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咚》教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01636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咕咚》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咕咚》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咕咚》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咕咚》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咕咚》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咕咚》教案.doc

《《咕咚》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咕咚》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咕咚》教案.doc

《咕咚》教学设计

即墨区第三实验小学韩晨晨

【教材分析】

《咕咚》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的是一只小兔偶然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野牛提出质疑,大家去看了才明白:

“咕咚”原来是成熟的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

这个故事告诉大家:

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筋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跟从。

教学目标:

1.认识“咕、咚”等12个生字;会写“象、家、跟”3个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生活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教学重点及难点:

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或联系生活的方式猜字、认字。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课题

1.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和之前学过的课文不太一样——大部分的字都不带拼音了,只有几个字有拼音。

那遇到不认识的字我们就要大胆地猜一猜。

【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本课和前面学过的课文,发现不同,让学生初步懂得遇到不认识没有注音的字,要学着猜读。

2.出示课题“咕咚”,指名读。

3.引导质疑:

你是怎么猜的?

【预设:

根据右半部分猜的;生活中听过这个声音】

4.再猜一猜这个词语什么意思?

【预设:

是一种声音】

【设计意图:

通过猜读“咕咚”,激发学生猜字的兴趣,为接下来的猜字、认字做好铺垫。

过渡: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由一个声音引发的小故事。

二、归纳方法,识记生字

(一)整体感知课文

快速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会的字想办法猜一猜。

【设计意图:

读好课文是学好课文的基础,通过朗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整体感知。

对课文朗读要明确要求,才能养成认真预习的好习惯,为理解课文内容打好基础。

(二)猜字、认字

课文读完了,看看这些生字你认识吗?

1.鹿、象

出示图片和字,指名读。

①你是怎么认识的?

【预设:

看图片认识的;在电视上见过;通过词语认识的】

师总结:

其实有些字我们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只不过不知道这个字的样子。

②你在生活中还认识了哪些字?

举例:

电视机、电冰箱(出示图片和词语)指名读。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发掘生活中认识的字,知道在生活中识字是一个识字的好方法。

③汉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字形会发生一些变化。

(出示“鹿”、“象”的演变过程)

师总结:

有一些汉字就是根据小动物的样子造出来的。

我们的汉字神奇吧?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观察“鹿”、“象”的演变,初步了解象形字的由来——根据物体的形状创造出来的,感受汉字的神奇。

④拓展运用:

出示其他的象形字——鸟、羊、龟、鱼,学生猜读。

【设计意图:

巩固运用学会的识字方法。

2.吓、拦

过渡:

我们继续来猜字游戏。

这些字长得可不像了,你能猜出来吗?

①你是怎么猜的?

【预设:

根据字的右半部分猜的】

②加大难度,这两个字什么意思?

【预设:

“吓”和声音有关,“拦”和手有关】

师总结:

像这样一部分表示声音,一部分表示意思的字,叫做形声字。

这样的汉字还有很多,我们又学了一个识字方法。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形声字构字规律,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也是识字的好方法。

③拓展运用:

出示其他的形声字——

蚂蚁蜘蛛蚯蚓

哗啦叽喳呼噜

【设计意图:

巩固运用学会的识字方法。

3.其他生字

过渡:

课文还有一些字我们要认识,借助拼音,相信同学们都会读了。

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设计意图:

借助拼音识字,学生已经掌握得很好,检查环节不可缺少。

三、指导写字

过渡:

字认识了,我们来写一写。

1.“象”

①写好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教师指导:

写好“象”字要注意:

象鼻长,象身直,四肢舒展。

即撇稍长;弯钩起笔和最后落笔都要回到竖中线上,但不能写成竖钩;最后四画要写舒展。

【设计意图:

写字是低年级学段又一学习重点,要培养学生写字之前仔细观察的习惯,重点易错笔画老师要示范指导。

②生描红仿写,师巡回指导,纠正姿势。

2.“家”

①观察一下“家”和“象”,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有相同的部分】

按照刚才说的“象”的写法,你来写一写“家”。

【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观察,寻找两字的相同之处,锻炼学生自主观察、仿写的能力。

②生描红仿写,师巡回指导,纠正姿势。

四、学习课文

(一)检查朗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

【预设:

7个。

指名读,教师相机纠正。

2.课文讲了______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着跑,只有_____没有跟着跑,问大伙,帮助大伙弄清了真相的事。

【设计意图:

读好课文是学好课文的基础,因此课文朗读的检查非常必要。

通过朗读,了解故事主要内容,为解读文本打好基础。

(二)以读促讲,品读语气。

1.第一部分(2-3自然段)

过渡:

这一声“咕咚”可把小兔子吓坏了。

①(出示图一)看看,小兔子怎么做的?

【预设:

撒腿就跑;转身就跑】

②出示句子:

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指名读,相机指导语气。

③出示句子:

兔子一边跑一边叫:

“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指名读,师范读。

【设计意图:

朗读也是教学的重点。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兔子害怕的心情。

学生语气把握不到位的时候,教师的范读就十分重要。

④出示“一边……一边……”,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设计意图:

课本中的知识点要学以致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⑤过渡:

小猴子一听,也跟着跑起来,他一边___一边____:

“_______________”

小猴子不仅吓得叫起来,还“大叫”

出示句子:

他一边跑一边大叫:

“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语气。

【设计意图:

朗读也是教学的重点。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小猴子更加害怕的心情。

2.第二部分(第四自然段)

过渡:

其他动物听见了,也跟着跑起来,狐狸、山羊、小鹿跟着跑起来了。

齐读。

3.师生进行角色体验,学习第5自然段。

过渡:

就连力大无穷的大象居然也跟着跑起来。

只有野牛没有跟着跑。

老师来当野牛采访一下小动物们:

大象:

大象,你看见“咕咚”在哪儿了吗?

没看见那为什么跑?

【预设:

没看见。

其他动物跑了,我就跟着跑。

猴子:

小猴子,你看见“咕咚”在哪儿了吗?

【预设:

没看见。

山羊:

山羊,你呢?

你看见了吗?

【预设:

没看见。

狐狸:

你呢?

【预设:

我也没看见。

兔子:

兔子,你是最先跑的,那你看见“咕咚”了吗?

【预设:

我没看见,我听见了,“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那赶紧带我们去看看到底“咕咚”是什么怪物?

【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角色体验,进入故事角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小动物们盲目跟从的心理。

4.出示第6自然段。

齐读。

①你为什么笑呀?

【预设:

原来“咕咚”根本不是怪物,就是木瓜掉到水里发出的声音。

②再碰到这样的事情,你知不知道怎么做了?

【预设:

要先弄明白了;要勇敢面对】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感悟。

总结:

同学们以后遇事要多思考,不要还没弄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就盲目跟从(板书:

跟从)别人。

5.指导书写“跟”

①观察“跟”,要写好这个字注意什么?

【预设:

左窄右宽;压线笔画;捺舒展】

②生描红仿写,师巡回指导,纠正姿势。

五、布置作业:

回家把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附:

板书设计

           20咕咚

     (贴图)兔子大伙野牛

跑跟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