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458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

“快乐、高效”课堂

导学预案设计序号:

10

学习班级:

五()班

课题:

5、古诗词三首

指导老师: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2、想象诗句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学准备

教案、PPT

学习过程设计

程序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期望达到效果

一、回顾激趣

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关于描写儿童的诗,你还记得吗?

试着背一背。

学生背诗

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诗文,展现画面

1.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

请同学们朗读两首古诗。

在学生朗读中,注意正音。

“蓑”读suō,“遮”读zhē,不要读成平舌音。

2.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朗读

学生说一说

让学生想象诗句描写的意境

三、精读诗文,走近画卷

1.你最喜欢哪首古诗?

选一首自己研读理解。

2.自由组合小组,合作探究,选择一首诗进行研读,了解诗意,理解字词,逐句解决。

3.老师参与学生的研究。

学生研读理解

学生通过自主研读了解诗意

四、品读诗文,走进画卷

1.学习第一首诗。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你感受到了什么?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两句。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你看到了什么?

说说感受和意思,然后朗读。

(3)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

从哪里看出来的?

一个“弄”,一个“卧”。

(可爱、调皮、疲倦)

(4)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加上自己的想象,把两句诗意连起来说一说。

2.学习第二首诗。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十分奇怪为什么没有雨,他们也把伞张在那儿,原来他们是在遮雨,而是别出心裁,用伞试风。

“张、使风”描绘出两个淘气、可爱、天真的孩子。

(3)朗读诗句,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

1)六七里方圆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三四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微微的晚风传来。

可以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2)牧童牧牛回来已到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脱下蓑衣就躺在院子里,悠然自得地看那渐渐升起的明月。

可以感受到的是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1)一只小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把篙收了,棹停了,坐在船上。

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五、再读诗文,感受意境

1.比较两首诗的人物,你更喜欢哪位诗人笔下的“顽童”?

为什么?

2.背诵古诗。

学生自由写作

锻炼学生的动笔和写作能力。

六、课后作业

1.选择其中一幅画面,进行想象,改写成一篇有趣短文。

2.默写《牧童》。

七、板书设计

5、古诗词三首

悠闲自得怡然而乐

牧童

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收篙停棹

舟过安仁淘气、可爱、天真、顽皮

张伞使风

教学反思:

“快乐、高效”课堂

导学预案设计序号:

11

学习班级:

五()班

课题:

5、古诗词三首

指导老师: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诵读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认识本课5个生字,理解 “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背诵和默写课文。

重点难点

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感受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体悟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

教学准备

教案、PPT

学习过程设计

程序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期望达到效果

一、揭题,初知“美”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2.释题:

(1)介绍作者辛弃疾。

(2)简介宋词以及词牌名:

清平乐。

(3)村居,词的题目。

“居”什么意思?

(居住)“村居”呢?

(居住在乡村)

学生思考

了解作者,及词的词牌名,题目意思

二、初读,走近“美”

1.请同学自由地来读这首词,把它读正确,流利。

做到字字读准,句句通顺。

2.读得怎样?

请你的同桌来评一评,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

3.学生再读。

读读、看看、想想。

读懂的记下来,不懂的做记号。

4.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应该怎么办呢?

请同学们通过你喜欢的途径进行合作探究,可以查字典,可以找资料,可以相互讨论,可以看图、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学生自由读词,同桌相互评价

通过喜欢的途径进行合作探究,讨论理解的地方

三、品读,感受“美”

1、通过刚才的学习,说说自己的收获。

(先说前面的,再说后面的,依次说。

注意说话要有条理,先说字意、词意、再说句意。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看图知道。

你感到了什么?

学生朗读。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学生自由的轻声读这句,感受到了什么?

仅仅是酒让他们醉了吗?

如此温馨、幸福、美好的生活,怎么不令人醉呢?

(3)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

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面的内容。

(4)追问:

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

(5)读读看,从读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6)同学们读得真好!

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

1)简朴的乡间生活,但很美。

特别是青青草让人想起了春天踏青的美好感受。

2)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妇满脸通红,大概刚喝了酒,他们亲热相待,用乡音聊天说话。

4)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

2.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

了解诗词大意,体会诗词的意境,感受童年的快乐,感受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体悟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

四、再读全词,回味“美”

1.想一想,这对白发翁媪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又有勤劳可爱的儿子,心情怎么样?

(要求找出词中的“醉”字进行品味。

学生说体会

五、课外拓展,延伸“美”

1.背诵这首词。

2.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短文。

教学反思:

“快乐、高效”课堂

导学预案设计序号:

12

学习班级:

五()班

课题:

6、冬阳·童年·骆驼队

指导老师: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关注,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抄写喜欢的句子。

课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

重点难点

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教学准备

教案、PPT

学习过程设计

程序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期望达到效果

一、谈话导入,营造氛围

1.时光悄悄流逝,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深处。

你还记得小时候哪些有趣的事呢?

(播放《童年》)导语:

幸福的童年真是各有各的幸福。

这节课,我们再一起走进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童年。

(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

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组成了文章的题目。

从这三个词语当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二、自由畅读,步入童年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说说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哪些事情?

朗读相应的部分。

3.再读课文,觉得最好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1)看骆驼咀嚼。

(2)看骆驼脱皮毛。

(3)关于铃铛的遐想。

(4)怀念骆驼队。

了解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那些事情。

三、深入阅读,品味童年

1.作者的童年生活中最有意思是什么?

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

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①读读这个句子,从这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②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呆呆地看一样东西,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同桌相互说一说。

③想象作者面对骆驼,呆呆地注视的情景,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

(2)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

“不是的……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①读读这段话,想一想:

“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②比较句子

◇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我幼稚的心灵中有一个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课文中为什么用“充满”而不用“有一个”?

“充满”说明什么?

◇说明“我”常常在想这个问题。

◇说明“我”已经想了很久,深思熟虑了。

……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骆驼也脱掉了它的旧驼毛袍子啦!

……因为太不整齐了。

①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里你又看出了什么?

◇“我”很关心骆驼。

◇“我”很喜欢骆驼。

◇“我”很善良。

……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①◇“我”观察很仔细:

“他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着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我”看的时候很投入:

“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我”很喜欢骆驼:

尽管骆驼很丑,但是态度很安静;而且“我”愿意长时间的看着它。

……

①学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和体会,但一定要在课文中找到依据,比如:

◇“我”很喜欢骆驼,不希望它遇到什么危险,他是不会遇到狼的。

◇“我”很同情骆驼,他要走那么多的路,一定很孤单,铃铛不但可以给寂寞的旅客增加情趣,也可以给骆驼增加情趣。

◇“我”可能把自己也当作了骆驼,觉得自己更知道骆驼的心思。

……

想象作者面对骆驼,呆呆地注视的情景

品味童年的乐趣,感受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

四、作业

1.选择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背诵。

2.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写自己观察小动物的一个场面。

教学反思:

“快乐、高效”课堂

导学预案设计序号:

13

学习班级:

五()班

课题:

6、冬阳·童年·骆驼队

指导老师: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关注,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重点难点

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的后两个画面,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教学准备

教案、PPT

学习过程设计

程序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期望达到效果

一、继续品读,感悟童年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到底是什么让“我”如此的想念童年和童年的生活?

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朗读体会。

2.学生品读感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或者看法。

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童年可以有漫无边际的想法。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不是的,爸!

他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我真想拿把剪刀替他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

……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2)童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我站在骆驼面前,看他们咀嚼的样子……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②把两句话联系起来,你心里有一种什么感觉,体会到什么?

◇童年的傻事多么美好。

◇“我”的心中充满了留恋。

……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

(3)童年很快就过去了,过去就不会回来了。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骆驼声。

童年又重领于我的心头。

②细细地品读这些句子,从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淡淡的忧伤

◇暖暖的心情

◇失落和怀念

……

③带着自己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朗读体会。

品读感悟:

童年有漫无边际的想法,童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童年很快就过去了,过去就不会回来了。

二、吟诵课文,回味童年

1.轻声吟诵课文,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感情。

2.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轻声吟诵课文

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感情。

三、拓展延伸,珍惜童年

1.写一段自己的童年中最有情趣的事情。

3.推荐阅读《城南旧事》。

四、板书设计

学咀嚼

谈驼铃

冬阳·童年·骆驼队想剪驼毛

问去处

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教学反思:

“快乐、高效”课堂

导学预案设计序号:

14

学习班级:

五()班

课题:

7、祖父的园子

指导老师: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是从那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无虑的心情。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

教案、PPT

学习过程设计

程序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期望达到效果

一、出示课题,介绍作者

1.出示课题:

祖父的园子。

2.介绍作者。

萧红,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

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

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l940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学生认真听老师介绍作者。

通过介绍作者,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思考:

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的是什么印象?

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只要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词句,言之有理的,都应该鼓励。

学生可能的会有这样的印象:

2.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地朗读。

(1)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好玩的地方。

(2)祖父的园子里充满了快乐。

(3)祖父的园子非常美丽。

(4)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很自由的地方。

……

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三、走进园子,品味童年

1.默读课文,园子里的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2.课堂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

(1)园子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①朗读第一自然段,想象描写的情景。

②用一个词概括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给你留下的印象。

③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2)我和祖父在园子里边干活边玩。

①默读课文4~15自然段,画出“我”干活和玩的句子,细细地读读,想象“我”。

◇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的瞎闹……

◇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

◇祖父浇水,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

下雨啰!

……

(3)园子里的花、鸟、虫子、倭瓜等。

①朗读课文第17自然段,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

从哪些句子里读出来的?

②课堂交流。

引导学生关注下面的句子,在反复地朗读中体会院子里的那份自由。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3.默读课文,思考:

“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呢?

可以从哪里感受到?

4.找出表现“我”心情快乐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充满生机、热闹、美丽……)

②讨论:

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

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③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②◇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

◇愿意接一个瓜,就接一个瓜

◇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无虑的心情。

四、积累语言,留住记忆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

教学反思:

“快乐、高效”课堂

导学预案设计序号:

15

学习班级:

五()班

课题:

8、童年的发现

指导老师: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认识本课7个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重点难点

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准备

教案、PPT

学习过程设计

程序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期望达到效果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2.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猜测一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学生猜想费奥多罗夫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循题读文,理解“发现”

1.自由朗读文章,学习生字,注意“澄”字的发音。

2.默读课文,思考:

“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

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

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

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

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4.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5.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

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

──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6.朗读这两句话,比较两句话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思考:

“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

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通过读课文让学生理解“我”童年的发现。

 

三、循果查因,了解过程

1.默读课文,思考:

“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2.根据学习计划,分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计划:

(1)找出有关的句段。

(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词语。

(3)在白纸上画出简单的发现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解答。

(3)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对“九月怀胎”进行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了伟大的“发现”

 

思考:

“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根据学习计划了解“我”发现的过程。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描写“我”的发现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

五、板书设计

8、童年的发现

始于梦中飞行请教老师

探究人是怎么来的

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教学反思:

“快乐、高效”课堂

导学预案设计序号:

16

学习班级:

五()班

课题:

8、童年的发现

指导老师: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

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重点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案、PPT

学习过程设计

程序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期望达到效果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默读课文,思考:

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并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随机指导。

(1)“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①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②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2)“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①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找一找“我”问了几个问题?

把问题画出来。

◇想一想,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一个问题套着另一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

◇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这段话。

②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想象“我”研究这条鱼的样子,朗读这句话。

◇你觉得“我”会翻来覆去的看些什么?

会想到一些什么?

(3)“我”是一个幽默的孩子。

①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你觉得这段话哪些地方很幽默,为什么让你读着想笑?

◇举例说说“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①◇轻声朗读这段话,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

◇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高兴、惊喜、新奇……)

◇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②◇朗读这段话,哪些地方是“我”的幻想?

◇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

(格外高兴、得意……)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举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例,比如:

哥白尼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

②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的幽默和机智。

 

感悟“发现”,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对重点语句的分析,理解“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这句话的意思

二、联系生活,向往“发现”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自由的讨论,教师要鼓励支持。

比如: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

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1)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通过课文“我童年的发现”学生能说出自己童年时的发现。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写一写自己的“发现”。

五、板书设计

充满幻想的孩子

童年的发现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幽默的孩子

“快乐、高效”课堂

导学预案设计序号:

17

学习班级:

五()班

课题:

9、儿童诗两首

指导老师: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