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3.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9992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3.docx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3.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3.docx

人教版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3

2018届人教版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

 

1.(2017河北定州中学月考,8)下列各组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一组是(  )

A.海带、梨树、酵母菌

B.蘑菇、水绵、洋葱

C.马铃薯、菠菜、乳酸菌

D.硝化细菌、紫菜、苹果树

2.(2016浙江杭州一中月考,42)下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①、②、③分别是(  )

A.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种类、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C.生态系统的种类、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3.(2014海南单科,16,2分)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

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

4.在1977年,科学家竟然在火山口附近超过300℃热泉水中,发现了通过氧化硫化物和还原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的硫细菌。

下列对这些硫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化作用类型是自养型

B.利用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

C.利用热能合成有机物

D.在生态系统中为分解者

5.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

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

在一段时间内,若甲数量增加,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6.(2017湖南益阳月调研,30)下列有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受到干扰时恢复原状的能力越弱

B.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

C.在捕食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相同

D.如果食物网中某种生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会由其他生物来取代

7.如图表示生活在一自然区域内的部分生物,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

A.该食物网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B.虫获得的能量约占草能量的10%~20%

C.鹰获取能量较多的食物链是草→虫→蛙→蛇→鹰

D.若蛇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鹰种群密度可能增加

8.(2016浙江选考,18)下列关于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只有一个食物网

B.食物网仅表达了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C.食物网中包含的生物种类是不会改变的

D.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与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无关

9.(2014海南单科,17,2分)用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数量构建的金字塔分别称为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

在某一栎林中,第一营养级生物为栎树,第二营养级生物为昆虫,第三营养级生物为蛙、蜥蜴和鸟,第四营养级生物为蛇。

该栎林数量金字塔的示意图是(  )

10.(2015天津理综,1,6分)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

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

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

11.(2017宁夏平罗中学第一次月考,9)红花三叶草依赖土蜂为其传粉,田鼠常捣毁土蜂窝,而猫又捕食田鼠,因而猫的数量影响田鼠的数量,最终影响三叶草的数量,这个事实可以说明(  )

A.通过一个食物链联系起来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竞争

B.通过一个食物链联系起来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种内互助

C.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选择,有利于生物的进化

D.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各营养级能量之和

12.(2016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第一次月考,21)下列对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能来源于地球之外,所以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B.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C.蚯蚓是需氧型生物,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13.(2017山西临汾一中月考,24)深海热泉生态系统中存在硫细菌,该细菌能利用氧化硫化物释放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

生活在热泉附近的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以硫细菌为食。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硫细菌是生产者,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

B.直接或间接以硫细菌为食的生物都属于分解者

C.能量能随着硫元素的循环而被生态系统循环利用

D.该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功能

14.(2016广东珠海摸底考,24)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15.(2015海南单科,28,9分)回答下列关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问题:

(1)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的作用。

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这种作用所具有的价值属于    (填“间接”或“潜在”)价值。

 

(2)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所示。

图中A是一种气体,B、C、D、E和F表示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

图中A表示    ,生物成分E表示    ,生物成分F表示    ,    表示初级消费者。

 

16.(2014课标Ⅱ,31,9分)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

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

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

种群

能量

3.56

12.80

10.30

0.48

226.50

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    ;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    。

 

(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      ,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

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       和      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17.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最高营养级属于第   营养级。

 

(2)乙和丙的种间关系是       。

 

(3)为了调查该生态系统中乙种群数量,某研究小组捕获了100只乙,经标记后放回。

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100只,其中有10只带有标记。

在该生态系统中,乙的种群数量大约为  只。

 

18.(2017浙江台州选考评估,29)某原始森林被砍伐,多年后形成新的森林,但其物种组成会发生一些变化。

某兴趣小组调查该森林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下,请分析回答:

(1)原始森林被砍伐后,通过次生演替而生长起来的森林称为     。

 

(2)该森林中,有的动物生活在土壤中,有的动物生活在草丛中,还有的动物在树上摄食,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  结构。

要调查该森林中灰喜鹊的种群密度,应采用的方法是     。

若该森林土壤中含有一定量的DDT,上图几种生物中,体内DDT浓度最高的是    。

 

(3)除图示各成分外,该生态系统还应包括非生物环境以及    。

在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10%,这说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具有    的特点。

 

答案全解全析

1.D 酵母菌、蘑菇都是分解者;乳酸菌是消费者;硝化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紫菜和苹果树能进行光合作用,它们都属于生产者。

2.B 生态系统包括其结构(①)和功能,其结构又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②)和营养结构(即③食物链和食物网),而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项正确。

3.D 土壤微生物以腐生为主,所以多数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B正确;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成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等,这些成分可被农作物再利用,C正确;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D错误。

4.A 硫细菌通过氧化硫化物和还原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是自养生物,A正确;硫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B错误;硫细菌利用化学能来制造有机物,C错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D错误。

5.D 结合图根据生物体所含有机物总量可知,图中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故若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乙数量增加,丁的数量减少,丙的数量增加,选D。

6.C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恢复原状的能力越弱,A正确;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B正确;在捕食食物链中,生产者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消费者则通过捕食获取能量,C错误;如果食物网中某种生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由同营养级的其他生物来取代,D正确。

7.D 群落是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该食物网缺少分解者,不能构成生物群落,A错误;图中虫、鼠、鹿获得的能量之和占草能量的10%~20%,B错误;食物链越长,鹰得到的能量越少,所以鹰获得能量较多的食物链是草→鼠→鹰,C错误;若蛇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其种群密度不断增大,这样鹰就会有充足的食物,鹰种群密度可能不断增大,D正确。

8.A 食物网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因此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只有一个食物网,A正确;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并非取决于生物的数量,食物网不能表达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B错误;食物网中包含的生物种类,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生物进化历程中是可以发生改变的,C错误;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与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有关,一般而言,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就越强,D错误。

9.B 分析生态系统的数量金字塔需要参考生物个体的大小。

第一、二营养级分别是栎树(体型很大)和昆虫,所以第二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多于第一营养级的,A错误;与第二营养级生物相比,第三营养级生物含有的能量少,并且生物个体较大,所以第三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少于第二营养级的,同理可知蛇的数量会更少,故选B。

10.D 由图可知:

甲为个体,乙为种群,丙为群落,丁为生态系统。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A错误;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仍会出现上下波动,B错误;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错误;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受无机环境的影响,D正确。

11.C 通过一个食物链联系起来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A、B错误;红花三叶草依赖土蜂为其传粉,田鼠常捣毁土蜂窝,而猫又捕食田鼠,因而猫的数量影响田鼠的数量,最终影响三叶草的数量,这说明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选择,有利于生物的进化,C正确;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D错误。

12.B 太阳能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B正确;蚯蚓营腐生生活,属于分解者,C错误;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D错误。

13.D 硫细菌是生产者,处于食物链最低营养级,A错误;硫细菌为生产者,因此直接或间接以硫细菌为食的生物都属于消费者,B错误;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C错误;该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功能,D正确。

14.C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量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

15.

答案 

(1)间接

(2)CO2 生产者 分解者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的多样性、物质循环等知识。

(1)红树林具有的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的作用属于间接价值。

(2)双向箭头两端分别为生产者和大气中的CO2(无机环境),分析图示可知:

A表示CO2,E表示生产者,F表示分解者,C表示初级消费者。

16.

答案 

(1)

(2)捕食 消费者(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3)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解析 

(1)根据能量传递的规律,戊的能量最多,为生产者,其次是乙、丙,因两者能量值相差较小,两者处于同一营养级,为初级消费者,甲为次级消费者,丁为三级消费者。

(2)从食物网可知甲与乙的种间关系为捕食,种群丁为消费者或三级消费者。

(3)生态系统的功能:

①物质循环;②能量流动;③信息传递。

碳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

17.

答案 

(1)4 五 

(2)竞争和捕食 (3)1000

解析 由题中食物网示意图可知:

(1)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最高营养级为生物戊,该生物占有第三、四、五3个营养级,其中最高营养级是第五营养级;

(2)乙和丙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3)由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

=

可知,N=

=1000(只)。

18.

答案 

(1)次生林

(2)垂直 标志重捕法 狐狸

(3)分解者 逐级递减

解析 

(1)原始森林被砍伐后,通过次生演替而生长起来的森林称为次生林。

(2)该森林中,有的动物生活在土壤中,有的动物生活在草丛中,还有的动物在树上摄食,属于垂直方向上的分层。

灰喜鹊是动物,活动范围比较大,最常用的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逐级增多,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狐狸的营养级最高,则狐狸体内的DDT浓度最高。

(3)食物链中只含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生态系统成分除食物链中成分外还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