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诗歌鉴赏专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2899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docx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诗歌鉴赏专题.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docx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

高三诗歌鉴赏复习指导专题

高考考试说明中的相关部分

要求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之上给予恰当的评价鉴赏。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考古诗鉴赏之形象

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

人物形象:

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自然景物形象(意象):

诗人借来表达主观感情的载体(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分析形象问答模式

提问方式:

诗中刻划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抒情主人公、动植物)的形象。

提问变式:

从你看到了一个诗人笔下的(抒情主人公、动植物)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构成】

(1)什么形象(特征+身份)

(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3)指明形象的意义文段开头(也可是文末)要注意“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围绕这个论点具体分析其特征并概括形象的意义。

注意一定要围绕“这个”论点来写。

初学者往往失去重点,分散笔墨,在简短的文字中写到各方面的内容。

一、人物形象:

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他人形象)或抒情主人公(自我形象)

具体要求: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技巧点拨】分析诗歌形象要把握作者风格,写作背景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1、学会知人论世 

2、解读描写手段

3、借助诗中意象

4、分析关键词句

例题分析:

(抒情主人公)

(1)、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

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作者,注释)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沧州时所写。

诗人是否独享这一份清闲?

胡贼未灭,功业未成,满怀报国热情的陆游却是请缨无路,有志难伸,怎不感慨万千,怎不唏嘘长叹?

领会了注释的深意,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难把握了。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描写手段

抓人物心理:

“万关河梦断”、“身老沧州”,抓人物神态:

“万里匹马”、““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

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

”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

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参考答案】

概括形象特点概括形象特点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指出形象的意义

鉴赏人物形象常用到的重要词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

诗中该划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试作简析

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勇武过人、凛然可敬的将军(英雄)形象。

“百战沙场碎铁衣”写出征战时间之长和所经历的战斗之严酷,“数重围”写出全军已陷入绝境,突出形势危急,最后两句写在突营闯阵的时候,他射杀敌军主将,使敌军陷于慌乱,乘机杀开重围,独领残兵,夺路而出。

表现了一个将军勇猛无畏的精神和气概。

贫女秦韬玉

v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v[注]①秦韬玉:

应进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做幕僚,后来被荐为工部侍郎。

②俭:

通“险”,怪异。

时世:

当代。

白居易《新乐府·时世妆》:

“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③压金线:

用金线刺绣。

压:

手指按住,刺绣的一种方法

答:

本诗描写了一位哀伤、惆怅的贫女形象。

她风采优雅、品德高尚、勤劳能干,针线刺绣精巧,但生于蓬门陋户,伤叹无媒人可托,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

诗人借她表达了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

二、自然景物形象:

物象、意象与意境

写“物”诗歌鉴赏的思维切入点和答案组织落脚点

v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v分析思路:

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发何端。

物象

马诗(李 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

金络脑:

金络头,贵重的鞍具。

   

(1)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艺术形象?

  

(2)抒写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

   

(2)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

v山园小梅林逋

v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v⑴从对山园小梅的吟咏中,可以读出诗人怎样的品格情趣?

v

(1)首联描写梅花在百花凋零的严冬迎着寒风昂然盛开,既是赞美梅花,又是以梅花自喻,表现了诗人卓然不群、超凡脱俗的高洁品质。

尾联抒怀,表示在赏梅之时低声吟诵,在恬静的山林里尽可自得其乐,而不需要檀板金樽的豪华场面,表现了诗人隐居田园、不慕容利的高尚的情操趣味。

v⑵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怎样描写小梅的优美风韵?

v

(2)颔联以“横斜”描绘梅枝稀疏的倩影,以“浮动”状写梅花缕缕袭来的幽香,再以朦胧的夜色、清澈的溪水衬托,表现了梅花高洁、幽雅的气质风韵颈联从侧面烘托梅花的可爱。

霜禽未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先偷看梅花几眼,活不到冬天的粉蝶如能见到梅花一定会爱得消魂。

用拟人和夸张写霜禽、粉蝶对梅花的情感,写梅花可爱到极点。

(解答时可从关键词语和衬托手法两方面进行分析。

v例题

白鹭图(刘 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花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问题:

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参考答案:

白鹭是一个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

练习

早 梅(张 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迎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

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参考答案:

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迎"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v木芙蓉                          窗前木芙蓉

v                       吕本中                              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辛苦孤花破小寒,

雨后霜前着意红。

  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更凭青女①留连得,

一生开落任东风。

   未作愁红怨绿看。

v[注]①青女:

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v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

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2分)

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5分)   

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

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意象与意境

知识准备——意象

意象

›“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

›“象”——物象、形象。

›意象,简单地说,就是寄托作者情思的具体物象。

古诗中的意象往往有特定的含义

古诗常见意象集释

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

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永《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李白《忆秦娥》)——西安霸陵桥的两边长满垂柳,而霸陵桥是首都的门户,这里是送别的地方,在霸陵桥折柳送别特别能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月亮、月光—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南唐·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碛(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唐·李益《从军北征》)——茫茫沙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我的心像晶莹的玉壶的冰一样,高洁如故。

“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离骚》)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由于“莲”与“怜”、“恋”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南朝乐府《西洲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恋子”,“青”即“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

“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

“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赵嘏《长安秋望》)

“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戴复古《月夜舟中》)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v杜鹃鸟: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常于暮春时节啼叫,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闻之如“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悲愁、思归”的代名词了

v鹧鸪鸟:

鹧鸪的叫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因此这一意象就常用来表示“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v梧桐; 风吹落叶,雨滴梧桐,凄清景象,梧桐成了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位亡国之君幽居在一座寂寞深院里的落魄相。

重门深锁,顾影徘徊,只有清冷的月光从梧桐枝叶的缝隙中洒下来,好不凄凉!

过去是居万民之上的君主,而今已成阶下囚,万千愁绪,满腔幽愤,尽在其中。

亡国之恨何时了?

又如“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徐再思《水仙子·夜雨》),深秋孤夜,夜雨滴打着梧桐和芭蕉,每一声都引起相思之人的阵阵秋思和缕缕愁绪。

这既是一首雨夜相思曲,又是一幅凄风苦雨的秋夜图!

面对此景,相思之苦便从词人心底涌起。

其它常见意象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鸳鸯、比目鱼,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丁香空结雨中愁”等等。

采薇 借指隐居生活。

《史记·伯夷列传》记载: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陷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

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葛胜冲《点绛唇》: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细雨、烟雾细雨蒙蒙、无边的烟雾,寄托诗人无边的愁绪和郁闷心情

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楚辞·招隐土》: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李煜《清平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乌鸦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猿啼 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借助于猿啼表达这种伤感的情绪

燕子----今非昔比、物在人亡

嫦娥----孤独、悔恨

杨花----离散、漂泊

杨柳----离别

日----暗喻明君

佩剑----表达要建功立业的壮烈情怀

流水----暗示年华或时光易逝。

长亭----离别

南浦、西楼—送别之地

登楼、危栏----常有思乡怀远之意

注意点(意象的含义并非一成不变的)

v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凄凉抑郁,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

v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

(傲寒俊俏、积极乐观,革命者的坚贞不屈斗争)

诗歌常见的意象及其相关的主题

v①送别诗

v例: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别董大》(高适)《赠汪伦》(李白)

v 特征(意象):

文题(送、赠、别等),柳,酒,歌,船,长亭,短亭,灞陵亭(灞桥),南浦等。

v 表现要点:

离情别恨  深情厚谊  激励劝勉

v②爱情诗

v例:

《雨霖铃 寒蝉凄切》(柳永)《鹊桥仙 纤云弄巧》(秦观)《一剪梅红藕香残》(李清照)《锦瑟》(李商隐)

v特征(意象):

青鸟、鸿雁、燕子、鸳鸯、桃花、红豆等。

v表现要点:

绵绵思念 款款深情 离情别恨

v③哲理诗

v例:

《题西林壁》(苏轼)《观书有感》(朱熹)等

v特征:

宋诗议理较多。

从现象到本质,反映一定的人生哲理。

v④边塞诗

v例: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凉州词》(王之涣)《出塞》(王昌龄)等

v特征(意象):

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v 表现要点:

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

v⑤田园山水诗

v 特征(意象):

高山、流水、明月、清风、农家风光、山间胜景等

v表现要点:

宁静、闲适、恬淡、农家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等。

v ⑥行旅诗

v特征(意象):

驿道、征铎、马、船(舟)、杜鹃、鸿雁、客、浮萍、飞蓬等。

v表现要点:

旅途艰辛 漂泊无依浪迹天涯 归期遥遥孤独彷徨 思乡思亲

v⑦咏史诗(怀古诗)

v 特征:

古迹、古人

v表现要点:

借古讽(谕、伤)今,盛衰无常,物是人非,壮志未酬等。

v⑧咏物诗

v特征(意象):

松、竹、梅、菊、蝉、蜂等

v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2006广东卷)

v谭敬昭

v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v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v注:

①艭:

小船。

②海幢,即海幢寺。

v⑴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

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

(3分)

(1)晚:

归艘钟声    望:

江、青山、远帆、老鹤

v溪亭林景熙(2007广东卷)

v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v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v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

v                    何处渔歌起?

孤灯隔远汀。

v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2分)

v

答案:

(1)用“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的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

知识准备——意境

v意境

由意象构成的,在整体上耐人寻味的诗歌艺术境界。

v举例

v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孤寂悲凉)

v

v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

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萧瑟悲凉)

常见意境举隅

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

清幽明净明丽清新萧疏凄寂安谧美好

幽僻冷寂高远深邃淡雅幽远清冷幽静

意境举例

请概括以下诗句的意境

v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幽清明净)

v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雄浑壮丽)

v

v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闲适恬淡)

v

v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明净绚烂)

v

v【提问方式】

v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v【提问变体】

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v【答题方法点拨】

意境,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诗中意象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1、找出描写诗歌形象的词语;2、概括形象特点;3、理解形象中寄予作者的情感。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生机勃勃、孤寂凄清、雄浑壮丽,、沉郁忧愁、和谐静谧、开阔苍凉、高远辽阔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双调·清江引(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步骤一)这首诗取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步骤二)渲染出一幅萧瑟浓深的秋景,(步骤三)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愁情,全诗以景衬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v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万之京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

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关城:

潼关、函谷关。

砧声:

捣制寒衣的声音。

v提问:

首联、颔联的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

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参考答案】“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v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v江宁夹口三首(其三)舟下建溪

v宋·王安石宋·方维深

v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客船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v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v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

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

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

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答:

“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

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分析情景关系型问答模式

v[提问方式]:

此诗情与景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

v[提问变体]:

此诗以景写了什么样的情,你认为是这样的吗?

分析诗歌情与景的关系(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v[解答分析]:

在我们所学的诗词当中,绝大部分诗作都是写景抒情的诗作,王国维先生有“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诗词之中的景一定要注意,首先要弄清楚写了哪些景,找到所写之景的特征就相当于找到了一把解题的钥匙。

v[答题步骤]:

⑴回答诗词中写了哪些景,怎样写的(留意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角度高、低、俯、仰;把握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动静、明暗等)要抓住修饰景物的词语及景物本身。

⑵结合作者生平、写作背景、诗题把景与作者之情结合起来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