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捕蛇者说》赏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45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柳宗元《捕蛇者说》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柳宗元《捕蛇者说》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柳宗元《捕蛇者说》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柳宗元《捕蛇者说》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柳宗元《捕蛇者说》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柳宗元《捕蛇者说》赏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柳宗元《捕蛇者说》赏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柳宗元《捕蛇者说》赏析.docx

《柳宗元《捕蛇者说》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宗元《捕蛇者说》赏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柳宗元《捕蛇者说》赏析.docx

柳宗元《捕蛇者说》赏析

柳宗元《捕蛇者说》赏析

     柳宗元著,通过捕蛇者蒋氏对其祖孙三代为免交赋税而甘愿冒着死亡威胁捕捉毒蛇的自述,反映了中唐时期我国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反映了当时“苛政猛于虎”的税收。

一,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并称为“韩柳”。

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

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

汉族。

代宗大历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所以称柳柳州),政绩卓著。

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

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

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

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

有《柳河东集》。

二,原文:

       捕蛇者说

  唐·柳宗元选自《柳河东集》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niè)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xī)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luánwǎn)、瘘(lòu)、疠(lì),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dàng)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sì)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

“若毒之乎?

余将告于莅(lì)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君将哀而生之乎?

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cù),殚(dān)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xǐ),饥渴而顿踣(bó),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jiè)也。

曩(nǎng)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huī)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xúnxún)而起,视其缶(fǒu),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sì)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

“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故为之说,以俟(sì)夫(fú)观人风者得焉。

三,译文:

    永州的野外生长着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身体白色的花纹;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咬了人,没有能够抵御的。

然而捉到它后,把它晾干,制成药饵,可以用来治愈麻风、手脚弯曲不能伸展、脖子肿、恶疮等疾病;还可以去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

那时开始,太医奉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捕捉这种蛇的人,(用蛇来)抵他们的赋税。

永州的人都争着去干这件事。

  有个姓蒋的人家,独自享有捕蛇抵税这种好处已经有三代了。

我问他,他却说:

“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

现在我继承祖业干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有好几次险些死掉。

”他说这番话时,神情像是很悲伤。

  我很同情他,就说:

“你怨恨这差事吗?

我打算告诉地方官,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怎么样?

  蒋氏(听了),大为悲伤,满眼含泪的样子说:

“您是哀怜我,想让我活下去吗?

那么我干这差事的不幸,还不如恢复我租赋遭受的不幸那么厉害呀。

假使我不干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

自从我家三代住到这个地方,累计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东西,家里的收入也尽数拿去(交租税,仍不够),只得号啕痛哭辗转逃亡,又饥又渴倒在地上,(一路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带毒的疫气,往往是死人的尸体一具压着一具。

从前和我祖父同住在这里的,现在十户当中剩不下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四五户了。

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逃走了。

可是我却由于捕蛇这个差事才活了下来。

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乡,到处叫喊,到处骚扰,那种喧闹着惊扰乡间的气势,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啊。

这时我就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还在,就放心躺下了。

我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的日子把它献上去。

回家后吃着田地里出产的东西,来度过我的余年。

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都是快快乐乐地过日子。

哪像我的乡邻们天天有这样的事情呢!

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比起我的乡邻们的死已经死在他们后面了,又怎么敢怨恨它(捕蛇这件事)呢?

  我听了(蒋氏的诉说)更加同情他。

孔子说:

“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

”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还真是可信的。

唉!

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比这种毒蛇还厉害呢!

所以写了这篇文章,来等待那些(朝廷派来)考察民情的人获得这篇文章。

四,注释:

    “之”:

的。

  “异”:

奇特。

  “质”:

质地,东西的本体,这里指蛇的身体。

  “而”:

表并列。

  “章”:

花纹。

  “触”:

碰。

  “尽”:

全部,都。

  “以”:

而,如果。

  “啮”:

咬。

  “御”:

抵挡。

  “之”:

指代蛇。

  “者”:

指办法。

  “然”:

然而。

  “而”:

表顺承。

  “腊”:

干肉这里作动词,把肉晾干。

  “之”:

代蛇。

  “以”:

用。

  “为”:

制成为。

  “饵”:

药饵。

  “已”:

止,这里指治愈。

  “大风”:

麻风病。

  “挛踠”:

手脚弯曲不能伸展。

  “瘘”:

脖子肿。

  “疠”:

恶疮。

  “去”:

消除。

  “死肌”:

死肉,腐肉。

  “三虫”:

泛指人体内的寄生虫。

  “其”:

指所要述说的事。

  “太医”:

御医,皇帝的医生。

  “聚”:

征集。

  “岁”:

每年。

  “其”:

指蛇。

  “二”:

两次。

“募”:

招募。

  “者”:

…的人。

  “当”:

充抵。

  “其”:

指能捕捉到蛇的人。

  “入”:

缴纳。

  “人”:

民,避讳唐太宗李世民之“民”。

  “焉”:

代词,指这件事。

  “几”:

几乎,差点儿。

  “犯”:

冒。

  “斯”:

此,这。

  “驰然”:

放心的样子。

  “恂恂”:

小心谨慎的样子。

  “缶”:

瓦罐。

  “殚”:

尽。

  “顿踣”:

跌倒在地上。

  “竭”:

尽。

  “嗣”:

继承。

  “赋”:

征收,敛取。

五,赏析:

  《捕蛇者说》以独特的写法(衬托、对比)尖锐、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下赋税的苛酷,横征暴敛的残酷,揭示了广大人民遭受的苦难不幸,表现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对残暴统治的强烈愤恨。

       唐顺宗时期,唐朝国势日衰,柳宗元胸怀济世之抱负,参与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运动,但遭到失败,柳宗元也因此被贬为永州(今属湖南)司马。

在永州的十年(805--815)期间,他大量地接触下层,积极了解人民的疾苦。

《捕蛇者说》即写于永州。

文章通过揭露永州百姓在封建官吏的横征暴敛下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有力得控诉了社会吏治的腐败,曲折得反映了自己坚持改革的愿望。

       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议论,也可以叙事。

捕蛇者说,即是讲述捕蛇人的事情。

全文结构比较明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即是第一自然段,重点突出了永州之蛇的特点。

开头至“无御之者”,极力刻画出蛇的毒性异常,令人闻之色变。

接下来至“杀三虫”写出了蛇的功用异常。

而这也是造成永州捕蛇者命运悲剧的重要原因:

封建统治者征集异蛇,每年征收两次,可以抵消应缴纳的租税。

作者仅用“争奔走”三个字,就写出了永州百姓争先恐后、冒死捕蛇的情形。

百姓们为什么会这样?

就是因为他们惧怕繁重的赋役。

        第二部分从“有蒋氏者”到“又安敢毒邪”,是写捕蛇者自述悲惨遭遇,笔法曲折。

是全文的重心。

先说蒋氏“专其利三世矣”,但这是以他祖父、父亲的死于非命和自己的九死一生为代价的,不能不说是一大讽刺。

既然这样,好心的作者准备帮他解决困境。

出人意料的是,蒋氏“大戚”,并“汪然出涕”,开始了沉痛的陈述。

        蒋氏的这番话大致有以下几层意思:

        一是恢复他的赋役将会使他遭遇更大的不幸;

        二是蒋氏祖孙三代在这个地方居住长达六十年,亲眼看到同村的人因为缴纳赋税,背井离乡甚至十室九空,而只有自己因为捕蛇才得以侥幸生存下来;

        三是凶暴的官吏到乡下催租逼税时飞扬跋扈,到处叫嚣,到处骚扰,弄得鸡犬不宁;

        四是说自己愿意一年当中冒两次生命危险去换取其余时间的安乐。

        蒋氏的这番话,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以他“以捕蛇读存”和乡亲们“非死则徙”相对比;以他“弛然而卧”和乡亲们的惊恐相对比;以他“一岁之犯死者二”和乡邻“旦旦有是”相对比,说明捕蛇之不幸,确实“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第三部分即文章结尾段,是议论和抒情的完美结合。

作者听完蒋氏的话后,深受震动。

引用孔子的话可谓恰倒好处,由“苛政猛于虎”类推出“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这一结论,并且用“蛇毒”衬托“赋毒”。

        “故为之说,以俟乎观人风者得焉”则是作者写作此文的根本目的。

但从中我们又可以看出作者的无奈:

自己如今位卑权轻,无能为力,只有寄希望于那些视察民风的封建官员。

读来倍感愤懑。

        全文处处运用对比:

捕蛇者与纳税的对比,捕蛇者的危险与纳税之沉重的对比,捕蛇者与不捕蛇者(蒋氏与乡邻)的对比------六十年来存亡的对比,悍吏来吾乡是我和乡邻受扰的情况,一年受死亡威胁的次数和即使死于捕蛇也已死于乡邻之后等情况。

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赋敛毒于蛇”这一中心。

  通篇读来,《捕蛇者说》这篇散文内容详实.人物突出,见地深奥,笔端犀利,堪称散文中的杰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