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教育学复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3985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教育学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护理教育学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护理教育学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护理教育学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护理教育学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护理教育学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护理教育学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护理教育学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护理教育学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护理教育学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护理教育学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护理教育学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护理教育学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护理教育学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护理教育学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护理教育学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护理教育学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护理教育学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护理教育学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护理教育学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护理教育学复习.docx

《护理教育学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教育学复习.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护理教育学复习.docx

护理教育学复习

《护理教育学》大纲、整理、习题

第一章护理教育学概述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教育与护理教育的概念、要素、特点、发展趋势,熟悉护理教育学的任务,护理教育的历史和现状,了解护理教育的结构体系,认识我国护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

二、课程内容

1.教育概述

教育及教育学的概念教育的三层含义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的意义和任务教育的要素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2.护理教育概述

护理教育及护理教育学的概念护理教育的特点

护理教育学的任务护理教育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3.护理教育的体系结构

三、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四、复习思考题

1.应用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护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

2.说明我国护理教育体系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教育心理学基础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教育心理学的概念,熟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和研究任务,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熟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操作技能的学习心理的有关心理学观点,掌握上述学习理论及操作技能的学习原理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1.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概念、内容体系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桑代克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斯金钠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3.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

信息处理学习理论、加涅的指导学习教学理论、布鲁纳的结构教学理论、认知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4.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主要心理学观点、人本主义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5.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主要心理学观点社会学习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6.操作技能的学习心理:

操作技能学习过程,影响操作技能学习的因素、操作技能的学习心理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四、思考题

如何将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应用于护理教育中?

 

第三章护理专业教师与学生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护理教师的角色及规范,熟悉护理专业教师的条件及要求,了解护理专业教师的地位、作用与劳动特点。

掌握学生集体教育的特点,熟悉科学的学生观,学生的移情体验。

掌握师生关系的概念、特点,熟悉师生关系的建立,了解师生关系的的基本类型。

二、课程内容

1.护理专业教师的地位、作用与劳动特点。

2.护理专业学生集体教育的特点,科学的学生观,学生的移情体验。

3.师生关系的概念、特点,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关系的的基本类型

三、教学方法

自学

四、思考题

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四章护理教育目的与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护理教育目的的概念,熟悉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护理教育培养目标,了解教育目的的作用。

掌握护理教学目标的概念,熟悉护理教学目标的功能,了解护理教学目标的特点。

掌握教学目标层次体系,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系统,了解其他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掌握编制护理教学目标程序与方法,熟悉编制护理教学目标的依据和基本要求,了解护理教学目标的实施。

二、课程内容

1.护理教育培养目标教育目的的概念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作用护理教育培养目标

2.护理教学目标护理教学目标的概念护理教学目标的功能

护理教学目标的特点

3.教学目标的分类教学目标层次体系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系统三个领域的层次组成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的特征

加涅目标分类理论的主要观点

巴班斯基教学目标分类的组成

李秉德教学目标分类法

4.护理教学目标的编制与实施

编制护理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编制护理教学目标的依据

编制护理教学目标程序与方法

护理教学目标的实施

应用编制护理教学目标程序与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三、思考题

1.按照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系统三个领域举例写出护理教学目标。

2.我国护理本科培养目标是什么,存在哪些不足?

第五章护理课程及课程设置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课程设置的概念,熟悉课程的组成部分,了解课程的功能。

掌握课程的类型、常见的护理课程结构类型,熟悉课程结构的分类。

掌握课程设置的有关概念,熟悉学校课程编制的基本依据,了解课程编制的指导模式,传统课程观,当代主要的课程理论流派。

了解课程编制的程序,课程编制的原则。

掌握课程改革的趋势,熟悉课程改革的意义,影响课程改革的因素,了解课程改革的策略。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1.护理课程课程设置的概念课程的组成部分课程的功能

2.课程结构与课程类型课程结构的分类课程的类型

护理课程结构类型

3.课程编制的理论基础课程设置的有关概念

学校课程编制的基本依据

各种传统课程观的特点

当代主要的课程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

课程编制的指导模式的特点

4.护理课程编制的原则与程序课程编制的原则

课程编制的程序

5.护理课程改革影响课程改革的因素

改革的意义

课程改革的趋势

课程改革的策略

三、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实践

四.思考题

1.我国护理课程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2.我国护理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第六章护理教学原则与过程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护理教学原则的概念、特征及作用、护理教学原则的体系及应用要求;了解护理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熟悉护理教学过程概述以及特点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1.教学原则教学原则的概念;教学原则的特征;教学原则的作用。

护理教学原则的体系及10个应用要求。

2.护理教学过程护理教学过程的定义、基本要素及功能。

护理教学过程实践性强、直观性强和综合性强的3个特点;

护理教学过程的6个基本阶段。

三、教学方法:

自学

四、思考题

1.护理教学过程的特点是什么?

第七章护理教学方法及媒体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课堂讲授法,熟悉示教法、小组教学法;了解教学媒体、其他教学法。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1.护理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的定义

课堂讲授法与“灌输式”教学不同的原因,

授课计划,讲授过程和讲授技巧,课堂讲授法的优缺点。

2.护理示教课的理论和实践示教课的定义、目的、类型

示教课的类型,示教课的使用范围,优缺点

示教的方法和技巧,示教课的授课步骤

3.小组教学法的概念及意义

小组教学环境,小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及指导方式,

小组教学的类型。

4.其他教学法角色扮演、模拟及游戏、远程教学等其他教学法的概念

角色扮演的教学过程及策略,模拟及游戏的策略,

远程教学的技术手段以及参与远程教学的人员要求。

5.教学媒体教学媒体的概念、特点

常用听觉设备和电视录像系统的种类及种类的选择

多媒体的概念,多媒体系统的组成,

多媒体教材(课件)的定义,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定义

多媒体技术的特征、多媒体的应用,多媒体教材的应用,

多媒体教材的制作,CAI的特点、功能和基本模式。

三、教学方法:

理论授课,课堂演示,多媒体演示,实践

四、思考题

1.课堂教学的优缺点是什么?

2.哪些教学内容适合用示教法?

第八章临床护理教学方法和技巧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临床教学的概念,特点。

掌握临床护理教师的概念,角色和临床护理教师的选择标准,临床护理教学环境的分类,各种临床护理教学方法。

理解不同教学环境的特点。

让学生认识临床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压力,学习如何更好地应对,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应用各种临床护理教学技巧。

二、课程内容

1.临床教学的概述临床教学的概念临床教学的原则、特点;

2.临床护理教师临床护理教师的概念、角色、选择标准

3.临床护理教学环境不同临床护理教学环境的分类

各种临床教学环境中特点和对学生的影响

不同临床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压力

临床护理教学环境的评价标准

4.临床护理教学形式临床护理教学的主要形式

临床见习的分类、步骤、实施

生产实习的方式、内容、准备、生产实习的注意事项

5.临床护理教学模式与方法

从“生手到专家”护理临床技能学习模式的发展阶段。

临床护理教学的不同方法;

临床带教制的方法与技巧、优缺点、注意事项

经验教学法的概念、经验学习的过程、注意事项

临床护理查房的概念、过程和注意事项

临床学习合同的概念、组成要素

实习前后讨论会的方法、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临床见习

四、思考题

护理临床教学如何帮助学生应对压力?

第九章护理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德育的概念和任务,熟悉德育的内容,了解德育的过程与原则、途径与方法。

掌握美育的概念和任务,熟悉美育的意义、内容,了解美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掌握体育的概念,熟悉体育的意义、内容,了解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途径与方法。

掌握校园文化建设的概念,熟悉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内容,了解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式。

掌握课外活动与护理教学课外活动的特点,熟悉课外活动的内容。

了解课外活动的形式与组织。

二、课程内容

1.护理教育中的德育

2.护理教育中的美育

3.护理教育中的体育

4.校园文化建设和课外活动

三、教学方法:

自学

四、思考题

护理教育中如何进行素质教育?

第十章护士继续护理教育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继续护理教育的概念,方法、形式。

熟悉继续护理教育的原则。

掌握继续护理教育程序,并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继续护理教育的计划,学会如何实施继续护理教育计划并做好效果评价。

二、课程内容

1.护理继续教育概述继续护理教育的概念

对继续教育的不同认识。

继续护理教育的不同意义

继续护理教育的发展史及趋势

2.继续护理教育的原则和方法继续护理教育的方法和形式

继续护理教育的原则

继续护理教育的程序

三、教学方法

自学

四、思考题

继续护理教育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第十一章护理教育评价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教育评价的发展、教育评价的范围和原则、评价偏差及心理分析。

熟悉护理教育评价的基本类型及内容、护理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掌握教育评价的概念,学习效果的评价评价方法,内容及形式,评价工具编制与使用,学生成绩的测量与判定和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1.教育评价概述教育评价的概念、发展历史、范围、原则、类型。

2.护理教育评价的基本类型及内容教育评价的类型及内容。

不同类型教育评价的意义及其应用:

3.护理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指标的概念及作用

建立指标体系的方法

4.指标体系的量化与权重确定确定权重的方法。

与护理教育评价有关的统计学概念

5.学习效果的评价评价方法、学习评价的方法

学习评价的内容及形式

评价工具的编制与使用

有效评价工具的指标;测评工具编制的要求

学生成绩的测量与判定

6.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评价的意义

评价内容和指标体系评价的途径及方法

偏差及心理分析

评价过程中评价误差的原因、类型及控制的原则。

三、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四、思考题

客观题编制中的注意事项?

第十二章护理教育管理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教育管理学及护理教育管理的概念、护理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熟悉护理教育管理的职能及内容,了解教育管理学的发展历史及研究内容。

熟悉护理教育管理的职能。

掌握护理教育管理的教学组织管理,熟悉人事管理和学生管理,了解财务管理和后勤管理。

掌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概念,熟悉教学质量控制模式和护理教学质量控制,了解护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二、课程内容

1.概述

2.护理教育管理四种职能的原则与要求

3.护理教学管理的内容

4.护理教育管理质量保障体系

三、教学方法

自学

四、思考题

如何保证护理教学质量?

 

护理教育学

1、名词解释

1、课程——(广义)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设置的教育教学因素的总和,是学科教学与学生活动的集合体。

(狭义)即课业及其进程,是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以及它们之间的开设顺序与实践比例关系。

2、学科——是指依据教学理论组织起来的适应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科学理论、知识及技能体系。

3、教学计划——传统的教学计划又称课程计划,是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制订的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是课程的具体体现,规定了专业课程设置、各门课程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以及各种教学活动。

4、教学大纲——是与教学计划相配套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联系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的中间桥梁,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基本内容、性质、任务及该课程内容的范围、深度和广度,体现了各科教材与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教师组织教学的直接依据,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国家监督、评估学校教学质量,配置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的重要依据。

5、强化——环境刺激对个人的行为反应产生促进的过程。

在经典条件反射过程中,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即为强化,强化的次数越多,条件反射就越坚固。

6、正性强化——又称“阳性强化”,是指个体做出某种行为或反应,随后或同时得到某种奖励,从而使行为或反应强度、概率或速度增加的过程。

7、负性强化——当有机体自发做出某种反应之后,随即排除或避免某种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景,从而使此类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这种操作即为负性强化。

8、发现学习——是以培养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的学习。

9、有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的(非任意的)实质性的(非字面的)联系的过程。

10、有意义接受学习——简称接受学习,就是在各门学科中的学习中,将以定论形式表示的有意义材料与学生业已形成的有关认知结构有机地联系起来,加以融会贯通的学习。

11、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教学活动的诸要素进行的有效组合形式。

具体讲,就是指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对教学活动的方法、手段、场所、时间和规模进行合理选择和优化组合,而形成的教师与学生的组织方式和教学时间与空间的安排方式。

12、备课——课堂教学的准备。

作为课堂教学的初始阶段,备课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和基础,备课是否充分、完善,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13、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的总称。

14、经验学习——通过各种真实情境的经验活动,使学习者在亲身经历的学习与探究活动中获得情绪感受,将其融入自身的经验之中进行概念化,再应用于新的实践从而影响学习者行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学习方法。

15、临床护理教学——是指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为使护理专业学生获得应有的专业技能、态度和行为,在医院及社区各种卫生保健机构中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

16、带教制——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一名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固定跟随一位护理人员的形式称为带教制,它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向护士角色的转变。

17、教育测量——是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育活动中的某一现象进行量化描述的过程。

2、填空&选择

1、目前我国护理教育体系的层次结构,按培养护理人才的等级从低到高可以分为:

中等护理教育、护理专科教育、护理本科教育和护理研究生教育。

2、社会本位论兴起于19世纪下半叶,代表人物有法国社会学家孔德(ComteA)迪尔凯姆(DurkheirmE)和涂尔干(E.Durkheim)、德国的那托普(NatorpP)凯兴斯泰纳(KerschensteinerG)

3、18世纪和19世纪上半叶是个人本位论的全盛时期,持有这个教育目的理论的教育学家与哲学家有法国的卢梭(RousseauJJ)、德国的福禄贝尔(FroebelF)和瑞士的裴斯泰洛齐。

4、我国的教育目的蕴含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它要求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德育:

培养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定向和动力的作用。

智育:

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部分。

体育:

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

5、护理教育的目标体系由3个部分组成: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

6、布卢姆和他的同事采用行为目标的形式来表述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每个领域的系列目标都遵循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表述。

7、当代主要的课程类型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核心课程和活动课程。

8、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由欧洲和美国的教育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提出的,其代表人物为杜威。

9、联结理派学习理论又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于20世纪初产生于美国,其代表人物有华生、桑代克、巴普洛夫和斯金纳等。

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巴普洛夫的经典反射学习理论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发射理论。

10、桑代克的试误学习规律包括三大学习规律:

准备律:

指学习开始时准备的预备之势。

练习律:

指刺激-反应联结随练习次数的增多而增强;如果不予练习,联结就会减弱。

包括“应用律”和“失用律”。

效果律:

指刺激-反应联结受反应结果的影响。

11、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特点:

强化作用、消退作用与自然恢复作用、泛化作用与分辨作用。

1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发射理论4个强化原则:

正性强化、负性强化、惩罚、强化消退。

13、强化程序:

是指采用强化原理,在提供强化物的时间上作各种不同的安排,从而观察强化实施与个体正确反应率之间的关系。

强化程序中有两种实施方式:

(1)按照提供强化物的时间不同,可以分为立即强化和延迟强化。

(2)按照提供强化物的频率不同,可以分为持续性强化和间歇强化。

持续性强化固定时间间隔强化

强化程序时间间隔强化

间歇强化可变时间间隔强化

固定比例强化

比例强化

可变比例强化

不同的强化程序可以导致不同的习得速度、反应速度和消退速度。

间歇强化的反应速度高于持续性强化而习得速度和消退速度却低于持续性强化;在间歇强化的程序中,比例强化比时间间隔强化反应速度快;变化的强化程序(可变时间间隔强化和可变比例强化)比固定的强化程序(固定时间间隔强化和固定比例强化)反应速度快而习得速度和消退速度较后者慢。

14、人本主义理论是20世界50~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流派,是当后代美国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

创始人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Maslow,1908~1970),现在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C.R.Rogers,1902~1987)。

15、社会学习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理论,它的创始人是美国新行为主要心理学家阿伯特·班杜拉。

16、社会学习理论包含3部分内容:

自我效能理论,观察学习理论和三元交互决定论。

17、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由4个相互联系的亚过程组成: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再生过程、动机过程。

18、班杜拉把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三种。

19、费茨等通过研究表明,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分为3个阶段:

认知阶段、联系形成阶段、自动化阶段。

20、护理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动机;感知教学内容;理解教学内容;巩固知识;应用知识;检查评定学习结果。

21、护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式护理教学过程最主要、最本质的关系。

22、临床护理教学的自然环境指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直接影响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医院的地理位置、医院的性质、医院的物理环境。

23、美国教授泰勒建立以教育目标位中心的行为为目标评价模式,该学派把侧重点放在教育目标上,认为教育评价就是衡量教育活动达到教育目标程度的一种活动。

24、以美国的克隆巴赫(L.J.Cronbach)等人为代表的学派:

认为教育评价是为作出关于教育方案决策收集和使用信息的过程。

25、斯塔费尔比姆(L.D.Stufflebeam)等人认为“评价是一种划定、获取和提供叙述性和判断性信息的过程。

这些信息涉及研究对象的目标、设计、实施和价值及优缺点,以指导如何决策、满足教学效能核定的需要,并增加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6、德雷斯(P.Dressed)认为“评价就是决定某种活动、目的及程序的价值过程。

27、教学的评价功能:

导向功能;诊断功能;鉴定功能;激励功能;管理功能;研究功能。

28、教育评价分类:

(1)按评价的目的、作用和时间分类可分为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按评价的标准分类可分为常模参照性评价和标准参照性评价。

(3)按评价对象的层次和内容分类可以分为宏观性评价和微观性评价。

(4)按评价内同的复合程度分类可以分为综合评价和单项评价。

(5)按照评价主体分可以分为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

29、护理教育中学习成绩的测量常用的方法:

考核法(考查、考试、答辩);观察法;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自我评价法;档案袋评价。

30、试题质量分析指标:

难度和区分度。

31、难度:

是指学生在完成测试题目或项目任务时所遇到的困难程度,通常用p表示。

一般认为,适当的难度应在0.4~0.7之间,理想的平均难度为0.5,如果p>0.7或p<0.4,则表明试题偏易或偏难。

32、区分度:

亦称为鉴别力,用符号D表示,是指测量队考试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

区分度的取值范围在﹣1.00~1.00之间,当D值在﹣1.00~0之间时为负区分,又称消极区分,是指考生实际水平高却得了低分,或考生实际水平低却得了高分;当D=0时称零区分或无区分作用,是指实际水平高低与得分之间没有太大的联系;当D值在0~1.00之间时为正区分,又称积极区分,与负区分正好相反。

一般认为,试题的区分度指数在0.3~0.6之间时,其区分度最高。

3、简答题

1、教学目标的作用

(1)指向作用:

教学目标是教与学双方的共同目标,既有助于教师主导、操纵教学活动,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又有助于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与教学目标有关的教学内容上,消除学习的盲目性与被动性。

(2)标准作用:

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清晰、准确地描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使之具体化、可操作,为教学效果的测定提供客观的标准和衡量尺度。

(3)激励作用:

教学目标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发展提出了递增的等级要求,可使学生对所学的科目产生浓厚的认识兴趣和强烈的达标动机,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教学目标的编制要求:

(1)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

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才能指导师生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过程,评价教学效果。

(2)教学目标必须符合教育心理学:

护理专业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符合教育心理学原则,如准备性原则、动机性原则和保持性原则等。

(3)教学目标难度适中:

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考虑护理师资的经验、能力、学生的知识背景与能力水平以及可利用的教学时间与设备条件等实际情况。

(4)教学目标要便于检测:

提出教学目标时,要明确限定教学目标应达到的具体行为及其水平,以利于检测。

(5)必须与非目标教学相结合:

再具体、再完整的教学目标,也不可能包括护理教学活动可能达到的所有成果。

要注重教师人格魅力等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态度情感的非目标教学作用。

3、护理课程设置的原则:

(1)以培养目标为依据的原则

(2)与教育科学发展和教学原则相适应的原则

(3)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卫生服务需求增长的原则

4、编制护理学教学计划的原则

(1)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的原则

(2)符合护理教育特点和教学原则

(3)反映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对护理人才的需求的原则

(4)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的原则

(5)合理安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