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外国语学校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2781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8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外国语学校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成都市外国语学校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成都市外国语学校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成都市外国语学校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成都市外国语学校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成都市外国语学校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成都市外国语学校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成都市外国语学校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成都市外国语学校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成都市外国语学校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成都市外国语学校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成都市外国语学校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成都市外国语学校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成都市外国语学校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成都市外国语学校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成都市外国语学校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成都市外国语学校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成都市外国语学校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成都市外国语学校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成都市外国语学校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都市外国语学校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成都市外国语学校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外国语学校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都市外国语学校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成都市外国语学校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

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20-2021年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用如图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浓盐酸与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

C.氯化氢分子比氨分子运动得快

D.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2.最近,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

这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

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B.反应前后H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

3D.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3.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H②Fe2+③Cu④P2O5⑤Fe3+⑥NaCl

A.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①④⑥

B.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是③④⑥

C.②⑤的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D.④中的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5个氧原子

4.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基本的规律之一。

下列装置及实验(天平未画出)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

B.

C.

D.

5.现有18.6gNaOH和Na2CO3固体混合物,已知钠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23:

3,则原混合固体中含有钠元素的质量为()

A.9.2gB.6.9gC.4.6gD.2.3g

6.正确记录实验数据是一项实验基本技能,某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错误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

固体

B.用

量筒量取

蒸馏水

C.在

试管中倒入约

蒸馏水进行加热

D.用温度计测得水温为

7.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8.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粒子共能表示四种元素

B.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c、e

C.图中b粒子的化学符号为Mg2+

D.图中d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

C.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后挤压取液

D.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O2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10.关于下列五种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④属于不同种元素

B.②⑤属于金属元素

C.④⑤均具有稳定结构

D.①③两种粒子可以形成化合物MgCl2

11.对以下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错误的是

A.①②属于同一种元素B.①④的化学性质相似

C.①得到电子可形成③D.②③表示不同种离子

12.下列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表示四种元素的不同粒子

B.②④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O

C.图①表示的微粒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变成阳离子

D.以上微粒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元素均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二周期

13.下列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装置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是的(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A.

B.

C.

D.

14.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来做家庭小实验,其乐无穷!

小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a、d为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湿润棉花,b、c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浸过的干燥棉花。

垂直固定装璃管的装置末画出)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下列关于该实验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推压性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

B.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注射器内的液体可为稀硫酸

C.利用该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装置的左半部也可用于制取氧气

15.下列关于S+O2

SO2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表示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B.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是2:

1

C.反应前后硫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1:

1

16.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生成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1:

4

C.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D.该反应的生成物都是单质

17.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钙离子:

Ca+2          

B.2个氢原子:

H2

C.氧化钠中氧元素化合价:

Na2OD.3个氯分子:

3Cl2

18.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

下列著名诗句所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与化学变化相关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19.下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

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A.①变红,③不变红

B.④变红,③不变红

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20.“

”和“

”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

A.

B.

C.

D.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气体的实验宝制取是学生必备的基本实验技能,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数字的仪器名称①_____,②_____。

(2)在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除了用手紧握的方法外,还可以用_____方法。

(3)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管口_____(填“a”或“b”)进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后撤离导气管的后果是_____。

用E装置进行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要将细铁丝绕成螺旋状的原因是_____。

E装置中水的作用是_____。

(4)实验室制取CO2时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用C装置收集CO2的原因是_____。

(5)图中的F装置可用来测生成氧气的体积。

进行操作时,集气瓶未装满水是否影响实验结果_____(填“是”或“否”)。

(6)资料卡片:

氨气(NH3)通常情况下是有剌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遇到氨气变蓝色;氨气遇到浓盐酸(挥发出HCl气体)时冒白烟(NH4Cl固体);加热熟石灰固体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物可以生成氨气。

通过学习资料卡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氨气的化学性质_____。

②制取氨气时的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填字母序号),收集裝置应选择_____(填字母序号)。

③氨气遇到浓盐酸冒白烟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2.如图1是利用数字化仪器测定CO2含量的探究实验

(1)按照图A所示连接实验装置,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实验要成功,生成平稳二氧化碳流很重要,下列方法___________(填序号)可以得到平稳的二氧化碳流。

①把石灰石加入装有稀盐酸的试管中。

②把稀盐酸缓缓加入盛有石灰石的试管中。

(3)用装置A制取CO2气体,并分别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两锥形瓶气体备用,其中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应选用的装置为________(填B或C)。

收集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观察到____________,说明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

(4)装置D可以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相比A装置其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

(5)采用E图装置,将注射器中等量、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注入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的CO2气体的锥形瓶内(NaOH溶液均过量,NaOH溶液吸收CO2气体),得到如图2所示的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填“排水法”或“排空气法”)收集到CO2的含量较高,请结合上图说明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

23.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择_____(填字母),但需略作改进,改进方法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为了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的收集装置为_____;为了回收二氧化锰,正确的操作先后顺序是_____(填序号)。

①干燥②溶解③过滤④洗涤

(3)装置F可用来制备CO2,其优点为_____,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4)如图装置又称为“多功能瓶”,可用于收集气体,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为_____;可用于检验CO2,进气口为_____(填“a”或“b”),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纯度,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测定了实验装置(如图1)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

X曲线表示压强变化趋势,Y曲线表示_____(填“温度”或“氧气浓度”)的变化趋势。

结合Y、Z两条曲线,解释图2中X曲线AB段压强变化的原因_____。

24.

(1)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①实验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设计实验1、3的目的是研究______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2)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提示,白磷的着火点为40℃)

①通过下表进行现象分析:

可燃物

与氧气接触

温度达到着火点

是否燃烧

甲①

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

甲②

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

乙①(例)

乙②

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

②通过以上分析,推出燃烧需要氧气的依据是______。

25.某淡黄色的颗粒状固体,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通常状况下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例如:

它与CO2反应时,只生成了Na2CO3和O2,它与稀盐酸反应时,只生成了NaCl、H2O和O2.上课时,老师做了如下实验:

a.取少量的淡黄色的颗粒状固体投入到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可观察到产生了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再向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可观察到烧杯中溶液变红.

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淡黄色的颗粒状固体中一定含有元素.你做出这个判断的理由是.

(2)实验a中产生的气体,可用法收集.

(3)同学们对实验a中产生的气体的组成看法不一,提出了以下几种假设:

①该气体是CO;②该气体是H2.

请你推测该气体还可能是(写化学式).

(4)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在(3)中的推测(写出简要操作步骤,反应现象和结论).

操作步骤

 

反应现象

 

结论

 

26.用下图实验装置验证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产物(固定装置省略、装置气密性良好)。

①A处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②B中固体由黑变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说明一氧化碳有_____性。

③有关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_____(选填编号)。

a.A中消耗的碳粉的物质的量等于B中消耗的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

b.C的作用是收集剩余的一氧化碳

c.点燃e处,火焰呈淡蓝色

d.B处玻璃管中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消耗的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

④上图实验装置设计还不能完全证明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产物,请说明理由_____。

27.(6分)在一次探究活动中,小强用塑料吸管向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不断吹气,在吹气的过程中发现石灰水先出现浑浊后又变澄清,他感到很意外.小强又将纯净的CO2持续通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与上次相同。

(1)小强做第二次实验的目的是.

(2)小强从老师那里得知:

CO2能与CaCO3和H2O继续反应生成Ca(HCO3)2.由此小强推测出Ca(HCO3)2的一条物理性质是.

(3)小强还想了解Ca(HCO3)2的化学性质.查阅资料后得知碳酸氢钙[Ca(HCO3)2]受热易分解,生成难溶性的化合物、气体等物质.他与同学们一起对碳酸氢钙受热分解后产物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1.生成的难溶性化合物可能是碳酸钙.经实验探究结论正确.

猜想2.放出的气体可能是O2、H2、CO、CO2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探究)

小强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探究气体的成分.

操作1.加热A装置,一段时间后,B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操作2.在a处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无明显变化.

(实验结论)

结论1.碳酸氢钙分解产生的气体一定有.

结论2.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a(HCO3)2

CaCO3+CO2↑

(表达交流)

交流1.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操作2实验中存在的不足是.

交流2.小组内某同学对上述结论提出异议:

该同学的观点

你是否赞同该观点并阐述理由

该实验没有对氧气进行验证

 

“结论2”不正确

 

28.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序号),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该装置需做一点改进的是________,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______时,便可开始收集。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一组装置是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图G是某同学利用报废试管设计的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该设计除了废物利用的优点外,请另写一个优点:

________。

(3)用收集的氧气完成图E铁丝燃烧的实验,集气瓶中预先放少量水的原因是_______;如图F向装满CO2的软塑料瓶注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铵。

【详解】

A、ab段变红,bc段变蓝可以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铵;C、b处产生白烟,说明氨分子运动的快,氯化氢分子运动的慢;D、在该过程有新的物质氯化铵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2.C

解析:

C

【解析】

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

CO2和H2在条件下转化为甲醇(CH3OH)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

CO2+3H2

CH3OH+H2O。

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的氢气是单质,该反应中四种物质不是均为化合物,错误;B、反应前的H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水中H元素化合价为+1价,反应前后H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错误;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

3,正确;D、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发生改变,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比较简便的方法是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分析解答。

3.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元素符号的意义:

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③金属、稀有气体、某些固态非金属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表示该元素的单质;

离子符号书写:

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电荷的数值,数字在左,正负号在右;化学式书写:

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减,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1时不写;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

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Fe2+、Fe3+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原子变成离子的过程中原子核不变,故质子数不变,Fe2+、Fe3+质子数相同。

4.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质量守恒定律只研究化学变化质量问题。

A硝酸银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可以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实验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C镁的燃烧实验,涉及到气体,但是没有在密闭容器内进行,不能称量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D实验生成氧气,逸出,不能称量生成氧气的质量。

故选A.

5.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NaOH和Na2CO3的微粒个数为x,y;所以Na与C的质量比是(x+2y)×23:

(y×12)=23:

3,可得x:

y=2:

1,则原混合固体中含有钠元素的质量为

故选A。

6.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可用托盘天平称取2.9gNaCl固体,故选项实验数据合理。

B、1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可用10mL量筒量取8.3mL蒸馏水,故选项实验数据合理。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在10mL试管中倒入约3mL蒸馏水,没有超过试管容积的

,故选项实验数据合理。

D、温度计能准确到0.1℃,温度计无法测得水温为25.15℃,故选项实验数据不合理。

故选D。

7.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大煤与氧气(或空气)的接触面积,故不符合题意;

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原因是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故不符合题意;

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原因是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故不符合题意;

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符合题意

8.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a和e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图中共表示4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为原子;e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b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镁离子;化学符号为Mg2+,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图中d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会收集不到所制取的气体,造成药品浪费;故A错误;

B、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故B正确;

C、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应先在外面挤压橡胶乳头,赶净空气后再将其伸入液体内;故C错误;

D、先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再把导管移出水槽.这样随着试管的温度越来越低,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就越来越小,内部大气压变小,在外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槽内的水就会被顺着导管压到试管内,可能使试管由于受热不均从而炸裂;故D错误;

故选B.

10.D

解析:

D

【解析】

A、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①和④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错误;B、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②表示的粒子核内质子数为11,为钠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属于金属元素;⑤表示的粒子核内质子数为9,为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属于非金属元素,错误;C、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④⑤的最外层为电子数均为7,不属于相对稳定结构,错误;D、①是氯离子,③是镁离子,①③两种粒子可以形成化合物MgCl2,正确。

故选D。

11.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①②的质子数都是8,属于同一种元素,选项A正确;

B、由于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而①④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两者化学性质相似,选项B正确;

C、①③的质子数不同,①得到电子不能可形成③,选项C错误;

D、②③的质子数不同,核内质子数都不等于核外电子数,表示不同种离子,选项D正确。

故选C。

12.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表示原子核,核内质子数不同的原子或离子属于不同的元素,它们表示氧、氖、钠三种元素的不同粒子,A选项错误;B.②表示的是氧离子,④表示的是钠离子,在化合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一般为-2,钠元素的化合价一般为+1,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故它们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O,B选项正确;C.最外层是8个电子的结构是稳定结构,图①表示的是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变成阴离子,C选项错误;D.氧、氖均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二周期,钠位于第三周期,D选项错误。

故选B。

13.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通入二氧化碳时,虽然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但是无明显现象;

B、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试管中气压减小,从而导致液体在试管中上升;

C、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气球膨胀;

D、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烧杯中的水流入锥形瓶中。

故选A。

14.B

解析:

B

【解析】

A.注射器有刻度,通过推压性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正确;B.稀硫酸和块状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常使反应停止,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注射器内的液体应为稀盐酸,而不是稀硫酸,错误;C.利用该装置进行试验时,将玻璃管内的abcd四处分别放置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纸,ad处放置湿润的,bc处放置干燥的,可观察到,湿润的试纸变红,且d处先变红,a处后变红,而干燥的试纸不变色,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正确;D.该装置的左半部相当于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故也可用于过氧化氢法制取氧气,正确。

故选B。

15.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表示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是正确的叙述;

B.根据质量关系可知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是1:

1,原选项是错误的叙述,;

C.反应前后硫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是正确的叙述;

D.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知,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1:

1,是正确的叙述;故选B。

16.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由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是:

【详解】

A、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正确;B、由上图可知,生成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1:

3,错误;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正确;D、由微粒的构成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的分子都是由同种的原子构成的,都是单质,正确。

故选B。

17.D

解析:

D

【解析】

A、钙离子:

Ca2+,数字应在正负号前面,故A错误;B、2个氢原子: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