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思品九年《共同描绘美好未来》word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1768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思品九年《共同描绘美好未来》word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鲁教版思品九年《共同描绘美好未来》word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鲁教版思品九年《共同描绘美好未来》word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鲁教版思品九年《共同描绘美好未来》word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鲁教版思品九年《共同描绘美好未来》word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鲁教版思品九年《共同描绘美好未来》word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鲁教版思品九年《共同描绘美好未来》word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鲁教版思品九年《共同描绘美好未来》word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鲁教版思品九年《共同描绘美好未来》word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鲁教版思品九年《共同描绘美好未来》word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鲁教版思品九年《共同描绘美好未来》word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鲁教版思品九年《共同描绘美好未来》word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鲁教版思品九年《共同描绘美好未来》word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鲁教版思品九年《共同描绘美好未来》word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鲁教版思品九年《共同描绘美好未来》word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鲁教版思品九年《共同描绘美好未来》word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鲁教版思品九年《共同描绘美好未来》word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鲁教版思品九年《共同描绘美好未来》word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鲁教版思品九年《共同描绘美好未来》word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鲁教版思品九年《共同描绘美好未来》word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思品九年《共同描绘美好未来》word教案.docx

《鲁教版思品九年《共同描绘美好未来》word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思品九年《共同描绘美好未来》word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鲁教版思品九年《共同描绘美好未来》word教案.docx

鲁教版思品九年《共同描绘美好未来》word教案

共同描绘美好未来

 

一、共同理想共同使命

内容标准

三4.8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

三4.3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共同理想,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

立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

(二)能力:

培养学生认识现实,规划未来的能力。

(三)知识:

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共同理想,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及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教学内容分析

本项目“共同理想共同使命”着重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及作用,明确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建设社会义祖国的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在现代社会,人们都很注重个性的发展,表现在青少年理想的树立方面,学生可能存在只考虑个人理想而对社会理想没有深刻的认识。

有的学生可能存在着一定的个人主义思想倾向,在行动上会表现为只顾自己,不顾他人、集体和国家。

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教学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倾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和远大的社会理想,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责任感。

支撑本课时问题解决的主要是共同理想的内涵及作用、实现共同理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系的相关知识,旨在对学生进行共同理想教育,让学生知道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族、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懂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经阶段,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从而树立正确的社会理想,并决心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1)广泛搜索名人名言,搜索古人、今人关于理想的小故事。

(2)通过网上、报刊等途径,搜集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领域发展成就的事例、图片,并了解关于小康社会的相关理论知识。

2.教师准备:

学习有关共同理想、小康社会方面的理论,了解学生的人生理想以及在树立理想方面遇到的问题,调查学生对社会理想的看法。

教学活动

(一)读名言、品理想——提供材料,名人名言切入课题

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外名人有关理想的名言:

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

——车尔尼雪夫斯基(俄)

让你的理想高于你的才干,你的今天有可能超过昨天,你的明天才有可能超过今天。

——纪伯伦(黎)

生活好比旅行,理想是旅行的路线,失去了路线,只好停止前进。

——雨果(法)

理想上一指路明灯。

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托尔斯泰(俄)

人人会走路,但不一定能走上正路;人人都有理想,但不同的理想会引向不同的路。

光明的路只有一条,那是靠崇高的理想来照亮的。

——蓝翎(中)

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一定是很有理想的人,一定是很高尚的人,一定是一个只做物质的主人而不做物质的奴隶的人。

──陶铸(中)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名言、品味名言,然后请学生发言谈一谈理想对个人、对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对学生积极向上的正确理想给予及时的肯定。

学生发言后,教师进行简单总结,引出话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全国人民也有共同的理想。

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美好的未来我们又应当如何去共同描绘?

教师投影或板书:

第10课共同描绘美好未来。

教师引领:

作为国家的一员,我们要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努力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完成我们共同的使命。

教师投影或板书:

共同理想共同使命——1.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二)谈理想、说未来——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认识从个人理想上升到社会理想

教师安排两个课堂小活动,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理想说起,畅想未来。

活动一:

畅谈理想

活动步骤:

教师组织活动,创设情景:

理想,诠释着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未来道路的方向,同时也映照人生的成长历程。

在童年时代,你也许会幻想自己变成拯救世界的奥特曼,她也许会幻想自己是一个变魔法的美丽小公主。

带着少年特有的轻狂与稳重踏入了中学的大门,我们的理想在这时可谓是色彩斑斓:

教师、军人、律师……就让我们畅谈理想,说说自己的目标吧!

多媒体课件依次展示漫画及文字材料:

图一:

小杰在“神州七号”发射成功并顺利返回后,把航天英雄当成了心目中的英雄。

他的理想是长大了当宇航员,遨游太空。

图二:

小亮希望自己的家庭越来越和睦,全家人生活的幸福美满。

图三:

小华希望自己能获得博士学位,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

图四:

小敏期望我国经济更加发展,人民更加富裕,社会的文明程度越来越高。

了解了几位同学各自不同的个人理想,进而提出需要探讨的问题:

“你的理想是什么?

我们的共同愿望是什么?

在学生畅谈了自己的理想后,教师点拨、引导:

每个人的理想都是和生活紧密相关的,人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理想。

可以分为自身理想、家庭理想、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

个人的理想会因人而异,社会理想也会因为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不同。

活动二:

理想论坛

活动步骤:

教师承接上面的活动,进一步引导设问:

从下列历史名人的话语中,你能看出他们的理想有什么不同?

你能举出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们的社会理想不同的实例吗?

多媒体课件展示文字材料: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革命理想: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毛泽东:

革命理想——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

邓小平:

革命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可让学生分组讨论,回想历史知识,然后发言、举例。

通过对材料的理解和学生自己举出的实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发展阶段,人们的社会理想是不同的。

此时可以通过进一步设问引导:

那么,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这一问题引出知识:

我国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教师进一步分析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教育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

现阶段的共同理想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教师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理想是个人进步的动力和指路的明灯,那么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有什么意义呢?

多媒体展示文字材料:

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

——邓小平

让学生说一说对邓小平这句话的认识。

教师简要总结:

共同理想是团结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巨大精神动力。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点拨学生思考:

同学们都有自己不同的理想,那么个人理想和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应是怎样的关系呢?

(三)析实例、识道理——使学生认识到个人理想要与共同理想相统一

多媒体展示文字材料、图片:

材料一:

江泽民同志说:

“人为什么要活着?

如果只是为了自己,为家庭而活着,那意义是很有限的,只有为国家为社会为集体为他人的利益,尽心尽力地工作,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的人生才有真正的意义,才是光荣的人生,闪光的人生。

材料二:

钱学森是中国现代科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

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获硕士学位。

1938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并从事火箭导弹研究。

在美国生活和科研条件优厚,很适合钱学森进行科学研究,取得更多的个人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急需建设自己的航天工业,急需这方面的科技人才。

钱学森就准备放弃美国的优厚条件,期盼早日回国,为我国的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由于美国对他的回国进行了多方阻挠,直至1955年钱学森才得以回国。

回国后,他立即投身于创建中国航天事业当中。

在他的参与下,1960年11月我国发射成功第一枚仿制火箭,1964年6月29日我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中近程火箭飞行试验取得成功。

1965年钱学森建议制订人造卫星研制计划并列入国家任务,最终使我国第一颗卫星于1970年到太空邀游。

他为组织领导中国运载火箭和航天器的研制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材料三:

徐本禹从大城市中断研究生学业到偏僻农村义务支教。

(徐本禹右一)徐本禹是华中农业大学的在读研究生。

这位22岁的小伙子一年前保留研究生学籍2年,志愿到贵州贫困山区义务支教。

在乌蒙山区腹地的农村小学,他忍受着孤独和寂寞,用爱心精心栽培和呵护贫瘠土地上的花朵,用真诚和行动实践着一名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及一名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

他被评为2004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徐本禹说:

“我一直在考虑如何才能在支教的同时,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一点事情,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和价值……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教师结合材料启发学生思考:

你从江泽民的话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你对钱学森放弃美国的优厚条件,毅然回国,有什么看法?

你从徐本禹的说法和做法中感受到了什么?

谈谈你对树立理想的认识。

通过学生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教师进行引领:

人不应该只为了自己的理想生活,个人理想要服从共同理想。

应该把个人的发展融入到祖国的命运中去,要把个人理想和共同理想结合起来,将个人理想的实现融入到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去。

这样的理想和人生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四)共讨论、话建设——使学生认识共同理想的实现必须分“三步走”

教师引出话题:

我们已经通过学习了解到,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可是在怎样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不同的看法出现了。

多媒体课件展示观点:

教师引导:

你愿意参与他们的讨论吗?

说说你的看法并说明原因。

如果学生认识问题有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我国的近代历史,让学生回想在新中国建立前我国是怎样的历史情况,我国近现代史上有没有因为急于发展而造成的失误。

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判断,就比较容易了。

最后学生可以从我国基础薄弱,曾经犯过“大跃进”等建设中的失误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促进国家的发展,实现共同理想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分阶段,有步骤的进行。

党在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

教师可带领学生一起动手,绘制实现各族人民共同理想的美好蓝图,使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三步走”。

第一步:

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第二步:

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

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教师引领:

今天,我们在感叹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时候,常常使用这样一个词:

小康。

的确,我们的衣、食、住、行、用等都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教师投影或板书:

2.惠及亿万人民的小康蓝图

多媒体依次展示文字材料:

材料一:

小康是在一定时期的生产力水平下,人民生活水平高于温饱但还不够富裕,达到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生活舒适便利、精神健康充实的一种程度。

邓小平同志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1000美元确定为达到小康水平的重要指标。

材料二:

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9万亿元人民币,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00美元。

教师适时抛出问题:

你能从材料一、二中得出什么结论?

在学生充分思考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我国已经胜利实现了第一、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材料三:

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200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800多美元,属于中下收入国家的水平,仅相当于日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2.3%。

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主要是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也有待提高,精神生活还需丰富。

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我国西部12个省市区,面积占全国的71%,而国内生产总值却只占全国的18%。

2001年,经济总量第一的省份广东省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而排在最后的一个西部省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139亿元。

此外,到2000年,我国还有近3000万人没有完全解决温饱问题,城镇也有近2000万人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还有一部分人口虽然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尚未达到小康。

学生观察图示,阅读材料,然后分组讨论:

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分析图示,联系你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找出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教师进行指导、点拨,鼓励学生积极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最终总结出我国目前的达到小康水平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结论。

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一个课堂小活动,进一步深入地引导学生体会,目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不知道同学们眼中的小康生活是什么样的?

活动:

我眼中的小康生活

多媒体课件出示一组老照片:

教师组织学生对比一组老照片,以“我眼中的小康生活”为题,尝试制作一组新图片,进一步了解目前我国已建成的小康社会现状,启发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加深他们对我国现阶段小康水平的认识,进一步引导他们认识到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活动结束后,老师引领: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在本世纪的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图片讨论、交流、了解我国的小康蓝图。

多媒体课件出示两张图表:

教师引领学生结合图片进行讨论:

大家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是怎样理解的?

应该包括哪些方面?

教师可以从经济、文化、民主、科技、社会、人民生活方面进行点拨、举例,让学生认识到全面小康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

并进一步指出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此基础上组织一个课堂活动。

活动:

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及提示文字: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画面提示的角度,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文字、图画,描绘美好的未来。

待学生充分交流、发言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教师继续引发学生思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与实现共同理想又有怎样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出示时间轴图示:

教师归纳:

将在本世纪头20年完成的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走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

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在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我们的共同理想就将变为伟大的现实。

教师小结,表达希望:

天空如洗,阳光明媚;湖水清澈,绿树成荫;草坪似毡,鸟语花香。

在这风景如画的环境中,孩子们自由欢快地成长,大人们努力地工作,老人们过着幸福惬意的晚年生活。

这是一派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国泰民安的强盛景象。

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要立志为实现我国的共同理想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努力创造这画一般美丽的景象,诗一般优美的生活旋律。

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描绘美好的未来!

二、奋斗成就未来

内容标准

三4.8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立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

(二)能力: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奋学习、克服困难的毅力。

(三)知识:

知道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懂得当代青年要实现个人理想,承担起历史使命,就要继承优良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所要集中解决的问题是引导学生认清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自觉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当前社会中,少数学生对艰苦奋斗精神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错误地认为“艰苦奋斗精神只适用于革命战争年代,而在现代化建设的和平时期已无存在的必要”“艰苦奋斗是应付贫穷局面的权宜之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随着人民生活的富裕,艰苦奋斗已不合时宜”或片面地认为“艰苦奋斗只是生活上的勤俭节约”,在具体行动中表现出学习上的畏难思想、不思进取;思想上的享乐主义;生活上的攀比、浪费。

支撑本课时问题解决的主要相关知识:

①历史、现实角度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必要性②当代青年要承担历史责任,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首先,通过历史、现实两个角度分析,让学生懂得艰苦奋斗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在现代化建设的和平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初级阶段的国情、激烈的国际竞争及实现共同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决定了我们仍然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继而从当代青年肩负的历史责任出发,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

当代青年要承担社会责任,就必须从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做起,培养吃苦耐劳、不畏艰险、不断进取、奋发向上的创业精神,自觉磨练自己,把自己造就成能承担重任的人。

其中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是教学重点;优良传统不能丢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通过网上查阅、报刊搜集等途径,了解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创业史及先进人物的奋斗历程,准备相关的典故、格言、事迹。

2.教师准备:

(1)搜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创业史及先进人物奋斗历程的故事及相关人物的资料,并制作课件。

(2)调查、了解学生在现实中畏难、浪费、不思进取等不符合艰苦奋斗要求的思想行为及表现,了解学生对艰苦奋斗必要性、重要性及长期性的认识,以便在课堂中有针对性的点拨、指导。

教学活动

(一)阅读感悟——巴尔顿博士的“、……?

多媒体课件投出故事,创设情境:

美国心理学家巴尔肯博士在一次与青年的座谈会上,让一青年用最简短的语言写出自己的经历。

一位满脸沮丧的青年写下了如下的经历:

“——!

”即一个破折号,一个感叹号,一个大句号。

巴尔肯博士看后,立即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他略加沉思,用同样的方式写出如下的回答:

“、……?

”即一个顿号,一个省略号和一个问号。

待学生充分进入情境,若有所思时,教师适时抛出问题:

聪明的同学,你们能猜出沮丧青年的“——!

”经历和巴尔肯博士的“、……?

”其中所蕴藏的意思吗?

引领学生进入无限想象的空间。

待学生充分想象、思考之后,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在学生表达自己见解之后,教师揭开谜底,并导入新课:

“——!

”意思是说:

我一直勇往直前(——),却只落得伤心自叹(!

),最后只能一事无成(。

)沮丧的青年大概是在社会上闯荡了一番,结果处处碰壁,于是灰心丧气起来。

而巴尔肯的回答则是:

青年时期只是人生旅途上的第一站(、),只要一站一站地奋斗下去(……),难道不会有美好的明天吗?

的确,古往今来,成就任何事业都会经历困难、挫折甚至是失败,只有具备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成就事业。

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艰苦奋斗是通向理想的必经之路,惟有奋斗方能成就未来。

(教师板书或多媒体投放“奋斗成就未来”——1.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

教师引领:

纵观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艰苦奋斗的震撼与奇迹。

下面,就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足迹,去感受奋斗所带来的震撼与奇迹吧!

(二)谈古论今——故事任你说和点

教师创设情境,引领教学:

无论是在远古时代、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历史上留下无数奋斗的典故、故事?

让我们打开历史的记忆,看看中国历史上曾留下了哪些奋斗的典故、故事?

多媒体课件展示组图、配音故事资料

配音资料内容:

延安精神:

1941—1942年间,日军大举“扫荡”,加之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解放区面临严重困难局面。

延安人民把艰苦奋斗作为克敌制胜的法宝,自己动手,发展生产,克服困难,掀起了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

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屯垦南泥湾,成为全军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

两代“铁人”精神:

老“铁人”王进喜“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创业精神,曾鼓励中国工人阶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王启明在发扬老“铁人”艰苦奋斗精神的基础上,又立下了“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保持油田稳产高产”的豪言壮语,王启民被誉为科技战线的“铁人”、新时期的“铁人”)

航空航天精神:

2003年10月16日,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终于变为现实。

我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活动能力的国家!

挺拔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就像一尊无字的丰碑,记载了无数航天人的奉献历程。

正是这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才为中国的航天员铺就了一条通往太空的平安大道。

教师结合学生课前搜集的典故、故事,组织学生分组交流。

在学生分组交流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各组交流情况,并适时进行点拨、启发,3-5分钟之后,按照“远古时代、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三个时间段的划分,选择不同小组进行典故、故事的共同交流。

教师准备的6个小故事及声情并茂的配音资料可作为必要补充,采用“故事任你点”、“故事任你评”的方式,穿插在共同交流中过程中进行,引导学生看故事、说感受。

在师生共同交流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评价,使其加深对艰苦奋斗精神丰富内容(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的理解和认识。

在师生共同交流之后,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

当我们循着历史的足迹,去感受奋斗所带来的震撼与奇迹的同时,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启发、鼓励学生多角度谈出自己的收获。

教师适时加以点拨:

无论是在远古时代、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纵观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艰苦创业的历史。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的优良传统。

(三)在线纪实——“神五”背后的故事

教师创设情境,引领教学:

感受过奋斗的震撼与奇迹之后,同学们是否愿意听听奋斗背后的故事呢?

多媒体课件播放录像纪实故事——录像相关图片及内容: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成功发射。

你可知这一壮举的背后凝聚着怎样的艰辛——中国于1992年正式实施“921”载人航天计划后,国人欲圆“飞天”梦的决心,一开始就遭到冷遇。

1993年5月,时任发动机主任设计师、现任总设计师刘霓生赴俄罗斯考察,与俄方人员谈起发动机时,仅一个发动机外壳,对方开口就要80万美元。

为研制火箭逃逸系统上的一个关键设备——栅格翼,火箭总指挥黄春平去向俄罗斯航天部门作技术咨询,对方的技术“转让”费,更是开出了1000万美元的“天价”。

走在世界载人航天前列的俄罗斯人,曾经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友好地向中方人员提出:

中国的生产和工艺水平无法达到载人航天工程对火箭的要求。

只要中方出资,俄方可以直接提供图纸和产品。

当然,最新的核心技术是除外的……

你可知这一壮举的背后凝聚着怎样的牺牲——航天城的烈士陵园可以作证:

长眠在这里的604位英烈,有共和国的元勋聂元臻元帅,有原发射基地第一任司令员孙继先将军,有当年“以基地为家,以苦为荣;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的典范石荣屺,有为航天事业倒在工作岗位上的女大校潘仁瑾……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4岁,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甚至没有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飞上蓝天,飞上太空。

播放结束后,教师结合故事情节,启发学生思考:

①在中国“飞天”圆梦过程中,中国的航天人面临着哪些主要的困难和风险?

②这些困难和风险对我们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通过问题的交流,使学生从中感受到航天事业发展面临的诸多困难:

技术薄弱、国际核心技术的封锁、国际歧视……还有以生命为代价的巨大风险,深刻感受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

在充分挖掘纪实故事中情感教育因素的同时,教师进一步进行发散性设问:

①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说说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还面临哪些主要的困难和风险?

②这些困难和风险对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