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最新模拟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8422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9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最新模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最新模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最新模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最新模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最新模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最新模拟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最新模拟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最新模拟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最新模拟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最新模拟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最新模拟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最新模拟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最新模拟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最新模拟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最新模拟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最新模拟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最新模拟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最新模拟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最新模拟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最新模拟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最新模拟题.docx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最新模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最新模拟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最新模拟题.docx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最新模拟题

第一单元模拟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16·广东深圳二模·24)对于西周的分封制,《礼记·大传》中有一补充记载:

“别子(庶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祢:

诸弟)者为小宗”。

据此推断当时(  )

A.受封别子可以另立新宗                        B.继别宗子在本族内为小宗

C.嫡长子继承制受到挑战                        D.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过渡

2.(2016·湖北武汉高三四月调研·24)《周礼》载:

“以本俗六,安万民,一曰媺宫室,二曰族坟墓……”;对“族坟墓”,郑玄注:

“族犹类也。

同宗者生相近,死相迫。

”材料中提到的“族坟墓”(  )

A.维护了贵族间血缘宗法关系                B.实现了周朝王权的高度集中

C.反映了分封制度的全面推行                D.体现了周人生活的迷信色彩

3.(2016·安徽淮南二模·24)《春秋大事表》记载了大量“弑君”、“出君”事件,到了战国时期这种现象已较为罕见。

材料反映战国时期(  )

A.诸侯国推行了郡县制度                        B.政治局面相对稳定

C.中央集权有了较大发展                        D.社会矛盾逐渐缓和

4.(2016·山东德州二模·24)中国古代刑法起初并无公开条文,只是由判决者临事决定惩罚标准,贵族阶层以此拥有家长式的生杀予夺权力。

但到春秋后期,郑国“铸刑书”,晋国“铸刑鼎”,都是将成文刑法铸在铜器上公诸于众。

这反映了统治者(  )

A.出于形势所迫实行依法治国                B.非常注重寻找权力合法的依据

C.适应现实需要调整统治方式                D.接受注重道德规范的儒家思想

5.(2016·江西高三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24)《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武王灭商后,分商王畿为三部分,设三监即周公兄管叔,蔡叔、霍叔治理。

成王少,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

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废霍叔为庶民,平定了三监之乱。

为了杜绝三监叛乱的政治隐患,周公(  )

A.实行分封制                                            B.建立完善礼乐制度

C.制定世官制                                            D.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6.(2016·山西临汾二模·24)晋国上卿赵简子曾说:

“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

”材料反映了当时(  )

A.自然经济开始形成                                B.士农工商等级森严

C.出现以郡统县的制度                            D.血缘政治受到冲击

7.(2016·湖南邵阳三模·25)周宣王晚年,干涉鲁国立太子之事,使得鲁国发生内乱,从而引起许多诸侯不满,结果是“诸侯多畔(叛)王命”。

这说明当时(  )

A.出现了“礼崩乐坏”局面                    B.诸侯已不承认周王为共主

C.王位世袭受到诸侯的威胁                    D.周朝中央集权受到威胁

8.(2016·山东威海二模·24)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说到: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是故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有嫡庶之制,于是有宗法、有服术,而自国以至天下合为一家。

”这表明作者认为西周制度(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削弱了贵族特权

C.稳固了统治秩序                                    D.奠定了大一统格局

9.(2016·福建宁德二模·24)考古发现东周时期的墓葬中,诸如安徽寿县的蔡侯墓、河南新郑的郑侯墓、河南辉县的卫国卿大夫墓都用了九鼎殉葬;山西侯马的一些士的墓葬,则用了五鼎。

这表明(  )

A.上下尊卑失范,等级观念趋淡化        B.僭越风气滋长,传统礼制遭破坏

C.异姓诸侯崛起,宗法秩序已瓦解        D.地方势力坐大,分封制荡然无存

10.(2016·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五月适应性考试·24)祖先崇拜从远古时代起就一直是中国宗教独有的重要特征,对一个人的姓十分重视与这一点有密切的联系。

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名字之后。

中国人的祖先崇拜(  )

A.推动了宗教的产生                                B.强化了家庭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

C.是宗法制的必然结果                            D.调和了贵族在爵位继承上的矛盾

11.(2016·山东潍坊三模·24)中国古代社会有“出妇之道”:

女儿出嫁后,娘家的户口、土地、生活用品一律清除;不能继承娘家财产;改姓氏;不在传统伦理的三族(父族、母族、妻族)中;若一个家族因罪连坐,嫁出去的姑娘也不必受牵连。

对以上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古代社会重男轻女                                B.三纲五常束缚女性

C.妇女家庭地位低下                                D.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12.(2016·湖南永州高考信息题一·24)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骊山下。

……周避犬戎难,东徙(迁徙)洛邑,(秦)襄公以兵送周平王。

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

岐、丰是周族祖先发源之地,周平王将之赐给秦襄公。

以上史实说明当时(  )

A.随从作战是诸侯对周王应尽的义务    B.商鞅变法后秦国迅速成为诸侯霸主

C.周天子无力自保须依赖诸侯国保护    D.秦襄公劳苦功高理应受封富饶之地

13.(2016·山东滨州三模·24)早在商朝时期中国人就将外国人看成文化低劣的野蛮人,并认为由诸国家组成的家庭,自然须以天子为首,中国为处劣势的纳贡国所围绕,这些纳贡国都被看作了子女。

这反映了当时(  )

A.家庭道德渗透到政治外交                    B.中华文明处于领先地位

C.宗法分封制已经正式确立                    D.天朝上国思想开始出现

14.(2016·山东济宁高一第一学期期末·2)编钟是我国古代的重要乐器。

春秋之前,王公贵族在家里悬挂编钟是有严格规定的,所谓“王宫悬(四边悬挂),诸侯轩悬(三面悬挂),卿大夫判悬(两面悬挂),士特悬(单面悬挂)”,逾制则会招致杀身之祸。

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  )

A.等级制度森严    B.宗法色彩浓厚     C.文化生活丰富    D.法律制度严苛

15.(2016·湖北荆州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左传·僖公十八年》载:

“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宋公、曹伯、卫人、邾人伐齐。

夏,师救齐。

五月戊寅,宋师及齐师战于甗。

齐师败绩。

狄救齐。

秋八月丁亥,葬齐桓公。

冬,邢人,狄人伐卫。

”材料反映出的实质是(  )

A.周天子地位衰微                                    B.分封制遭到破坏

C.礼乐制不复存在                                    D.血缘纽带趋向瓦解

16.(2016·湖北黄冈高一第二学期期末B卷·3)《三字经》写道:

“周武王,始诛封,八百载,最长久。

”这里强调的是(  )

A.周国力强盛,伐封建国                        B.周的政治文化与夏商有惊人的继承性

C.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日益完善            D.周的政治文化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17.(2016·广东佛山顺德高二第二学期期末·1)结合《左传·桓公二年》记载: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与《诗经·公刘》所说:

“食之饮之,君之宗之”两段材料,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周天子是地位最高的宗子

B.宗法制度起源于西周

C.天子、诸侯、卿、士之间是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D.天子建国是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加强天子权威

18.(2016·山西高二第一学期期末·1)“家”字的字义曾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见下表)“家”字字义的演变反映出(  )

阶段

主要含义

史料来源

氏族宗庙

甲骨卜辞

氏族(宗族)

西周金文

个体家庭

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文献

A.血缘政治取代官僚政治                        B.道家思想符合社会发展

C.宗法制度逐渐走向衰落                        D.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

19.(2016·山东济宁高二第二学期期末·1)钱穆认为中国古代某政治制度“十分独特,因为存在着政治组织从属于家族祭祀,战争职能与宗教职能不分的密切关系。

”该政治制度(  )

A.与古希腊政治文明大同小异                B.与早期国家的起源一致

C.具有着鲜明的血缘政治特色                D.有效地强化了中央集权

20.(2017·广东惠州一模·24)商代的统治者在封赏贵族时,往往会冠以相应名号。

例如,血缘相近而辈分低者称为“子”;辈分高或年长者称为“公”、“伯”;负责边境地区警戒安全任务者称为“侯”、“卫”;在畿内主要负责垦殖者称为“男”、“甸(田)”。

这说明商代(  )

A.宗法分封制形成中                                B.贵族爵位等级萌芽

C.统治秩序尚未稳固                                D.神权色彩比较浓厚

21.(2016·河北张家口高二第二学期期末·1)周代的用鼎制度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

但考古人员在河北省平山县挖掘战国时期中山国遗址时,却有两套九鼎出土。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传统礼乐制度开始遭到破坏                B.宗法制的消亡

C.中山国在战国时期地位较高                D.分封制的瓦解

22.(2017·晋冀豫高三第一次联考·1)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

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  )

A.有利于扩大西周的统治范围                B.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

C.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                    D.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

23.(2017·全国名校联盟高三联考一·1)“周代分封制的实质则是周天子作为国家元首委派诸侯去各地建立地方政府,推行天下一统的政治制度。

”这说明分封制(  )

A.加强了皇权专制统治                            B.开创了地方分权体制

C.有利于边疆地区开发                            D.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

24.(2017·广东珠海高三摸底·1)据记载,周初分封诸侯时,周天子要派人员协助诸侯运送人及一应器物,同时还要派人员协助营建封国的都城。

此做法旨在(  )

A.提高了诸侯政治地位                            B.加强对诸侯的政治监督

C.彰显了“天子”地位                            D.解决各诸侯建国的困难

25.(2017·湖南益阳高三9月调研·1)王国维指出: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王国维认为周人制度主要满足了(  )

A.贵族等级特权的需要                            B.同姓诸侯利益的需要

C.安定发展王室的需要                            D.维护强化王权的需要

26.(2016·广东揭阳高二第二学期期末·24)周代宗法制有利于维护周天子的权威,巩固周朝政治等级制度和社会秩序,但历代周天子自身也在不断的破坏宗法制(如周幽王废太子立褒姒子),出现这种现象的的主要原因是(  )

A.宗法制不利于巩固政权                        B.宗法制约束了周天子权力的行使

C.诸侯国实力壮大                                    D.后世周天子素质日下

27.(2017·湖北黄石高三9月调研·4)春秋时期,诸侯称“王”现象很少,到了战国时期,许多诸侯纷纷称“王”。

这反映了(  )

A.春秋战国时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B.春秋战国时分封制走向瓦解

C.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强大                    D.战国时周天子对诸侯失去控制

28.(2017·河北保定、唐山高三摸底·24)周初统治者继承了夏商以来的神权政治学说,并进一步提出了“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主张。

“德”的具体内容逐渐广博,应指(  )

A.刑                        B.礼                         C.仁                        D.道

29.(2017·湖北武汉部分学校高三起点调研·1)《国语·周语上》云:

”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服”即“服侍天子”),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

”据此推断,西周时管辖“甸服”之地的是(  )

A.周王                    B.诸侯王                 C.卿大夫                D.士

30.(2016.1·河南学业水平·1)中国人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氏的,在汉字姓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中国姓氏的这一特点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

31.(2016.6·山东学业水平·1)山东号称“齐鲁”,这一称谓源自(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32.(2016·山西太原高一第一学期期中·1)《礼记·礼运篇》记载: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这一记载反映了(  )

A.分封制开始出现                                    B.阶级矛盾尖锐

C.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D.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33.(2016·山东邹城高一第一学期期中·1)《荀子·儒效篇》记载: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占五十三人。

”由此可知,西周分封制的主要依据标准是(  )

A.功绩                    B.品德                     C.血缘关系            D.才能

34.(2017·山东滨州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据记载:

殷末有八百诸侯之多,到周初,周公监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将功臣、亲族等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并给予亲族以大量物资、武装和人口等。

这表明周朝(  )

A.中央集权得到了强化                            B.贵族政治开始出现

C.打破了原有社会结构                            D.贵族阶层等级森严

35.(2017·山西太原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据下图判断(  )

A.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B.燕宋两国不能通婚

C.晋鲁两国可以通婚                                D.燕齐两国可以通婚

36.(2017·河南中原名校高三第三次质量考评·1)据钱穆《国史大纲》记载:

“盖耕稼城郭之国,本已先周而有。

周人不能尽灭之,以与周之诸侯并存;在而此诸邦亦力不敌周人,认为共主,以天子礼奉亊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异姓封国己显露出反叛之心                B.推行分封实际是西周势力的拓展

C.西周的大一统格局己经形成                D.诸侯纷争的局面在西周己经出现

37.(2017·湖北孝感一模·1)《左传》载:

“周公……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尚书·大传》又载:

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作礼乐”。

上述材料说明(  )

A.取代周天子巩固了统冶西周的统治

B.西周形成了王国与邦国并存的多元政治格局

C.周完成了从政权巩固到制度建设的过程

D.西周完成了从分权政治到集权政治的转变

38.(2017·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三阶段性测试三·1)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经常记载分封诸侯的指令,要求诸侯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

这表明分封制(  )

A.有利于文化的整合                                B.吸收了当地的法令制度

C.扩大了统治的疆域                                D.传播了西周的思想文化

39.(2017·河南郑州一模·1)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

这主要表现在(  )

A.一夫一妻多妾制习俗长期延续            B.“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

C.皇位继承“立嫡以长不以贤”            D.传统的“门当户对”观念

40.(2016.1·福建学业水平·1)“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

这种重视姓氏的观念源于(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41.(2017·江西百所名校高三大联考·24)春秋时期,鲁国季氏家臣南蒯叛乱,事败后逃至齐国,齐景公呵斥其为“叛徒”!

南蒯解释道:

“我是想帮助鲁国君王夺回政权啊。

”齐国大夫韩皙指出:

“身为季氏的家臣,却奢言加强鲁国公室的权力,罪过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

”由此可见当时(  )

A.士阶层日益成为重要力量                    B.齐国积极维护周天子权威

C.礼乐制度仍有社会约束力                    D.宗法制度已被诸侯破坏

42.(2017·河南濮阳一模·24)春秋战国之际,“士庶合流”使士阶层得以扩大,大批的“士”逐渐从有职之人变成了“士无定主”的游离状态的游士。

大批“游士”的出现(  )

A.促使分封制逐步瓦解                            B.反映了宗法制度走向崩溃

C.表明官僚政治已形成                            D.导致了国家政局日益动荡

43.(2017·湖北黄冈新联考高三第三次联考·24)据《左传》载,“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

……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

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

”《礼记》中说:

“礼乐刑政,其极一也。

”这两则材料反映了“礼”主要的社会功能是(  )

A.端正民心的工具                                    B.凝聚家族的手段

C.维系等级的套路                                    D.齐家治国的方式

44.(2017·山西名校高三第二学期联考·24)有清代学者在解释西周“府史”,“五史”等官职时说道:

“府史之史,今之所谓书吏是也;五史,则卿大夫为之,所掌图书记载命令法式之事,今之所谓内阁六科,翰林中书是也。

”这一言论主要体现出(  )

A.史官是中央决策的机要成员                B.文书法典是古代行政的命脉

C.中国古代职官制度源远流长                D.翰林中书源于周代史官等职

45.(2017·山东滨州一模·24)李零在《绝地天通:

研究中国早期宗教的三个视角》中谈到:

“中国礼仪的特点是,它既拜神,也拜人,早期是拜‘天、地、祖’,晚期是拜‘天、地、君、亲、师’。

总趋势是‘天、地’淡出,下降;‘祖’变成‘君、亲、师’,上升。

”由此可见,中国的礼仪(  )

A.没有任何宗教色彩                                B.程序日益繁琐复杂

C.宗法观念日趋淡薄                                D.日益重视人伦秩序

46.(2017·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七·24)《后汉书·祭祀志》载:

“尝闻儒言,三皇无文,结绳以治,自五帝始有书契。

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

”据此可知(  )

A.五帝时期中国已有成熟文字体系        B.商周时期监察制度已具备雏形

C.上古先贤倡导道德教化诚信治民        D.印玺尚未具备强烈的政治功能

47.(2017·山东潍坊一模·24)《礼汜·乐记》: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

乐由天作,礼以地制。

过制则乱,过作则暴。

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

”材料反映了该制度(  )

A.源于自然法则    B.体现神权思想     C.强调等级对立    D.规范社会秩序

48.(2017·福建泉州一模·24)周幽王废黜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立宠妃褒姒为王后,立伯服(注:

褒姒所生)为太子。

公元前771年,申氏的父亲申侯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杀周幽王,拥宜臼为王。

此事反映了(  )

A.诸侯争霸和夺权斗争较剧烈                B.分封制和宗法制已经无法实行

C.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D.宗法观念仍是当时社会的主流

49.(2017·山东济宁一模·24)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3年),齐桓公伐鲁,败于长勺;齐国随后联合宋国攻鲁,败于乘丘。

次年,宋国伐鲁以报乘丘之败,鲁国再胜。

周庄王十七年,齐、鲁会盟于柯。

上述记载表明当时(  )

A.齐国注重维护王室尊严                        B.鲁国成为众矢之的

C.传统社会秩序受到冲击                        D.兼并战争愈演愈烈

50.(2017·山东青岛一模·24)山西省因历史上有韩、赵、魏三国而被称为“三晋之地”,但山西省的简称是晋,而不是韩、赵或魏。

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晋国的历史更为悠久                            B.晋国代表统一的潮流

C.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                        D.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

51.(2017·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三阶段性测试四·24)殷商西周时代,天道、鬼神观念一直是社会统治思想,“天道”规范“人事”。

春秋时期,“人事”则不再遵从“天道”的安排,表现出独立运动的趋向。

这一变化反映出(  )

A.强调民的作用的民本思潮萌发            B.礼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