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蒙娜丽莎之约教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23747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蒙娜丽莎之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蒙娜丽莎之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蒙娜丽莎之约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蒙娜丽莎之约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蒙娜丽莎之约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蒙娜丽莎之约教案.doc

《六年级语文上册蒙娜丽莎之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蒙娜丽莎之约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上册蒙娜丽莎之约教案.doc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六年级上册

27、蒙娜丽莎之约

【教材分析】

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细致地展现了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天才的想象力。

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心情和此画来纽约展出的原因;接着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传神的语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画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优雅的坐姿、交叠的双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后用精炼而饱含激情的语言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了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整篇文章文笔洗练,文字浅显流畅,可谓是介绍艺术品的传神之作。

【课标描述】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段的意思,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3.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4.阅读叙事性作品,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5.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探访、交涉、风采、赴约、淡雅、捉摸、衬托、幻觉、深远、有朝一日、大洋彼岸”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会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3.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似幻的妩媚微笑,学生能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

【评价方案】

1.通过评价单第一题落实学习目标1的达成。

2.通过评价单第三题落实学习目标2的达成。

3.通过评价单第二题落实学习目标3的达成。

【学习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美妙的乐曲,令人回味无穷;杰出的画作,让人百看不厌。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介绍的是有关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

(师板书:

蒙娜丽莎)

2.交流资料,激发兴趣

通过课前查阅资料,你了解达·芬奇哪些情况?

(1)学生交流

(2)教师补充

  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最著名的巨匠,他不仅是一位天才的画家,并且是大数学家、科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是一位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人。

他有着多方面的才能,对人类作出过多又方面的贡献。

他不仅会画画,雕塑,建筑房屋,还会发明武器,设计过世界上第一个飞行机。

他是一个医学家、音乐家和戏剧家,而且在物理学、地理学和植物学等其它科学的研究上也很有成就。

他道德高尚,举止温雅,且体格健壮,力量过人,据说他一只手就能轻易地折断马蹄铁。

他左右手都会写字。

作画,他用左手写的字是反向的,人们只有在镜子里才能看懂。

  《蒙娜丽莎》是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卢浮宫中的三宝之一。

它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

几百年来,这幅画一直让人们百看不厌,也一直为世人所津津乐道,蒙娜丽莎的微笑也成了世界上最神秘的微笑!

它每小时要迎接1500人次的参观。

1911年它曾不幸被窃,法国人竟将它失窃的日子当作“国难日”。

当它失而复得时,法国举国欢庆的气氛,不亚于一个国家的诞生。

3.这究怎样的一幅画,它有什么样的魅力呢?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家的脚步,一起飞跃美国纽约,与魅力的蒙娜丽莎来个零距离的约会吧。

                                                            

4.出示课题:

蒙娜丽莎之约(齐读)

二、明确要求,完成自学

1.词语检查:

“探访、交涉、风采、赴约、淡雅、捉摸、衬托、幻觉、深远、有朝一日、大洋彼岸”(落实目标1)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先来看本课的阅读连接语,看连接语中为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指名读。

3.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完成大屏幕上的要求。

(6分钟时间,开始吧)

要求:

(1)阅读课文,看看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这幅名画的魅力,并在文中做出相应的标记。

(2)把课文中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内容的部分找出来,多读几遍。

想想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三、交流自学,初识魅力

(一)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这幅名画的魅力

1.我们先交流第一个问题:

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这幅名画的魅力?

预设:

(1)人多。

(对,文中还有多处写到了观看名画的人多,请找出来读读。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方面的描写也让我们

感受到名画的魅力呢?

(2)画展出得不易。

课件补充资料:

  它曾经先后被珍藏于不同的王宫,甚至还被拿破仑拿走,在自己的卧室里挂了好多年。

1911年,一名意大利人把它偷回了意大利。

二战期间,法国人为了避免此画落入纳粹之手,曾多次转移。

这幅画能够来到纽约展出是多么不容易,也是多少人渴望的事情啊!

(3)通过对画像内容的具体描写来表现名画魅力(5-7小节)。

(4)作者欣赏完画后的感受。

2.师生梳理内容,凸显重点:

正像同学们刚才交流的那样,课文先描述了观看画展的人多、画来纽约展出不易,接着介绍了画像上的内容,最后描写了作者欣赏完画像后的感受。

作者从“人多、画展不容易、作者欣赏完画后的感受”这三方面侧面写出了名画的魅力。

其中哪一部分是正面描写名画的魅力呢?

【(5-7)段对蒙娜丽莎画像内容的正面描写更体现了这幅画的魅力,这也是是本文的重点。

(二)感受魅力,体会写法(落实目标3)

1.感受画的整体意境。

(1)过渡:

下面我们走近这幅名画,静静地欣赏:

出示《蒙娜丽莎》画像图,让学生欣赏,谈谈体会。

(2)从大家的惊奇的眼神中老师感受到那么对这幅肖像图的喜爱,说说你感受到什么?

(引导说感受最深的一点)

(3)随机交流,感受名画魅力。

(4)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这幅画?

请从5-7小节中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

说说自己的感受或见解。

(5)交流:

同学们已经将这部分反复朗读了好多遍,谁来告诉大家在刚才的品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6)为什么这些描写如此传神?

请同学们再次品读5-7段具体描写画像的语句,将最能吸引你的一部分的描写标记出来,想想这部分描写好在哪儿?

2.重点交流第6自然段(神秘的微笑):

(1)蒙娜丽莎的微笑最吸引人。

作者的描写很生动,很细致。

(2)这一段里,生动地描写蒙娜丽莎微笑的词有哪些?

(恬静、淡雅、舒畅温柔、略含哀伤、亲切、矜持)

解释“矜持”的意思(慎重,拘谨)

(3)一个简单的微笑,作者却从中解读到这么复杂的情感,这是为什么呢?

(感悟达芬奇精湛的技艺)

(4)除了达芬奇精湛的技艺之外,其实还有什么?

(作者高超的表述)。

小结:

对呀!

达?

芬奇用高超的画技揭示着人物的内心世界,作者王克难先生则是用动情的、诗意盎然的语言,揣摩、解读蒙娜丽莎那神秘微笑背后所蕴含着的复杂而又丰富的情感。

作者不仅写出了自己看到的情景,而且融入了自己的———引导学生概括:

丰富想象。

(落实目标2)

(5)体会写法之妙:

作者这样展开想象去写有什么好处?

下面就请同学们对照插图,再读描写微笑的这个语段,体会加上和去掉这部分想象的文字有什么区别?

(学生交流)

   小结:

想象能让平面变得立体,使静止变得鲜活起来,这样的描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名画的魅力,还能使自己的文章更吸引人。

希望同学们今后也能在写作时加以运用。

(6)谁愿意通过自己的朗读,让我们感受蒙娜丽莎微笑永恒的美呢?

 ( 指名读评价、齐读)

(7)从古至今,可以说没有一幅人物肖像画能像《蒙娜丽莎》那样,让世人如此地津津乐道。

当我们凝视这幅名画时,常常被她那三分柔情、七分迷离的微笑所迷惑。

引入关于“蒙娜丽莎的微笑”的资料。

  五百多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

不同的观者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

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像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

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

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嘴唇披上了一层面纱。

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

法国巴黎卢浮宫公布蒙娜丽莎的微笑包含了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和2%的愤怒。

这结果是由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所大学应用“情感识别软件”分析出来的。

 (师板书:

神秘)

3.研读第5、7段,继续感受写法之妙:

(落实目标2)

(1)同学们真了不起,也学会了作者边欣赏艺术作品边展开想象的方法。

课文5、7段的描写也吸引了不少同学,作者在写这两个小节时,采用了与描写微笑相同的方法,那就是将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融合到一起的方法。

看看作者看到了什么?

又想到什么?

(交流)

(2)请同学们把这两段中展开想象的句子找出来,有感情地读读,体会这样写的精妙。

(3)师生合作朗读:

老师引读看到的,学生接读想象部分。

(体会想象魅力)

4.揣摩作者有序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请同学们再次对照画面朗读描写这一部分内容(5-7小节)看看作者是怎样观察画面,并把它描写出来的?

讨论归纳:

从整体到局部;从远到近的顺序进行观察、描绘的。

5.小结:

可见表达需要有序,这样更能使文章条理清晰,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作者在介绍这幅画时进行有序观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进行生动的描写,使蒙娜丽莎的形象鲜活起来,也让没见过这幅画的读者们都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要亲眼目睹这幅画的风采。

下面老师就给同学们一个机会,成就你心中的梦想。

请大家当一会大都会博物馆的解说员,向各位观光者介绍一下这幅画。

希望你的讲解能让观光者感到不虚此行。

(学生发言)

师:

蒙娜丽莎温婉端庄,在她的身上展现着人性美的光辉,她的美超越了国界,超越了性别,超越了地域,难怪作者会这样激动地、动情地、大声地说——

  生:

“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她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

四、迁移写法,提高能力

1、同学们,作者在介绍这幅画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他生动的描写,使蒙娜丽莎的形象鲜活起来。

我们为作者高超艺术鉴赏、表现能力所吸引,为达·芬奇高超的绘画技巧所折服。

下面老师再向你介绍一幅世界上最著名的宗教画──达·芬奇创作的《最后的晚餐》。

(出示画面观察欣赏)课后请同学们查找资料,了解这幅画背后的宗教故事,选取一两个你最感兴趣的人物,学习文中的写作方法将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2、推荐课后阅读:

《蒙娜丽莎的微笑之谜》和《说不尽的蒙娜丽莎》

【板书设计】

人多、展出不易          侧面

27.蒙娜丽莎之约 画像内容                       正面整体——局部

观后感受

                         

27*蒙娜丽莎之约评价单

评价内容

评价方式

评价标准

一、我会读

探访、交涉、风采、赴约、淡雅、捉摸、衬托、幻觉、深远、有朝一日、大洋彼岸

同桌互评

读字音准确☆

二、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这幅名画的魅力

教师评价

1.找对☆

2.找全☆

三、在5、7两个自然段中找出想象的句子

小组评价

找到正确句子☆

四、当一会大都会博物馆的解说员,向各位观光者介绍一下这幅画。

教师评价

1、按顺序☆

2、看到的与想象相结合☆

3、有自己的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