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6614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docx

《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docx

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

《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

第一章外国古代城市建设史

一、起源

原始社会---狩猎、采集,有穴居、巢居,以游猎为主

新石器时代中期---农业革命(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畜牧业)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剥离出来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品、货币交易、商人

三个特点:

有秩序、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显示社会等级,辟邪与占卜

城市:

交通便利、利于交易、防卫需要

城市的发源地:

尼罗河流域的埃及,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黄河中下游的中国,印度河流域的印度

二、古埃及的城市

1、古埃及城市特点:

1.城市一般沿尼罗河布置,注意因地制宜;2.有统一规划,形制较规整;3.有简单的功能分区;4.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

2、古埃及典型的城市有:

孟菲斯城----古埃及第一王朝的都城,反映人与神、死的对立;神与死者的结合

底比斯城----十一王朝首都,反映神与人相结合,与死者的对立,生死观念转变

卡洪城----古埃及城市典型布局

阿玛纳城----新王国时期建造,城市有良好的功能分区,棋盘式道路,把神权向人权转化

1)卡洪城

特点:

a.有简单的功能分区:

按阶级分区;b.规划比较方整,有统一的规划

2)阿玛纳城

特点:

a.有一定的分区;b.道路基本为棋盘式;c.中央区的建设;d.城市没有神秘、巫术、昏暗和阴沉的感觉

三、美索不达米亚的城市

1、比较有名的几个朝代有:

a.苏美尔人的城市国家;b.古巴比伦王国;c.亚述帝国;d.新巴比伦王国。

2.宗教文化:

对神权的崇拜很淡,并没有政教合一,文化是交汇融合的,信仰多神教。

3、美索不达米亚的城市特点:

a.多建于河边的高地上;b.城市大多不太规则;c.城市内的主要建筑是宗教和宫殿;d.城市有明显的防御作用;e.城市中有铺砌的街道和下水道

4、典型城市举例:

1)乌尔城

特点:

a.城市平面呈不规则的卵形;b.城市由中间城寨和外城构成;c.中间城寨宗教、宫殿、星象台占有大面积。

2)新巴比伦城

a.城市布局不规整;b.防御作用非常明显;c.市中心布置在主干道和河流之间;d.所有住宅都向院内开门;e.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

5、城市建设成就

1.地方特色建筑形式和城市布局形式(乌尔城);2.建筑的全方位防御。

;3.主权和神权的统一,城市公共中心的出现;4.城市建设中体现宇宙的观念,城市与宇宙观  的结合。

;5.能够建造大型的建筑群,(综合性,大体量)

四、古希腊的城市

1、社会进程及各阶段城市建设

爱琴文明时期;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

2、促动了雅典的快速发展的三个原因:

a.希腊的雅典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三条航道的叉口,各方面发达)

b.是打败波斯的主力军(成为各战军的首领,使之融合了多方面的、全希腊的文化)

c.雅典的氏族部落破坏最砌底,自由民是战争的主力军,主动性更强,在各方面建设上积极性更强。

3、希腊化时期

城市中心:

由庙宇卫城转变为城市中心广场

遵循:

严格的几何和数学规律与秩序

广场周边设敞廊、讲求透视效果和气势

4、古希腊城市特征

a.城市形成统一整体,无封闭,独立区域,功能分区不明确,广场、剧院只是一些特殊点,居住区无等级之分,都能达到公共区

b.城市分三个部分,建居住区,祭祀区、公共活动区,之间并无明确界线,国家体现全体利益和公共区的管理,祭祀区是景观观赏区,因此应有一定距离。

c.城市力争与自然取得平衡,建筑整体用不规划达到与不规划的自然协调,单体又以自然的特征突出自己。

d.自觉控制城市发展规模。

5、发展过程

a.早期代表:

雅典卫城

b.兴盛期代表:

米列特城

希波丹姆式城市:

城市广泛使用方格网形道路划分街坊,道路无主次之分,城市中心布置政治、商业、文化中心,市中心一般是围绕广场布置,广场是主要道路的交叉点。

c.后期代表:

帕加拉城

6、典型城市举例

1.雅典帕提农神庙

雅典卫城的艺术价值:

A.建筑群布局:

a.按献祭活动展开布置,在运动中展开和深入;b.建筑沿周边自由布置,朝向不死板;c.充分利用地形,自由活波布局

B.建筑的总体构图:

a.雅典娜神像把周边式建筑收入构图中心;b.对比当中求统一,丰富了空间层次;c.协调中求统一

评价:

雅典卫城是建筑发展史上一直为人们借鉴的典范,自由活波的布局,群体之间的关系处理,利用环境,考虑人的活动要求,建筑的个体处理,构图中心的突出都具有很高的借鉴作用。

2.米列特城

特点:

a.城市由小方格网道路构成;b.围绕广场布置建筑;c.市中心由广场、露天剧场、市场、运动场构成;d.城市的布局虽规则,但它的建筑群艺术布局不够

五、古罗马的城市

1、罗马的城市

罗马城——首都庞贝城——商贸和休疗养城市提姆加德城——典型的古罗马营寨城

2、罗马城市特点:

1)罗马营寨城成为城市发展的基础;

营寨城:

随着罗马势力发展以后,他的军队打到亚、非、拉地区,军队驻扎所设防的城寨,当领土固定下来后,就变为永久性的居民点。

营寨城的特点:

a.有统一的布局,城市是正方形的;b.布局比较规整,城市里有两条相互垂直的道路形成骨架,在道路的起始点和交叉点的地方布置公共建筑,中心是阅马场后发展为中心广场;c.城市都有壮观的凯旋门

2)城市规模较大,建筑质量较好;

3)市政设施工程的成就比较突出。

3、城市建设历程

1.早期--伊达拉里亚时期的城市建设

城市建筑有同于希腊的城市自由发展,而且有很明确的城市建设,分四步

(1)城市选址(高地,利于进攻、防守)

(2)地块划分(以宗教思想作为指导,天体模式,反映罗马人的宇宙观)

(3)确定街道走向(依据功能划分而建)

(4)城市奠基仪式

2.中期--罗马共和时期的城市建设

3.后期--罗马帝国时期的城市建设

4、古罗马典型城市举例

1.罗马城

特点:

a.较长时间内自发形成的,没有统一规划,但对景处理很好;b.市中心及大型公共建筑处理很好,非常完整;c.市政工程设施得到发展。

2.庞贝城

特点:

a.规模较小,四周绕有石制城墙;b.广场是政治、经济、宗教的中心;c.城市道路建设:

工程设备好,道路坚固;d.城市住宅:

一层或两层,房屋围绕天井

5、古罗马城市规划思想特点:

1)实用性、2)秩序性、3)夸张性

4)维特鲁威与《建筑十书》

公元1世纪的论文集,第一部完整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理论总结;关于理想城市的构想,对后来文艺复兴时期的影响

第二章外国中古城市建设史

一、中世纪初期欧洲城市发展(公元5~公元10世纪)

(一)中世纪初期西欧出现了一个城市衰落时期

衰弱原因:

a.罗马奴隶制在解体的过程中商业、手工业衰落;b.战争频繁;c.以农业为主的日尔曼人由北向南迁徙,破坏了城市

(二)东欧稳定,城市比较繁荣

1.拜占庭文化占据重要的地位

2.宗教建筑仍然占据城市重要位置

3.城市建设以首都君士坦丁堡最为活跃

特点:

a.城市防御;b.道路与广场;c.圣索菲亚教堂

二、中世纪中期欧洲城市发展(公元10~公元15世纪)

(一)西欧的城市重新兴起

(二)中世纪城市特点

1.城市类型:

由商业和宗教发展起来的城市:

如威尼斯;由封建城堡而发展起来的城市:

如波兰的华沙;由罗马营寨城而发展起来的城市:

如巴黎、佛罗伦萨

2.城市规模:

规模不太大

3.城市布局:

总的来说是灵活自由的风格,城市除罗马营寨城外基本上为自发形成的

4.城市中心:

以市政厅、教堂、广场为中心

5.中世纪城市具有良好的城市景观:

a.城市选址好;b.城市有很好的视觉效果和丰富的城市轮廓线(以教堂为视觉中心);c.城市内建筑在材质、形体、线条、形式上都很丰富,公建(教堂)和平民建筑形成良好的对比效果

欧洲主要国家情况:

1.意大利佛罗伦萨:

a.平面为长方形;b.建筑的立面设计;c.市中心的设计。

2.威尼斯3.法国

(四)中世纪其他国家的城市建设

1.阿拉伯

阿拉伯民族以游牧为主,因此城市比较小,城市建设活动也比较少,最主要的城市有巴格达、格兰纳达(阿尔罕伯拉宫)

城市建设特征

A.可兰经向往花园、泉水、树木成荫、甜水充沛的天堂,这对伊.斯兰城市建设与宫殿设计起着重要影响。

B.常简单地划分为若干地区,其城市整体性较弱。

在社会生活中,真正的单位是以某一清真寺为中心的邻里,即穆斯林区。

C.道路类型有两种:

弯弯曲曲的盘街,时而转变走向。

死胡同,只到某些住户门前就截断。

巴格式:

圆形的城市平面,体现天体象征,有良好的防御体系。

城市建设实例耶路撒冷

2.印度

最主要是沙杰汗为王时建的泰姬-玛哈尔陵

3.日本

受中国城市影响很大,平安时期(公元794年-1192年),模仿中国唐文化很深

代表城市:

平城京----以町为基本单位,方格网城市,东西市,和唐不同的是没有城墙

平安京----日本政治和文化中心,也和唐长安城布局类似

天守阁----屋顶上建造望楼,用以军事观望,现在多是以景观的形式出现,已无军事意义。

平城京特点:

①仿长安城,面积约为长安的四分之一。

②整齐的方格形(里坊制)城市。

③无城墙。

三、资本主义萌芽及绝对君权时期城市(中世纪后期)

1、社会背景

文艺复兴指的是古罗马、古希腊文化的再生,马可波罗的环球旅行,促进了各国的交流,逐步使欧洲各国开始超过东方各国。

2、文艺复兴对城市的影响

a.建造了大量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

b.给教堂赋予了世俗性

c.城市中出现了雕塑、喷泉

d.使城市重视广场、园林的建设(源于希腊)

3、建筑案例:

(1)威尼斯圣马可广场

圣马可广场的特点:

A.由2个梯形广场组合成的拐尺形广场,透视效果好

B.艺术处理方面,高耸的钟塔成为城市的标志,与广场周围的水平线成美的对比

C.广场四周底层全采用外廊式做法

D.不同空间互迭和视觉上相似性对比性的运用,达到形体环境的和谐统一的艺术高峰

(2)罗马卡比特城市市政广场(是米开朗琪罗的重要作品之一)

特点:

a.早期按照轴线对称布置的广场;b.合理利用地形,借用远景;c.突出主体建筑元老院;3.提出了理想城市的实践

4、提出了理想城市的实践

典型模式:

a.街道从城市中心向外辐射;b.有利于防御的多边形平面;c.中心设置教堂、宫殿或城堡;d.强调城市的几何形体的构成。

实例:

威尼斯的帕而曼-诺伐城。

设计者:

意大利学者斯卡摩奇。

5、绝对君权时期的古典主义城市规划

A.古典主义:

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也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唯理主义在美学的反映,它体现了有秩序的、有组织的、永恒的王权至上的要求。

B.古典主义城市规划产生的背景:

法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君权制国家,提倡象征中央集权的有组织有秩序的古典主义文化,标榜绝对主义,唯理主义。

C.古典主义城市规划主要内容:

a.在城市当中以宫殿为中心进行城市设计;b.总体布局、建筑平面、立面造型,强调轴线对称,主从关系,突出中心和规则的几何形体;c.以宫殿为中心,放射出一条或几条道路,联系城市其他部分,道路中布置一系列广场

典型的古典主义规划:

巴黎的凡尔赛宫

凡尔赛的建设:

A.位于巴黎西南郊外,由猎庄发展而成

B.宫前有3条放射性大道,呈50度角,将景物包容在同一视野中

C.凡尔赛花园采用强烈的轴线,对称布局,十字水渠,用列树装饰道路,构成无限深远的透视

D.反映了王权至上,体现了唯理主义思想

评价:

凡尔赛宫实际上是一座宫城,它的规划思想、规则布置的大花园,以及三条笔直放射的大道,开创了近代古典主义城市规划的新纪元。

强烈的轴线、对称的平面、十字形水渠以及用列树装饰的道路、各种奇异的园林小品对欧洲的城市规划有很大的影响。

6、东西方封建城市比较

(1).城市性质和作用:

东方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方有可能是分开的。

(2).城市规模:

东方规模比较大;西方规模比较小。

(3).市中心内容:

东方政治统治的中心;西方以教堂广场为中心。

(4).道路网情况:

东方为方格网式;西方为圆形、放射形。

(5).城市景观:

东方城市天际线比较平淡;西方城市天际线比较丰富。

第三章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城市

一、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所面临的问题及欧洲旧城改建

(一)、社会发展背景:

1.城市分布更加不平衡;2.中小城市衰落;3.大城市畸形发展;4.市中心建设;5.交通问题严峻。

(二)、近代城市的一般特点:

1.城市规模扩大,大工业城市出现;2.城市分布适应大工业发展,沿江、河、铁路发展;3.城市功能结构和布局发生变化;4.市政公用设施发展。

(三)、产业革命对近代城市的影响:

1.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2.引起了城市性质的变化;3.引起了城市结构的变化;4.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5.新的公用设施及市政工程的应用;6.城市生态失衡,环境恶化;7.城市用地远远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需要;8.交通混乱不堪。

(四)、欧洲城市建设(改建)

主要原因:

a、努力协调产业革命给城市带来的诸多矛盾;b、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以利于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政治地位。

(实现权力中心结构————经济中心结构转变)。

1、英国的旧城改建

伦敦—早期典型的资本主义商业城

特点:

a.城市由市中心区、码头区、市区构成;b.市中心区是以皇家交易所为中心;c.它的市区和码头区之间有很方便的联系,码头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反映了早期资本主义经济的特征——商品输出

伦敦改建的成果:

a.门机构、制定建筑管理规定;b.形广场的住宅群;c.开放贵族园林为公

园;d.街的整体风貌;e.要的公园(里琴公园、克莱森特公园)、道路交叉口的广场、立面形象。

英国的园林建设:

1730年代的园林设计革命---自由、变化、自然

中国的山水园林+英国的浪漫手法---英华庭院

城市公园运动自然保护意识

2、巴黎改建

一共经历了三次改建

A.雅各宾专政时期:

是为普通老百姓考虑的城市建设,因为统治者是最下层的贫苦人民。

(贫民化的改建---道路、绿化、土地整理,公民美德般单纯的建筑)

B.拿破仑帝国时期:

是为改变城市形象,突出帝都风貌为目的而建设的,如在城市中修建大街、纪念堂、凯旋门、星形广场、练兵场,早期广场的改建。

军事独裁、皇帝、宣传对外战争胜利;代表大资产阶级的政权;城市面貌---灰色屋顶的多层住宅建筑;有连续券廊的里沃利大街;巴黎西部的贵族区建设;凯旋门和明星广场;巴黎的核心---协和广场。

C.拿破仑第三时期——奥斯曼巴黎改建计划:

奥斯曼在贯彻帝都风貌的前提下,又开辟许多大街,是为了便于镇压反动,同时也改变了城市面貌,最重要的是大十字街巷的形成。

a.背景——欧洲中心之一

面对工业化的发展,法国建造了一道有凸堡的城墙,隔绝了市区与郊区的联系,当时欧洲的铁路网已形成,巴黎成为最大的铁路枢纽,现状与工业化之间产生矛盾,决定大规模改建。

b.目的——功能需要、宣传帝国、军事防御

解决工业化所带来的混乱状态,美化首都,排挤日益壮大的无产阶级并调和阶级矛盾

c.内容:

1)十字干道和环路;2)持续17年的道路建设;3)重视市中心,重要公共建筑的建设;4)大量的绿化建设;5)城市中心---分区设置中心;6)市政设施建设的近代化。

e.缺失——贫民问题,内外交通衔接矛盾。

二、近代殖民地城市及美国新建的大城市

(一)、社会背景

殖民地城市是统治阶级为了自己利于生产,使它的建设没有特色,千篇一律;扩大再生产;“僧多粥少”;新航线;新营寨城————殖民地城市

(二)、城市一般特点:

a.平面简单,方格网布局;b.城市绿地,公共中心,子系统无统筹安排;c.城市只考虑两维空间;d.对城市的人口无预测;e.城市规划布局与当地历史、文脉无关系;f.城市体现了强烈的阶级对立性。

(三)、美国新建大城市

1.纽约

规划小组:

由律师、地产商、测量师组成。

特点:

a.方格网形道路;b.城市公共用地少;c.城市人口发展迅速。

2.华盛顿

由法国军事工程师朗方做了一定的规划,出发点是城市的形态而不是功能上的考虑,由于朗方在法国居住过,因此为了体现国家的雄伟,还是采用了法国的园林式规划,街道很宽,蜘蛛网式的道路布局,街道面积和公共的面积在城市中所占比例甚大,动静区比例失衡,极不合适.

3.芝加哥

特点:

a.市中心建有摩天楼;b.建立了芝加哥城市与郊区公路干道系统;c.有一定的预见性;d.考虑了城市发展的自然环境。

三、近代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一)、产业革命对近代城市的影响:

(1)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2)新的公用设施及市政工程的应用;(3)城市生态失衡,环境恶化;(4)交通混乱不堪。

(二)、空想社会主义城市

1、概念:

指资本主义早期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的种种社会改良的思想。

2、理论模式和实践: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

欧文——新协和村

傅立叶——法朗吉

规划思想的出发点是为着解决广大劳动者的生活、工作问题,在城市规划思想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评价:

过分的夸大理性的作用,并把社会主义看做是超越一切阶级,是其他阶级所不能接受的。

规划思想的出发点是为着解决广大劳动者的生活、工作问题,在城市规划思想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三)、“田园城市”理论

1898年埃比尼泽·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

1、具备条件

(1)土地归集体所有;

(2)把贷款利率固定在最低水平,而取得的利润用作社区的设施建设;

(3)通过城市绿带限制城市用地的扩张;

(4)用城市的建设审查制度来保证城市建设的变化与和谐。

2、概念:

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

3、历史贡献

(1)在城市规划指导思想上,摆脱了传统规划主要用来显示统治者权威或张扬规划师个人审美情趣的旧模式,提出了关心人民利益的宗旨;

(2)摆脱了就城市论城市的狭隘观念,从城乡结合的角度将其作为一个体系来解决;

(3)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及其实践的发展起到了启蒙作用;

(4)首开了在城市规划中进行社会研究的先河,以改良社会为城市规划的目标导向。

4、评价:

花园城市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提出了现代工业城市适宜规模问题,对人口密度、城市绿化、城市经济问题以及城市发展的总体模式等作了一定的研究,对城市规划学科有一定的影响,并且直接孕育了英国卫星城的理论。

(四)、法国戈涅的“工业城市”

1、规划论点:

a.城市选址:

城市应接近原料产地,能源与交通应和工业相配合

b.工业城市应当按功能分区

c.应用新建筑采用新材料,建筑处理简单而不加装饰

(五)、马塔的“带形城市”理论

1、规划论点

a.近代城市应该以一条主要的交通干线作为骨架,城市长度无限,宽度有限

b.主干道宽40米,每隔300米再建一条次干道

c.不仅仅是城市规划的形式,还是城市分布的形式,形成一个网格形城市系统

2.评价:

保证了城市居住环境质量,与自然联系密切,可以统一规划,市政设施非常方便,交通运输有利于远距离的直达交通,对以后城市分散主义有一定的影响。

第四章现代城市

一、社会发展背景:

1.城市分布更加不平衡;2.中小城市衰落;3.大城市畸形发展;4.市中心建设;5.交通问题严峻

二、有机疏散

(1)沙里宁(ElielSaarinen)

1918,形成观点(芬兰,大赫尔辛基规划)

1934,《城市-它的成长、衰败与未来》

(2)观点:

1.城市是有机体,不能任其凝结为巨大块体,生老病死现象/进程,病理学观察;2.有机秩序原则是大自然基本规律,也是建筑(规划)的基本原则;3.城市日常活动安排--功能性集中,集中点的有机疏散;4.城市应为自己今后的成长预留空间;5.交通网络是城市的血管。

通过有机疏散,改变、调整城市结构、形态,使之避免大城市弊端。

(3)意义、影响:

1.提供了一个观察、分析城市的独特视角;2.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由集中到分散;3.对大城市空间疏导实践的指导意义--组团城市模式、卫星城(新城)建设。

(4)评价:

提供解决大城市矛盾和弊端的“适度分散”思路;与社会改善构想结合;忽视城市聚集效应规律对城市规模与空间形态的要求和影响

三、卫星城规划的理论和实践

1.卫星城--源于19世纪末霍华德的花园城市理论

原因:

主要是为了解决大城市问题,大城市工业和人口增长很快,使得城市膨胀

解释:

将城市的人口和产业向大城市以外地区疏散,从而降低大城市的人口,建筑密度,在大城市外围所建的城市

2、理论

A.卧城(一次大战前后)

概念:

除了居住建筑以外还没有最起码的生活福利设施,居民的工作、生活和文化活动需要去母城解决,一般称为睡觉的城市,只疏散人口不疏散产业。

B.半独立的卫星城

概念:

除了居住建筑以外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工业企业和服务设施,使一部分人能工作,另一部分人去母城解决。

典型代表:

瑞典斯德哥尔摩附近的威林比城

C.完全独立的卫星城(二次大战以后)

a.概念:

按比例疏散人口和产业,有成套的服务设施,居住条件、公用设施、文化生活的等级具备或不亚于大城市,使居民能够就地工作和生活。

b.典型城市:

英国的哈罗

3、1924,国际城市会议(阿姆斯特丹)定义:

经济、社会、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

认为是防止大城市蔓延的重要手段

4、与“田园城市”的渊源与区别

渊源:

思路(城市发展新途径,疏导…)与形态启发

区别:

不是城市发展全新模式,而是针对大城市问题的空间应对手段

5、三代卫星城之间区别和联系

A.联系:

目的一样——疏散大城市的人口和工业

方式一样——都是对花园城市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B.区别:

卧城——只疏散人口不疏散产业,是不成功的

第二代——疏散部分的人口和产业,是不彻底的

第三代——按比例疏散人口和产业,满足人的要求

3.评价:

它的建设对涌入大城市的人口进行了截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它对疏散大城市的人口不明显,同时在它自己不断完善和扩大的同时,吸引大量的人口本身逐渐扩大,与大城市连在一起。

总体来说,卫星城理论是不够成功的。

四、雅典宪章

1.概念:

指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在雅典开会,中心议题是城市规划,并制定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这个大纲集中反映了当时新建筑学派的论点,并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活动的正常进行。

2.八大论点

a.城市要与周围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b.提出了城市的四大活动

c.居住是城市的第一活动

d.确定好居住与工作的关系

e.游憩场所和新建的居住区必须留有绿地,旧区旧建筑拆掉建绿地,市郊有良好的风景地带

f.交通:

街道要进行功能分类,道路的宽度要按调查的交通量来确定

g.对于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

要保留名胜古迹

h.总结:

再一次强调要按功能分区,邻里单位来组织,强调立法,强调城市规划的三维空间,单栋建筑的表现

3.关于城市4大功能的问题与建议

(1)居住城市中为首的要素

问题:

环境条件与居住社会空间分异

低收入区/高密度区选址恶劣,而高收入/低密度区反之(未揭示原因)

受到污染(工业、汽车)

建议:

选址于城市最好地段,严禁布局于交通干道沿线

规划为安全、舒适、方便、宁静的邻里单位

为游憩空间等需求预留空地

控制密度,改善环境(人口高密度区建高层)

(2)工作

问题:

与居住区相距过远,二者间缺乏有组织的交通

工业因地价原因迁往郊区等

建议:

工业分类布置,考虑行业关系

小型、无污染工业可布置于城区

工业与居住区之间以绿带隔离,并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