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三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4277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2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古诗词三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1《古诗词三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1《古诗词三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1《古诗词三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1《古诗词三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1《古诗词三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1《古诗词三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1《古诗词三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1《古诗词三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1《古诗词三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1《古诗词三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1《古诗词三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1《古诗词三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1《古诗词三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1《古诗词三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1《古诗词三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1《古诗词三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1《古诗词三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1《古诗词三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1《古诗词三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古诗词三首》.docx

《1《古诗词三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古诗词三首》.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古诗词三首》.docx

1《古诗词三首》

杏花岭小学教案首页

主备课人:

田丽娟授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内容

1、《古诗词三首》

,。

,。

 

课型

精读

共3课时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必

须写)

重点:

学会五个生字的音、形、义,并能正确组词和运用;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词,且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难点:

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学情分析

学生可能对古诗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师点拨,因为诗人写诗的心境生无法理解,这需要师适当介绍诗人当时的背景,朗读方面可能没真正把诗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时有的学困生被冷落,教师重要的是要学生通过反复读,想像画面,体会意境。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敬亭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设计理念

(包括教学方法)

以诵读为主,以调动学生经验背景、引进学习资源为辅,在感悟语言情感、体会诗词意境中,把握诗文的审美韵味与内涵。

在积累语言与情感的基础上,注重对生命的感悟,展示个性解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师生教学资源准备

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课文插图或相关的多媒体。

1.古诗词三首

同:

作者朝代同

景物地点同

诗词内容同

异:

体裁形式不同

诗人情感不同

表现手法不同

注:

5号仿宋体,A4纸打印。

杏花岭小学2010年1月调整

第1页

杏花岭小学教案续页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亭”的音、形、意,并能正确组词和运用。

2、有感情朗读并默写《独坐敬亭山》。

3、理解诗意,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内容与方法

个性化设计

内容与方法

个性化设计

一、激趣导入

 

二、温故知新,初识李白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幅风景图,看看这是哪里?

(出示庐山、西岭雪山风景图)你能用一些古诗词来说说这些景象吗?

2、(出示江南春色、洞庭胜景、独坐敬亭等三幅画)这些地方漂亮吗?

知道是哪里吗?

3、现在我们就去领略这些美丽的风光吧!

(师板书课题)

1、   师:

在1992年香港的唐诗评选中,评出了十佳,有这么一位诗人,他的好几首诗都获得了奖。

大家猜猜会是谁?

2、师:

(板书李白)李白姓李名白,字——?

师:

号谁知道?

3、师:

那是人们对他的赞誉。

古人往往有名有字有号,李白号清莲居士,李白写的诗你能想到哪些?

4、师:

李白对朋友有情有义,李白的诗有很多,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诗,学完这首诗,我们再来想一想,这儿又看到了怎样的一个诗人。

 

1、学生欣赏图思考并回答。

(学生说《望庐山瀑布》《绝句》等)

 

2、学生欣赏并回答。

(如不知,师可以点明这分别是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

 

1、学生思考回答。

 

2、生:

字太白。

生:

李白号清莲居士

3、学生背诵李白的诗

第2页

杏花岭小学教案续页

 

 

 

第1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内容与方法

个性化设计

内容与方法

个性化设计

三、朗读切入,感受孤独

 

四、品读理解

怎样的一个诗人。

1、读题。

解题。

(1)谁知道敬亭山?

(2)再读题。

敬亭山前面有独坐,你觉得应该怎样读?

它带着点什么?

2、读诗歌。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诗歌的节奏。

(师评价学生读)

3、质疑:

小朋友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啊!

4、李白为什么要写这首诗?

他写这首诗想告诉我们什么?

让我们走进《独坐敬亭山》

请同学们读课题。

5、独:

说词语。

6、再读题。

1、找。

古诗里面那些词语告诉你只有李白一个人呢?

一句一句的读,一个一个的划。

2、交流:

(师随机点拨,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1)师:

这句话写了什么?

师:

一只鸟也没有了,那是一座怎样的敬亭山啊?

还有么?

 

 

1、学生回答。

(1)生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回答。

(2)生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体会李白的孤独。

 

2、自由练读

指名读

齐读

3、生1:

为什么相看两不厌?

生2:

为什么只有径庭山,世界上有很多山啊!

4、生读课题

 

5、生组词:

孤独、独自、独一无二……

6、齐读

1、生读诗画词句。

2、交流:

(1)生:

众鸟高飞尽的“飞尽” 

第3页

杏花岭小学教案续页

 

 

 

第1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内容与方法

个性化设计

内容与方法

个性化设计

 

五、深入探究,理解孤独

(2)师:

满山不见一只鸟,不闻一丝鸟鸣;辽阔的上空不见一朵白云……这是一座怎样的敬亭山啊?

3、谁来读前两句?

4、还有吗?

师:

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怎么看也看不厌。

谁来读。

1、体会孤独

(1)好一句“相看两不厌,只有径庭山”。

李白啊李白,你游历了那么多名山……为什么这么深情地看着径庭山呢?

(孤独)你又是从哪里感受到了“孤独”呢?

齐读前两句

(2)在自然环境中,鸟飞云走,是很自然的。

为什么这时候的李白却是那么孤独?

你想过么?

2、介绍背景:

老师来介绍一下背景。

(李白罢官的时候,……孤独寂寞)师:

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已被唐朝政府贬官,生活的坎坷和艰辛使他感到孤独。

现在你明白了么?

谁再来读读前2句。

3、李白静静地坐在敬亭山上人看山,山看着人,人陪伴着山,山陪伴着人。

李白啊李白,你久久地坐着,你看到了怎样的敬亭山?

 

(2)生:

孤云独去闲的“独去”。

就是说……(略)

生:

死气沉沉、清闲

3、指读、齐读。

4、生抓住“两、只有”来理解。

生读

(1)生: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生读

(2)生畅所欲言。

 

2、生听

 

指名读、齐读、男女生读

3、生自由回答:

敬亭山也很孤独。

同病相怜的敬亭山。

静静的敬亭山。

第4页

杏花岭小学教案续页

 

 

 

第1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内容与方法

个性化设计

内容与方法

个性化设计

 

六、读写结合,体验孤独

 

七、总结

4、同样的山,在李白的眼里,木瓜山又是怎样的山呢?

(出示《望木瓜山》)请人来读一读。

在李白的眼里,木瓜山又是怎样的山?

5、同样的山,木瓜山使他倍添酸楚,而敬亭山呢?

1、同样都是孤独,不同的是李白在敬亭山找到了知音。

那么李白一直静静地坐在那儿,他会和敬亭山说些什么呢?

写一写(出示写话材料,伴有古典音乐——

(1)、出示:

李白深情地看着敬亭山,轻轻地对他说:

敬亭山深情地看着李白,轻轻地对他说:

(2)、引读。

师:

啊!

鸟儿和云朵也讨厌我,只有你陪伴我在身边。

师:

是啊,只有我们两个人在这里真有点死气沉沉啊。

师:

不用答不用问,一切都在——

师总结

 

4、生读

 

生根据注释来体会。

5、生1:

安慰。

生2:

关怀。

 

(1)生写,师巡视。

交流。

 

(2)生: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升华吟诵《独坐敬亭山》。

第5页

杏花岭小学教案续页

 

 

 

 

一、有感情朗读并默写《独坐敬亭山》。

二、理解诗意,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第6页

杏花岭小学教案续页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组词和运用。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内容与方法

个性化设计

内容与方法

个性化设计

一、导入揭题

 

二、初读感知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

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师:

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3、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

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4、引出课题

师:

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

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节奏。

 

1、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2、生看画面回答。

 

3、生读词

 

1、生自读

第7页

杏花岭小学教案续页

 

 

 

第2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内容与方法

个性化设计

内容与方法

个性化设计

 

三、精读会意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

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1、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2、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适时点拨)

 

师:

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师:

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3、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

(给生配乐)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2、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1、生默读思考

2、生:

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

相:

相互。

和:

和谐、协调。

湖光:

湖水的光。

秋月:

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生:

我理解“两相和”:

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

这句诗的意思是:

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

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

潭面:

是指洞庭湖面。

未:

没有。

磨:

磨拭。

镜未磨:

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生:

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生:

我理解这句诗意:

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生:

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3、生配乐朗读

第8页

杏花岭小学教案续页

 

 

 

第2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内容与方法

个性化设计

内容与方法

个性化设计

 

4、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适时点拨)

 

师(出示实物:

白银盘和一个青螺):

你看到了什么?

师:

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

师:

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5、请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6、师:

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7、师:

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

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

 

4、生交流

生:

遥望:

远望。

生:

山水色:

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生:

我看到了白银盘里放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生:

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生:

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5、生读诗句

6、自由练习

指名吟诵、背诵

7、生:

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和刘禹锡登山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在这个宁静和谐的夜晚,我和刘禹锡依依话别。

生:

……

第9页

杏花岭小学教案续页

 

 

 

第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内容与方法

补充设计

内容与方法

补充设计

四、总结:

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生升华吟诵古诗

 

 

 

 

一、背诵并背写《望洞庭》。

 

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第10页

杏花岭小学教案续页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谙”的音、形、意,并能正确组词和运用。

2、有感情朗读并背诵《独坐敬亭山》。

3、理解诗意,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4、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内容与方法

个性化设计

内容与方法

个性化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师: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江南玩赏,江南自古以来是文人墨客追寻的故乡──板书(江南)

2、师:

读了这两个字,你能用一句话或一句诗来说说你心中最美的江南吗?

3、师:

你已经读过这首词了,真好,今天老师就是想向你们领教这个经典名句。

还有想说的吗?

4、师:

江南处处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人间天堂”的美誉。

(配乐播放江南最具有特色的风景图片,解说:

这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小桥流水,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如诗如画,古典园林,曲径回廊,江南丝竹,别有韵味。

5、师:

这就是你引以为自豪的水乡──

6、师: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旖旎的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回到洛阳十二年后,又创下了一组千古绝唱《忆江南》。

板书:

忆江南

 

生:

齐读:

江南

 

2、生: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3、生:

江南最美是太湖。

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4、生欣赏

 

5、生:

江南(齐)

 

6、生齐读课题

第11页

杏花岭小学教案续页

 

 

 

第3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内容与方法

个性化设计

内容与方法

个性化设计

二、整体感知

 

三、品读悟情

1、师配乐范读。

2、师:

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老师想请教大家对“忆江南”三个字的理解?

 

3、师:

你对词有多少了解呢?

师:

对,可以这样说。

词,原是配合隋唐以来燕乐而创作的歌辞。

后来逐渐脱离音乐关系,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

4、 师:

你还知道其它的词牌名吗?

1、师:

同学们很会学习,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这一点对学习古诗词很重要。

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这些好的方法先来自学这首词,在学习和诵读中去领略词中的景,感悟词中的情。

2、师:

在刚才的学习中你领略到了什么样的意境,能描述一下吗。

1、生自由读。

个别读。

齐读。

2、生:

“忆,是回忆,怀念。

诗人怀念江南的往事。

 生:

是诗人想念江南作的诗。

 生:

“忆江南”是词牌名。

不是诗的题目。

3、生:

我知道词在宋朝很有名,向来以唐诗宋词并举。

生: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种,词的句式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

生:

词牌是曲调的名字。

 生:

词有各种词牌。

每一种词牌的句式是固定的,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句式。

4、生自由发言。

1、生自学、自读。

(配有优美的古筝乐)

2、 生:

这首词写得是江南清晨日出时的美景。

初升的太阳很红,把江南的花映衬得更红艳,红得胜过了火,而江水绿得如蓝草染过一般,我怎能不怀念江南呢?

 

第12页

杏花岭小学教案续页

 

 

 

第3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内容与方法

个性化设计

内容与方法

个性化设计

 

3、师:

诗人白居易一开口就用这个通俗的“好”字来赞颂江南,这个“好”让你体会到了什么,能说说你的看法吗?

师:

我听出诗人的向往之情。

就这样可以大声赞,可以小声叹。

把诗人的赞扬之意和向往之情尽寓其中!

4、师:

“旧曾谙”是什么意思?

一个“旧曾谙”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5、师:

你很会理解,一个“旧曾谙”说明江南之“好”不是听别人说的,而是当年自己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旧曾谙”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

古典诗词语言精妙,我们学习古诗词不仅仅要知道它的意思,还要懂得通过语言来品味、欣赏。

你认为这首词还有哪里写得好?

为什么?

(适时点拨)

6、师:

这是何等的一种境界啊?

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7、师:

好一个红得更红,绿得更绿啊!

请你读出花红胜火,水绿如蓝的美!

师:

老师也想读可以吗?

3、生交流:

生:

这个“好”是赞美江南的美景。

生:

齐读。

4、生:

“谙”是熟悉的意思。

“旧曾谙”的意思是过去很熟悉。

 

5、生:

我认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句写得非常好。

(生抓住关键字词谈体会)

 

6、生思考后发言。

7、生读

生评价

第13页

杏花岭小学教案续页

 

 

 

第3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内容与方法

个性化设计

内容与方法

个性化设计

 

8、师:

现在请同学生闭上眼睛,跟老师到这开满鲜花的江边走走。

(播放音乐)

你看到了什么?

9、师:

多美啊!

你就是站在这江边的诗人,请你读──

师:

你怎么读得这么好啊?

10、师:

江南如此之好,(指大屏幕)

  师:

这是个什么句式?

  师:

用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

11、 师:

从这句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师:

请你读出不能不忆!

师诗人在哪忆江南?

师:

可知道洛阳远在哪儿吗?

12、师:

北方的春天来得比较晚,同学们请看白居易写于洛阳的一首《魏王堤》七绝。

出示课件:

《魏王堤》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

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师:

能借助注释读懂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春天吗?

 

8、生(闭目静听)

生想象自由发言

9、生: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声情并茂地诵读)

生自由发言

男女生读、齐读。

10、生:

(读)能不忆江南?

生:

反问句。

生:

读:

能不忆江南?

11、生:

我体会到了诗人不能不忆。

生读。

生:

洛阳

生:

在北方。

(看地图,感受南北距离)

12、生读。

 

生:

那儿由于天还很冷,“花寒懒发”,只有魏王堤上的柳丝才透出一点儿春意,却在无力的摇摆。

让人感觉春天还没有来到。

第14页

杏花岭小学教案续页

 

 

 

第3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内容与方法

个性化设计

内容与方法

个性化设计

 

13、师:

而此时诗人旧曾谙的江南却已是──

 

 师:

诗人触景生情,怎能不追忆江南春景?

14、师:

从这句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师:

请你极度思念!

师:

请你感慨!

  

师:

请你赞叹!

师;在思念中赞叹!

在赞叹中思念!

15、师:

诗人通过反问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的无限赞叹与怀念。

可是诗人眷恋的仅仅是江南美景吗?

板书(景)

16、师:

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

白居易曾在年青时就喜欢行旅江南,苏杭是江南名城,风景秀丽,人物风流,给白居易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后来他在杭州、苏州做官几年,在那里他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和苏杭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有一天,白居易生了病,又要回到洛阳,苏州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

他的好朋友刘禹锡曾在诗中描述苏州人们为白居易送别的场面:

“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师:

你就是诗人白居易,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深深的思念之情,读

13、生: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读)

生:

(读)能不忆江南?

14、生:

我体会到了诗人极度的思念之情。

生:

(读)能不忆江南?

生:

我还体会到了诗人的无限得感慨之情。

生:

(读)能不忆江南!

生:

我还体会到了诗人的赞叹之情。

生:

(读)能不忆江南?

生:

齐读:

能不忆江南?

15、生自由发言

 

第15页

杏杏花岭小学教案续页

 

 

 

第3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内容与方法

个性化设计

内容与方法

个性化设计

 

四、深化感情

州人们为白居易送别的场面:

“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师:

你就是诗人白居易,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深深的思念之情,读。

17、师:

诗人忘不掉的还有什么?

师:

带着我们的这些感悟再读这首词。

18、师:

诗人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

但这一句能不忆江南?

却勾起了他对江南的无限怀念之情,于是便又写下了另外两首。

出示:

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19、师:

从这两首词中你又看到诗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师:

一种江南情结!

板书(情)同学们带着诗人那望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再读《忆江南》

1、 师:

“古人唱歌兼唱情!

”诗歌,需要有音乐性和图画性。

但它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却不独在于声韵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

不独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

老师带来了《忆江南》的歌曲,同学们请用心来听:

(播放江南曲听吟唱)师:

你从这声韵悠扬的歌曲中听出了什么?

16、生读

 

17、生:

诗人忘不掉的还有江南的人。

生:

有感情的朗读。

18、生自由读,并在老师的带领下寻找这三首词的异同,进一步了解“忆江南”这个词牌。

 

19、生自由发言

生齐读。

1、生认真听,展开想象回答。

第16页

花岭小学教案续页

 

 

 

第3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内容与方法

个性化设计

内容与方法

个性化设计

 

五、总结

2、 师:

请你朗读这首词,把你这样的感受通过读传达出来。

3、师:

融入你们的这些感受,请大家诵读这三首词。

师:

哪位同学能背下来。

师:

同学们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腹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