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 产科 儿科常见病种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docx
《妇科 产科 儿科常见病种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科 产科 儿科常见病种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妇科产科儿科常见病种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
妇科、产科、儿科常见病种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
指导原则(试行)
第一部分
产科疾病
一、计划性剖产
二、中央型前置盘
三、妊娠中期产
四、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
第二部分妇科疾病
1、输卵管妊娠
2、宫颈癌
3、子宫肌瘤
4、卵巢良性肿瘤
五、子宫腺肌病
第三部分儿科疾病
1、儿内科疾病
(1)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
(2)胃食管反流病
(3)消化性溃疡
(4)轮状病毒性肠炎
(5)支气管肺炎
(6)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7)过敏性紫癜
(8)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治期)
(9)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初治期)
(10)血友病
(11)儿童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12)重症肌无力?
(13)热性惊厥
(14)吉兰-巴雷综合征
(15)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16)病毒性脑炎
二、儿外科疾病
(一)肠套叠
(二)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
(三)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四)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五)梅克尔憩室
(六)先天性巨结肠
(七)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中低位)
(8)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9)肾盂输尿管连接不全梗阻性肾积水
(10)尿道下裂
(11)隐睾(可触及型)
(12)肾母细胞瘤(Ⅰ-Ⅱ期)
(13)发育性髋脱位
(14)先天性肌性斜颈
(15)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本文中入院标准主要适用于有能力收治该病种患者的三级医院;转诊原则主要用于指导三级医院将经过治疗、病情稳定且未达到出院标准的患者,转入下一级医疗机构继续住院治疗;经医疗机构治疗后,病情稳定且不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医疗机构根据出院标准安排患者出院。
第一部分?
?
产科疾病
一、计划性剖宫产?
计划性剖宫产术是指具有剖宫产手术指征,孕妇及胎儿状态良好,有计划、有准备的前提下,先于分娩发动的择期手术。
因妊娠39周前的剖宫产手术,新生儿发生呼吸道感染并发症的风险较高,除双胎或多胎妊娠及前臵胎盘等外,计划性剖宫产手术不建议在妊娠39周前实施。
包括再次剖宫产和有指征剖宫产。
?
?
【ICD-10】O82.000?
【诊断标准】?
符合下述因素之一拟行剖宫产终止妊娠者:
1.头盆不称者;?
2.瘢痕子宫:
2次及以上剖宫产手术后再次妊娠者;既往子宫肌瘤剔除术穿透宫腔者;?
3.胎位异常:
胎儿横位,初产足月单胎臀位(估计胎儿出生体质量>3500g者)及足先露;?
4.前臵胎盘及前臵血管:
胎盘部分或完全覆盖宫颈内口者及前臵血管者;?
5.双胎或多胎妊娠:
第1个胎儿为非头位;复杂性双胎妊娠;连体双胎、多胎妊娠者;?
6.孕妇存在严重合并症和并发症:
如合并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重度子痫前期或子痫、急性妊娠期脂肪肝、血小板减少及重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不能承受阴道分娩者;?
7.巨大儿:
估计胎儿出生体质量>4?
000?
g者;?
?
?
?
?
?
8.孕妇要求的剖宫产;?
9.外阴疾病及产道畸形不宜阴道分娩者;?
10.妊娠合并肿瘤:
如妊娠合并子宫颈癌、巨大的子宫颈肌瘤、子宫下段肌瘤等。
?
【入院标准】?
1.在保障母儿安全的前提下,于拟定终止妊娠前一天入院;?
2.存在严重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需要治疗缓解后终止妊娠者适时入院。
?
【出院标准】?
一般情况及切口愈合良好,子宫复旧、恶露及体温正常。
?
2、中央型前置胎盘?
【ICD-10】O44.004?
【诊断标准】?
1.妊娠晚期(少数在妊娠中期)无痛性、无诱因的反复阴道流血;?
2.B型超声或核磁共振显示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并完全覆盖子宫颈内口。
【入院标准】
1.反复性阴道出血者急诊入院治疗;
2.无出血者在保障孕妇安全和胎儿成熟前提下适时入院终止妊娠。
【出院标准】
1.阴道出血停止且病情稳定并孕周不足34周者;
2.分娩或剖宫产后(符合计划剖宫产出院标准)。
3、妊娠中期引产【ICD-10】O04.901
【诊断标准】
确诊宫内妊娠,因各种原因不宜继续妊娠。
【入院标准】
中期妊娠,要求终止妊娠而无禁忌症者,和/或因疾病不宜继续妊娠者。
【出院标准】
宫腔内容物排出,病情平稳,阴道流血不多。
4、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ICD-10】O62.201,O72.101
【诊断标准】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500ml,一般多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
【入院标准】符合本诊断标准。
【出院标准】
出血控制,病情平稳,阴道流血不多,血常规检查Hb>70g/L以上。
第二部分妇科疾病
1、输卵管妊娠【ICD-10】O00.1
【诊断标准】
1.病史:
多有停经史,可伴阴道不规则流血和腹痛。
输卵管妊娠破裂时可有下腹一侧突发性持续性剧痛或隐痛,伴肛门坠胀,严重者可出现失血性休克。
部分患者无明显停经史;
2.体格检查:
腹腔内出血时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患侧为重,可伴轻微肌紧张。
移动性浊音可阳性,少数可扪及包块;
3.盆腔检查:
后穹窿饱满,有触痛,宫颈举痛。
子宫正常大小或略大,略软,子宫一侧可触及包块;
4.后穹窿或腹腔穿刺抽出暗红色不凝血;
5.尿妊娠试验阳性,或血HCG升高;
6.B超检查显示一侧输卵管异常回声或有妊娠囊、胚芽、原始心血管搏动,或盆腔内见游离液体;
7.腹腔镜检查见输卵管增粗,呈紫蓝色或有破口,盆腹腔积血。
8.腹腔镜检查中见绒毛组织或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
【入院标准】疑诊本病,即可入院。
【转诊原则】
入院后经术前检查生命体征平稳,无内出血征象、排除间质部妊娠,且输卵管部位肿块最大直径<2cm,血HCG<2000U/L可转下级医院门诊随访或住院观察。
【出院标准】
1.手术治疗后:
如行保守性手术,术后第一天病情稳定,血HCG下降>50%;如行输卵管切除术,见妊娠物位于输卵管内,病情稳定,可予出院。
2.非手术者病情稳定,如行药物治疗,治疗后一周,血HCG下降>25%可予出院。
2、宫颈癌【ICD-10】C53.900,C53
【诊断标准】
1.症状:
接触性出血或不规则流血,可有白带增多、白带带血,阴道排液。
晚期患者阴道流血或排液恶臭,可伴有疼痛、贫血、消瘦等恶液质现象;2.体征:
早期宫颈癌宫颈可呈轻至重度糜烂,外生型呈菜花或息肉状;内生型则宫颈肥大、质硬。
晚期宫颈癌病灶可呈结节、溃疡、菜花、空洞状。
宫旁累及时可触及增厚、质硬、甚至冰冻骨盆;
3.辅助检查:
宫颈细胞学(防癌涂片或TCT)、HPV、阴道镜检查或宫颈锥切(LEEP或冷刀锥切);
4.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
临床分期执行FIGO分期标准。
【入院标准】明确诊断,需住院治疗者。
【转诊原则】
1.经手术治疗后,病情稳定,但仍需住院观察排除近期手术并发症或进一步康复者可转至下一级医院住院治疗;
2.非手术治疗患者,放疗或化疗后病情稳定或缓解,不需要进一步手术治疗可转至下一级医院门诊随访或住院观察。
【出院标准】
治疗后病情稳定,不再需要住院观察。
3、子宫肌瘤
【ICD-10】D25.900M88900/0,D25.000M88900/0,D25.200M88900/0,D25.100M88900/0
【诊断标准】
1.症状:
可有经期延长、经量增多、压迫症状、白带增多、腹痛、腰酸、下腹坠胀,可伴不孕、继发性贫血等。
也可无症状,体检发现子宫肌瘤;2.妇科检查:
子宫不规则增大,质硬,表面凸凹不平,单个或多个结节突起。
若为粘膜下肌瘤,有时可见宫颈口有实质肿块突出,表面暗红色,可伴有溃疡、坏死;
3.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可协助诊断;
4.术后病理检查证实。
具备第1、2、3项可诊断,兼有第4项可确诊。
【入院标准】
1.诊断明确,需要手术者。
2.诊断明确,拒绝手术,阴道出血多致重度贫血,入院纠正贫血。
【出院标准】治疗后病情稳定
4、卵巢良性肿瘤【ICD-10】D27.x00
【诊断标准】
1.症状:
自行扪及或检查发现盆腔包块,或有腹胀及压迫症状。
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可伴有月经紊乱症状;
2.妇科检查:
在子宫一侧或双侧触及囊性或实性肿物。
在蒂扭转或破裂时,则突发下腹剧痛,检查可触及包块,可伴有压痛甚至反跳痛;
3.影像学检查可辅助诊断;
4.肿瘤标记物检测可辅助诊断。
【入院标准】
1.疑诊需入院手术治疗。
2.疑并发扭转、破裂等需急诊入院。
【出院标准】治疗后病情稳定。
5、子宫腺肌病【ICD-10】N80.001
【诊断标准】
1.症状:
痛经进行性加重,经量增多;
2.妇科检查:
子宫均匀性增大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质地硬,或有压痛;3.血清CA125检测可协助诊断;
4.影像学可协助诊断。
【入院标准】
1.临床症状严重,非手术治疗无效,需手术治疗。
2.出血症状严重,致重度贫血,拒绝手术,予纠正贫血治疗。
【出院标准】手术后病情稳定。
第三部分儿科疾病
1、儿内科疾病
(1)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ICD-10】P55.1
【诊断标准】
1.黄疸出现早,进展快,或黄疸程度重,达到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
2.母婴ABO血型不合;
3.实验室检查有血红蛋白下降、网织和/或有核红细胞升高、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等溶血依据;
4.母子交叉免疫试验符合以下任意一条:
(1)直接Coombs(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2)抗体释放试验阳性;
(3)子血清抗体筛查阳性,并结合临床;
(4)母孕期抗A或抗BIgG效价明显升高,滴度≥1:
64,并结合临床。
【入院标准】
1.黄疸出现早,进展快,或黄疸程度重,达到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
2.存在贫血;
3.存在母婴ABO血型不合条件。
【转诊原则】
1.黄疸未完全消退,需要临床干预(如光疗),但不需换血治疗;
2.贫血,但血红蛋白大于80g/L。
3.生命体征稳定,但需要临床监测。
【出院标准】
1.血清胆红素稳定下降,结束光疗24-48小时后,胆红素仍低于需要临床干预的黄疸标准;
2.血红蛋白稳定,大于80g/L,不需要输血;
3.患儿一般情况好,生命体征平稳。
(2)胃食管反流病【ICD-10】K21
【诊断标准】
1.无明显系统性疾病的频繁呕吐、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道感染、治疗无效的哮喘、胸部及上腹痛、喂养困难、不明原因的营养不良、发育停滞等表现,应考虑胃食管反流病的可能;
2.食管24小时pH监测和/或阻抗监测阳性;
3.食管压力测定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
4.胃镜或食管镜检查发现食管黏膜破损;
5.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显示反流。
【入院标准】
1.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生活、学习质量;
2.出现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3.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吸入性肺炎;
4.并发重度营养不良和/或严重生长迟缓。
【出院标准】
1.临床症状有所缓解;
2.出血等并发症得到控制且不需要外科干预。
(3)消化性溃疡【ICD-10】K25-K27
【诊断标准】
1.病史:
反复腹痛、恶心、呕吐,尤其是出现消化道出血,或原因不明的进行性贫血的患儿,应考虑到消化性溃疡可能;
2.体征:
剑突下或脐周压痛,并发穿孔可伴腹膜炎体征;
3.实验室检查: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发现溃疡征象;胃镜检查发现溃疡灶,幽门螺杆菌检测可阳性。
【入院标准】
1.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生活、学习质量;
2.考虑存在出血、穿孔或幽门梗阻等并发症。
【出院标准】
1.腹痛,呕吐等临床症状缓解;
2.无活动性出血,血红蛋白稳定;
3.相关并发症得到纠正。
(4)轮状病毒性肠炎【ICD-10】A08.0
【诊断标准】
1.病史:
腹泻,大便为黄稀便、水样或蛋花汤样,伴或不伴发热、呕吐;2.体征:
有或无脱水征,肠鸣音活跃;
3.实验室检查:
大便常规镜检正常,或见少许白细胞,无吞噬细胞;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大便轮状病毒检测阳性可确诊。
【入院标准】
诊断明确,出现重度脱水、严重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或并发严重器官受累(心肌、肝、肾、中枢神经系统等)。
【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精神食欲好转,腹泻好转;
2.无呕吐;
3.脱水纠正;
4.血电解质检测正常;
5.并发症好转。
(5)支气管肺炎【ICD-10】J18.0
【诊断标准】
1.典型临床表现:
发热、咳嗽、咳痰及气促,肺部闻及固定中细湿啰音;2.胸部X线:
沿支气管分布的小斑片状肺实质浸润阴影,以两肺底部、中内带及心膈角较多,由于细支气管的阻塞,可发生局部肺不张或肺气肿;3.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
(1)一般情况差;
(2)有拒食或脱水征;
(3)有意识障碍;
(4)呼吸频率明显增快(婴儿>70次/分,年长儿>50次/分);
(5)有呼吸困难(呻吟、鼻翼扇动、三凹征);
(6)肺浸润范围累及多肺叶或≥2/3肺叶;
(7)有胸腔积液;
(8)血氧饱和度≤92%;
(9)有肺外并发症。
符合以上任何一项即可诊断。
【入院标准】
1.符合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
2.持续高热3-5天,或肺炎经过经验性治疗效果不满意,;
3.并存有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先天性呼吸道畸形、重度营养不良、重度贫血、神经-肌肉病变等基础疾病者;
4.3月龄以下。
5.胸片等影像学资料证实双侧或多肺叶受累或肺叶实变并肺不张、胸腔积液或短期内病变进展者。
【转诊原则】
病情缓解,疗程不足,仍需继续静脉治疗者。
【出院标准】
体温正常,呼吸平稳,症状、体征较入院时明显减轻。
肺部影像较入院时有所吸收。
(6)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ICD-10】N00.9
【诊断标准】
1.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血尿、少尿、水肿、高血压,或可仅表现为血尿或水肿或高血压之一,伴有蛋白尿;
2.血清补体C3下降,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升高;
3.前期有呼吸道或皮肤链球菌感染史。
【入院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或伴有高血压脑病、循环充血、肾功能不全之一者,或经过治疗病情无好转者。
【转诊原则】
1.血压控制稳定;
2.水肿、肉眼血尿、蛋白尿减轻;
3.肾功能好转。
【出院标准】
1.血压控制稳定;
2.水肿及肉眼血尿消失,镜下血尿及尿蛋白减轻;
3.肾功能好转
(7)过敏性紫癜【ICD-10】D69.0
【诊断标准】
1.病史:
病初1-3周可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须有皮疹,可有消化道症状(腹痛、呕吐、血便等),关节症状,肾脏受累症状(血尿、蛋白尿、水肿),少数可有神经系统或其他系统症状;
2.体征:
紫癜为高出皮面的可触性皮疹,压之不褪色,对称性分布,四肢为主,伸侧面为着。
可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腹部可有压痛;肾脏受累可有水肿;关节周围肿胀、疼痛及活动受限;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血小板正常或增高;血沉可增快,免疫球蛋白IgA可增高,抗核抗体及类风湿因子多阴性。
肾脏受累时尿蛋白定量>0.15g/24小时,或尿离心镜检红细胞>5个/高倍视野;过敏原测定有时可协诊诱因。
4.依据脏器受累程度不同,临床可表现为:
(1)皮肤型;
(2)关节型;
(3)腹型;
(4)肾型;
(5)重症紫癜(肾功能不全、消化道大出血和/或肠穿孔、脑血管炎甚至脑出血需要紧急抢救者)。
【入院标准】
1.紫癜发展迅速,皮疹症状重;
2.合并关节症状;
3.消化道受累:
腹痛、急腹症、消化道出血;
4.肾脏受累;
5.合并多脏器受累。
【转诊原则】
1.皮肤型紫癜:
皮疹好转,无内脏受累表现;
2.关节型或腹型:
上述症状好转,病情稳定;
3.肾型:
肾功能恢复,无显着水肿,血尿、蛋白尿好转稳定。
【出院标准】
1.皮疹减少或消退;
2.关节症状、腹部症状明显缓解,肾损害明显好转,达到病情稳定状态;3.受累脏器功能恢复,继续维持治疗状态。
(8)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治期)【ICD-10】C91.0,M9835/3【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
可有贫血、发热、出血,淋巴结及肝脾肿大、胸骨压痛等;2.血细胞计数及分类:
大多有白细胞增高,但也可正常或减少,大多可见幼稚细胞。
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大多减少,少数正常;
3.骨髓形态学检查: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少数可表现增生低下,分类以及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为主,大于等于25%。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过氧化酶染色和苏丹黑染色阴性,糖原染色阳性;非特异性酯酶阴性加氟化钠不抑制;
4.免疫分型:
T或B淋巴细胞表型;
5.细胞遗传学:
核型分析,必要时FISH。
如t(9;22)(q34;q11)、t(1;19)(q23;p13)、t(12;21)(p13;q22)、t(1;11)、t(4;11)、t(6;11)、t(9;11)、t(10;11)、t(11;17)及t(x;11)等;6.白血病相关基因:
BCR/ABL融合基因、MLL基因重排、E2A/PBX1融合基因和TEL/AML1融合基因等。
【入院标准】满足下列标准之一即可:
1.临床表现、血常规检查和/或骨髓形态学检查拟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已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需行化疗和/或放疗、生物治疗、靶向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3.化疗骨髓抑制期发生严重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出院标准】
一般情况良好,无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9)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初治期)【ICD-10】C92.4,M9866/3【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
可有贫血、发热、出血,淋巴结及肝脾肿大、胸骨压痛等,多有明显出血倾向,尤其是穿刺部位出血明显;
2.血细胞计数及分类:
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增高或正常,也可减少,多有中晚幼粒细胞增多;
3.骨髓形态学检查: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以异常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为主;
4.免疫分型:
髓细胞表型,即表达CD13、CD33、CD117等;
5.细胞遗传学:
核型分析t(15;17)(q22;q21)及其变异型;
6.白血病相关基因:
PML/RAR?
及其变异型。
【入院标准】满足下列标准之一即可:
1.临床表现、血常规检查和/或骨髓形态学检查拟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2.已诊断急性早幼粒白血病需行化疗和/或放疗、生物治疗、靶向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3.化疗骨髓抑制期发生严重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出院标准】一般情况良好,无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10)血友病【ICD-10】D66
血友病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先天性遗传出血性疾病,可分为血友病A和B两种。
A为凝血因子VIII(FVIII)缺乏,B为缺乏凝血因子IX(FIX)缺乏,均由相应凝血因子基因突变引起。
所有血友病患者中,血友病A约占80%-85%,血友病B约占15%-20%。
【诊断标准】
1.男性(女性患者为纯合子,极罕见),有或无家族史。
血友病以出血表现为主,出血症状可发生于患者的任何部位,以关节、肌肉多见,占70%-80%,不予正确治疗可致残,而颅内、消化道及咽喉部位出血属于危重症出血,可致死。
2.实验室检查:
有赖于FVIII:
C、FIX:
C以及vWF:
Ag测定。
血友病A患者FVIII:
C减低或缺乏,vWF:
Ag正常,FVIII:
C/vFW:
Ag明显降低。
血友病B患者FIX:
C减低或缺乏。
血小板计数正常,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出血时间等正常。
纤维蛋白原定量正常。
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能被正常新鲜血浆及吸附血浆纠正,余正常;凝血因子Ⅷ或者IX活性(FⅧ、IX:
C)减少,FⅧ/IX:
C>5%-40%为轻型,1%-5%为中间型,<1%为重型。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原正常。
【入院标准】
1.可能危及生命的出血,如消化道、颅内出血;
2.严重的关节或组织出血。
3.危险器官的出血。
【出院标准】
1.临床症状缓解;
2.无生命危险;
3.不需要继续因子替代治疗或者仅需要继续预防性维持治疗者。
(11)儿童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ICD-10】D61.9
【诊断标准】
1.临床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或感染,一般无肝、脾、淋巴结肿大;
2.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至少两系减少
3.骨髓穿刺提示骨髓有核细胞增生减低,骨髓小粒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
4.骨髓活检提示骨髓有核细胞增生减低,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造血组织减少,脂肪和(或)非造血细胞增多,无纤维组织增生,网状纤维染色阴性,无异常细胞浸润;
5.除外先天性和其他获得性、继发性骨髓衰竭性疾病。
【入院标准】
1.临床怀疑再生障碍性贫血,入院完善检查以期明确诊断;
2.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重症感染、严重出血,需要静脉抗感染治疗,或控制严重出血治疗;
3.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明确,需要入院进一步强化治疗,如强烈免疫抑制治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
【出院标准】
1.检查完善,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基本明确;
2.重症感染、严重出血控制;
3.完成强烈免疫抑制治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12)重症肌无力【ICD-10】G70.0
【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
主要为受累的眼外肌、球肌及骨骼肌波动性无力,即眼睑下垂,伴/不伴眼球活动障碍,吞咽困难及四肢无力,症状呈晨轻暮重,活动后加重,休息后改善;
2.辅助检查:
新斯的明试验阳性;肌电图低频重复电刺激衰减10%以上,高频无递增;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抗体)阳性。
【临床分型】Osserman分型:
I眼肌型,IIA轻度全身型,IIB中度全身型,III急性重症型,IV迟发重症型,V肌萎缩型。
【入院标准】
1.全身型;
2.眼肌型病程大于半月或症状进行性加重;
3.合并各种肌无力危象。
【转诊原则】
症状好转,生命体征平稳,可正常进食及吞咽,可转至下级医疗机构进一步治疗及康复。
【出院标准】症状好转,生命体征平稳,可正常进食及吞咽,病情稳定。
(13)热性惊厥【ICD-10】R56.0
【诊断标准】
1.初次发作在3个月至5岁之间;
2.体温升高,多在38℃以上时突然出现惊厥;
3.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疾病或代谢性异常;
4.既往没有无热惊厥史;
5.临床分型:
(1)简单型热性惊厥:
惊厥持续时间在15分钟以内,惊厥发作类型为全面性,24小时惊厥发生的次数1次,惊厥时体温>38℃;
(2)复杂型热性惊厥:
惊厥持续时间在15分钟以上,惊厥发作类型为部分性,24小时惊厥发生的次数≥2次,惊厥时体温<38℃。
【入院标准】
1.惊厥持续时间长(>10-15分钟);
2.反复发作;
3.惊厥缓解后仍存在意识障碍或精神状况欠佳者;
4.不能除外中枢感染的发热惊厥。
【出院标准】
惊厥控制,病情好转并稳定,排除引起惊厥的其他病因。
(14)吉兰-巴雷综合征【ICD-10】G61.0
【诊断标准】
1.病程: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前1-4周可有或无感染史;
2.临床表现:
四肢对称性迟缓性瘫痪,伴或不伴颅神经受损和(或)呼吸肌麻痹及感觉障碍,可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但括约肌功能多数正常;3.脑脊液检查:
2/3患者起病2周表现为蛋白-细胞分离;
4.肌电图:
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波幅减低。
【入院标准】急性期、症状进行性加重。
【转诊原则】症状好转,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
【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好转,呼吸功能正常,可正常进食及吞咽;
2.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
(15)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CD-10】B27
【诊断标准】
1.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