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运送程序检验科.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4856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运送程序检验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运送程序检验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运送程序检验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运送程序检验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运送程序检验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运送程序检验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运送程序检验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运送程序检验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运送程序检验科.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运送程序检验科.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运送程序检验科.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运送程序检验科.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运送程序检验科.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运送程序检验科.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运送程序检验科.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运送程序检验科.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运送程序检验科.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运送程序检验科.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运送程序检验科.docx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运送程序检验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运送程序检验科.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运送程序检验科.docx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运送程序检验科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运送程序

1.目的

规范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运送,保证实验检测前标本质量。

2.范围

微生物检验标本。

3.职责

3.1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负责指导病人如何正确留取标本。

3.2门诊抽血人员和病房护理人员负责临床标本的采集,特殊标本由临床医师采集。

3.3标本运送人员负责及时送到检验科细菌室,急诊检验标本和值班采集的标本由临床科室相关人员直接送到细菌室(备注:

周一至周五8:

00AM~5:

30PM、节假日8:

00AM-12:

00AM送细菌室,余下时间送门诊检验室)。

4.程序

4.1采集标本前,采样人员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确认采样计划并进行适当的准备工作。

包括核对医嘱,打印条形码,选择合适的标本容器,粘贴条形码及指导病人做好采样前的准备工作等。

4.2认真核对病人、标本容器和检验申请是否一致,严防差错。

4.3选择正确的解剖部位,采用适当的技术和设备来采集标本,注意避免自身正常菌群的污染,各标本采集技术、设备和方法参见微生物标本采集指南。

4.4采集厌氧菌培养标本时一般情况下不要使用拭子,最好选择活检或抽吸物;厌氧菌培养标本的运输应避免接触空气,立即送检,切不可冷藏;厌氧标本采集与需氧标本采集均参见微生物标本采集指南。

4.5收集足够量的标本,量少可能导致假期阴性结果。

4.6在每份标本容器上贴上条形码标识,标识中包含有病人基本信息与检验项目,有时还需标明标本来源、采集部位、采集时间。

4.7将标本放置于合适的密封容器中。

4.8采集样品所用材料需按照废弃物处理程序处置,参见《废弃物处理程序》)。

4.9采集标本后,运送人员及时送到检验科细菌室。

4.10标本运送人员收集标本时,需核对标本数,用硬质、密闭防泄漏的二级容器将标本安全送抵细菌室,参见微生物标本采集指南。

4.11标本送达细菌室后,运送人员需与细菌室标本接收人员对标本进行核收登记并签名。

4.12标本采集和运输中的生物安全防护参见《二级生物安全防护程序》。

4.13采样人员需培训合格后方可进行采样,病人自行留取标本时,需受专业人员的指导。

4.14所有标本必须记录采样时间并立即送检,一般不得超过2小时。

4.15组织标本如果在厌氧转动系统中存放,不能超过20~24小时。

4.16志贺菌(应立即处理)、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对环境温度敏感,因此脑脊液、生殖系统、眼或内耳标本不能冷藏。

4.17标本采集后无论运送距离的远近都应按要求进行标本的包装和标识。

4.18微生物标本采集指南详见下表。

微生物标本采集指南

(一)

标本

类型

采集

时间

温度

转运

报告时间

(工作日)

采样限制

注意事项

原则

装置和

最小量

血液

骨髓

1、培养瓶消毒:

用75%乙醇消毒橡胶塞30s

2、静脉穿刺消毒:

严格按皮肤消毒步骤操作(酒精-碘酊-酒精)

3、血液培养需特别注意消毒,因许多微生物、尤其葡萄球菌属通常存在皮肤表面或近表层处,易造成污染

4、采血时机:

在寒战出现时或发热初期采集血培养最佳

血培养瓶有两种规格,采血量不一样。

成人瓶:

5~8ml/瓶

小儿瓶:

1~3ml/瓶

≤2h

常温

禁止冷藏

阴性:

5d

阳性:

随时报告危急值,最终报告及时发出

建议从不同部位各采1瓶,共2瓶同时送检。

病人信息标识不可覆盖血培养瓶的条形码;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应置于室温,禁止放置冰箱

同血液、骨髓

同血液、骨髓

≤1h

常温

禁止冷藏

阴性:

3~5d

阳性:

随时报告危急值,最终报告及时发出

病人信息标识不可覆盖血培养瓶的条形码;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应置于室温,禁止放置冰箱

微生物标本采集指南

(二)

标本

类型

采集

时间

温度

转动

报告时间

(工作日)

采样限制

说明

原则

装置和

最小量

脓肿

伤口

1、采集前用无盐水或75%酒精清创,以去除表面细菌。

2、用无菌针穿刺法抽吸深部脓液,或用无菌拭子从伤口深处采集渗出物。

无菌容器

≥1ml

常温

≤1h

阴性:

3d

阳性:

随时报告危急值,最终报告及时发出

1/d#

组织或抽吸物标本优于拭子标本

组织

1、用无菌容器呈送

2、小样本应滴加几滴无菌盐水保持湿润

3、不能使组织干涸

无菌容器,需要加一些盐水

呈送组织的量尽可能多,不要呈送表面简单摩擦的拭子

静脉

导管

1、用75%酒精消毒导管周围的皮肤

2、将导管未端约5㎝移入无菌管

无菌试管

1/d#

穿刺液、心包液、胸腹水、关节液、等

1、注意彻底消毒,因许多微生物,尤其葡萄球菌属通常存在皮肤表面或近表层处,易造成污染

2、尽量留取多量标本

同血液、骨髓

引流液

1、用75%酒精消毒导管采集部分

2、用注射器从引流管无菌采集2~3ml

无菌容器

≥1ml

常温

≤2h

阴性:

2d

阳性:

及时发送报告

标本不能直接从引流袋放出,因引流液在袋中潴留时间太长容易孳生细菌

1/d#表示一天中仅需送检1次,无需多次重复送检相同标本。

 

微生物标本采集指南(三)

标本

类型

采集

时间

温度

转动

报告时间

(工作日)

采样限制

说明

原则

装置和

最小量

眼结膜

1、用无菌盐水预湿的拭子绕每一个结膜取标本

2、采集完即接种培养基

无菌试管

常温(需要时保温),

立即送检

阴性:

3d

阳性:

随时报告危急值,最终报告及时发出

1、采集时,需避免感染蔓延至眼部临近区域

2、需标明左眼、右眼的标本

肺泡灌洗液、气管抽吸物、痰、等

1、用温开水清洗或漱口去除口腔表面菌

2、指导病人从肺深部咳出痰液,采集到无菌容器内

无菌容器

≥1ml

≤2h

常温

阴性:

2d

阳性:

及时发送报告

1/d#

对不能咳痰的病人,应经抽吸获得标本,最好的标本应≤10个鳞状细胞/LPF

用被无菌盐水湿润的拭子插入鼻孔约2㎝,对鼻黏膜用力旋转

无菌试管

1、用无菌盐水湿润的拭子经鼻轻轻插入鼻咽后部

2、慢慢旋转拭子5s,吸收分泌物

1、用压舌板压舌

2、用无菌盐水湿润的试子从咽后、扁桃体和发炎区采样

喉拭子培养不能用于会厌发炎的病人

1/d#表示一天中仅需送检1次,无需多次重复送检相同标本。

 

微生物标本采集指南(四)

标本

类型

采集

时间

温度

转动

报告时间

(工作日)

采样限制

说明

原则

装置和

最小量

粪便

1、取有脓血、黏液部分的粪便1~3g

2、液体粪便取1~3ml

无菌

容器

常温

≤2h

阴性:

2d

阳性:

及时发出

1/d#

1、住院超过3d或入院诊断不是胃肠炎的病人,不做常规粪便培养

直肠拭子

1、小心插入拭子超越肛门括约肌,轻轻旋转拭子,在肛门隐窝取样

2、用于检测病原的拭子应能见到粪便

无菌

试管

褥疮溃疡

1、一般不选择拭子标本

2、无菌盐水清洗表面

3、如得不到活检标本或抽吸物,则用拭子用力采集损伤底部

1、由于褥疮溃疡拭子提供不了什么临床信息,一般选择组织活检或针头抽吸标本

尿

1、在未使用抗生素之前采集标本,注意避免消毒剂污染标本

2、最好留取早晨清洁中段尿,采集前先用中性肥皂和水清洁外阴及尿道口周围

留取时将前段尿排去,截留中段尿5~10ml病人睡前少饮水

无菌容器≥3ml

导尿

1、用75%酒精消毒导管采集部分

2、用注射器从导尿管无菌采集5~10ml

不能直接从导尿袋放出,因尿液在袋中潴留时间太长,容易孳生细菌

1/d#表示一天中仅需送检1次,无需多次重复送检相同标本。

片抗

量多为宜

无菌容器

1h出报告

至少连续送3d,每日1次

尿(24h尿沉淀或12h全夜尿沉淀)

10ml

无菌管

留取24h尿或12h全夜尿于洁净容器中,必须静止2h后,弃上清液,收集沉渣约10ml于无菌容器送检

脑脊液

1~2ml

体液(胸腹水、关节液等)

5~10ml

胃冲洗液或灌洗液

5~10ml

无菌容器

脓液、伤口、抽取液

1~5ml

无菌容器

支气管刷片

载玻片

 

细菌室标本接收处理操作规程

1.目的

规范细菌室标本接收处理操作规程,保证实验室不误检、漏检。

2.范围

适用于细菌室所有标本。

3.职责

细菌室标本接收、处理岗位人员应遵守本程序。

4.程序

4.1微生物标本送至细菌室后,接收人员与标本运送人员共同核对标本及标本信息,并记录,包括接收标本数、接收人与接收日期。

4.2细菌培养标本需抄写培养记录单,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ID号、标本种类、检验申请条码号、接收日期,并在医院信息系统上记费,记费时只收细菌培养、鉴定费用,药敏费用先不记,如果标本中分离到致病菌后做药敏试验时再收药敏费用。

4.3涂片染色镜检标本先编号后在记录本上登记,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ID号、检验申请条码号、标本种类、接收日期。

5.相关文件及记录表格

5.1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CL31:

2007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2007

5.2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CL02:

2008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ISO15189:

2007).2008

备注:

值班人员按4.1进行。

细菌检验标本处理完后不能丢弃,交班时需将贴有检验条形码的原始标本与其它涂片及培养物一起交细菌室!

 

细菌室标本拒收程序

1.目的

规范标本拒收程序。

2.范围

适用于细菌室所有标本。

3.职责

细菌室所有工作人员应遵守本程序。

4.程序

4.1细菌室检验人员应根据各类标本的送检要求评估标本的合格性,具体参见《标本采集运送程序》。

4.2必须严格执行标本的接收、拒收制度和标准,拒收所有可能导致错误结果的标本。

4.3下表中列举了常见微生物标本拒收原因及处理方式。

拒绝原因

处理方式

无标识

 

送检延迟(超过规定时间)

容器不合适或标本泄漏

标本运送条件不合适(例如厌氧条件送检的标本却用需氧条件送检)

同一天内同一检测条件的重复标本(血除外)

标本污染

标本量不够

1、非损伤方法获得的标本(例如:

痰、粪便等标本),重新送检。

2、损伤方法获得的标本(例如血、脑脊液或组织等),与取样医师协商后,再处理标本。

并在检验记录单上注明问题所在,记录所采取的措施。

提示送检者拒收原因,并要求重新送检,在拒收标本记录本上登记“标本送检延迟”。

通知送检者,并要求重新送检,在拒收标本记录本上登记。

与送检者联系,阐明检测要求,指出不符合之处,并要求重新送检,在拒收标本记录本上登记。

通知送检者,指出重复标本,在拒收标本记录本上登记。

重新采样

重新采样

 

4.4下表中列举了一些不适合微生物学检查的标本及替代处理方法或建议。

标本类型

替代方法或建议

烧伤,伤口(拭子)

结肠造口术排出物

褥疮(拭子)

Foley导管头

坏疽损伤(拭子)

牙周损害(拭子)

直肠周围脓肿(拭子)

送检深部组织标本或抽吸物

不处理

送检深部组织标本或抽吸物

不处理

送检深部组织标本或抽吸物

送检组织标本或抽吸物

送检组织标本或抽吸物

4.5在《不合格标本处理记录表》上登记相关信息,至少包括:

病人信息、标本种类、标本采集人姓名、标本采集时间、不合格原因及性状描述、识别者签名及时间。

 

细菌检验标本处理操作规程

1.目的:

规范细菌检验标本处理操作规程。

2.适用范围:

细菌检验标本。

3.职责:

细菌检验人员严格执行本程序。

4.程序:

4.1血液标本

接收标本后,立即抄写检验记录单,住院病人需先收取细菌培养鉴定费用。

门诊病人在检验记录单上记录住址、联系电话等信息。

将血细菌培养瓶置于全自动培养仪中培养。

4.2痰标本

4.2.1接收时检查送检标本质量,随后抄写检验记录单,住院病人需先收取细菌培养鉴定费用。

门诊病人在检验记录单上记录住址、联系电话等信息。

4.2.2用接种环挑取脓性痰液后在第一区反复涂抹,尽量将包裹在痰中的病原菌接种在平板上,如无法用接种环挑取痰液时,用无菌棉签挑取标本分别涂布于血琼脂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麦康凯平板的第一区,然后用接种环划第二、第三区。

4.3咽拭子标本:

接收时检查送检标本质量,随后抄写检验记录单,住院病人需先收取细菌培养鉴定费用。

门诊病人在检验记录单上记录住址、联系电话等信息。

将标本涂布于血琼脂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麦康凯平板的第一区,然后用接种环划第二、第三区。

4.4脑脊液、关节液、心包穿刺液、胸腹水等穿刺液:

床边抽取体液标本(成人瓶:

5~8ml;小儿瓶:

1~3ml)注入细菌培养瓶后送实验室。

接收标本后,立即抄写检验记录单,住院病人需先收取细菌培养鉴定费用。

门诊病人在检验记录单上记录住址、联系电话等信息。

将血细菌培养瓶置于全自动培养仪中培养。

4.5粪便或肛拭标本:

接收时检查送检标本质量,随后抄写检验记录单,住院病人需先收取细菌培养鉴定费用。

门诊病人在检验记录单上记录住址、联系电话等信息。

立即取粪便脓血部位标本接种血琼脂平板、麦康凯平板和SS平板。

4.6尿标本:

接收时检查送检标本质量,随后抄写检验记录单,住院病人需先收取细菌培养鉴定费用。

门诊病人在检验记录单上记录住址、联系电话等信息。

将尿标本混匀,用10μl(可用定量加液器)定量接种环立即接种血琼脂平板、麦康凯平板、TM巧克力平板,分离细菌和菌落计数。

备注:

值班人员执行4.1~4.6程序,可不抄检验纪录单和收费!

细菌检验标本接种操作规程

1.目的

规范细菌检验标本接种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范围:

细菌室所有标本的接种。

3.职责

细菌检验人员严格执行本程序。

4.程序

4.1分区划线法

4.1.1此法多用于粪便等含菌量较多的标本。

4.1.2用接种环先将标本涂布在平板第一区并作数次划线,再在二、三区依次用接种环划线。

每划一个区域,应将接种环烧灼1次,待冷却后再划下一区域。

每一区域的划线应接触上一区域的接种线2~3次,使菌量逐渐减少,以形成单个菌落。

4.2定量接种划线法

4.2.1本法用于尿液等标本的细菌计数。

4.2.2将尿标本混匀,用10μl(可用定量加液器)定量接种环立即接种划线,不需分区。

4.3斜面接种法

4.3.1此法主要用于鉴定或保存菌种,或观察细菌的某些生化特性和动力。

4.3.2用左手握住菌种管和斜面培养管底部,右手持接种针(环)。

用右手小指与手掌、小指与无名指分别拔出两管的棉塞,将管口通过火焰灭菌。

用接种针(环)伸入菌种管内挑取移种之菌落。

伸入斜面培养管内,先从斜面底部到顶端拖一条接种线,再自下而上地蜿蜒划线,或直接自下而上地蜿蜒划线。

将接种针垂直插入半固体培养基的中央,穿刺至培养基底部,然后沿原穿刺线退出接种针。

4.4穿刺培养法

4.4.1此法用于保存菌种,观察动力及某些生化反应。

4.4.2以接种针挑取细菌培养物,插入半固体培养基的中央,穿刺至培养基底部,然后沿原穿刺线退出接种针。

4.5液体培养基接种法:

用灭菌接种环挑取菌落或标本,在试管内壁与液面交界处轻轻研磨,使细菌混匀在液体培养基中。

备注:

值班人员执行4.1和4.2程序!

墨汁染色操作规程

1.目的

规范墨汁染色操作规程。

2.原理

墨汁染色(负染色法),背景着色而菌体本身不着色的染色法称负染色法。

在黑色印度墨水的背景下,可清晰观察到酵母细胞周围环绕着一圈明亮的区域,即粘多糖荚膜,因此印度墨汁可以检测到是否有囊状物包裹的酵母存在,此法用以观察细菌及某种真菌的荚膜等。

3.标本类型

标本:

脑脊液

标本量:

脑脊液≥2ml

处理方法:

以3000r/min离心10-15min,取沉淀物待用。

稳定性:

新型隐球菌在脑脊液中较为稳定,送检时间无特别要求,常规送检即可。

4.实验试剂

试剂:

印度墨汁;型号:

HB6265;规格:

50ml/瓶;厂家:

青岛海博

5.染色方法

脑脊液等液体标本经离心后取沉淀物涂布于洁净玻上,然后加印度墨汁1小环(或更少)混匀,加上盖玻片,轻压一下,使混合液变薄。

在低倍镜下寻找有荚膜的菌细胞,找到后换高倍镜确认。

镜下背景呈黑褐色,菌体无色。

6.质控

新型隐球菌ATCC32609为阳性,白念珠菌ATCC90038为阴性。

7.结果判断

新型隐型球菌可呈宽阔透亮的厚荚膜,背景为均匀的黑色,白细胞被染成黑色不透亮,但核形明显。

8.注意事项

8.1如无印度墨汁时,也可选用其它墨汁或墨水替代,但颗粒不能太粗以免影响观察。

8.2液体标本均应离心后取沉淀物与染液混合,以提高检出率。

8.3保证结果正确可靠,提高责任心,做到全片检查。

9.临床意义

主要应用于新型隐球菌的鉴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