定的特点。

班风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良好的班风是经过认真教育培养才形成的,它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量和同化力量,对集体成员的思想、认知、道德、纪律、情感、言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班风从集体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出来,有以下5个主要特点。

    1班集体的奋斗精神

    一个好的集体,总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也就是士气。

有了这种精神,大家团结一心为实现集体的目标而努力。

当集体取得成绩时,大家为集体而自豪,产生更大的干劲;当集体遇到挫折时,大家为集体忧虑,并积极想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振奋精神继续前进。

    决定班集体士气的主要因素是班主任的精神状态、工作状态以及班委会的工作作风。

    2班集体的纪律风气

    班集体的纪律风气是班集体的纪律要求转化为成员个体的思想和行为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当一个班集体走向成熟的时候,在纪律上会表现出明显的自觉性和自律精神。

    一种自觉纪律风气的形成是有客观规律的。

首先是集体成员提高对纪律的理性认识,懂得集体纪律的重要性,产生遵守纪律的信念;然后在集体生活中表现出执行纪律、自我约束的纪律意志;再逐渐形成遵守纪律的习惯。

在班集体形成自觉纪律风气的过程中,其教育培养包括强制性、半强制性,自愿、自觉四个阶段。

    考察班集体的纪律风气应该注意自觉程度及其形成过程。

    3班集体的舆论风气

    班集体舆论是大多数成员赞同并愿意接受的占优势的言论和意见。

班集体的舆论风气如何,也是集体是否成熟的一种标志。

舆论在集体中有两个明显的作用:

一是引导作用。

正确的舆论引导班集体向着奋斗目标前进,引导集体成员向班主任和班委会靠拢;不正确的舆论会干扰班集体建设,造成离心现象。

二是评价、调节作用。

班集体在发展中会出现各种现象和问题,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正确的舆论肯定真、善、美,抨击假、恶、丑,从而调

    节个体和群体的言行。

如果舆论不正,是非混淆,就会出现负向的调节。

    培养正确、健康的舆论要做到:

抓好正面教育、奠定正确的舆论基础;充分利用班集体的舆论工具,及时对班内舆论进行引导;经常开展评价活动,对班内各种现象的是非曲直进行集体性分析评论。

    考察班集体的舆论风气,重点看在一个相当长的阶段内,对班内好事和坏事的舆论倾向,即看舆论反映的快、慢及绝大多数人的认识是否正确。

    4班集体落实规范的情况

    班集体的规范指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标准。

包括两类规范,一类是正式规范,如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一日常规、班级公约等;一类是非正式规范,是班集体内没有明文规定而自然形成的学生行为准则,是正确舆论、风气、传统行为的具体化。

两类规范对学生都有约束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

    规范与纪律互相交叉,规范要求比纪律要求的内容更宽。

规范的落实过程与自觉纪律的形成过程是一致的。

    考察班集体落实规范的情况,重点在正式规范。

    5班集体的传统

    班集体的传统是在班集体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多数成员身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思想认识、情感倾向和行为方式,是对集体成员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集体是否成熟的一个标志。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培养传统、保持传统是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务。

    传统,有积极、消极之分,一般指有目的地培养起来的积极传统。

积极传统在学习、活动、纪律、舆论各方面固定下来,成为集体行为模式。

因此,考察传统应与考察集体各方面工作结合起来。

     

第六节 班集体成员的个性发展水平

    发展共性与发展个性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

《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指出: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将是一个联合体。

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73页。

马克思还曾具体指出,只有在集体中,个体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

    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及其他学科专家对“个性”的概念有许多解释,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有时甚至把“个性”、“人格”、“性格”几个概念混同使用。

我们认为,从学校与班集体育人的角度,应该有一个从实际出发的整体的观念:

“对教育工作者来说,只关心儿童或青少年个性的某一方面是不够的,他必须把个性作为一个整体,把各个部分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流一并考虑。

”联合国国际教育局教育科学丛书《教育科学导论》,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第20页。

依据这一阐释,我们认为在考察班集体发展水平时,应考察每个集体成员以下诸方面的发展水平。

    1思想道德水平

    一个学生思想道德的变化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班集体的德育工作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看一个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不仅要听其言口头的和书面的 ,而且要观其行。

从德育的实质来看,“践行”是更重要的。

一个人的道德行为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道德行动,第二层次是道德习惯。

要特别重视道德习惯的考察。

对于道德水平较低的学生,则要重视他们的变化和进步。

    2各种能力的提高水平

    一般地说,人的能力分心理能力和操作能力两个方面,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外化。

操作能力,又从学习、劳动、运动、文艺、交往诸方面表现出来。

因此考察一个人能力的提高,不能只看学习能力,还要看其他方面的能力,这样看才能有全面的评价。

    3自律水平

    这是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的综合表现。

中小学生正处在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的阶段,每个学生自律水平的高低,反映其社会化成熟度的高低,构成个性的重要特点。

    每个学生的自律水平可以通过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的行为考察出来,在有了成绩、受到表扬或出现问题、受到批评时,以及受到外界不良因素诱惑或遭遇挫折、不幸时,更容易表现出自律水平。

    4兴趣、爱好、特长发展水平

    是否有正当的兴趣、爱好,有没有发展为一定的特长,也是考察个性发展的重要内容。

有的学生兴趣、爱好广泛,对性格的发展有好处,但由于没有集中的兴趣、爱好,又难以发展某方面的特长。

通过评价和引导,促使学生把二者结合起来,是班集体工作中一项不可忽视的任务。

班主任在这方面要有自觉意识。

    有些学生由于受社会、家庭或其他伙伴影响,产生了消极的兴趣、爱好,极易导致玩物丧志。

这必须及时引起注意,要超前进行防范教育。

    5交往与人际关系发展水平

    交往与人际关系紧密联系,发展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个性的重要内容,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尤其显得重要。

    人际关系是班集体的构建要素,调节人际关系也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

    方法。

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依赖个体和群体的积极交往。

个体交往能力是基础。

考察个人交往情况,一看人数,二看人员组成即“人际圈”,三看频度。

考察个人人际关系,主要看友情与和谐的程度。

    6心理健康水平

    许多调查研究显示,当前中学生中占15%~25%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健康心理因素,少数人出现心理障碍。

班集体建设应该促进成员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班主任有责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

考察个人心理健康水平,不一定都进行严格的心理测试,应该从生活态度、情绪状态、社会适应、交往状况、自我调控等方面进行分析。

班集体发展中的集体心理氛围,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反映。

    以上我们着重从六个方面阐述了班集体形成的标志问题。

还有两点需要加以说明:

一是班集体的德育。

我们没有单列一项,只在个性发展水平中列出来,这是因为德育的结果渗透在六个方面的发展水平之中,没有很好的德育工作,六个方面都不可能达到较高或很高的水平。

同时,我们认为,德育的实效最终是落实在个体身上的。

另一点是班集体体育水平的问题。

我们认为这是很重要的内容,但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基础、生活水平、保健条件、体育场地设施等方面的差异都不是班集体建设决定的,所以体育发展水平作为班集体形成的一个重要参考,其内容主要看利用现有条件开展体育活动的情况、卫生防疫情况、学生体质升降情况以及体育达标情况。

    我们列出这些内容是为了对班集体的发展水平进行评判,以利于肯定成绩,找出不足,确定班集体建设的新措施。

班主任应该研究这些内容,在带班之初,制订班集体计划时就要有所考虑,然后在班集体建设的每一阶段,例如一二个月,依此做出评判,还可以与班委会成员一起进行讨论。

具体方法是根据这六个方面列出二级评定标题,每个标题分为A、B、C、D四个等次或A、B、C三个等次 ,从分析实际情况入手划出每个标题的等次,然后做整体审视,综合为班集体发展水平。

    在学期末和学年末,应当发动全班同学进行讨论和评定。

讨论和评定前,要认真动员,让学生对评定的目的和内容取得共识,民主讨论在先,书面评定在后。

第一次多下些功夫,以后再评定就顺利了。

这些工作,应该认真听取任课教师、教导处教师、政教处教师以及家长委员会的意见。

凡有不同意见之处,应进行更深入的讨论。

讨论和评定,都是受教育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