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寄生虫学试题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2270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04 大小:9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寄生虫学试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医学寄生虫学试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医学寄生虫学试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医学寄生虫学试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医学寄生虫学试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医学寄生虫学试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4页
医学寄生虫学试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4页
医学寄生虫学试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4页
医学寄生虫学试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4页
医学寄生虫学试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4页
医学寄生虫学试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4页
医学寄生虫学试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4页
医学寄生虫学试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4页
医学寄生虫学试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4页
医学寄生虫学试题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4页
医学寄生虫学试题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4页
医学寄生虫学试题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4页
医学寄生虫学试题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4页
医学寄生虫学试题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4页
医学寄生虫学试题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4页
亲,该文档总共10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寄生虫学试题库.docx

《医学寄生虫学试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寄生虫学试题库.docx(10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学寄生虫学试题库.docx

医学寄生虫学试题库

医学寄生虫学试题库

(供临床医学、麻醉、护理专业本科生用)

测试题

第一章总论

一、填空题

1.研究感染人的寄生虫和寄生虫病的科学叫。

2.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制定的热带病研究培训特别规划致力于在全世界范围内重点防治的六种热带病中除麻风病外,其余5种、、

、和均属寄生虫病。

3.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这种生物叫。

4.寄生在宿主体内组织、器官或细胞内的寄生虫叫。

5.既可营自生生活,又能营寄生生活的寄生虫叫。

6.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阶段寄生的宿主叫。

7.寄生虫发育的整个过程称。

8.寄生虫生活史类型主要以是否需要划分。

9.寄生虫对宿主的主要危害有、、和。

10.寄生虫可诱导宿主产生变态反应,包括变态反应、

11.医学寄生虫的侵入途径主要有、、、。

12.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13.宿主能完全消除体内的寄生虫,并对再感染产生完全的稳固的免疫力,这种获得性免疫类型称。

14.抗体介导的免疫杀伤寄生虫机理包括、和。

15.细胞介导的免疫杀伤寄生虫机理包括、和杀伤寄生虫。

16.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为、和。

17.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流行因素为、和。

18.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结果为、和。

19.按寄生虫抗原的来源分抗原、抗原和抗原。

20.在免疫宿主体内寄生的寄生虫可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识别称。

二、单项选择题

1.寄生在宿主体内的寄生虫叫

A.体外寄生虫B.体内寄生虫C.兼性寄生虫

D.永久性寄生虫E.暂时性寄生虫

2.寄生虫成虫或有性阶段寄生的宿主叫

A.终宿主

B.第一中间宿主C.保虫宿主

D.第二中间宿主

E.转续宿主

3.可诱导变态反应的寄生虫抗原有

A.表面和虫体抗原B.代谢产物抗原

C.绦虫的囊液和线虫的蜕皮液

D.死亡虫体的分解产物E.A、B、C、D全部

4.寄生虫对宿主的机械性损伤,除外

A.阻塞腔道B.夺取营养C.压迫组织D.吸附作用

E.破坏细胞5.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有

A.无季节性B.仅有季节性C.无地方性

D.仅有地方性

E.既有地方性,又有季节性

6.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生物因素是

A.寄生虫病患者的存在B.感染的脊椎动物的存在

C.中间宿主或传播媒介的存在

D.带虫者的存在E.健康人群的存在

7.寄生虫病的传染源,除外

A.感染的中间宿主B.带虫者

C.感染的家畜

D.感染的野生动物E.寄生虫病患者

8.寄生虫侵入人体后能继续发育或繁殖的

阶段是

A.诊断阶段B.致病阶段C.感染阶段D.游移阶段E.寄生阶段

9.专性寄生虫是

A.成虫营自生生活的寄生虫B.幼虫营自生生活的寄生虫

C.既可营自生生活,又可营寄生生活的

寄生虫

D.成虫和幼虫均营自生生活的寄生虫

E.寄生虫生活史全部阶段,或至少有部

分阶段营寄生生活的寄生虫

10.机会致病寄生虫是

A.偶然感染的寄生虫

B.感染非正常宿主的寄生虫C.暂时寄生的寄生虫

D.免疫功能低下时致病的寄生虫E.免疫功能正常时致病的寄生虫

11.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中人主要作为

A.保虫宿主B.转续宿主C.终宿主

D.第一中间宿主E.第二中间宿主

12.预防不需中间宿主,并经口感染的寄生

虫主要采取的措施,除外A.粪便管理

B.防止粪便污染食物、水源C.注意个人卫生

D.改善不良的饮食习惯E.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

三、名词解释

1.寄生生活2.转续宿主3.传播途径4.生活史

5.幼虫移行症

6.机会致病

7.非消除性免疫8.免疫逃避

9.寄生虫病的季节性流行10.带虫者

四、问答题

1.阐述寄生虫生活史的类型,并举例说明。

2.寄生虫对宿主可造成哪些损害?

3.阐述寄生虫抗原的特点。

4.阐述抗寄生虫的获得性免疫的类型。

5.医学寄生虫的主要侵入途径有哪些?

举例说明。

6.阐述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

7.影响寄生虫病流行有哪些因素?

8.阐述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医学寄生虫学2.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病锥虫病3.宿主

4.体内寄生虫5.兼性寄生虫6.中间宿主7.生活史8.中间宿主

9.夺取营养、影响营养吸收机械性损害毒素作用免疫病理10.速发型细胞毒型免疫复合型迟发型或细胞介导型11.经口直接经皮肤经媒介昆虫叮咬经接触经胎盘12.免疫反应13.消除免疫14.受体封闭和封闭细胞的粘合作用,限制寄生虫侵入宿主细胞抗体依赖细胞杀伤作用由经典的补体途径介导抗体杀伤寄生虫

15.淋巴因子活化效应细胞细胞毒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16.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17.生物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18.消除寄生虫患寄生虫病带虫状态19.表面代谢虫体20.免疫逃避

二、单选题

1.B2.A3.E4.B5.E6.C7.A8.C9.E10.D11.C12.D

三、名词解释

1.寄生生活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就营养、居住和利害关系来看,其中一种生物从中获利,并生存,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受益的一方称寄生虫,受害的一方称宿主,寄生虫通过夺取营养、机械性损害、毒素作用和免疫病理作用损害宿主。

2.转续宿主某些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虽能存活,但不能发育为成虫,长期保持幼虫阶段,当此幼虫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就能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如卫氏并殖吸虫童虫在非正常宿主(野猪)体内,长期保持幼虫阶段,当人(正常宿主)食入含幼虫的野猪肉时,可在人体内发育为成虫,野猪为卫氏并殖吸虫的转续宿主。

3.传播途径寄生虫从传染源到易感者感染的全过程。

包括寄生虫从传染源排出、在外界生存或发育为感染阶段,和经合适的侵入途径进入新宿主的三个过程。

主要的传播途径有经水、食物、土壤、空气、医学节肢动物叮咬和与人体接触传播。

4.生活史寄生虫发育的整个过程,即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及宿主转换的全部过程。

寄生虫完成生活史需要两个基本条件,即适宜的宿主和在外界环境中的发育,包括寄生虫的感染阶段侵入宿主的方式和途径;在宿主体内移行或到达寄生部位的途径、正常的寄生部位、离开宿主的方式、在外界环境的发育以及所需的各种宿主和传播媒介。

如卫氏并殖吸虫感染阶段为囊蚴,被人食入后在肠腔脱囊为童虫,钻过肠壁,进入腹腔,移行到肺发育为成虫,虫卵随痰和粪便排出体外,经第一、第二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最后发育为囊蚴。

5.幼虫移行症某些动物体内寄生的蠕虫幼虫进入非正常宿主内,发育受阻,不能发育为成虫,但在体内可长期移行,破坏组织,产生疾病,根据寄生虫幼虫侵犯的部位和症状,将其分为两型,即皮肤幼虫移行症和内脏幼虫移行症。

如斯氏狸殖吸虫可引起皮肤和内脏幼虫移行症。

6.机会致病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感染某些寄生虫后,不出现临床症状,用常规的病原学诊断方法不易查到病原体,称为隐性感染,当机体免疫功能不全或抵抗力下降时,体内寄生虫异常增殖,致病力增强,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这种现象叫机会致病,如刚地弓形虫致病。

7.非消除性免疫在大多数寄生虫感染中,宿主均可产生获得性免疫,对再感染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但不能完全消除体内原有的寄生虫,虫数维持低水平,一旦用药物清除体内的寄生虫,此获得性免疫就逐渐减弱,以至消失。

如血吸虫和疟原虫所致免疫现象。

8.免疫逃避在免疫宿主体内寄生的寄生虫可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识别,而存活、寄生。

免疫逃避机理主要有

(1)抗原变异(antigenicvariation);

(2)拟态(抗原伪装);(3)免疫抑制;(4)解剖部位隔离(细胞内寄生虫可逃避免疫反应)。

9.寄生虫病的季节性流行寄生虫病有明显季节性,影响寄生虫病季节性流行的因素主要有:

(1)自然因素(寄生虫病主要流行在温暖、潮湿的夏秋季);

(2)生物因素(与传播媒介和中间宿主的季节消长一致,如黑热病流行在白蛉出现的季节);(3)社会因素(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因季节而异,如春夏季田间操作多,易感染钩虫病)。

10.带虫者寄生虫进入人体,可在体内长期生存,虽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但可向外排出寄生虫,成为传染的来源,可造成寄生虫的感染和流行。

带虫者是否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与感染寄生虫的虫数、人体的免疫状态和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如有些毛首鞭形线虫的感染者可表现为带虫状态。

四、问答题

1.寄生虫生活史类型以是否需要中间宿主划分为直接型生活史和间接型生活史。

直接型生活史不需要中间宿主,寄生虫的虫卵或幼虫在外界直接发育为感染阶段感染人。

肠道寄生虫(如似蚓蛔线虫和钩虫等)多属此类型生活史。

间接型生活史需要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感染阶段,再感染人。

组织内寄生虫(如血吸虫、旋毛形线虫等)多属此类型生活史。

2.寄生虫对宿主造成的损害

大多数寄生虫都会对宿主造成损害,其危害程度取决于虫种、数量、毒力、在人体内的游移过程、寄生部位和生理活动。

寄生虫对宿主的危害主要有夺取营养、机械性损害、毒素作用和免疫病理作用,造成对宿主的综合作用。

(1)夺取营养、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生长、发育和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宿主;有些寄生虫可造成肠粘膜损伤,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如大量似蚓蛔线虫寄生夺取营养,引起营养不良。

(2)机械性损害:

主要是阻塞腔道、压迫组织和破坏细胞,以及虫体游移和吸附作用所造成的机械性损伤。

如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压迫肝组织,疟原虫红细胞内期破坏红细胞等。

(3)毒素作用:

寄生虫的分泌物、排泄物和死亡虫体的分解产物对宿主均有毒性作用。

如溶组织内阿米巴表膜上的蛋白水解酶,可破坏肠粘膜,形成肠溃疡。

(4)免疫病理:

寄生虫体内和体表许多成分、代谢产物、死亡虫体的分解产物以及线虫的蜕皮液、绦虫的囊液等都具有抗原性,可诱导宿主产生变态反应,造成免疫病理损害,如蠕虫感染引起的荨麻疹,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免疫溶血等。

3.寄生虫结构和生活史复杂决定寄生虫抗原有复杂性和多源性的特点。

(1)寄生虫抗原的复杂性:

按抗原来源分①表面抗原(来自虫体表膜);②代谢抗原(来自寄生虫腺体的分泌物、消化道的排泄物、线虫蜕皮液和绦虫的囊液等);③虫体抗原(除了表面抗原和代谢抗原以外的寄生虫抗原)。

虫体表膜和代谢产物,以及寄生虫寄生的细胞表面表达的抗原均可与宿主免疫系统直接接触,为免疫学上的重要抗原。

(2)寄生虫抗原具有属、种、株、期的抗原特异性,不同属、种、株的寄生虫,以及同一种寄生虫不同发育阶段既有特异性抗原,又有共同抗原。

4.抗寄生虫的获得性免疫主要有消除性免疫和非消除性免疫。

消除性免疫:

这种获得性免疫能完全消除宿主体内寄生虫,并对再感染产生完全、稳固的免疫力(终身免疫),如热带利什曼原虫诱导的免疫。

非消除性免疫:

在大多数寄生虫感染中,宿主均可对再感染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但不能完全消除体内原有的寄生虫,虫数维持低水平,一旦用药物消除体内的寄生虫,此获得性免疫就逐渐减弱,以至消失。

非消除性免疫包括带虫免疫(某些血内原虫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和伴随免疫(某些蠕虫感染诱导的免疫应答)这两个寄生虫特有的免疫现象。

5.寄生虫的主要侵入途径有:

(1)经口感染大部分寄生虫都是经口感染,如动物肉中的旋毛形线虫囊包和淡水鱼肉中的华支睾吸虫囊蚴都是经口感染。

(2)直接经皮肤感染如钩虫丝状蚴和血吸虫尾蚴都经皮肤感染。

(3)经医学节肢动物叮咬感染如蚊唾液腺中的疟原虫子孢子,在蚊虫叮咬人时随唾液一起注入人体。

(4)接触感染包括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感染,如疥螨和阴道毛滴虫。

(5)经胎盘先天性感染如弓形虫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造成先天性感染。

6.寄生虫病的流行具有地方性、季节性和自然疫源性的特点。

(1)影响地方性流行的主要因素有:

自然因素(大多数寄生虫病分布在温暖、潮湿的地方)、生物因素(与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的地理分布一致,如血吸虫病的流行区与钉螺的地理分布相符)和社会因素(与人群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活动有关,如肺吸虫病主要流行在生吃或半生吃溪蟹和蛄的地区)。

(2)影响寄生虫病季节性流行的主要因素见名词解释第九题。

(3)寄生虫的自然疫源性流行:

在原始森林和荒漠地区,有些寄生虫可一直在脊椎动物(主要是野生动物)之间传播、流行,人偶然进入这些地区时,在没有特殊的防护或预防措施的情况下,这类寄生虫可从脊椎动物通过一定途径传给人。

如旋毛虫病的流行。

7.寄生虫有在外界(包括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中生存和发育的阶段,因此寄生虫病的流行受生物因素(中间宿主或传播媒介的存在是某些寄生虫流行的必需条件,因此这些寄生虫病的流行与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的地理分布和活动季节相符,如黑热病的流行地区与白蛉的地理分布和活动季节一致)、自然因素(寄生虫和感染宿主(人和动物)所在地区的温度、湿度和雨量等气候条件直接影响寄生虫在外界以及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体内的发育,因而影响寄生虫病的流行。

钩虫病在黑龙江等寒冷地区不流行,而在黄河和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流行广泛)和社会因素(与经济状况、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防疫保健、居住条件以及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有关,如因不卫生的饮食习惯可感染弓形虫、肥胖带绦虫和卫氏并殖吸虫等)的影响。

8.寄生虫病的防治要采用控制和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预防感染、保护健康人群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控制和消灭传染源的防治措施有

(1)治疗病人和带虫者;

(2)查治和处理保虫宿主;和(3)疫情监测,及时发现传染源,控制其输入和扩散。

切断传播途径的防治措施有

(1)改造环境或用药物控制和消灭中间宿主及传播媒介;

(2)预防不需要中间宿主,并经口感染的寄生虫主要采取管理粪便,防止粪便污染食物、水源和环境,以及注意个人卫生、饮食卫生和饮水卫生。

(3)改善不良的饮食习惯是预防需中间宿主并经口感染寄生虫的关键。

预防感染、保护健康人群的防治措施有

(1)积极开展预防寄生虫病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防治寄生虫病的基本知识;

(2)建立良好的卫生行为和饮食习惯;(3)加强集体和个人防护,包括改进生产方式和改善生产条件、预防服药和疫苗防治以及用驱避剂防止吸血节肢动物叮咬等。

第二章医学原虫学

测试题

一、填空题

1.原虫的基本结构由、和三部分组成。

2.原虫的运动方式主要有、和。

3.原虫的有性生殖主要有和;无性生殖主要有和。

4.机会致病的原虫主要有、和。

5.可在人体肠腔内寄生的阿米巴原虫主要有、、、和。

6.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的细胞质分为和。

7.碘液染色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未成熟包囊,可观察到个核、呈棒状的和棕红色的。

8.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成熟包囊有个细胞核。

9.溶组织内阿米巴的传染源是从粪便排出的感染者,包括。

10.溶组织内阿米巴的侵入肠壁吞噬红细胞和组织细胞,转变为。

11.溶组织内阿米巴病原学诊断包括粪便检查和病灶检查,后者只能查到时期。

12.铁苏木素染色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可观察到位于核中央,核膜内缘有大小均匀、排列整齐的。

13.铁苏木素染色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构造同滋养体,呈棒状,被溶解而呈空泡状。

14.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在外界很快,在流行中。

15.溶组织内阿米巴的侵入肠壁静脉,可随血流至肝、肺、脑等组织引起炎症,形成脓肿。

16.溶组织内阿米巴侵入宿主肠壁组织,引起;并可侵入肠壁静脉,随血流至肝、肺等组织引起。

17.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自粪便中排出具有的特点,所以需要多次检查,才能提高检出率。

18.溶组织内阿米巴呈分布,它的流行与环境的关系甚大。

19.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被人误食后,在小肠内脱囊而出,进行增殖,主要寄生部位为。

二、单项选择题

1.医学原虫是指

A.寄生于人体并能致病的原虫B.营寄生生活的原虫

C.引起人兽共患病的原虫

D.单细胞真核动物

E.寄生于人体的非致病性和致病性原虫2.生活史属人间传播型的原虫是

A.齿龈内阿米巴B.杜氏利什曼原虫C.刚地弓形虫

D.疟原虫

E.上述所有原虫

3.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可引起

A.阿米巴性角膜炎

B.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

C.阿米巴痢疾

D.阿米巴肝脓肿E.皮肤型阿米巴病

4.检查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最常用方法是

A.离心沉淀法

B.饱和盐水浮聚法C.碘液涂片法

D.生理盐水涂片法E.透明胶带法

5.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感染阶段为

A.二核包囊B.滋养体C.包囊

D.四核包囊

E.滋养体和包囊

6.溶组织内阿米巴病的主要感染方式为

A.经皮肤B.经口

C.经媒介昆虫

D.接触E.经胎盘

7.阿米巴肝脓肿患者体内原虫的发展过程是A.肠腔型滋养体→组织型滋养体→肠腔

型滋养体

B.包囊→肠腔型滋养体→包囊

C.肠腔型滋养体→包囊→肠腔型滋养体D.肠腔型滋养体→组织型滋养体→肠腔

型滋养体→包囊

E.包囊→肠腔型滋养体→组织型滋养体

8.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组织型滋养体不能

A.转化为肠腔型滋养体B.排出体外

C.随血流到肝、肺等组织大量繁殖

D.吞噬红细胞

E.随血流到肝、肺等组织形成包囊

9.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阶段是

A.肠腔型滋养体B.组织型滋养体

C.肠腔型滋养体和组织型滋养体

D.包囊

E.以上各期

10.溶组织内阿米巴能否致病与下列因素有

关A.肠道内环境B.虫株的毒力

C.细菌的协同作用

D.宿主的免疫机能状态E.上述所有因素

11.急性阿米巴痢疾的典型病理变化是

A.肠壁上的烧瓶样溃疡B.阿米巴肉芽肿

C.虫体在细胞内增殖导致细胞的破坏

D.弥漫性炎症反应

E.抗原抗体复合物所致的变态反应

12.溶组织内阿米巴侵入肠壁而致病的机制

为A.酶的溶组织作用

B.伪足运动的机械性破坏

C.对靶细胞的接触粘附、酶的溶解、伪

足运动的机械破坏和对组织的吞噬降解

D.变态反应

E.随血液循环的播散作用

13.常见的肠外阿米巴病为阿米巴肝脓肿,

其次为

A.阿米巴肿

B.阿米巴肺脓肿C.阿米巴脑脓肿

D.皮肤型阿米巴病

E.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

14.经口感染的阿米巴有

A.溶组织内阿米巴和棘阿米巴

B.布氏嗜碘阿米巴和耐格里属阿米巴C.溶组织内阿米巴和结肠内阿米巴

D.棘阿米巴和巴拉姆希阿米巴

E.齿龈内阿米巴和耐格里属阿米巴

15.引起肉芽肿性阿米巴脑炎的病原体是

A.耐格里属阿米巴和巴拉姆希阿米巴B.棘阿米巴和巴拉姆希阿米巴

C.溶组织内阿米巴和耐格里属阿米巴

D.哈氏内阿米巴和棘阿米巴

E.结肠内阿米巴和耐格里属阿米巴

16.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一般可见于

A.成形粪便B.脓血粘液便C.肝穿刺液D.水样便

E.肺脓肿穿刺液

17.阿米巴病的防治措施是

A.注意个人卫生及饮食卫生B.加强粪便管理及保护水源C.治疗病人和带囊者

D.消灭苍蝇、蟑螂等传播媒介E.所有上述各项

18.确诊阿米巴痢疾的主要依据是

A.粪便中查到滋养体B.粪便中查到包囊和滋养体C.粘液血便中查到白细胞

D.粪便中查到吞噬有红细胞的滋养体E.粪便中查到包囊

19.急性阿米巴痢疾最常用的实验诊断方法

是A.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B.饱和盐水浮聚法C.IHA查抗原D.ELISA查抗体E.碘液染色法

20.粪便污染食物不会致人感染

A.微小内蜒阿米巴B.结肠内阿米巴C.溶组织内阿米巴D.布氏嗜碘阿米巴E.福氏耐格里阿米巴

21.可通过机械携带传播阿米巴病的医学昆

虫是

A.苍蝇

B.中华按蚊C.淡色库蚊D.微小按蚊E.白蛉

22.溶组织内阿米巴大滋养体与结肠内阿米

巴滋养体的主要鉴别点是

A.胞质内有无吞噬的细菌B.胞质内有无吞噬的红细胞C.胞质内细胞核的多少D.胞质内糖原泡的大小E.胞质内拟染色体的形状

23.治疗阿米巴痢疾和阿米巴肝脓肿的首选

药物是

A.二氯散糠酸酯B.甲苯咪唑

C.甲硝咪唑(灭滴灵)

D.氯喹

E.乙胺嘧啶

24.只能用作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辅助诊断

的方法是

A.生理盐水涂片法B.碘液涂片法

C.乙状结肠镜检查法D.肝脓肿穿刺液查

E.ELISA查抗阿米巴抗体

25.对人致病力较强的两种阿米巴原虫是

A.结肠内阿米巴和溶组织内阿米巴B.微小内蜒阿米巴和溶组织内阿米巴C.布氏嗜碘阿米巴和溶组织内阿米巴

D.溶组织内阿米巴和福氏耐格里阿米巴E.结肠内阿米巴和福氏耐格里阿米巴

三、名词解释

1.隐性感染

2.机会致病寄生虫

3.世代交替

4.肠外阿米巴病

四、问答题

1.医学原虫的生活史类型有哪几种?

并举例说明。

2.简述急性阿米巴痢疾的致病机制及典型病变特点。

3.诊断急性阿米巴痢疾的病原学方法有哪些?

并阐述其注意事项。

4.通常认为人体感染溶组织内阿米巴后大多数人呈无症状的带囊状态,其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伪足运动鞭毛运动纤毛运动

3.配子生殖结合生殖二分裂生殖多分裂生殖出芽生殖

4.刚地弓形虫卡氏肺孢子虫隐孢子虫

5.溶组织内阿米巴结肠内阿米巴哈氏内阿米巴布氏嗜碘阿米巴微小内蜒阿米巴

6.内质外质

7.1~2拟染色体糖原泡

8.四

9.包囊带囊者慢性病人

10.肠腔型滋养体组织型滋养体

11.滋养体

12.核仁核周染粒

13.核拟染色体糖原泡14.死亡无传播作用15.滋养体

16.滋养体肠阿米巴病肠外阿米巴病17.间歇性

18.世界性卫生状况

19.成熟包囊滋养体二分裂结肠

二、单选题

1.A2.A3.B4.C5.D6.B7.E8.E9.B10.E11.A12.C13.B14.C15.B16.A17.E18.D19.A20.E21.A22.B23.C24.E25.D

三、名词解释

1.人体感染某些寄生虫后,无临床表现,也不易用常规方法检出病原体,这种寄生现象称隐性感染。

如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感染弓形虫,多属隐性感染。

2.某些寄生虫在宿主体内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但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出现异常增殖而致病,呈现临床表现,这些寄生虫称为机会致病寄生虫。

如刚地弓形虫、卡氏肺孢子虫、隐孢子虫等。

3.在寄生虫的生活史中,既有有性生殖,又有无性生殖,两者交替出现的现象,称世代交替。

4.肠阿米巴病患者肠壁内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侵入静脉,随血流到肝脏、肺、脑等组织,大量繁殖并破坏溶解组织,形成肝脓肿、肺脓肿、脑脓肿等称为肠外阿米巴病。

肺脓肿只有少数是因血液循环播散而致,多数是因肝脓肿内滋养体穿破横膈、经胸腔侵入肺而引起。

四、问答题

1.医学原虫的生活史类型有以下三种:

(1)人间传播型完成生活史只需要一种宿主,通过接触或传播媒介的机械性携带而传播。

如溶组织内阿米巴。

(2)人与动物间传播型生活史中需一种以上脊椎动物作为宿主。

如弓形虫生活史中终宿主是猫,中间宿主是人或鼠等。

(3)虫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