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渗透法制教育教案.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23754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渗透法制教育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渗透法制教育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渗透法制教育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渗透法制教育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渗透法制教育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渗透法制教育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渗透法制教育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渗透法制教育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渗透法制教育教案.docx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渗透法制教育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渗透法制教育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渗透法制教育教案.docx

人教版(新版)四年级上册法制渗透教案

11去年的树

17.长城

年级:

四年级

科目:

语文

学校:

沙坝小学

姓名:

杨文俊

11去年的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从文本语言文字中受到启示,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条例》,增强学生的环境

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条例》,加强诚信与环境教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条例》有关条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有这样一篇童话:

播放媒体(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它的好朋友——大树唱歌,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同学们,看着这画面你想说些什么?

是啊!

生活在森林里的小鸟和大树曾经是多么的和谐和亲密。

鸟儿坐在枝头,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如此美好情境却因大树被砍而从此消失了。

如今,大树的不辞而别,让曾带着幸福的想念而来的小鸟失去了原本美好的家园和亲密的朋友,谁来为它负责呢?

让我们来学习第11课《去年的树》。

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三、研读句子,感受友情。

(课件出示句子:

一只鸟儿和一棵树是好朋友。

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1、交流想象:

天天唱,天天听是怎样的一种情境?

2、引读感悟:

当烈日当头,骄阳似火的时候,鸟儿钻进叶缝间给树唱歌,而树呢,……;

当大雨倾盆,暴雨袭来的时候,鸟儿躲在巢里给树唱歌,而树呢,……;当清晨,……

3、从这段话中你能想象这是一种怎样的情境?

4、小结:

一个天天唱,一个日日听。

唱的快乐,听的开心。

这彼此间快乐的分享成了鸟儿与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可是这样的日子会继续吗?

(课件出示句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

鸟儿要离开,飞到南方去。

1、交流想象:

离别前鸟儿和树会说些什么?

2、这样的离别情境,你又有什么感受?

三、研读对话,渗透法律。

1、鸟儿与树信守承诺。

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大树不见了,这是为什么?

为了找到自己朝思夜想的好朋友,他是怎么样找的?

2、默读课文。

用直线划出鸟儿和树桩、大门、小女孩的三组对话。

3、出示三组对话,指名分角色朗读。

(1)、“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鸟儿问树根。

树根回答:

“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2)、鸟儿问大门: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

您知道吗?

大门回答说:

“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3)、鸟儿问女孩: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小女孩回答说:

“火柴已经用光了。

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4)、小鸟满怀希望从遥远的南方飞回来,满心希望看到的是那绿意盎然的大树张开怀抱

欢迎她。

可是,她怎么能想到,她的好朋友竟然不见了,只留下了一截树桩孤零零地站在那里。

如果你是小鸟,你的心情怎样?

预设:

(①着急了。

②在为大树担心。

③体会得真好。

④是那么迫切地要找到自己的好朋

友大树。

……)

(5)你认为伐木人的做法对吗?

课件出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第三条:

国家依法实行森林、林木和林地登记发证制度。

依法登记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权属证书式样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规定。

第二十一条规定:

禁止毁林开垦、毁林采种和违反操作技术规程采脂、挖笋、掘根、剥树皮及过度修枝的毁林行为。

(6)、如今,大树不见了。

鸟儿对大树的这种焦急、牵挂、担心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珍贵的友情。

让我们再一次回味这个动人的故事,师生配合读3-14自然段。

四、领悟真情、真情对话。

1、当小鸟千辛万苦飞了好远的路好不容易找到老朋友时,它当时的神情是怎样的?

一读课文15-17自然段。

2、你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

3、小鸟盯着灯火看了又看,它心里想说些什么?

 

4、学生交流。

5、鸟儿唱完了去年的歌,飞走了,带着淡淡的伤感飞走了。

但他给大树留下了歌声、

留下了友情、留下世间最最宝贵的诚信。

这是一只____________的鸟?

(预设:

诚实守信、重情义、讲信用、说到做到、珍视友情……)

五、总结课文、拓展升华。

1、鸟儿的所作所为深深地感动了我们,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朋友?

2、是谁让原本亲密、和谐的一对朋友变成这样的局面?

伐木人随意破坏森林的行为对不

对?

我们该如何与身边的人一起保护生态环境?

六、作业。

1、说一说,面对鸟儿、大树和伐木人,你想对他(它)们说此些什么?

2、写一写,请你在森林边上立一条标语,你写什么?

七、板书设计

大树(图)小鸟(图)

珍惜友情信守诺言

遵守法律保护环境

【教学反思】

这节课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了“阅读教学是教师、同学、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规范的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同学通过自主读文、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同学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宜同学扮演朗读,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同学深入童话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同学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

并在这一过程中,用“春天又来了。

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

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

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

”这句话把这些零散的语言朗读串成一条情感的链,让同学在反复地朗读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

  语文教学,永远离不开听说读写,永远是在想一想、读一读,读一读、想一想,想一想、写一写这样的过程中螺旋上升的。

整堂课中,读、想、写并不是人为割裂的,读为想打下了基础,而想象写话又能促进更好地读,而在这一过程中,同学对课文人文内涵的理解将一步一步加深。

对课文结尾这局部的处置,特别是两个“看”字的想象说话与朗读,也想体现这一点。

在充沛朗读、想象的基础上,同学最后才干有自身多元的感悟。

同学的语言选择是开放的,这就要求教师有很强的调控能力,协助同学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并及时记录好的词句,为同学提供更多的语言素材。

17.长城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长城的气势和高大坚固。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写作特点。

3.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激发学生自主保护文物的意识。

4.通过学习,认识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5.通过法制教育,树立学生保护文物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长城的气势宏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歌曲《长城长》,《国歌》,多媒体课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有关条款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欣赏。

引入课题

1.播放音乐《长城长》

师问:

这首歌你知道是谁演唱的吗?

那你知道歌颂的是什么吗?

2.《长城长》歌曲简介

师:

我们已经听了关于长城的歌曲,想不想一起去看看作者笔下的长城呢?

3,多媒体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听音朗读,初步感知长城。

1.录音朗读,学生手指课本。

听完以后,你认为哪些词语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师相机出示词语:

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嘉峪关垛子瞭望口屯兵堡垒气魄

2,交流如何记下这些词语。

师:

现在同学们已经记住了这些生字词,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去读读课文吧!

3.学生齐读课文。

师:

你能简单说说自己现在对长城的第一印象吗?

4.师播放长城的图片,师生共同欣赏。

三.细读经典,品味重点词句。

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指一名学生朗读,提问:

你能从文中找出概括长城远处看的样子吗?

师板书:

远处看蜿蜒盘旋像一条龙

师:

同学们,为什么作者要比作龙,而不把他比作其他动物呢?

(学生交流)

2.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师:

现在作者来到了长城的脚下,对长城进行了一番近距离的考察。

老师朗读,同学们思考:

这一节有几句话?

介绍了长城的哪些建筑?

学生明确答案:

总共有六句话,分别写长城的坚固,城墙顶上,外侧的垛子,城台。

教师板书

远处看 近看

蜿蜒盘旋 长城坚固

像一条龙 城墙顶上

外侧的垛子

城台

师问:

你能说说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吗?

为什么?

3.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学生齐读课文

引导学围绕着站,踏,扶,自然等词语分析作者的心情。

师:

当我们为一件作品而惊叹,自然而然的想起他的作者。

长城也正是一件让人叹为观止的作品。

小组讨论:

从哪里可以看出修筑长城的艰难?

(从文中找句子回答)为什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学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学生交流,穿插故事,重点理解血汗和智慧。

《孟姜女哭长城》

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

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

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

引读:

就因为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的万里长城。

4,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

看到如此气魄的工程,你怎能不惊叹这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请你带着这种感情,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4.渗透法制教育

师:

长城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

长城成为了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成为我国重点保护遗址。

我国也对这些文物遗址制定了相关的法律保护,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内容。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文物受国家保护:

  

(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

  

(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

  (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四)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

  (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文物认定的标准和办法由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批准。

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保护。

第三条

  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根据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可以分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可移动文物,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

第七条

  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文物的义务。

四,品味长城,升华情感

1,齐读课文

2,师:

长城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建筑,它甚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人们常说:

不到长城非好汉。

长城象征着一种自强不息,抵御外辱的精神。

长城北印上人名币(课件出示人民币)。

被写进国歌里,被无数文人墨客所歌颂。

下面就让我们唱起国歌,去感受长城的豪迈,去体会中华儿女的气魄。

3,播放国歌,师生共同齐唱。

五,课外作业

搜集有关长城的诗歌,背诵3—5首。

教学反思

《长城》这篇课文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因为农村的孩子对于我国的文化保护遗址知识还是有所欠缺,而本课文的重点是感受长城的伟大,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采用歌曲欣赏,,文章朗读,图片欣赏,听故事等形式对课文进行学习,并通过初读课文,细读课文等形式对内容进行学习。

最后通过唱国歌来提升学生体会作者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