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3310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09 大小:28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9页
亲,该文档总共10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10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位置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确定位置,它包含运用两个数据确定位置的方法和利用方格纸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用“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第几排第几座”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平面位置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可以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重难点、关键

1、重难点:

运用两个数据准确表示物体位置。

2、关键: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位置

(一)

教学内容:

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教材2~3页的例1、例2,练习一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经历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重难点:

运用两个数据准确表示物体位置。

关键: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导入新课

1、介绍位置

由学生介绍自己座位所处的位置,然后再介绍几个好朋友所处的位置。

学生介绍位置的方式可能有以下两种:

(1)用“第几组第几座”描述。

(2)用在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来描述。

2、谈话导入

(1)教师肯定以上学生描述的方式。

(2)明确说明本节课我们要进一步学习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

位置

二、探索活动,获取新知

1、教学例1

出示班级座位图

(1)说一说

学生观察座位图,想说谁的位置就跟同伴说一说。

(2)想一想

师:

李刚的位置在哪里?

可以怎样说?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3)写一写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李刚的位置表示出来

A: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课堂,记录不同的表达方式。

B:

展示几个不同的表达方式

(4)讨论

师:

同样都是李刚的位置,大家表示的方法却各有不同。

虽然所有的方法都有道理,但是总让人感到太麻烦。

你有什么好建议,可以用一种统一的既清楚又简便的方法来表示?

(5)探索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

结合已有的表示方法“第6列,第3行”,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

A:

明确说明:

李刚在第6列,第3行可以用(6,3)这样的一组数来表示。

B:

学生尝试用这样的方法表示李芳、李小冬、赵强、王宏伟的位置。

要求:

a、先说一说他们分别在第几列第几行,再用数据表示;

b、根据数据再说一说在第几列第几行。

C、总结方法

师、:

请你仔细观察这些数据和他们所在的位置,你能总结出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同学交流,再汇报。

2、小结例1: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

(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例,第二个数据表示行。

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练习:

(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那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4题

(1)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2)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

2、练习一,第3题:

引导学生懂得要先看页码,在依照数据找出相应的位置

四、总结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

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五、作业设计:

练习一部分题。

课后反思:

课题:

位置

(二)

教学内容:

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教材2~3页的例1、例2,练习一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重难点、关键:

重难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

关键: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标出下列班上同学的位置(图略)

二、教学例2

1、教学例2

出示课本中的“动物园示意图”(小黑板)

(1)观察示意图,说一说那看到了什么。

(2)解决第

(1)个问题

师:

如果用(3,0)表示大门的位置,你能表示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吗?

A:

学生独立操作,解决问题。

B:

展示学生解决的结果。

熊猫馆(3,5)海洋馆(6,4)

猴山(2,2)大象馆(1,4)

(3)解决第

(2)问题

A:

出示要求

在图上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

飞禽馆(1,1)猩猩馆(0,3)狮虎山(4,3)

B:

学生按要求在书上完成

C:

反馈练习结束

学生回答,利用投影展示。

2、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刚才,我们是怎样探究出用两个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的?

(2)教师简要介绍确定位置的方法的重要作用。

比如播放有关地球经纬度的知识等。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一中的1~5题

第1题:

(1)说一说(9,8)中的“9”表示什么?

“8”表示什么?

(2)按照题目给出的数据,涂一涂

第2题

(1)观察棋盘,与第1题方格图比较,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2)引导学生正确说出黑方的“五”所处的位置。

(3)引导学生说出其他棋子的位置,并与同学交流。

第3题,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表示结果。

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之间互相检验交流,最后,教师再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价。

第5题,

(1)学生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的多边形。

各顶点用两个数据表示。

教后反思: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倒数的认识共三个小节。

1、分数乘法的计算包括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以及分数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等等。

2、解决问题包括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步和两步应用题。

3、倒数的认识包括倒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

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好本单元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分数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3)使学生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活动过程,发现并归纳总结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把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3)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质疑、反馈等活动过程,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活动,是学生感受到数学结论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对数学产生好奇心,提高学习的兴趣。

(2)让学生在解决相关的问题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难点、关键

1、重点

(1)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2、难点:

(1)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3、关键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道理。

课时划分: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

12课时

1、分数乘法……………………………………………..6课时

2、解决问题……………………………………………..4课时

3、倒数的认识…………………………………………..1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1、分数乘法

第一课时

课题:

分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的例1,第9页的例2以及“做一做”,练习二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分数乘正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重难点、关键

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计算下列各题

15+25310+110+710314+314+314

过程要求:

(1)写出计算过程。

(2)说一说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2、想一想,能不能把314+314+314改写成乘法算式呢?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题

根据题意,画示意图。

(2)根据题意列出解答算式:

211+211+211=2+2+211=611

211×3=611

(3)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师:

211×3=611,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①学生在小组交流各自的想法

②小组讨论后反馈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师板书:

211+211+211=2+2+211=2×36=611

③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A、学生口述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B、教师整理并板书:

分数乘整数,整数与分子相乘的乘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教学例2

计算:

38×6

(1)学生独立计算。

(2)交流计算方法和步骤。

(3)比较计算过程,看一看哪一种更为简单。

(4)归纳:

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计算过程和结果。

(2)第3题,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怎样想的?

一般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计算。

如:

2、课本练习二第1、2题

四、课后作业设计

一、计算

56×7413×838×3215×4

310×549×327×2316×532

二、列式计算

1、3个25是多少?

2、712的6倍是多少?

3、514扩大7倍以后是多少?

4、316与24的积是多少?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

分数乘分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页例3,第11页例4以及“做一做”,练习二中的3、4题

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重难点、关键:

1、重难点: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关键: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或者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计算下面各题。

12×34516×3215×3538×12

2、说一说,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步骤。

(1)整数与分子相乘的乘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3、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1)一袋大米,每天用去34千克,3天用去多少千克?

(2)某修路队,每天修路32千米,5天修多少千米?

(3)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全程的320,4小时行驶全程的几分之几?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3。

出示题目:

问题一:

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1)你想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5×14

(2)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

①15×14表示什么?

经过讨论,使学生理解15×14,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也就是说把15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一份是多少?

画示意图分析。

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

这面墙的1515的14

③从图上可以看出,这面墙的15的14,是占整面墙的120

板书:

15×14=120

④发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和结果,看一看其中的联系。

板书:

15×14==120

想一想:

虚线框中,应该是怎样的一个计算过程呢?

学生经过思考交流,不难发现其中的计算过程。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补充其中的计算过程。

15×14=1×15×4=120

然后,联系以上的算式,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学生不难发现: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教师可不急于作出归纳,再提出问题,继续验证学生自己的发现。

问题二:

34小时粉刷多少呢?

(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15×34

(2)你认为计算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5×34=1×35×4=320

(3)画示意图加以验证。

注意:

画示意图时,要紧密结合15×34的意义加以分析。

(4)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教师板书:

分数乘分数,应该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3、教学例4

4、出示教材例题,学生简要了解蜂鸟。

(1)23分钟能飞行多少千米?

①列出算式

310×23

②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计算情况。

完成后,选择两位不同计算过程的学生上台板演。

③强调:

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2)5分钟能飞行多少千米?

①学生独立列式解答,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

②教师出示算式,学生判断可以不可以。

③说明分数和整数相乘时约分的方法。

强调:

整数约分后的结果要写在整数的上面,并与分子相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例题后“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第3、4题

四、课后作业设计

一、计算

34×2947×7856×325712×914

4×38715×1014×2211835×15

二、列式计算。

1、34的67是多少?

2、58千克的45是多少?

3、35小时的512是多少?

三、解答下列问题。

1、高山村农民开荒,每小时开垦荒地18公顷,45小时能开垦荒地多少公顷?

2、一个长方形长35dm,宽12dm,它的面积是多少dm²?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

练习课

练习内容:

练习二中的第5~10题

练习目标:

使学生熟练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14×1315×1223×3425×12

14×3715×4558×25715×5

2、计算

733×31457×427×59

过程要求:

(1)请三位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集体反馈,学生评价计算过程。

(3)着重强调约分的操作步骤。

二、专项练习:

完成练习二第5~10题

1、第5题

(1)提问各算式的意义。

要求学生根据示意图,分别说一说12×12、23×45、34×34各表示什么?

结果是多少?

(2)将结果写在书上。

2、第6题

(1)认真审题,弄清题意。

(2)分别说明三个问题各属于什么类型的问题。

(3)列式计算。

3、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4、第8题

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5、第9题

(1)学生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

(2)改正算式。

6、第10题

(1)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2)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三、课后作业设计:

一、计算。

35×2358×415712×3714×67

119×322120×4556×24512×18

二、列式计算

1、58米的12是多少米?

2、47千克的512是多少千克?

3、45吨的38是多少吨?

三、解答下列问题。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34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一个长方体长45米,宽23米,高38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课题:

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练习三第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重难点:

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计算下面各题

5×6+7×315×(34-29)34-27+38

过程要求:

1、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2、说一说运算顺序。

二、讲授新知

1、教师明确说明:

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2、举例说明

计算:

415+35×79

(1)观察算式说一说运算顺序。

(2)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学生汇报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415+35×79

=415+715

=1115

3、尝试练习

1-45×3825-635×712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三第3题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选出两题,请学生进行板演,学生评价。

四、课后作业设计:

一、计算:

815-15×3445+23×47(34+16)×2

(12-15)×4575-25×3512-34×833

二、列式计算

1、38与310的差的15是多少?

2、38减去34的15,差是多少?

3、23的15比56少多少?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课题:

简便运算

教学内容: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教材第14页例5、例6,练习三的1、2、4、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运用到分数乘法,并使一些计算简便。

2、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重难点、关键:

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5

1、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看看它们有什么关系。

(1)12×13○13×12

①学生计算,发现乘积一样,两个算式相等。

②说一说存在的规律。

③用字母表示。

板书:

乘法交换律:

a×b=b×a

(2)(14×23)×35○14×(23×35)

①学生计算,发现乘积一样,两个算式相等。

②说一说存在的规律。

③用字母表示。

板书:

乘法结合律:

(a×b)×c=a×(b×c)

(3)(12+13)×15○12×15+13×15

①学生计算,发现乘积一样,两个算式相等。

②说一说存在的规律。

③用字母表示。

板书: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2、小结。

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师:

应用这些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二、教学例6

1、计算35×16×5

(1)观察算式,说一说你有什么想法。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检查。

(3)汇报计算过程。

(4)想一想:

不改写算式,直接进行约分行不行?

抽生板演

通过观察、思考、交流,使学生明白像这样连乘的算式,可以直接约分同时计算。

(5)试一试

23×14×3

学生独立计算,请两位学生上台板演,完成后集体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计算(110+14)×4

(1)观察算式,说一说你认为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请两位上台板演。

(3)集体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试一试

(89+427)×27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完成后,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计算过程。

3、计算:

87×386

(1)观察算式,说一说算式有什么特征?

(2)你认为应该怎样算比较简便?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3)反馈交流结果

板书:

87×386

=(86+1)×386

=86×386+386

1

=3+386

=3386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三的1、2、4、5题

四、课后作业设计:

一、填一填

1、78×□=25×□

2、(34×57)×15=□×(□×□)

3、(79+527)×9=□×9+□×9

二、用简便方法计算

1、(512+78)×242、57×45×21

3、53×215×64、39×338

教学反思:

2、解决问题

第一课时

课题: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应用题

教学目标:

在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借助线段图,能正确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算理;正确找准单位“1”所对应的量,初步学会画线段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口算卡片,让学生说出每个算式的意义

12×

=

×

=

×

=

×

=

10×

=

×

=

×

=

2、口头列式

20的

是多少?

6的

是多少?

120的

是多少?

(二)、教学实施

1、出示第17页例1

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

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用图表表示数量关系,如:

2、指导学生画线段图,并板书:

提问:

想一想,应重点抓住哪个已知田间分析?

这条线段表示什么?

根据“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

”这个条件,应该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几份?

怎样表示?

(请一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尝试自己画图,教师巡视)对照板书,把不正确的地方改正过来。

1、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提问:

想一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是把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看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占这样的2份。

)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谁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根据以上数量之间的关系,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根据什么?

板书:

2500×

=1000(㎡)或2500÷5×2=1000(㎡)

这样列式是什么意思?

(先把2500平均分成5份,再求这样的份是多少。

也就是求2500的

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一本书,看了

,表示把()看着单位“1”,平均分成()份,看完的页数占这样的()份,剩下的占()份。

2、完成教材17页的“做一做”注意提示:

一个人的身高是鲸体长的

,这里把谁看成了单位“1”,把谁平均分成了几份?

能用线段图表示吗?

求这个人的身高多少米,也就是求什么?

3、完成练习四中的第2题,第3题。

(四)、课堂小结

我们在解答“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这种类型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时,首先要找准题中的单位“1”所对应的量,然后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式计算。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

分数连乘应用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分析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应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

教学重,难点:

掌握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突出一次计算,会解答分数连乘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出下面各题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各题

×2=

×3=

×

=

×

=36×

=

2、说出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应该把谁看着单位“1”。

然后再给每题补充一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使它成为一道一步计算的分式乘法应用题。

母牛的头数是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