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4991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地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经济地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经济地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经济地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经济地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经济地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经济地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经济地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经济地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经济地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经济地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经济地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经济地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经济地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经济地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经济地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经济地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地理.docx

《经济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地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济地理.docx

经济地理

一、概念题

1.经济地理学:

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2.公司地理学是研究公司空间结构、空间行为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的学科。

3.通论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理论层次最高的一个分支。

它把经济活动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环境关系的一般原理。

4.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5.区位理论:

人类活动所占有场所的理论。

6.区位主体:

区位中占有场所的事物(实体)。

7.区位条件是区位(场所)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

8.产业集聚,在某一领域内相互联系的公司和机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状况。

9.通达指数:

网络中从一个顶点到其它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

10.遍在原料:

任何地方都存在的原料。

11.局地原料:

在特定场所存在的原料。

12.纯原料:

在生产中包含其全部重量的局地原料。

13.损重原料:

在生产中出现重量损失的局地原料。

14.原料指数:

产品重量与局地原料重量之比。

15.等费用线:

运费相等点的连线。

16.综合等费用线:

全部运费相等点的连线。

17.地租曲线:

在市场点(运费为零)的地租收入和耕作极限点(零地租点)连结的曲线被称为地租曲线。

18.中心地:

能够向周围区域的消费者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地点。

19.规模经济:

是由于产出水平的增加或扩大而引起的产品平均成本的降低。

20.范围经济:

是指由于企业经济范围扩大而获得的效率。

21.横向一体化:

指企业现有生产活动的扩展并由此导致现有产品市场份额的扩大。

22.纵向一体化:

指企业向原生产活动的上游和下游生产阶段扩展。

23.接触扩散,即地理扩散过程是由近及远进行的。

24.等级扩散,即经济或社会现象的扩张是沿着一定等级规模的地理区域进行的。

25.区域经济结构:

一个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

26.区域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中各类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

 

二、填空题

1.1760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地理考察》中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

2.经济地理学的性质:

地域性、综合性、实践性和社会性3.交通现象的三素:

交通网、人和物质的移动、地域。

4.运费主要由线路运行费、站场费组成,前者与运输距离有关,而后者与运输距离无关。

5.交通流可区分为“起终点流”和“区间流”。

6.交通网可以用密度与结构来表述。

一般情况下,密度大、连结度高、通达度好的交通网络是完善的交通网络。

7.运费的定价制度一般有距离比例定价、区段定价、远距离递减定价和均一定价。

8.杜能在农业区位论中,采用了孤立化的方法,不考虑所有的自然条件差异,而只是考察在一个均质的假想空间里,农业生产方式的配置与距城市距离的关系。

9.集聚因子的作用形态:

由经营规模的扩大而产生的生产集聚,由多种企业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集聚。

10.韦伯是德国经济学家,他于1909年著书,创立了工业区位

11.区位因子分为一般因子和特殊因子。

前者与所有工业有关,例如运费、劳动力、地租等;而后者与特定工业有关,例如空气湿度等。

12.影响工业区位的一般区位因子最终确定为运费和劳动力成本。

13.促使企业为降低成本而集中在特定场所的因子为集聚因子,如基础设施共享等,为避免集中而带来的不利因子如地价上涨等,为分散因子。

14.克氏认为,中心地的空间分布受市场因素、交通因素、行政因素的影响。

15.市场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称为K=3的系统。

交通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称为K=4的系统。

行政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称为K=7的系统。

16.消费者的购买量随着距零售区位的距离的增加在减少,当该距离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因交通费太大,购买量变为零。

此距离为货物供给的上限即外边界。

17.一般说来,交通设施条件好的区域,消费者购买需要的时间会缩短,空间费用会降低;对于零售区位而言,商品的销售范围会扩大,商业等级规模也可能扩大。

18.区位间的空间竞争,同业种间的竞争会出现两种趋势:

一是相互排斥趋于分散,一是在竞争中趋于联合。

19.一体化扩张可分为横向一体化水平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垂直一体化。

20.企业增长战略:

一体化扩张和多样化扩张。

21.纵向一体化包括后向一体化和前向一体化。

22.企业空间扩张具有接触扩散和等级扩散特点。

23.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

集中于经济中心区布局、集中于边界地区、集中于社会联系密切地区

24.产业按功能分类,将其分成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基础性产业支柱产业、潜导产业五大类

25.主导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

26.基础性产业:

为区域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产业。

27.城市的一般特征:

密集性、非农性、复杂的社会性

28.城市职能:

城市在区域的经济和社会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或扮演的角色。

29.城市规模:

可分为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

一般地,都是根据城市市区的常住人口和建成区范围分别标识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

30.农村工业化:

是农村工业的兴起与发展,并推动整个农村经济和社会进步的过程,农村工业化是现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31.区域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总量规模的扩大

32.经济总量表示方法:

包括总量指标和人均指标。

 

三、简答题

1.20世纪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区域尺度变化的特点。

(1).经济活动区位论的研究(20世纪上半叶)

代表理论:

杜能农业区位论;韦伯工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商业中心地理论;廖什区位经济论。

特点:

侧重于区域内的单体企业的微观分析。

(2).区域研究

①区域科学(二战后)

代表理论:

艾萨德创立的区域科学。

强调用理论和数量模型方法分析区域经济、区域问题。

特点:

侧重于区域内各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发展。

②其它区域研究

代表理论:

皮鲁的增长极理论,默戴尔的“循环积累论”,赫希曼的“极化-涓滴”理论,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模式等。

特点:

研究的地理尺度进一步拓宽,从区域内转向区域之间,从一个区域转向多个区域。

⑶.全球化研究

近20年来,随着经济活动全球化的日益增强,经济地理学家对此的研究也日益升温。

2.20世纪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的特点及产生的原因?

研究客体的变化:

企业组织向多部门、多区域、跨国经营和全球性经营发展。

导致变化的原因:

以单部门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古典区位论,逐渐暴露出研究的局限性,已不能揭示企业的区位原因,更不能揭示“公司帝国”的空间格局及演变。

3.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

①规范性分析

时期:

20世纪前期的区位论研究。

特点:

主要从与经济区位选定有关的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

②实证主义分析

时期:

20世纪60年代的数量革命。

特点:

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流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③行为主义分析

时期:

20世纪60年代末。

特点:

行为主义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

认为同样的区位影响条件,不同的决策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

④结构主义分析

时期:

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

特点: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

强调社会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社会力量在影响经济区位形成中的作用

⑤ 文化转向

时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特点:

注重制度与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

 

4.如何理解经济地理学的综合性?

①经济地理学属边缘科学;②经济地理学的地域性要求对特定地域的诸条件进行综合;

③也要进行纵向综合

④经济地理工作者在实践中从事的也多是综合性的工作。

5.简答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研究层次?

地理环境: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经济环境等。

该研究包括:

①微观上的企业区位与环境关系;

②中观尺度上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③宏观尺度上的经济全球化与环境条件利用。

6.简述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通论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学-公司(企业)地理学

7.简答当今经济地理学理论研究的重点.

①人地关系的理论研究②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③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④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⑤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

8.区位条件的特性

(1)区位主体不同,区位条件随之不同。

(2)区位条件随时间而变化。

就某一区位主体而言,对其局部场所(区位)的要求随时间而变,因而要求的区位条件也随之变化。

9什么是区位条件,区位因子,两者的差异是什么?

区位条件是区位(场所)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

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③区位因子与区位条件的区别

相对于区位条件是由于场所不同而生产条件不同,区位因子则是对于生产者而言,由于场所不同表现出其生产费用或利益的差异。

9.政策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⑴.通过规划、建立特别区域引导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

⑵.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经济活动行为,保证自由竟争环境的形成。

⑶.政府通过税收优惠以及财政补贴的经济政策的实施,调节经济活动的区位。

10.市场特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①市场意识:

意识强,发展快

②需求特点:

消费偏好影响需求结构

③竞争环境:

充分竞争利于发展;不充分竞争,不利发展

④管理秩序:

高效、优质利于稳定健康。

11.论述产业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①.是产业间紧密合作的可能

②.是“互补品”的“需求拉动”作用

③.有利于专门化服务设施和机构的发展

④.相关行业企业密集可以改善信息环境

12.中心地等级划分及特征?

高级中心地——供给高级中心商品(如高档家具、珠宝)的中心地。

特征:

中心地数量少,服务范围广,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种类多。

低级中心地——供给低级中心商品(如日用品、小百货)的中心地。

特征:

中心地数量多,分布广,服务范围小,提供的货物和服务档次低,种类少。

13.读图分析这三种运输方式最适宜的运

输距离。

运距小于OB时,适宜公路运输;在BC之间时适宜铁路运输,大OC时适宜船舶运输。

 

14.读图分析各定价制度的特点?

a:

距离和运费成倍增加,现实中不用此定价制度。

b区段内运价相同,是很多交通部门采用的定价制度。

c为卡车、铁路、船舶、航空交通采用的定价制度.d均一运价也很少用。

15.简述杜能的同心圆结构.

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这样的同心园结构。

16.简述杜能理论的缺陷?

没有考虑自给性农业经营的空间问题;追求最大地租收入的行为动机与现实不完全符合;技术与交通的发展使得杜能理论中的距离因素决定性作用制约变小;没有考虑到城市周围地区的土地利用。

17.韦伯工业区位论的基本思想?

理想的工业区位和企业厂址,应选在生产费用最低的地点。

而影响企业厂址的因素最重要的有三个:

运费、工资和集聚。

其中运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工资影响可引起运费确定的区位产生第一次“偏离”,集聚作用又促使由运费和工资确定的区位发生第二次“偏离”。

18.什么是原料指数,对工业区位有何影响?

原料指数:

产品重量与局地原料重量之比。

(1)原料指数(Mi)>1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

(2)原料指数(Mi)<1,工厂区位在消费地;

(3)原料指数(Mi)=1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消费地都可(自由区位)。

19.举例并说明原料指数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①.原料指数大于1的工业:

钢铁、水泥等,工厂区位在原料地②.原料指数比1小的工业:

啤酒、清凉饮料和酱油。

工厂区位在消费地;③.原料指数大致等于1的工业:

石油精制、机械器材组装和医疗鄂西制造。

工厂区位在原料地、消费地都可(自由区位)。

20.韦伯区位论的意义?

(1)韦伯首次将抽象和演绎的方法运用于工业区位研究中,建立了完善的工业区位理论体系。

(2)提出最小费用区位原则,即费用最小点就是最佳区位点。

(3)指向理论已发展成为了经济区位布局的一般理论。

21.论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局限性?

韦伯工业区位论中有不少假定(如运费构成,完全竞争条件)与现实存在距离,同时,忽视了决策者的差异、技术变化以及政策因素等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因而降低了其现实有效性。

22.市场原则中心地系统的特点?

⑴中心地具有等级性,且各级的中心地与中心职能相对应。

⑵中心地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布,一般是三个中心地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是低一级中心地布局的区位点。

⑶各等级间的中心地数量和市场区域面积呈几何数变化。

23.商业区位指向原则有哪些?

①、接近购买力原则——消费区②、最短时间原则——时间距离

③、区位易达性原则——交通的节点④、满足消费心理原则

⑴求实心理;⑵求新心理;⑶求美心理;⑷求利心理;⑸自尊心理;⑹疑虑或害怕心理;⑺偏好心理

⑤、接近CBD原则——集聚利益

24.简答横向一体化的方式?

⑴扩大原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⑵向与原产品有关的功能或技术方向扩展;

⑶与上述两个方向有关的向国际市场扩展或向新的客户类别扩展。

25.产业关联类型?

①前向联系产业:

利用主导产业产品的产业。

②后向联系产业:

为主导产业提供生产资料的产业。

③侧向联系产业:

为主导产业提供技术、能源及其它服务的产业。

26.雁行形态说基本内容?

在产业发展方面,后进国家的产业赶超先进国家时,产业结构的变化呈现出雁行形态。

即后进国家的产业发展是按“进口-国内生产-出口”的模式相继交替发展。

这样一个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在图形上很像三只大雁在飞翔,故称之为“雁行形态说”。

第一只雁——国外产品大量进口引起的进口的浪潮。

第二只雁——进口刺激国内市场所引发的国内生产浪潮。

第三只雁——国内生产发展所促进的出口浪潮。

雁行形态模式的两个变型:

产业发展的次序一般是从消费资料产业到生产资料产业,从农业到轻工业,进而到重工业的不断高级化过程。

消费资料产业的产品不断从粗制品向精制品转化,生产资料产业的产品不断从生产生活用的生产资料向生产生产用的生产资料转化,最终使得产业结构趋向多样化和高级化。

27.简述产业功能分类?

产业功能分类是根据各个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相互之间的联系,将其分成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和基础性产业三大类。

此外还包括支柱产业、潜导产业。

1.主导产业:

概念——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

在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或不同的区域,主导产业是不一样的。

意义——在区域经济增长中,主导产业处于支配地位。

通过与其它产业之间的较为广泛和密切的联系,主导产业的发展就能影响和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进而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

功能:

它的生产规模大,产品输出率高且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占有较高的比重,是开展区际分工的主体。

由于与区域内其它产业的关联效应,主导产业能够组织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并可能波及整个区域经济活动。

2.关联产业:

概念——直接与主导产业在产品的投入产出、技术等方面有联系,为主导产业发展进行配套、协作的产业。

类型:

前向联系产业:

利用主导产业产品的产业。

后向联系产业:

为主导产业提供生产资料的产业。

侧向联系产业:

为主导产业提供技术、能源及其它服务的产业。

3.基础性产业:

概念——为区域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产业。

类型

(1):

生产性基础产业;生活性基础产业;社会性基础产业。

类型

(2):

消费趋向性基础产业:

产品的可运输性差,只适宜在主要消费地区就近发展。

广布性基础产业:

产品需求量大,消费地区广,布局受地域条件限制较少。

产品不能在空间上流动的产业:

如运输业。

支柱产业:

概念——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对总量扩张影响大或所占比重高的产业。

特点——支柱产业虽然在本区域的经济总量扩张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但在全国的同类产业中所占比重却较小,或者与其它区域的同类产业相比并不具备发展的优势,产品输出率低,因而它不能发挥区际分工的作用,也就不具有主导产业应有的功能。

潜导产业:

概念——当前规模较小,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有限,但是代表了未来产业进步的方向,发展潜力大,前景广阔。

重要性——这类产业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发展为新的主导产业。

28.要素集约度产业分类

要素:

进行生产活动必须使用的各种物质资料和劳动力,包括资本、劳动力、技术、自然与人文资源等。

要素集约度产业分类就是根据产业对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划分产业类型。

这样划分出的产业有资源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1.资本密集型产业:

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大量的资金购买生产资料,如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等。

2.劳动密集型产业:

生产过程中大量的使用劳动力特别是大量廉价劳动力,如传统的纺织、食品等工业部门。

3.技术密集型产业:

生产主要是依靠技术的投入,技术在产品成本中占的比重较大,如高新技术产业。

4.资源密集型产业:

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度很高,如农业、采矿业。

29.佩蒂-克拉克定理基本内容?

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相应提高,于是,劳动力就开始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

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就会向第三产业转移。

结果,社会劳动力在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是,第一产业劳动力减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将增加。

产业结构演化原因:

在经济发展中各产业之间存在着收入相对差异,而劳动力总是倾向于流向高收入的产业。

 推论:

一个区域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越高,那么,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比重就越大。

反之,则相反。

30.库兹涅茨法则基本内容?

第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均处于不断

下降之中。

第二,工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但是,工业部门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则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第三,服务部门的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基本上都是上升的。

然而,它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却不一定与劳动力的比重一样同步上升,综地看,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产业结构演化原因:

各产业部门在经济发展中所出现的相对国民收入的差异。

产业的相对国民收入=其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劳动力的相对比重

31.扩散机制的类型:

就近分散:

就近扩散是资源、要素、企业和经济部门由集聚地区向周围地区的扩散。

跳跃式分散:

跳跃式扩散是资源、要素、企业和经济部门从集聚地区越过周围的地区而直接扩散到其它地区。

等级扩散:

等级扩散是集聚地区的资源、要素、企业和经济部门按照城市等级体系由上至下地进行扩散。

随机扩散:

随机扩散是集聚地区资源、要素、企业和经济部门的一种无规律的扩散。

 

四、论述题(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扩展自己的答题内容)

1.分析经济地理学对当今世界重大实际问题的贡献?

可以从人口、资源、环境、贫富差异中的问题论述。

2.论述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①土地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土地作为经济活动的一个影响因素主要是由其自然特性(空间位置、气候、水文、地形、地貌、土壤、岩石、植被等)及所处的经济区位决定的。

②原材料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通过运费大小,原材料的可运性、可替代性以及价值尤其是在产品成本中的构成状况对经济活动区位施加影响。

③能源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能源是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大量消耗能源的产业活动,要求选择的区位接近廉价的电力供应地(如有色金属的冶炼——近燃料地)。

能源直接影响到产业经营成本、效率、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公众对企业发展的态度。

(高耗能企业区位选择余地越来越小)。

稳定的能源供给是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因此,区域的能源尤其是电力的供给保证程度是许多企业选择区位的标准之一。

④资本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资本是生产要素中流动性最大的要素,资本在不断流向最具创利机会的地区。

⑤劳动力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通过劳动力的质和量两方面表现出来。

2.论述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存在的问题?

(1)只重视商品供给范围的上限分析,缺乏对供给下限的详细分析。

(2)K值在一个系统中固定不变。

(3)把消费者看作“经济人”,认为其首先是利用离自己最近的中心地。

(4)忽视了集聚利益。

(5)没有研究需求增加、交通发展和人口移动带来的中心地系统的变化。

3.区域的产业结构评价的步骤与标准?

步骤1评价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的资源结构相对应性即能否有效地发挥本区域在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

标准1 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应该能够充分利用区域内具有优势的资源和要素,形成区域经济增长的优势,同时,还要尽可能地使区域内的其它资源也尽可能地得到综合利用。

步骤2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系统功能。

标准2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应该能够担负起区域在区际或全国地域分工中的任务。

这里,主要是分析区域产业结构的专业化特点,特别是区域主导产业在区际分工中的作用

步骤3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内部关联程度。

标准3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应该是内部各个产业之间联系紧密,发展协调。

这里,要重点分析主导产业与关联产业、基础性产业之间在数量、规模、时序和空间布局方面的协调程度。

步骤4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

标准4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应该具有较强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

这样的产业结构能够充分利用区内外的资源和要素,并有效地将其转换为输出,形成强大的扩张和输出能力;能够在外部环境发生大的变化时,通过内部组织机制的调节,减少和消除外部因素的不利影响;能够在内部结构保持相对稳定有序的情况下,不断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步骤5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先进性。

标准5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的先进性体现在主导产业先进,新旧产业的更替快。

主导产业越先进,就越有能力带动其它产业发展。

区域内新旧产业更替快,区域经济组织就会充满活力。

这样,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就越有推动力。

步骤6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结构性效益。

标准6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必须具有高结构性效益。

4.进行关联产业配套,需要处理好哪些问题?

第一,以主导产业为核心,依据前向联系、后向联系和侧向联系以及区域的具体情况,选择和发展为主导产业配套的各个关联产业,为主导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第二,以主导产业发展为起点,尽量延长产业链条。

第三,根据所确定的主导产业发展规模,积极利用市场机制和科学的规划、计划、管理等手段,引导关联产业以适度的规模发展。

第四,根据主导产业的空间布局状况,合理布局关联产业。

保证主导产业与关联产业在空间上通过合理布局而获得良好的集聚经济效益,同时,又避免因过度集中、布局无序而造成的集聚不经济,防止因布局不合理而致使主导产业与关联产业之间陷入相互限制的局面。

最后,按照自愿和互惠互利的原则,促成关联产业与主导产业之间建立起较紧密的企业组织联系,形成大、中、小不同层次和不同功能的企业的合理组合,避免关联产业之间重复建设、过度竞争。

同时,促成主导产业与关联产业之间形成较为稳定的经济技术联系,从而保障区域产业的顺利发展。

5.什么是区位指向,区位指向的类型?

概念:

区位指向是经济活动在选择区位时所表现出的尽量趋近于特定区位的趋向。

区位指向是影响区域空间结构形成与发展的一种重要的、基本的力量。

类型: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指向;原料地指向;燃料动力指向;

劳动力指向,包括廉价劳动力指向和高素质劳动力指向;市场指向;运输指向。

6.论述跨国投资国别选择因素?

从⑴成本取向⑵利润取向⑶市场取向⑷要素取向⑸公司战略取向进行论述

7.增长极的定义及特点?

本书中区域经济中的增长极是指具有推动性的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

增长极的特点

在产业发展方面,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