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奥运》 之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4284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向往奥运》 之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向往奥运》 之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向往奥运》 之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向往奥运》 之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向往奥运》 之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向往奥运》 之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向往奥运》 之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向往奥运》 之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向往奥运》 之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向往奥运》 之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向往奥运》 之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向往奥运》 之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向往奥运》 之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向往奥运》 之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向往奥运》 之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向往奥运》 之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向往奥运》 之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向往奥运》 之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向往奥运》 之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向往奥运》 之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向往奥运》 之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向往奥运》 之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4.初读课文后,你读懂了什么?

请大家各抒己见。

   5.你了解作者在北京申奥成功后的心理感受吗?

作者又是如何表达这种感受的呢?

让学生通过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并启发学生抓住重点,发现难点。

  三、再读,感悟交流

  快速默读课文,画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多读几遍,试着用自己的方法理解句子,并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引导学生自读、感悟、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

  1.引导学生质疑、解疑。

  (1)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对问题进行.总结、梳理。

  (2)请学生找到自己最要好的伙伴,共同解疑。

  从若干个问题中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问题,再次朗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方法从课文中找寻答案,小伙伴之间要相互启发,相互交流。

  (3)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深入课文感悟:

  a.为什么说“一个国家,一个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b.联想体育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它又是如何以自身魅力影响着一切?

  c.如何理解体育是对不公平的一种抗争。

  2.学了课文后,你一定有自己的感受,请你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和我们谈一谈。

  (1)教师引导学生谈感受时,要联系课文重点语句,相机进行理解。

要尊重学生体会课文的方法,鼓励欣赏学生阅读的多元感受。

  (2)在指导学生揣摩感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时,以读促思,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体会作者的感情;

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在朗读中也表达自己对作者感情的理解。

  (3)朗读后开展多层次评价,促进朗读技能的提高。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鼓励学生合作学习,通过交流,相互启发,分享学习心得。

教师注重学法指导,努力让学生在“学会”中逐步达到“会学”。

  四、小组合作,模拟采访,指导交际

  1.作者曾做过整整十年的体育记者,他与体育更有着一番特殊的情感。

在那十年,他采访过许许多多著名的中外运动员。

  2.今天,我们的课堂就是记者招待会的现场。

他们其中的几位来到了我们的中间(请几位同学扮演),我们就是一群小记者,你们想与这些运动员畅谈哪些问题呢?

请小组同学一起讨论,先一起拟一个采访提纲,再对这些“运动员”进行采访。

  3.召开“记者招待会”,“小记者”与“运动员”共同畅想2008年的奥运会。

记者招待会的活动方式丰富了学生学习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五、拓展思路,深化主题

  1.在2008年奥运会愈发临近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呢?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受。

   (1)说一说自己最想说的话。

   (2)写一首小诗,表达自己的感受。

   (3)画一画理想中的2008年奥运会。

   (4)自己作歌词,唱一唱,迎接2008年。

      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种,也可自己创造方法,表达的方式要灵活多样。

  2..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00余年,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第一次感受到奥运会离我们是如此之近,再过5年,奥运会就来到我们身边。

我们坚信,2008年的北京,天空会更蓝,城市会更美,五星辉映着五环,旗帜更鲜艳。

  3.布置作业,课内向课外延伸。

  (1)独立完成:

摘抄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2)合作完成:

与你要好的小伙伴一起收集有关奥运会的趣闻和北京筹办2008年奥运会的资料,合作办一期手抄报,我们将在语文活动课上进行交流。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既调动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教师还结合单元训练重点,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内容继续向课外拓展、延伸。

  【总评】

  本设计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

在教学一开始,就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7·

13”之夜北京那振奋人心的欢庆场面,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接着,让学生通过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小组合作进一步理解课文;

最后,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

学生始终被设计者放在学习主体的位置,并为学生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思想感情。

  设计者注意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并给予学生学法指导,努力让学生在“学会”中达到“会学”。

设计者十分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创造性。

如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理解,欣赏学生阅读的多元感受。

引导学生选择(也可创造)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阅读后的感受等。

总之,设计者把“以人为本”、合作学习、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等理念,在本课设计中充分而巧妙地融会贯通,合为一体。

《向往奥运》教学设计之二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草船借箭

(二)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五课《草船借箭》。

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结果是(周瑜长叹说: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

起因和结果截然不同,是诸葛亮的什么(板书:

神机妙算)使周瑜改变的。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呢?

请同学们听课文第三段录音,听时老师建议大家用线划出写诸葛亮究竞“算”到了什么的句子。

听明白了吗?

二、导之以思

1、诸葛亮神机妙算,他首先算到了什么?

出示:

这时候大雾……

(1)齐读。

诸葛亮能预测到三天之后肯定是大雾漫天(板书:

大雾漫天)可见诸葛亮懂得什么?

(板书:

懂天文)

2、诸葛亮神机妙算,他又“算”到了什么?

诸葛亮笑着说: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

齐读。

比较句子:

“雾这样大,曹操不敢……”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课文里加上“一定”说明了什么?

读出自信的语气(朗读指导)

哪些句子证明,正如诸葛亮所料,曹操果然不敢出兵呢?

曹操确实不敢出兵,诸葛亮敢断定曹操不敢出兵(板书:

不敢出兵),是因为他早就知道曹操这个人的——特点。

知人心)

3、诸葛亮神机妙算,他还“算”到了什么

(1)出示:

曹操知道上了当……

诸葛亮算到那天正好是顺风顺水(板书:

顺风顺水),可见诸葛亮还懂什么?

晓地理)

4、学到这里,你们佩服诸葛的神机妙算吗?

好,现在你们能围绕“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啊!

”把上面几方面内容连起来说说吗?

5、学生试说,指名说,评价。

6、小结:

由于诸葛亮神机妙算,知天知地知人,所以能顺利地向曹操借到了十万枝箭。

三、导之以练

1、那么诸葛这是怎样向曹操借箭的呢?

(1)请同学们快速读第三段,用线划出写诸葛亮指挥船上军士的句子。

(2)学生汇报,教师出示有关的图片。

师:

船头第一次朝西,第二次朝东,不掉过来可以吗?

为什么?

(用手当船操作,体会这样安排的巧妙)

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

“谢谢……”

齐读,这句中的“谢谢”是什么意思?

(感谢、嘲笑)

朗读指导

(3)老师已把同学们刚才找出的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写出来了。

(出示)

吩咐 

朝北岸开去

下令 

一字儿排开

又叫 

擂鼓呐喊

又下令 

掉转船头

齐声呐喊

就叫 

驶向南岸

(4)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假如你是鲁肃,该怎样告诉周瑜借箭的经过?

(说话练习)

四、.总结。

草船借箭

(二)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夹竹桃》教学设计之二

作者:

方明珠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纪传体的喜爱之情。

   第四、五自然段写纪传体的韧性及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许多幻想是课文的重点,而理解夹竹桃可贵的韧性是文章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无……不……”、“无不”造句。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

    有关夹竹桃的资料,写有生字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17、夹竹桃,齐读

  2、简介夹竹桃:

这是我国各地常见的栽培观赏植物。

它的叶、皮、根、花均有毒。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后集体朗读。

  

(2)说说词语意思

  融洽:

彼此感情好,没有抵触。

  乍起:

刚刚开始。

  韧性:

柔软而结实。

  (3)指名读课文

  三、理清课文脉络

  1、自由读课文,想想如何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

(1)总写夹竹桃是作者最值得留恋和回忆的花。

  第二段

(2).写作者家中的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映,景象奇妙有趣。

  第三段(3—5)写夹竹桃的可贵以及引起作者的幻想。

  第四段(6).写作者爱上了夹竹桃。

  四、作业

  1、课作:

描红

  2、家作:

抄词、默词、读课文。

                  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课题是“夹竹桃”,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的呢?

哪些自然段直接描述夹竹桃的呢?

(2、4、5)

  2、课文的2、4、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夹竹桃的什么内容?

请同学们边读边想,努力把课文读好。

  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思考:

“我”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2、讨论,交流:

  

(1)这是什么景象?

(两盆夹竹桃,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

  

(2)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火与雪:

不相容——融洽)

  3、轻声读,体味这奇妙有趣的景象。

  学习第5自然段

  1、轻声读,思考:

你读懂了什么?

  2、讨论:

  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的幻想。

  3、默读,思考:

  

(1)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引起作者的幻想?

  

(2)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哪些幻想?

  4、月光下的夹竹桃有什么特点》读第5自然段,试着完成填空练习:

  我想它是地图()。

()是亚洲,()是非洲,()是大海。

(),

  ()是远渡重洋的海轮。

  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现出()。

(),()就是游鱼。

  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

(),(),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5、小结:

  月光下的夹竹桃香气袭人,叶影参差,花影迷离,“我”把它幻想成地图,幻想成荇藻,幻想成一幅墨竹……让我领略了无限的妙处。

  6、练习朗读。

  学习第4、3自然段

  1、那么第4自然段又写了夹竹桃的什么呢?

轻声朗读

写了夹竹桃的韧性。

  3、默读,画出最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

  自由读,交流,出示:

  

(1)

  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2)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①这两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主要讲了无论是季节的变更,还是气候的变化,只有夹竹桃始终如一,没有哪一天不是迎风开放;

它的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性的花可以与之相比。

  ②体味“无……不……”、“无不”的作用。

  ③练习用“无……不……”、“无不”造句。

  4、读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把它改为陈述句。

  5、课文重点写夹竹桃,为什么要用一个自然段来描写“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的景象呢?

(反衬)

  6、指导朗读

  7、小结:

  这两个自然段通过一年三季、花开花落的衬托和夹竹桃花期之长,始终如一写出了夹竹桃的韧性。

  8、练习背诵

  学习第1、6自然段

  1、自由读第1、6自然段,联系全文想想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

  2、课文的最后一节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前后呼应,.总结全文)

  三、作业

  1、抄写词语

  2、造句:

  无……不……(无时不……,无日不……,无人不……,无法不……)

  无不——

  附板书:

             韧性

      17、夹竹桃  值得留恋和回忆 爱上了夹竹桃

             幻想

 

《夹竹桃》教学设计

《夹竹桃》教学设计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

2.对照简化字,认读括号里的繁体字。

3.读一读,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是不是相同。

4.修改病句,并说明修改的理由。

5.熟记12条成语。

6.朗读并背诵两句古代名人的名言。

7.听教师介绍简易洒水壶的发明,抓住要点转述给同学们.学写毛笔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朗读这句话。

(2) 

学生观察字的行款、间距。

(3) 

这些字你认为哪些书写时是应该注意的?

(4) 

教师重点指导。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教师巡视,及时了解书写情况)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行矫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2)教师请学生讲清题目要求。

2. 

指导

(1)教师谈话:

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看港台影视片时,或在阅读一些书籍时,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繁体字,举例。

(2)学生说出带有繁体字的句子考教师。

(3)指名读每组前面的简化字。

(4)简化字与繁体字比较。

(出示幻灯片)

让学生比较以上两组简化字与繁体字,特别注意繁、简字形体变化较大的汉字,让学生去观察、思考,发现题中还有哪些简化字与繁体字形体变化较大的,怎么去认读出这些繁体字。

(1)(出示幻灯片)指名认读,能读出几个就读几个。

(可以多让学生站起来认读,待大多数同学读熟繁体字后,再齐读繁体字组合的词语)

(2)同桌把简化字那边掩盖好,互相检查认读繁体字的情况。

三、教学第三题

(1)出示幻灯片:

演讲一讲演 

雪白——白雪

(2)让学生读,比较前后词义一样不一样,有什么不同。

教学中通过读,比较说明理由,让学生体会到组成词语的字相同,但因为字序不同,有的词义相同,有的词义不同。

要注意,学生说每组词义,主要是领会,不要求机械记忆。

(1)默读、思考:

这题中还有四组词语,比较看哪几组前后词义相同,哪几组前后词义不同?

(2)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哪位同学还能举出一组词义相同和一组词义不同的?

编选——选编 

人名——名人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1)指名读第

(1)句话。

(2)这道题毛病出在哪儿?

怎么改?

(学生独立修改后,交流,说明修改的理由)

(1)学生试着修改第

(2)、(3)句。

(2)教师巡视。

(3)同桌交流再汇报。

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他喊他去他家玩,他答应了。

(2)这次期末考试我们班几乎根本没有不及格的同学。

(3)我们要端正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

二、教学第五题

(1)学生自由读12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12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学生可查词典,或教师适当给予讲解。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桌练习背诵。

(3)指名读。

(1)集体背。

(2)指名背。

三、教学第六题

教师说清题目的要求。

(一是朗读,二是背诵)

(1)查字典,把不会读的字注音,并写出它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字词解释出来。

(2)自由读这两句古代名人的名言。

(3)老师简介老子和孙子。

(4)指导学生通过读,弄明白两句名言的意思。

第一句名言的意思是:

祸患啊,幸福正依附在它的身上;

幸福啊,祸患正隐伏在它的内部。

教育学生要正确看待幸福与祸患,知道辩证地看待问题,即祸患有可能转变为幸福,幸福也有可能转变成祸患。

第二句名言的意思是:

知道他方(指敌人方面)又知道我方的长处和短处,不管打多少次仗都不会失败;

不知道他方的情况而只知道我方的情况,就只有一半取胜的希望,而另一半则是失败;

不知道他方又不知道自己一方,那每一次打仗就必然都失败。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

(3)练习背诵。

(4)指名背诵。

(1)检查朗读。

(2)检查背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1) 

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明白说话的要求:

一是要抓住重点;

二是做速记;

三是转述时要把史律同学发明简易洒水壶的经过说清楚,说完整。

(1)什么是转述?

转述有什么要求?

结合例子,让学生明白,把别人的话说给另外的人听懂就叫转述。

转述时一要注意把别人说的话听清楚,二要注意转述的内容完整性,三要注意说话人的原意,不要随意改动,关键性的内容不能有所遗漏,四要注意人称的变换。

(2)教师介绍史律同学发明简易洒水壶。

听这一遍介绍,要求全班同学认真地听教师介绍,对老师读的这篇文章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只听不记。

(3)教师再次介绍史律同学发明简易洒水壶。

听这一遍介绍,要求全班同学在认真地听的同时记录要点。

可以提供连词“首先、接着、然后、最后”,让学生速记要点,记录的内容只要自己能看懂就可以了。

(4)讨论所记录的要点,组织同桌或四人一小组练习转述,教师提示人称的变换。

(1)小组选代表转述给全班同学听。

(2)师生共同评议。

师提示同学们听时从经过是否完整清楚,人称交代是否明白两个方面去评议。

要点提示:

首先,他在雪碧瓶盖上戳了些小眼,结果水不能自动地洒出来,接着,他发现了医院挂水用的盐水瓶,受到了启发,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白了原因,最后终于发明了简易洒水壶。

二、教学第八题(略)

《第十一册练习2》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