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层沟通策略与内部控制评价之关系研究1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09503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层沟通策略与内部控制评价之关系研究1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管理层沟通策略与内部控制评价之关系研究1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管理层沟通策略与内部控制评价之关系研究1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管理层沟通策略与内部控制评价之关系研究1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层沟通策略与内部控制评价之关系研究1Word文件下载.doc

《管理层沟通策略与内部控制评价之关系研究1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层沟通策略与内部控制评价之关系研究1Word文件下载.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管理层沟通策略与内部控制评价之关系研究1Word文件下载.doc

1.企业管理实践的需求评价

无论是COSO委员会发布的内部控制框架还是《基本规范》都肯定了管理体系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内部控制是融于管理体系的。

具体体现在,从内部控制的设计、实施到评价,都要对企业自身管理要求和业务特点给予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如何建立起一套适应本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体系至关重要。

事实上,在内部控制的运行过程中,管理层更加迫切地需要了解现行的内部控制体系相对于本企业的特点而言,是否存在、存在何种内部控制缺陷,以及其严重程度如何。

只有在对内部控制缺陷本身和产生缺陷的根源加以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优化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而服务于企业管理实践。

2.投资者理性决策评价

公司价值是理性的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然而,作为“结果”的公司价值需要“过程”来支撑,即公司价值需要良好的内部控制提供基本保障。

投资者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关注主要体现在:

被投资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缺陷、缺陷的严重程度如何、缺陷是否已经修复以及修复效果如何。

向投资者提供内部控制相关信息,尤其是有关内部控制缺陷的信息,一方面使投资者的决策依据更加客观、准确,更有助于他们做出准确判断。

另一方面,可以促使企业管理层提升内部控制质量,更好地履行受托责任。

3.政府部门有效监管评价

自美国颁布SOX法案以来,作为对SOX法案302条款和404条款的遵循,美国上市公司在提交管理层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同时还需要提交一份针对这份内部控制报告的审计人员的鉴证意见报告。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核心是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

然而,在决定内部控制缺陷是否予以披露时,不同的企业及审计人员选择内部控制缺陷严重程度的标准存在着差异。

只从内部控制缺陷性质角度来说,不同的划分标准使得不同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缺乏可比性,存在普遍的自选择问题,进而造成了执法部门监管的困难。

近些年来,管理层、投资者以及政府部门等利益相关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逐渐上升,这在客观上要求学术界提供更有价值的理论研究以供参考,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问题则是多方关注的焦点。

二、管理层沟通策略与内部控制评价关系分析

1、管理层沟通策略分析

管理层沟通策略包括:

承认策略和抵赖策略。

承认策略是指接受失败事件应有的惩罚,抵赖策略是指拒绝承担失败事件应有的惩罚。

有关沟通策略的心理学资料表明承认和抵赖策略会产生不同的成本和收益。

承认策略的成本来自于承担失败事件的责任而付出的代价。

承认策略的益处就是对失败事件承担责任,从而增加了信任而且避免了将来的内部控制失败的发生。

相反的,抵赖的成本是不对失败事件承担责任,这也就意味着不需要对之前的行为采取补救措施。

因此,采用抵赖策略时就要刻关注将来的行动,就某种程度上而言,要不停地关注将来的行动会不会出错。

因此评价内部控制应关注承认策略和抵赖策略相关的成本和收益。

内部控制之所以存在,主要源于对风险加以防范与应对的初衷。

内部控制缺陷是控制体系实际发挥的作用对预期目标的偏离,内部控制缺陷是内部控制预期目标没有实现的缺憾。

内部控制各个目标的实现并非相互独立的,这就意味着,内部控制缺陷之间也是相互关联的。

2、审计判断与内部控制评价关系

审计工作依赖于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这是因为审计师在实施一系列的控制测试之后,能够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程度做出合理的评价。

如果审计人员确信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有效,则可以缩小实施实质性测试的范围;

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存在缺陷,为了降低审计风险,审计师需要扩大实施实质性测试的范围。

显然,当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时,审计工作强度和审计成本将会增加。

审计工作与内部控制相互促进,审计模式的变革和发展是推动内部控制发展的外部因素。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风险导向审计逐步替代了制度基础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以企业的战略风险为导向,它是建立在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和评价基础之上的现代审计模式。

风险导向审计的广泛应用,更加突出了内部控制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3、管理层与审计师的博弈关系

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审计评价一般包括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和审计师对内部控制的鉴证。

因此,当评价内部控缺陷的严重程度时审计人员通常会对管理层进行调查,因为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负责,并且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审计评价做出解释。

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审计评价的博弈参与主体与其他的企业信息一样,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审计评价的需求方包括:

投资者、管理层、注册会计师、监管部门以及潜在的投资者。

投资者的需求源自对资本安全的顾虑;

管理层的需求始于自身对管理职能的反思和受托责任履行过程的反映;

监管部门和审计人员的评价需求则是由法律、法规对投资者保护派生而来。

内部控制缺陷如何进行评价、由谁评价、评价的标准又是什么?

这都是上述内部控制各利益主体对内部控制缺陷评审计价相互协调的结果。

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具体执行及评价中,不仅要考虑公司管理层的内在激励,还要考虑外在约束,即立法和监管的要求,以及相应的责任追究和惩戒制度、权力机关的监督和审批、外部审计、公众和舆论监督等,其中外部审计人员的鉴证结论在外在约束中承担了非常重要的信号传递作用,经常作为各种机制的判断依据。

因此,贯穿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审计评价全程的管理层与审计师的博弈最为重要。

因此,管理层就会努力与审计人员进行沟通来说明审计人员所观察到的控制偏差并不是严重的控制缺陷。

然而,专业的怀疑精神要求审计人员忽视管理层的沟通策略对内部控制判断审计评价的影响。

在内部控制审计中,内部控制缺陷严重程度的审计评价是复杂的、主观的,这就为管理层的沟通策略对审计判断产生不良影响创造了机会。

研究内部控制缺陷的审计评价时,管理层采取的什么样的沟通策略是研究内部控制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如果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承认本企业存在审计人员判断的信息化控制缺陷,本单位的管理层就会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他们会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这样就会降低审计人员评价企业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

总之,预期内部控制缺陷的解释可以降低管理层承担的责任,可以减少承认策略的成本,还可以使承认策略成为相对有效地沟通策略。

在人工控制偏差中,承认策略并不是一种有效地沟通策略,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非技术信息不能降低管理层应承担的责任。

就抵赖策略而言,我们预期非技术信息不能降低管理层应承担的责任。

因此,对于信息化控制偏差和人工控制偏差而言,我们预期抵赖策略是一种无效的沟通策略。

据此,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其一是存在信息化控制缺陷的情况下,管理层采用承认策略时审计人员评价内部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要低于管理层采用抵赖策略时内部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但是存在人工控制缺陷时,无论管理层采用承认还是抵赖策略审计人员评价内部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相差不多。

其二是存在信息化控制缺陷的情况下,管理层采用承认策略时审计人员可以接受管理层解释的合理程度要高于管理层采用抵赖策略时解释的合理程度,但是存在人工控制缺陷的情况下,无论管理层采用承认还是抵赖策略,审计人员接受管理层解释的合理程度相差不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