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9275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51 大小:9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上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1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1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1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1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1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1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1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1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1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1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1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1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1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1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1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51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51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51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51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51页
亲,该文档总共1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

《五年级语文上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1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上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

五年级语文上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五年级上册

1.《窃读记》教学设计

一、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课

二、课程标准: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情达意,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三、内容分析:

《窃读记》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开篇精读课文。

课文主要讲了“我”去书店看书,但没钱买书,只能偷偷地读。

体现了作者热爱读书的精神。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学情分析:

《窃读记》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组的第一篇课文,本组的阅读主题是“我爱阅读”,这个班的学生大多单纯、热情,但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

上课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课堂氛围。

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达成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

五、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美观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3、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六、目标检测方式

目标检测一:

通过课中老师的提问、出示的练习完成。

目标检测二:

通过课中教师提问、出示的练习、小组检查完成。

目标检测三:

通过课堂上教师提问,第二天早上教师检查完成。

小组朗读评价表

项目

 

成员

 

评价内容

综合评价

优秀

得分

良好

得分

合格

得分

不合格

得分

合计

 

 

 

正确

朗读时字音正确,吐字清楚,不错字,不漏字,不读破句。

40~35

 

34~28

 

27~20

 

19以下

 

 

流利

按句逗停顿,朗读语句流畅,不顿读,长句中和小节停顿处理恰当。

30~27

 

26~23

 

22~18

 

17以下

 

 

有感情

朗读时声音响亮,态度自然大方,能通过不同的语气、语调、节奏,准确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30~27

 

26~23

 

22~18

 

17以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明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美观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3、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二、扣题眼,顺势导入

   ①查字游戏。

师板书“窃”字,看谁最快查到。

   ②指名读字音、记字形、说“窃”在字典中的所有解释。

   ③师接着板书“读”,过渡:

在“窃读”这个词语中,“窃”应该选择哪个解释合适呢?

先不要急着回答,让我们去读读课文吧。

  初感知,整体把握

   ①自由读课文。

师:

读课文后,你会怎么理解“窃读”这个词呢?

请在课题旁边写上批注。

(或默读、或轻声读、或和同桌分段读等)

   ②指名答。

   ③再次浏览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④指名答。

   ⑤小结:

原来课文记叙了(师板书:

记)“我”因买不起书而偷偷躲在书店里读书的事情。

   ⑥齐读课题。

  再读题,鼓励质疑

   ①再读课题,说说自己最想知道的内容或最感到困惑的问题是什么?

   ②质疑。

   ③师将问题的大致意思板书于黑板上。

    可能会问:

“我”为什么要偷偷的读书呢?

“我”是怎样窃读的呢?

“我”这样子读书又是怎样的感觉呢?

难道不怕被发现吗?

……

   ④师:

古人云:

“学贵质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

”你们能提出这么多好问题,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懂这篇文章。

   ⑤师:

带着你最想知道的问题去反复读通课文,画出有关语句。

  品词句,积累内化

   ①你最感兴趣的上哪个问题呢?

从课文中找到了答案吗?

   ②根据学生的回答,机动教学。

    a.课文中的“我”是怎样窃读的呢?

     

(1)指数名学生答。

     

(2)师相机出示相关句子。

(课件展示)

      ◆“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哟,把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

‘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

‘大些!

再大些!

’”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

     (3)师:

再用心读读这些句子,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呢?

一句或几句都可以,感受长短不限。

     (4)学生练习在书上批注。

     (5)全班交流批注心得,指名答。

     (6)教师适时点拨,重点引导学生扣住“挤”“钻”“贪婪”“装着”重点词语以及“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这个句子。

     (7)指导朗读。

指名读,肯定性评价;分组读,激励性评价;分男女生读,感悟性评价。

   b.“我”这样子读书是怎么样的一种感觉呢?

难道不怕被发现吗?

    ①过渡:

读书在我们面前是何等的简简单单,而文中的“我”却是怎样一番滋味“涌上心头”呢?

    ②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抒发作者“窃读”感受的句子。

    ③指名答,师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课件展示)

    ④师:

我们都知道,朗读讲究抑扬顿挫。

那么你在朗读时,会怎么处理呢?

可以打上朗读记号并写出这样处理的理由。

    ⑤生边练读边打上记号。

    ⑥指名读。

     生: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师:

你为什么把“我很快乐”读的重些呢?

     生:

因为“我”在窃读时感觉到了读书的快乐,所以强调了“我很快乐”。

     师:

明明是“偷偷摸摸”的,也能感受到快乐吗?

你是从课文哪里读懂的?

    ⑦生答相关句子,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急匆匆”“急切地”“饥肠辘辘”“依依不舍”“最令人开心的就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

”等重点的词句中感悟。

    ⑧再指名读。

     生: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师:

你读的又和其他的同学不一样了,能说说原因吗?

     生:

我强调的是“惧怕”的感觉,因为作者一直是提心吊胆地在读书,怕店主发现把他赶走。

     师:

是吗?

都担心成了这个样子还能读书吗?

     生:

能。

他很聪明,一直在假装,象下雨天假装成没办法离开的样子,其实是巴不得呢。

     师:

“假装”这个词说的好!

“我”是怎么假装来掩人耳目的呢?

    ⑨生答相关句子,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

‘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

‘大些!

再大些!

’”这样的句子中感悟。

    ⑩师:

心里想的和做的不一样,这就是──

     生答:

心口不一、口是心非。

     师:

那这几个词用在这里恰当吗?

     生答:

不恰当。

为什么呢?

     师:

明明就是做一套想一套呀?

     生答:

可是,他这样做也只是为了读到书呀!

为了能读书呀!

     师:

哦,只是为了──

     生答:

能读书。

     师:

只是为了──

     生答:

读完书!

  读全文,整理思绪

   ①师:

那么此时文中的“我”在你心目中是个怎样的学生呢?

   ②指名答。

   ③师: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共同感受一下这个“嗜书如命”的孩子吧。

   ④齐读。

三、作业布置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组检查。

2、自行复习字词,抽查听写。

(完成学习目标一)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窃读的复杂心情,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教学过程:

  

 一、听写字词,加强积累

    (本课较难写的生字和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里的词语。

  二、析词句,感悟写法

   ①齐读“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这个句子,你喜欢它吗?

能说说原因吗?

   ②指名答。

   ③小结:

写得多好的句子呀,它写出了──生答:

作者的动作和心理,它写出了──生答:

矛盾的言和行,正是这样截然相反的描写,将一个想尽一切办法读书孩子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④师:

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你能学着样子写上几句吗?

相信自己!

你一定能行!

   ⑤学生练写。

   ⑥交流点评。

 三、 诵语句,升华情感

   ①过渡:

“我”一放学就急匆匆地赶到书店,“我”一读书就是二个多小时,我腰酸腿疼肚子饿得饥肠辘辘,而这一切都是源自国文老师的一句话──生答:

“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②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感想。

   ③师:

古有云:

“书中自有黄金屋。

”今有论:

“我们要终身学习。

”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是件多么可怕的事呀,就象是鱼儿离开了水,生命离开了阳光。

让我们再次来读一读这句至理名言吧。

   ④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⑤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不一样”的人,他为了读书可以──生答:

不吃美味佳肴,他为了读书可以──生答:

连跑几家店才看完一本书,他为了读书可以──生答:

象一匹“饿狼”,他为了读书更可以──生答:

“口是心非”!

而这个“口是心非”一定是打了引号的,因为他和我们一样!

我们都一样明白了──生答:

“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四、 辨字行,熟记书写

   ①交流熟记字行的方法。

   ②观察书写位置。

   ③学生书写。

五、作业布置

1、谈谈学完课文带给自己的感受。

2、准备课前收集的名人读书的故事和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进行交流。

(完成学习目标二)

六、板书设计 窃读记

           “窃”              林海音

           “窃读”

                  因窃读被赶出书店——孤独无助

           详写两件事 

      人物描写        得到帮助,读完好书——感动、感激 

           略写窃读方法

                  ————一个家境贫困却酷爱读书的穷学

七、检标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量表

目标

自我评价

给我自己的建议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一、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课

二、课程标准: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情达意,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三、内容分析: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略读课文,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让我们明白:

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能偏科;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学情分析: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组的第二篇课文,本组的阅读主题是“我爱阅读”,这个班的学生大多单纯、热情,但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

上课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课堂氛围。

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达成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

基于多数孩子独立阅读能力较强,我采用放手让学生自学,并通过资料的交流,达到学习目标。

五、学习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六、目标检测方式

目标检测一:

通过课中老师的提问、出示的练习完成。

目标检测二:

通过课中教师提问、出示的练习、小组检查完成。

小组朗读评价表

项目

 

成员

 

评价内容

综合评价

优秀

得分

良好

得分

合格

得分

不合格

得分

合计

 

 

 

正确

朗读时字音正确,吐字清楚,不错字,不漏字,不读破句。

40~35

 

34~28

 

27~20

 

19以下

 

 

流利

按句逗停顿,朗读语句流畅,不顿读,长句中和小节停顿处理恰当。

30~27

 

26~23

 

22~18

 

17以下

 

 

有感情

朗读时声音响亮,态度自然大方,能通过不同的语气、语调、节奏,准确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30~27

 

26~23

 

22~18

 

17以下

 

 

目标检测三:

通过课堂上教师提问,第二天早上教师检查完成。

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4、认识阅读课外书籍的重要性,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和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4、认识阅读课外书籍的重要性,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知道哪些着名作家吗?

(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

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着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着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

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板书课题)

2、提出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字词和较长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说说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苗苗同季老交流了哪些问题?

他们对读书有哪些见解?

(4)朗读课文并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5)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要求:

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别人在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

(小组内——抽查情况)

1、小组内学习展示。

(1)、这节课,我学会了季羡林、水浒传、彭公传、绿林好汉、滚瓜烂熟、三侠五义、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等词语,理解了绿林好汉、滚瓜烂熟的意思。

(2)、我会用其中的一些词语造句。

(3)、我能够流利地读通读顺课文。

(4)、我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我知道了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等。

2、抽查学习情况。

抽查生字词的读和说的情况。

(主要是针对中差生)

(二)、学文悟情展示。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

(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他们对读书有哪些见解?

(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三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进行古诗文积累)

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生1:

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文章写好,要多看书……)生2:

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不要偏科,要全面发展……)生3: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不仅要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还要文理兼备。

这种综合型的人才,才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生4:

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这里面既有季老自身成长的体验,又有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继承的关注,更是对“古今贯通”的一个注解与落实……)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苗苗:

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

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4、品味题目寓意。

(与二人名字相关。

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5、课文朗读展示,学生进行评价并说出理由。

生:

“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

”从中可以看出季羡林老先生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说得形象生动,听来如临其境。

生:

“爷爷,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欢看闲书。

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

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从话语中可以感觉出苗苗的童稚与可爱。

……

三、激发知识冲突(可与学习成果展示合为一体)

“闲书”指什么?

谈谈你对闲书的认识。

四、学习收获展示

1、通过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你有哪些收获?

2、展示自主收集的资料。

五、作业

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完成学习目标)

六、板书设计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闲书    多看

          偏科    三贯通

          学习外语 两百首诗 五十篇古文

七、检标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量表

目标

自我评价

给我自己的建议

 

3走遍天下书为侣

一、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课

二、课程标准: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情达意,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三、内容分析:

《走遍天下书为侣》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精读课文,这是英国作家尤安•艾肯的作品,作者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层层递进的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设问、反问、比喻等写作方法的灵活运用,更是让文章魅力无穷。

阅读此文,我们仿佛与作者对话,感受着作者爱书如友、爱书如家的美好情怀。

引领我们爱读书,会读书,享受读书带来的乐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学情分析:

《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组的第三篇课文,本组的阅读主题是“我爱阅读”,这个班的学生大多单纯、热情,但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

上课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课堂氛围。

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达成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

本文中虽没有人物对话,但在作者的假设中却有着人物间充满情感色彩的问答甚至辩论,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书的热爱之情,学生能从其中充分感受到以书为伴的乐趣,明白反复读一本书的方法。

3、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4个生字,会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背诵、零次、编写、某种”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并受到启示;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逐步培养学生“以书为侣”的阅读习惯。

3、通过多种形式的读,领悟作者的观点,体会假设、设问、反问、比喻等的表达效果;学习用比喻的表达方式写出“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也是____”。

4、阅读《神奇的书》,感悟比喻、拟人表达方式的妙处。

交流名人读书名言,增加语言积累。

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

六、目标检测方式

目标检测一:

通过课中老师的提问、出示的练习完成。

目标检测二:

通过课中教师提问、出示的练习、小组检查完成。

目标检测三:

通过课堂上教师提问,第二天早上教师检查完成。

目标检测四:

通过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达到训练目标。

小组朗读评价表

项目

 

成员

 

评价内容

综合评价

优秀

得分

良好

得分

合格

得分

不合格

得分

合计

 

 

 

正确

朗读时字音正确,吐字清楚,不错字,不漏字,不读破句。

40~35

 

34~28

 

27~20

 

19以下

 

 

流利

按句逗停顿,朗读语句流畅,不顿读,长句中和小节停顿处理恰当。

30~27

 

26~23

 

22~18

 

17以下

 

 

有感情

朗读时声音响亮,态度自然大方,能通过不同的语气、语调、节奏,准确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30~27

 

26~23

 

22~18

 

17以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4个生字,会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背诵、零次、编写、某种”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并受到启示;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逐步培养学生“以书为侣”的阅读习惯。

一、漫谈引入,激趣导入

1、同学们,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呢?

在设想中,让学生尽情地说出自己的选择和理由,然后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刚才大家谈了很多,我们似乎很难作出选择到底带什么东西好。

可有这样一个人,她说(课件出示):

如果你问到我,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

“我会选择一本书。

请大家读读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味儿?

相机理解“毫不犹豫”的意思,朗读体会。

(“毫不犹豫”的意思是一点也不迟疑,很坚决果断。

文中指在常人难以作出选择的问题上,自己会坚决地选择一本书,表达了对书喜爱的程度,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朗读体会“我”对书的痴爱。

3、这个“我”是谁?

(英国著名女作家尤安•艾肯。

)这是她在1974年为国际儿童图书节所写的献辞里讲到这话,让我们再次感受那份感人至深的献辞吧!

出示课题《走遍天下书为侣》。

从漫谈引入,任思想游疆,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畅谈自己的选择,有助于拓展思维。

这为下面的“走遍天下书侣”作了对比映衬作用。

4、朗读课题,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