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09税收学考前串讲讲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6494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7309税收学考前串讲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7309税收学考前串讲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7309税收学考前串讲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7309税收学考前串讲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7309税收学考前串讲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27309税收学考前串讲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27309税收学考前串讲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27309税收学考前串讲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27309税收学考前串讲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27309税收学考前串讲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27309税收学考前串讲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27309税收学考前串讲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27309税收学考前串讲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27309税收学考前串讲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27309税收学考前串讲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27309税收学考前串讲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27309税收学考前串讲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7309税收学考前串讲讲义.docx

《27309税收学考前串讲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7309税收学考前串讲讲义.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7309税收学考前串讲讲义.docx

27309税收学考前串讲讲义

内容串讲

第一章税收概论

一、复习建议

本章属于本课程学习的基础章节,建议考生重点复习,为后面章节打下基础。

从可能出现的题型来讲包括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型。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和特征   

学员要掌握税收概念和特征,对税收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一)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向居民和经济组织强制、无偿地征收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

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1.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2.税收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3.国家征税的依据是政治权利

4.税收必须按照法定的标准进行

(二)税收的特征★

1.强制性    征收上的强制性

2.无偿性    缴纳上的无偿性

3.固定性    征收比例或数额的固定性

第二节 税收的产生和发展

学员理解关于税收的产生和发展即可。

(一)税收的产生  

(二)税收的发展

第三节税收的职能

学员应熟练掌握税收的职能。

税收的职能是由税收本质所决定,税收有四个主要职能。

(一)筹集资金职能  

(二)资源配置职能

(三)收入分配职能  (四)宏观调控职能

【例题】试述税收的主要职能。

【答案】税收的主要职能为:

筹集资金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宏观调控职能

【解析】该题若以论述的形式出现,应该对具体的职能进行解释,应该“展开”答。

第二章税收原则

一、复习建议

本章仍属于本课程学习的基础章节,建议考生重点复习,为后面章节打下基础。

从可能出现的题型来讲包括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型。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

第一节西方税收原则理论的发展

学员理解西方税收原则理论中的亚当·斯密和瓦格纳的税收原则即可。

(一)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

1.平等原则  2.确实原则

3.便利原则  4.最少征收费用原则

(二)瓦格纳的税收原则

1.财政政策原则  2.国民经济原则

3.社会公平原则  4.税务行政原则

第二节税收效率原则

税收效率原则是税收原则的核心,是国家征税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以提高税务行政的管理效率。

(一)税收经济效率原则★

1.经济效率  2.税收对经济效率的影响

3.税收经济效率原则的内容

(二)税收行政效率原则★

1.税收成本

2.影响税收成本的主要因素★

(1)税收制度

(2)征管制度(3)税收环境

第三节税收公平原则

(一)税收公平原则的含义

税收公平原则是指国家征税要使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以保证各纳税人之间的负税均衡。

具体分为:

1.横向公平★

横向公平又称横的公平、水平公平,是指经济能力或者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相同的税收,即税制以同等的方式对待条件相同的人。

【例题】王某月收入8000元,李某月收入8000元,假设不考虑其他因素,其二人负担的个人所得税税额应该是相同的。

这种情况下,将王某和李某视为横向公平。

王某月收入=李某月收入        二者属于经济能力或者纳税能力相同的人

王某纳税额=李某纳税额        横向公平

2.纵向公平★

纵向公平又称纵的公平、垂直公平,是指经济能力或者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应缴纳数额不同的税收,即税制如何对待条件不同的人。

(二)衡量税收公平的准则

1.机会原则 2.利益原则 3.能力原则

第四节税收稳定原则

税收稳定原则是指税收征收所引起的经济影响要达到稳定目标要求,包括减少经济波动和经济平衡增长两方面的目标要求。

税收对经济的稳定可分为税收自动稳定机制和税收政策抉择两种方式。

(一)税收自动稳定机制

(二)税收政策抉择

1.扩张性税收政策 2.紧缩性税收政策

第三章税收负担

一、复习建议

本章的涉及到的知识内容应该以理解为主。

从可能出现的题型来讲包括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型。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

第一节税收负担概述

(一)税收负担的分类

1.宏观税收负担

一般用税收总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作为衡量宏观税收负担水平的指标。

2.单项税种的税收负担

一般用某一税种的收入数占相关税基的比重作为衡量该税种负担水平的指标。

3.产品的税收负担

一般用,某一产品的实缴税额占该产品的含税销售额的比重作为衡量该产品税收负担的指标。

4.部门和行业的税收负担

一般用某一部门和行业应缴税额占该部门行业增加值的比重作为衡量其税收负担水平的指标。

5.企业的税收负担

一般用某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应缴税额占该企业可支配财力的比重最为衡量该企业税收负担水平的指标。

分类

指标

宏观税收负担

宏观税收负担率=税收收入/国内生产总值×100%

单项税种的税收负担

企业所得税负担率=实际所得税税额/实现利润额×100%

增值税负担率=实际增值税税额/含税销售额×100%

个人所得税负担率=实际个人所得税税额/个人可支配收入额×100%

营业税负担率=实际营业税税额/营业收入额×100%

产品的税收负担

产品的税收负担率=应纳税额/商品含税销售额×100%

部门和行业的税收负担

部门和行业的税收负担率=应纳税额/部门和行业的增加值×100%

企业的税收负担

企业的税收负担率=应缴纳税款总额/企业可支配财力×100%

 

 

(二)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 2.经济结构 3.国家职能范围

4.经济政策   5.财政收入渠道

第二节税负转嫁与归宿

(一)税负转嫁的概念

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将其所缴纳的税款全部或部分地转嫁给他人负担的过程,是税负运动的一种方式。

(二)税负转嫁的方式★

1.前转

又称顺转,卖方  转向   买方

卖方向买方转嫁,通过商品交易,转嫁给商品购买者或者消费者。

2.后转

又称逆转,买方  转向   卖方

买方向卖方转嫁,购买者转嫁给零售商、零售商转嫁给批发商、批发商转嫁给生产商。

3.消转

又称税收转化,不需要向前或者向后转移,通过运用新技术或新的管理方式,降低成本,将税收负担消化在被课征的环节。

4.税收资本化

又称资本还原,是指在特定的商品交易中,买主将购入商品在以后年度所必须支付的税额,在购入商品的价格中预先一次性扣除,从而降低商品的成交价格。

其特点是将未来的税负转化为现时税负,并实施转嫁。

(三)影响税负转嫁的主要因素★

1.税种

(1)直接税不宜转嫁

(2)间接税易转嫁

直接税主要包括所得税和财产税,间接税主要包括流转税。

2.价格

(1)市场定价:

流转税可以通过商品价格变动而发生转嫁

(2)计划定价:

政府物价部门按计划定价,税收难以通过影响商品价格变动而发生税负转嫁

3.供求弹性

(1)需求弹性(Ed)与税负转嫁成反向变动。

需求弹性越大,税负越趋向由生产者负担;需求弹性越小,税负越趋向由消费者负担。

(2)供给弹性(Es)与税负转嫁也成反向变动。

供给弹性越大,税负越趋向由消费者负担;供给弹性越小,税负越趋向由生产者负担。

(3)税负转嫁最终取决于供求之间的弹性关系。

Ed/ES > 1     税负由生产者负担

Ed/ES < 1     税负由消费者负担

即:

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时,税负更多地趋向由生产者负担;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税负更多地趋向消费者负担。

第四章税收效应

一、复习建议

本章的涉及到的知识内容应该以理解为主。

从可能出现的题型来讲包括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型。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

第一节税收与储蓄

本节的内容可以联系经济学中的内容学习,要理解税收效应。

(一)税收与个人储蓄

税收对个人储蓄的效应是通过税收对个人可支配的收入和税后利息率的影响来实现的,实际上也是通过税收对储蓄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来实现的。

税收对储蓄的收入效应

税收对个人储蓄的影响★  

税收对储蓄的替代效应

(1)储蓄的收入效应

税收对纳税人的收入效应表现为政府课税后减少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为了维持原有的储蓄水平必须减少现期消费,从而相对提高储蓄在个人收入中的比重。

也就是说,政府课税反而相应提高了私人储蓄。

(2)储蓄的替代效应

政府课税影响了纳税人近期消费与未来消费的相对成本,从而改变其选择。

(二)税收与企业储蓄

(三)税收与政府储蓄

第二节税收与投资

(一)税收对私人投资的效应

1.税收影响私人投资的原理

税收对私人投资的影响是通过税收对纳税人的投资收益率、折旧因素和投资风险的影响来实现的。

2.税收对投资的效应分析

(1)税收对投资的收入效应 

(2)税收对投资的替代效应

3.税收影响投资的因素分析★

(1)税率对投资的影响  

(2)税收优惠对投资的影响

(3)折旧方法对投资的影响(4)税收对企业投资风险的影响

(二)税收对政府投资的效应

(三)税收对海外投资的效应

第三节税收与消费

熟练掌握本节知识点——税收对消费的影响★(学员自己画图理解学习)

(一)税收对消费的收入效应

对商品征收消费税   商品价格上升   纳税人的收入相对下降   降低商品购买量

纳税人居于较低的消费水平

(二)税收对消费的替代效应

对商品征收消费税   商品价格上升   降低征税或重税商品购买量,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购买量

即以无税或者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者重税商品

第五章税制要素和税制结构

一、复习建议

本章的涉及到的知识内容是为第六章至第十五章打基础,以理解为主,并记忆相应的基本概念。

从可能出现的题型来讲包括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型。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

第一节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一般地说,税法的构成要素包括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税负调整、违章处理等内容。

其中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是最基本的要素。

(一)纳税人★

又称为纳税主体,是享有法定权利、负有纳税义务、直接缴纳税款的单位和个人,是纳税义务的承担者,纳税人包括法人和自然人。

1.扣缴义务人     负有代扣代缴义务

2.负税人    税款的实际负担者

(二)课税对象★

又称征税对象,即征纳税主体所指向的对象,是征税的依据。

课税对象规定了征税的范围,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

1.税源    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

2.税目    具体征税项目和范围         

3.计税依据    课税对象的计量单位和征收标准,分为         两种 从价计税 从量计税

4.税基    又称课税基础             

(三)税率★

税率是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

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多少和纳税人负担的轻重,关系到各税种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经济利益。

名义税率:

税法所规定的税率,即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的比例

税率

实际税率:

实际缴纳税额与实际课税对象的比例

两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我国现行税率的形式有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三种。

1.比例税率

不分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规定了一个比例的税率,例如:

17%,13%,11%等。

适用于从价计征。

2.累进税率

就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

课税对象 ,税率 。

即按征税客体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对不同等级,规定高低不同的税率,征税客体数额越大,税率越高。

超额累计税率,如个人所得税税率

累进税率分为

超率累进税率,如土地增值税税率

3.定额税率

又称为固定税率,对课税对象按固定税额计征,适用于从量计征的税收。

即对一定数量的商品,征收一定数额的税款。

通常对那些价格稳定、质量和规格标准比较统一的商品征税,例如资源税、车船使用税等。

(四)纳税环节

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五)纳税期限

即缴纳税款的期限,不同的税种,其缴纳期限是不同的。

我国现行税制的纳税期限的三种形式

纳税形式

内容

按期纳税

纳税间隔期为1天、3天、5天、10天、15天和1个月,共6种期限

按次缴纳

以纳税行为发生的次数作为纳税期限

按年计征、分期预缴

按规定的期限预缴税款,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六)税负调整

调整措施包括减轻税负的措施和加重税负的措施。

(七)违章处理

偷税       根据情节轻重采取  三种形式处理:

纳税人违反税法的行为   抗税                  ①加收滞纳金

欠税                  ②处以罚金

违反税收管理制度            ③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例题】下列不属于税收制度最基本要素的是(  )

A.纳税人   B.税率

C.课税对象  D.纳税期限

【答案】D

【解析】税收制度基本要素为:

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

第二节税收的分类

直接税与间接税

商品和劳务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和行为税、特定目的税

税收的分类★   从价税和从量税

价内税与价外税

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劳务税、实物税和货币税

(一)直接税与间接税

1.直接税     纳税人不能把税收负担转嫁给他人的税种

2.间接税     纳税人能够将税收负担转嫁给他人的税种

(二)商品和劳务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和行为税、特定目的税

1.商品和劳务税  以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为课税对象

如: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

2.所得税    以收益额为课税对象

如:

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3.资源税    以国家各种自然资源为课税对象

如:

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4.财产和行为税    以纳税人所有的或属于其支配的财产和行为为课税对象

如:

房产税、印花税

5.特定目的税    对某特定现象和特定行为发挥特定调节作用

如:

城市维护建设税、烟叶税

(三)从价税和从量税

1.从价税    以课税对象的价格和金额为计税依据

如:

增值税、营业税、关税

2.从量税    以课税对象的自然计量单位为标准计税

如:

耕地占用税、车船使用税

(四)价内税与价外税

税金

 

1.价内税    税金包含在价格中

如:

消费税、营业税         价格

2.价外税    税金不包含在价格之中     价格    税金

如:

增值税

(五)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1.中央税    国税国家政府征收管理和使用中央级政府财政收入

如:

关税、消费税、涉外所得税

2.地方税     地方政府征收管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

如:

营业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

3.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中央与地方共享的税收收入

如:

所得税

(六)劳务税、实物税和货币税

1.劳务税    这两种不

2.实物税    再课征

3.货币税     以货币形式缴纳

第三节税制结构

(一)单一税制结构和复合税制结构

(二)税制结构的设计★

1.税种的配置问题  2.税源的选择问题

3.税率的安排问题

(1)税率水平的确定

(2)税率形式的确定

第四节我国税制的建立和发展

(一)建立全国统一的新税制

(二)计划经济时期的税制变化

(三)经济体制改革时期的税制改革

1.20世纪80年代的税制改革

2.1994年的税制改革★

企业所得税改革

(1)所得税制改革   

个人所得税改革

增值税

(2)流转税制改革   消费税

营业税

资源税

(3)其他税种改革   土地增值税

城市维护建设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

第六章增值税

一、复习建议

从本章开始直至第十五章,这十章是我国税法中规定的内容,涉及到的知识主要以计算题为主要考核题型,也可能会出现在单项选择题中,或者也可能以名词解释、简答或者论述的形式出现,所以考生要做到全面的复习。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

第一节增值税概述

(一)增值税的概念

增值税是以商品或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在境内销售货物

税法规定    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以增值额或进口金额征税

进口货物

(二)增值税的产生和发展

(三)增值税的类型

生产型增值税

增值税的类型  收入型增值税

消费型增值税 √ 我国增值税的类型

(四)增值税的优点

1.消除重复征税 2.促进专业化协作   3.稳定财政收入

4.有利于出口退税5.保持税收“中性”  6.强化税收制约

第二节增值税的基本制度

(一)纳税人

1.纳税人   单位、个人、承租人和承包人、扣缴义务人

2.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

要点

具体规定

划分标准

年销售额

的大小

(1)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兼营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下的,为小规模纳税人

(2)从事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下的,为小规模纳税人

会计核算

水平

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能按规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增值税纳税人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

不属于一般纳税人

(1)年应税销售额未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企业

(2)个人(除个体经营者以外的其他个人))

(3)非企业性单位

(4)不经常发生增值税应税行为的企业

 

 

 

【例题】以下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划分规定正确的有( B )。

A.通常情况下,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身份可以相互转换

B.年应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下的货物生产企业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

C.虽然会计核算不健全,但仍可成为一般纳税人

D.从事货物批发或零售的企业,年应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下的为小规模纳税人

【解析】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下的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B正确;从事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应纳税额在80万元以下的为小规模纳税人,D不正确;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能按规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增值税纳税人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C不正确;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的身份不可以相互转换,A不正确。

【例题】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