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制作流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8123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琴制作流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古琴制作流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古琴制作流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古琴制作流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古琴制作流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古琴制作流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古琴制作流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古琴制作流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古琴制作流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古琴制作流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古琴制作流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古琴制作流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古琴制作流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古琴制作流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古琴制作流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古琴制作流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古琴制作流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古琴制作流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古琴制作流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古琴制作流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琴制作流程.docx

《古琴制作流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琴制作流程.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琴制作流程.docx

古琴制作流程

古琴制作流程

台湾专家的资料,感觉这篇文章很有实用性,摘抄过来保存,有空再琢磨仿造,有兴趣DIY古琴的人可以参考的好资料.

斲琴顺序,备料第一

2007/4/20,应邀往朝阳大学参加讲座主讲斲琴,制作流程照片将我做琴顺序走一遍,预计慢慢将公布总共七个单元的概况。

2006年三月,大溪复兴里宏成木业失火,取得于先预定制作神桌的美国香杉原木三根,得材约120片,台湾建筑现存最多200年,适合斲琴旧料难求,且往往太小不符使用,如以新材料在台湾取得来说,应该空前绝后了,数XX的高温将油份减到最低,跟霹雳琴赞所形容的雷亟木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朋友说可以人工仿造....当然可以,但是会损失三倍原料。

此木料最大一根原直径190公分长16公尺,失火后外围碳化,能使用仅剩直径100公分长10公尺。

 

储放户外一年后,以手持式电锯开体

转45度角削去两边

调整深度开沟

 

大型修边机是好用的利器

也可以这样用,楼梯扶手的边沟就是这样制作的 

 

木料到手,在确认稳定不变形后,应该即刻全部处理

目的是加速储放的老化速度,老化的最终即是碳化过程,木质中有油,胶脂,醣,细胞水,自由水,人工干燥处理仅能使水的部分控制,对老化帮助不大。

 

斲琴顺序,开体第二

.

先制作精确标准底板,因为面板需要以底板为度量依据。

先检查木料干燥度,以台湾天气来说,介于10-12度最洽当,木料之所以变形,是跟周围环境的相对变化。

即使同一个地方储放,湿度有时会差别得惊人,上下两张照片就是邻近两片琴材测得的结果。

所以经验值在这方面一点用也没有,还是信任机器吧,即使经过训练,人的手到18度以下就摸不出来了。

如果木料湿度超过13度千万别动手,保证变形

 

画线

 

手持线锯机开体

 

三种尺寸刨刀与毛锉,修整内外

 

将木料作成云板,调整画出1.2公分间距

 

小工具大作用

 

制作出对称弧形板,依照排列刨至服贴

 

每15CM放一块

 

不要忽略6-11徽2mmm凹陷,避免弦的重量加上摆幅造成打弦煞音。

还有岳山1.5cm的低头。

 

斲琴-配件第三

.

配件部分示范的是发音配件-龙龈岳山

记得弧形标准版吗,先将岳山处修至完全服贴,并用标准板画在岳山木料上

 

我用的机器是一台美金160的桌上线切割机,岳山厚度1.2cm

 

先确定岳山完全服贴

 

接着介绍小修边机,用直刨花刀头可以开沟

 

开出1.2cm深度的深沟,要求完全密合

 

埋入后有低于琴面直线1.2cm的低头,并超出再多1cm

 

通过岳山的关卡,龙龈算是是小儿科,宽4cmx3.6cm,厚度1.3cm木料,埋入深度1cm,唯一要求底部完全密合。

新鲜的生漆颜色是乳黄色

加入约1:

1细鹿角灰

 

完全不加溶剂(松节油)并充分搅拌

搅拌十分钟,好的生漆会氧化变色如图,涂布上去

 

用C型夹具将岳山埋入,当固定时,龙龈也要加压

暂时拿掉夹具拍照,并随手将溢出生漆刮除保持洁净,此时时间历经15分钟,生漆已完全变色,一周后进入下一阶段。

 

斲琴顺序-底漆第五

.

在底漆这个阶段,所使用的鹿角灰是用300目网筛过的,由于数量太少定制不到,必须自己研磨。

研磨的过程费力无趣,过筛收集。

我在初期制作琴时由于取得不到,并以为古代底灰仅为省漆手段,然而2-3年后才明白漆必须扎实又需松透,所以粗灰有其必要性,在数年之内漆是对声音最大的阻碍。

示范里使用的是龙南漆场的底漆,比例约是300目粗灰=1,市售细灰=2,生漆底漆=3,由于生漆各处买到不一样浓度,只能多实作得到心得,以龙南漆大约是这个黏度,拉高10公分不断离。

 

先前谈过生漆是酶作用的硬化现象,在均匀搅拌中,酶会像血液血小板经过摩擦活化,建议搅动30分钟直至整碗漆变色为止。

自琴岳山向龙龈涂布,这时可以加煤油调和稀薄些,何以不在于搅拌时先加入?

因为无法确定漆与灰的比例浓度,如果漆太少溶剂太多,会破坏漆的黏度,轻则在半年后龟裂,严重则会整块剥离。

 

然后在漆将变未变化之际,转直角方向,无须沾漆,用漆刷再刮一次,漆刷使用最便宜约15台币两寸猪毛刷,剪短至剩下两公分长度。

暂停下为了拍照

转角度的理由是再次分布均匀,如果仅单一方向刷过去,往往因粗灰颗粒旁边产生缝隙,另底灰不够扎实。

细部放大,底灰约12天可轻磨,硬化约20天可再上一次,干透约半年。

但下一道漆会影响它干透速度,一张琴要漆面干到九成五约2-3年,全干大约10年

 

斲琴顺序,中灰第六

.

 

另外换琴示范中灰

这支焦叶边,仅上二次底灰

斲琴漆面是最为重要,关系之后能不能成为易于操作的第一关键,往往在为了琴面平整,必须反复打磨。

但是却时常磨得过薄,我的习惯为便利后来打磨确认漆的厚度,我通常在每两道黑漆之后加一到朱砂漆。

假设我所有的胎灰共计12道,里面有三层是朱砂的漆,当最后漆工序结束,打磨琴面时,见到第三道朱砂漆时就必须停手,因为下面仅剩下2-3道的底灰,再磨便见底了,胎灰层太薄,未来无法抵抗弦的摩擦。

     朱砂漆比例;漆4,细灰3,朱砂1

加灰的漆在无溶剂情形下,黏度约可拉起10公分,为让各位观察色泽,旁边放红蜡烛对比

朱砂漆20分钟后状态

先用漆刷刷布全体

用塑料刮刀压匀

工具所不能极之处往往要用手

例如这里…

用手布漆缝隙处较扎实。

中灰第一道完工,回头与蜡烛比较,中灰约7天可磨,约15天可再上一次,共计3-4道

旧漆刷需要好好保养,虽说漆刷(约15元台币)很便宜,但新漆刷往往掉毛很严重造成困扰,所以用柴油将漆刷洗净,浸入色拉油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