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化常识训练及答案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3024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化常识训练及答案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化常识训练及答案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化常识训练及答案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化常识训练及答案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化常识训练及答案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化常识训练及答案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化常识训练及答案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化常识训练及答案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化常识训练及答案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化常识训练及答案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化常识训练及答案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化常识训练及答案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化常识训练及答案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化常识训练及答案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化常识训练及答案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化常识训练及答案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化常识训练及答案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化常识训练及答案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化常识训练及答案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化常识训练及答案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化常识训练及答案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化常识训练及答案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化常识训练及答案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化常识训练及答案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3.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叙述错误的是()

A.“是日更定”,旧时晚上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更定。

B.“故自号曰醉翁”,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号;

生前有谥号,如范仲淹谥号为“文正”。

C.下面称呼按年龄从小到大的排序为:

垂髫、豆蔻、及笄、弱冠、而立。

D.“晚生蒙老先生垂爱,得赐登龙,已出望外。

”中的“垂爱”是敬辞。

【答案】B

【解析】【分析】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号。

死后有谥号。

故选B。

B。

【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4.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常用皇帝的年号来纪年,如“庆历四年春”“崇祯五年”;

也有用干支来纪年,如

“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B.古人常用伯、仲、叔来表示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如孙权在兄弟中排老二,故字仲谋。

C.《论语》中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四十岁为“不惑之年”,五十岁为“花甲之年”,六十岁为“知天命之年”,七十岁为“古稀之年”。

D.酒杯,在古代有很多称谓。

如“觥筹交错”中的“觥”,“衔觞赋诗”中的“觞”,“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樽”都是“酒杯”的意思。

【答案】C

【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

C.五十岁为知天命之年”,六十岁为“花甲之年”。

C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积累。

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

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

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传统文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成语“波澜不惊”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气象万千、心旷神怡、水落石出”也出自

这篇文章。

B.“更”是旧时夜间计时的单位。

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湖心亭看雪》中“是日更

定矣”的“更定”,指晚上六时左右。

C.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弱冠”“而立”“不惑”“花甲”“天命”

D.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蒹葭苍苍,白露为

霜”分别写到了“白露”、“霜降”两个节气。

【解析】【分析】A.“水落石出”一词出自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

之四时也。

”故此项表述不正确;

B.《湖心亭看雪》中“是日更定矣”的“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时左右。

故此项表述不

正确;

C.“天命”指五十岁,“花甲”指六十岁,所以年龄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天命”应在“花甲”之

前,故此项表述不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B.梁启超在《新史学》中说:

“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也。

”这里说的“二十四史”指的是从《史记》到《清史》等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

C.欧阳修,字水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

D.我国古代,三十岁称“而立”,六十岁称“花甲”,七十岁称“古稀”。

【解析】【分析】B.有误,《二十四史》指《史记》至《明史》二十四部史书;

故选:

B。

B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7.下面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春节、惊蛰、清明、夏至”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气。

B.古代把“梅、兰、竹、菊”誉称为花中四君子,把“琴、棋、书、画”称为“文人四友”。

C.奥楚蔑洛夫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代表作《变色龙》中的人物,他是一个见风使舵的人。

D.左丘明是春秋时期人,《左传》是他根据鲁史所编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解析】【分析】A.春节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气。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

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类题目关键在于要以书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8.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不耻

下问”“当仁不让”等。

B.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一般认为,该节日与纪念屈原有关。

端午习俗有喝菊花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茱萸等。

C.“君与家君期日中”中的“家君”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常用的谦辞还有:

家父、舍弟、鄙人、劳驾、赏脸、寒舍等。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解析】【分析】A.表述正确。

B.喝菊花酒不是端午节习俗,而是重阳节习俗。

C.劳驾:

请别人帮忙做事时用以表示谦恭的套语,赏脸:

给面子,用于请对方接受请求或

馈赠。

这两个词都不是谦语。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而不是浪漫主义

传统的源头。

9.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封建社会科举考试有人连中三元,“三元”指的是解元、会元、状元。

B.中国是礼仪之邦,古人在称呼上很是讲究,“君”“足下”都是对别人的尊称。

C.古人会以籍贯称呼对方,如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

王安石是江西临川

人,故而人称“王临川”。

D.古代的年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排列有:

豆蔻、始龀、弱冠、不惑、知命、耳顺等。

【解析】【分析】ABC表述正确。

D.“始龀”指六七岁,“豆蔻”指十二三岁的女孩子,“弱冠”

指男子二十岁,“不惑、知命、耳顺”分别指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故这句话的表述是错误的。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辨析。

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

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

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

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10.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A.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闰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呐喊》中的人物。

B.“扑朔迷离”“刮目相待”“醉翁之意不在酒”分别出自《木兰诗》《孙权劝学》《醉翁亭记》。

C.“豆蔻枝头二月初”中的“豆蔻”现在也称“豆蔻年华”,指的是少女十三四岁的年龄。

D.古时,用“令郎”“令爱”尊称对方的儿子,用“令尊”和“令堂”尊称对方的父亲。

【解析】【分析】D.“令爱”是称对方女儿的敬词。

“令堂”是称对方母亲的敬词。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掌握。

考生在平时要注意积累,对教材中出现的常识要熟记,同时要加强课外的阅读,积累常见的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

1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雨果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小说中刻画了菲利普夫妇的冷酷自私、唯利是图的形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B.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借代是很常见的手法。

例如“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代指“月亮”,

“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汗青”代指“史册”。

C.我们学过的《范进中举》节选自清朝小说家吴敬梓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书中运用对比和讽刺手法,刻画了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范进,同时也刻画了极富个性特征的市侩小人胡屠户。

D.古代男子有名有字,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

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有联系

的,有的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比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的字义十分相近。

【解析】【分析】A项《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和辨析的能力,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认真的判断。

1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被后人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C.对联又称桃符、楹联、对子等,张贴的方式是:

人朝门立,右手为上联,左手为下联。

D.我国古代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

男子二十岁称“弱冠”,三十岁称“而立”,四十岁称“知

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

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D.有误,“不惑”代称四十岁;

“天命”代称五十岁。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1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用韵,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B.《简·

爱》一书讲述了一位孤女在经历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

主人公简·

爱是一个性格坚强、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形象。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

到春秋时期的305首诗歌。

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垂髫”指代儿童,原因是古代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

同样,“总角”“弱冠”也指代童年。

【解析】【分析】D关于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

“弱冠”:

男子20岁称弱冠。

这时行冠礼,

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冠,帽子,

指代成年。

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名著知识关键在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尤其注意掌握具体的情节内容。

14.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平凡的世界》是路瑶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全景式地表现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城乡社会生活,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B.《威尼斯商人》是法国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的喜剧代表作。

《讲故事的人》是诺贝尔

文学奖获得者我国作家莫言的一篇演讲词,莫言因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

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

C.《叔向贺贫》选自《国语﹒晋语》。

《国语》传为春秋时左丘明著,以记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周、鲁等国君臣言论为主。

《国语》与《战国策》同属国别体史书。

D.《卖炭翁》、《观刈麦》《钱塘湖春行》都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白居易,字乐

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他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解析】【分析】B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有误。

《威尼斯商人》是英国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的喜剧代表作。

15.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藤野先生》《社戏》《阿长与<

山海经>

》均出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

B.词,又称“长短句”,词牌是词调的名称,《沁园春·

雪》和《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的“沁

园春”和“山坡羊”都是词牌名。

C.《己亥杂诗》中的“己亥”和“丙辰中秋”中的“丙辰”表示年份,“晋太元中”中的“太元”和

“庆历四年春”中的“庆历”表示年号。

D.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

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

【解析】【分析】A.《社戏》是短篇小说,收入《呐喊》;

B.《山坡羊·

潼关怀古》是元曲,“山坡羊”是曲牌名;

D.“子”用来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是谦称;

16.下列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楷书”,它率意灵动体式变化多端,达到炉

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B.张老师在书房里挂了一幅对联,上联是

“经霜更知秋水明

”,下联是“历劫方显钢骨硬

”,

李老师说上下联挂反了。

李老师的判断是对的。

C.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按照传统的习俗人们通常会去登高,然后喝一些雄黄酒,到了晚上还会一起去赏月、猜灯谜,活动丰富多彩。

D.小明在家不爱学习,妈妈教导他说:

“我今年40岁了,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了,我知

道学习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你要改正啊!

”【答案】B

【解析】【分析】A项错误,《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B项正确。

C,月、猜灯不是重阳的俗。

D,知天命表示年“五十”。

故答案B。

故答案:

【点】本考文化常,些常涉及的范非常广泛,如:

姓名称、天文地理等,非常容易混,要在平的学中多多,才能在考的候正确答。

17.下面文字,完成目。

春是条弯弯的路,一走就是数千年,骨髓里的烙印根深dì

①圈。

春是条弯弯的路,爆竹声声,烟花,

oy

è

②成不断的画幅。

春是条弯弯的路,摩肩接踵

,首以盼,一路都是仆仆的脚步。

在己亥新年到来之,我朋好友送上最美的祝福!

(1)根据拼音写出相的字。

①dì

________②________yá

oyè

(2)划字“”的正确音是()

A.qiá

o

B.qià

(3)“己亥”运用的是我国的干支年法。

下列中所用的年方法,与此相同的一是()

A.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

(司迁《周夫柳》)

B.四年春,滕子京守巴陵郡。

(范仲淹《岳阳楼》)

C.丙辰中秋,达旦,大醉

⋯⋯(《水歌》

D.崇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岱《湖心亭看雪》

【答案】

(1)蒂;

(2)A

(3)C

【解析】【分析】

(1)解答道,要根据拼音提示写出相字。

写字,除了根据具体的境,注意字的意和用法功能外,要注意形似字、同音字、易字的写

法,常的、易写的多音多字重点关注。

本要注意“蒂”和“曳”的字形。

(2)文本中加点字“”的正确音是qiá

o,起,抬起,向上:

~首。

~望。

qià

o的

意思是一向上仰起:

~尾巴。

(3)C中的“丙辰”是我国的干支年法。

ABD三是用皇帝或皇帝年号来年的。

故C。

⑴蒂;

曳;

⑵A;

⑶C

【点】⑴本考的是字的写能力,解答此要注意具体的境,字的意和用法功能,仔体会形近字、音近字之用法的差,尤其是形声字的形旁,要求学生在平多留心,以达到正确的写。

⑵本考的是字字音的和辨析的能力。

考的大多数是常的易的基字,考生要在平注意和累,注意逐,仔辨析。

⑶本考的是文化常的辨析能力,考的是内篇目中出的基本的文化常。

解答

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18.中秋将至,我校九年级举办以“月到中秋分外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从以下选项中选出两项月亮的别称。

()

A.太白

B.启明

C.婵娟

D.玉盘

E.金乌

(2)自古以来,与中秋有关的神话传说很多,请分别说出以下诗句与哪个神话传说有关。

①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晏殊《中秋月》

②友声相唤出河津,伐桂丁丁向月轮。

——汤显祖《送杨吉父伍念父乡试》

(3)中秋之夜与家人团聚,你会设计一项什么活动来度过佳节呢?

请写出活动名称并说明理由。

【答案】

(1)C,D

(2)①嫦娥奔月;

②吴刚伐桂

(3)活动:

家人围坐一起赏月谈心。

理由: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快,即便是家人之间也很少有心灵的交流,在中秋之夜,家人一边赏月,一边倾吐心声,既情趣高雅,又增进了情感,岂非妙哉?

(1)月亮的别称太多了。

如:

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冰镜、水镜、圆镜、圆镜、宝鉴,月轮、琼轮、白轮、冰轮、孤轮,飞镜、天镜、金鉴、

玉鉴、圆轮、轮辉,晶盘等。

婵娟:

形容月色明媚或指明月。

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娟”。

玉盘:

用玉做成的盘子,又指月亮。

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所以选CD。

(2)要求分别说出诗句与哪个神话传说有关。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看天上明月,想那月宫中的婵娟,现在也未尝不感遗憾吧,陪伴她的,毕竟这有那清冷蟾

蜍和孤寂桂树。

写的是“嫦娥奔月”的神话。

从“友声相唤出河津,伐桂丁丁向月轮”两句中

“伐桂”分析,描写是应该是“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

(3)活动方案的情境“中秋之夜与家人团聚”已经给定,我们只要围绕给定的情境设计活

动形式即可。

从内容上看,要与“中秋之夜”密切相关,不可脱离材料设计活动。

内容要有可操作性。

从形式上看,要做到简洁明快,具有启发性、鼓动性。

语言应简练、概括性

强。

“每逢佳节倍思亲”赋予了中秋节浓郁的“家和”概念。

在这个尽享天伦、祈福圆满的月圆之夜,每一颗心灵都是圣洁的,最容易被激发出人性的真善美,是绝好的增进情感的时

机。

如“赏月谈心”。

赏月、品茶、吃月饼、倾吐心声等。

只要活动健康向上、有意义均可。

⑴C、D。

⑵①嫦娥奔月;

②吴刚伐桂。

⑶活动: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快,即便是家人之间也很

少有心灵的交流,在中秋之夜,家人一边赏月,一边倾吐心声,既情趣高雅,又增进了情感,岂非妙哉?

【点评】⑴本题考查与月亮有关的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等相关知识,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⑵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把诗句有关信息与神话传说建立联系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⑶本题考查设计活动内容以及解读设计意图的能力。

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各项活动,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栏目和设计意图在内容上和形式上符合要求即可。

1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礼仪之邦

中国自古就被称为“礼仪之邦”,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

(1)请把下面语句工整、准确地抄写下来。

不学礼,无以立。

(2)(尊老敬贤)尊敬老人与礼贤下士一直都是中华民族所崇尚的美德,下面的两则历史典故,分别赞美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①“圯上敬履”赞美的是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