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安全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7380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96 大小:10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安全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药物安全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药物安全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药物安全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药物安全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药物安全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6页
药物安全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6页
药物安全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6页
药物安全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6页
药物安全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6页
药物安全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6页
药物安全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6页
药物安全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6页
药物安全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6页
药物安全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6页
药物安全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6页
药物安全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6页
药物安全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6页
药物安全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6页
药物安全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6页
亲,该文档总共9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物安全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docx

《药物安全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安全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docx(9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药物安全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docx

药物安全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附件1

药物安全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

安全药理学(SafetyPharmacology)主要是研究药物在治疗范围内或治疗范围以上的剂量时,潜在的不期望出现的对生理功能的不良影响,即观察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影响。

根据需要进行追加和/或补充的安全药理学研究。

追加的安全药理学研究(Follow-upSafetyPharmacologyStudies):

根据药物的药理作用、化学结构,预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如果对已有的动物和/或临床试验结果产生怀疑,可能影响人的安全性时,应进行追加的安全药理学研究,即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

补充的安全药理学研究(SupplementalSafetyPharmacologyStudies):

评价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以外的器官功能的影响,包括对泌尿系统、自主神经系统、胃肠道系统和其他器官组织的研究。

安全药理学的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确定药物可能关系到人安全性的非期望药理作用;评价药物在毒理学和/或临床研究中所观察到的药物不良反应和/或病理生理作用;研究所观察到的和/或推测的药物不良反应机制。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物。

二、基本原则

(一)试验方法

应根据药物的特点和临床使用的目的,合理地进行试验设计。

选用适当的经验证的方法,包括科学而有效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某些安全药理学研究可根据药效反应的模型、药代动力学的特征、实验动物的种属等来选择试验方法。

试验可采用体内和/或体外的方法。

(二)研究的阶段性

安全药理学研究贯穿在新药研究全过程中,可分阶段进行。

在药物进入临床试验前,应完成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影响的核心组合(CoreBattery)试验的研究。

追加和/或补充的安全药理学研究视具体情况,可在申报临床前或生产前完成。

(三)执行GLP的要求

药物的安全性评价研究必须执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

安全药理学研究原则上须执行GLP。

对一些难以满足GLP要求的特殊情况,也要保证适当的试验管理和数据保存。

核心组合试验应执行GLP。

追加的或/和补充的安全药理学研究应尽可能地最大限度遵循GLP规范。

(四)受试物

中药、天然药物:

受试物应采用能充分代表临床试验拟用样品和/或上市样品质量和安全性的样品。

应采用工艺路线及关键工艺参数确定后的工艺制备,一般应为中试或中试以上规模的样品,否则应有充分的理由。

应注明受试物的名称、来源、批号、含量(或规格)、保存条件、有效期及配制方法等,并提供质量检验报告。

由于中药的特殊性,建议现用现配,否则应提供数据支持配制后受试物的质量稳定性及均匀性。

当给药时间较长时,应考察配制后体积是否存在随放置时间延长而膨胀造成终浓度不准的因素。

如果由于给药容量或给药方法限制,可采用原料药进行试验。

试验中所用溶媒和/或辅料应标明名称、标准、批号、有效期、规格及生产单位。

化学药物:

受试物应采用工艺相对稳定、纯度和杂质含量能反映临床试验拟用样品和/或上市样品质量和安全性的样品。

受试物应注明名称、来源、批号、含量(或规格)、保存条件、有效期及配制方法等,并提供质量检验报告。

试验中所用溶媒和/或辅料应标明名称、标准、批号、有效期、规格和生产单位等,并符合试验要求。

在药物研发的过程中,若受试物的工艺发生可能影响其安全性的变化,应进行相应的安全性研究。

化学药物试验过程中应进行受试物样品分析,并提供样品分析报告。

成分基本清楚的中药、天然药物也应进行受试物样品分析。

三、基本内容

(一)试验设计的基本要求

1.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有以下几种:

整体动物,离体器官及组织,体外培养的细胞、细胞片段、细胞器、受体、离子通道和酶等。

整体动物常用小鼠、大鼠、豚鼠、家兔、犬、非人灵长类等。

动物选择应与试验方法相匹配,同时还应注意品系、性别及年龄等因素。

生物材料选择应注意敏感性、重现性和可行性,以及与人的相关性等因素。

体内研究建议尽量采用清醒动物。

如果使用麻醉动物,应注意麻醉药物的选择和麻醉深度的控制。

实验动物应符合国家对相应等级动物的质量规定要求,并具有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明。

2.样本量

试验组的组数及每组动物数的设定,应以能够科学合理地解释所获得的试验结果,恰当地反映有生物学意义的作用,并符合统计学要求为原则。

小动物每组一般不少于10只,大动物每组一般不少于6只。

动物一般雌雄各半。

3.剂量

体内安全药理学试验要对所观察到的不良反应的剂量反应关系进行研究,如果可能也应对时间效应关系进行研究。

一般情况下,安全药理学试验应设计3个剂量,产生不良反应的剂量应与动物产生主要药效学的剂量或人拟用的有效剂量进行比较。

由于不同种属的动物对药效学反应的敏感性存在种属差异,因此安全药理学试验的剂量应包括或超过主要药效学的有效剂量或治疗范围。

如果安全药理学研究中缺乏不良反应的结果,试验的最高剂量应设定为相似给药途径和给药时间的其他毒理试验中产生毒性反应的剂量。

体外研究应确定受试物的浓度-效应关系。

若无明显效应时,应对浓度选择的范围进行说明。

4.对照

一般可选用溶媒和/或辅料进行阴性对照。

如为了说明受试物的特性与已知药物的异同,也可选用阳性对照药。

5.给药途径

整体动物试验,首先应考虑与临床拟用途径一致,可以考虑充分暴露的给药途径。

对于在动物试验中难以实施的特殊的临床给药途径,可根据受试物的特点选择,并说明理由。

6.给药次数

一般采用单次给药。

但是若主要药效学研究表明该受试物在给药一段时间后才能起效,或者重复给药的非临床研究和/或临床研究结果出现令人关注的安全性问题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设计给药次数。

7.观察时间

结合受试物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特性、受试动物、临床研究方案等因素选择观察时间点和观察时间。

(二)主要研究内容

1.核心组合试验:

安全药理学的核心组合试验的目的是研究受试物对重要生命功能的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通常作为重要器官系统考虑,也就是核心组合试验要研究的内容。

根据科学合理的原则,在某些情况下,可增加或减少部分试验内容,但应说明理由。

1.1中枢神经系统

定性和定量评价给药后动物的运动功能、行为改变、协调功能、感觉/运动反射和体温的变化等,以确定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可进行动物的功能组合试验。

1.2心血管系统

测定给药前后血压(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等)、心电图(包括QT间期、PR间期、QRS波等)和心率等的变化。

建议采用清醒动物进行心血管系统指标的测定(如遥测技术等)。

如药物从适应症、药理作用或化学结构上属于易于引起人类QT间期延长类的化合物,例如:

抗精神病类药物、抗组织胺类药物、抗心律失常类药物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等,应进行深入的试验研究,观察药物对QT间期的影响。

对QT的研究见相关指导原则。

1.3呼吸系统

测定给药前后动物的各种呼吸功能指标的变化,如呼吸频率、潮气量、呼吸深度等。

2.追加和/或补充的安全药理学试验

当核心组合试验、临床试验、流行病学、体内外试验以及文献报道提示药物存在潜在的与人体安全性有关的不良反应时,应进行追加和/或补充的安全药理学研究。

追加的安全药理学试验是除了核心组合试验外,反映受试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深入研究。

追加的安全药理学试验根据已有的信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择追加的试验内容。

补充的安全药理学试验是,出于对安全性的关注,在核心组合试验或重复给药毒性试验中未观察泌尿/肾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胃肠系统等相关功能时,需要进行的研究。

2.1追加的安全药理学试验

中枢神经系统:

对行为、学习记忆、神经生化、视觉、听觉和/或电生理等指标的检测。

心血管系统:

对心输出量、心肌收缩作用、血管阻力等指标的检测。

呼吸系统:

对气道阻力、肺动脉压力、血气分析等指标的检测。

2.2补充的安全药理学试验

泌尿/肾脏系统:

观察药物对肾功能的影响,如对尿量、比重、渗透压、pH、电解质平衡、蛋白质、细胞和血生化(如尿素、肌酐、蛋白质)等指标的检测。

自主神经系统:

观察药物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如与自主神经系统有关受体的结合,体内或体外对激动剂或拮抗剂的功能反应,对自主神经的直接刺激作用和对心血管反应、压力反射和心率等指标的检测。

胃肠系统:

观察药物对胃肠系统的影响,如胃液分泌量和pH、胃肠损伤、胆汁分泌、胃排空时间、体内转运时间、体外回肠收缩等指标的测定。

2.3其他研究

在其他相关研究中,尚未研究药物对下列器官系统的作用但怀疑有影响的可能性时,如潜在的药物依赖性、骨骼肌、免疫和内分泌功能等的影响,则应考虑药物对这方面的作用,并作出相应的评价。

四、结果分析与评价

根据详细的试验记录,选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应结合药效、毒理、药代以及其他研究资料进行综合评价,为临床研究设计提出建议。

五、参考文献

1.ICH.ICHGuidanceforIndustryICHS7A:

SafetyPharmacologyStudiesforHumanPharmaceuticals.2001.

2.ICH.ICHGuidanceforIndustryICHS7B:

SafetyPharmacologyStudiesforassessingthepotentialfordelayedventricularrepolarization(QTintervalprolongation)byHumanPharmaceuticals.2005.

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天然药物一般药理研究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2005.

4.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学药物一般药理研究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2004.

 

附件2

药物单次给药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

急性毒性(Acutetoxicity)是指药物在单次或24小时内多次给予后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毒性反应[1、2]。

狭义的单次给药毒性研究(Singledosetoxicitystudy)是考察单次给予受试物后所产生的急性毒性反应[2]。

本指导原则所指为广义的单次给药毒性研究,可采用单次或24小时内多次给药的方式获得药物急性毒性信息。

拟用于人体的药物通常需要进行单次给药毒性试验(见注释1)。

单次给药毒性试验对初步阐明药物的毒性作用和了解其毒性靶器官具有重要意义。

单次给药毒性试验所获得的信息对重复给药毒性试验的剂量设计和某些药物临床试验起始剂量的选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并能提供一些与人类药物过量所致急性中毒相关的信息[1]。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物。

二、基本原则

(一)试验管理

用于支持药品注册的单次给药毒性试验必须执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

(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单次给药毒性试验的设计,应该在对受试物认知的基础上,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对于化学药,应根据受试物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同类化合物情况、适应症和用药人群特点、试验目的等选择合适的试验方法,设计适宜的试验方案,并结合其他药理毒理研究信息对试验结果进行全面的评价。

对于中药和天然药物,还应考虑到其与化学药的不同特点,试验时应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进行针对性设计。

(三)随机、对照、重复

单次给药毒性试验应符合动物试验的一般基本原则,即随机、对照和重复。

三、基本内容

(一)受试物

中药、天然药物:

受试物应采用能充分代表临床试验拟用样品和/或上市样品质量和安全性的样品。

应采用工艺路线及关键工艺参数确定后的工艺制备,一般应为中试或中试以上规模的样品,否则应有充分的理由。

应注明受试物的名称、来源、批号、含量(或规格)、保存条件、有效期及配制方法等,并提供质量检验报告。

由于中药的特殊性,建议现用现配,否则应提供数据支持配制后受试物的质量稳定性及均匀性。

当给药时间较长时,应考察配制后体积是否存在随放置时间延长而膨胀造成终浓度不准的因素。

如果由于给药容量或给药方法限制,可采用原料药进行试验。

试验中所用溶媒和/或辅料应标明名称、标准、批号、有效期、规格及生产单位。

化学药物:

受试物应采用工艺相对稳定、纯度和杂质含量能反映临床试验拟用样品和/或上市样品质量和安全性的样品。

受试物应注明名称、来源、批号、含量(或规格)、保存条件、有效期及配制方法等,并提供质量检验报告。

试验中所用溶媒和/或辅料应标明名称、标准、批号、有效期、规格和生产单位等,并符合试验要求。

在药物研发的过程中,若受试物的工艺发生可能影响其安全性的变化,应进行相应的安全性研究。

化学药物试验过程中应进行受试物样品分析,并提供样品分析报告。

成分基本清楚的中药、天然药物也应进行受试物样品分析。

(二)实验动物[1、3、4]

1.种属:

不同种属的动物各有其特点,对同一受试物的反应可能会有所不同。

从充分暴露受试物毒性的角度考虑,采用不同种属的动物进行试验可获得较为充分的安全性信息。

因此,对于化学药,单次给药毒性试验应采用至少两种哺乳动物进行试验,一般应选用一种啮齿类动物和一种非啮齿类动物。

若未采用非啮齿类动物进行试验,应阐明其合理性。

对于中药、天然药物,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啮齿类和/或非啮齿类动物进行试验[参见附录

(二)]。

实验动物应符合国家对相应等级动物的质量规定要求,并具有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明。

2.性别:

通常采用两种性别的动物进行试验,雌雄各半。

若采用单性别动物进行试验,应阐明其合理性。

3.年龄:

通常采用健康成年动物进行试验。

如果受试物拟用于或可能用于儿童,必要时应采用幼年动物进行试验。

4.动物数:

应根据动物种属和研究目的确定所需的动物数。

动物数应符合试验方法及结果分析评价的需要。

5.体重:

试验中的每批动物初始给药时的体重差异不宜过大,啮齿类动物初始给药时体重不应超过或低于平均体重的20%。

(三)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不同,受试物的吸收速度、吸收率和暴露量会有所不同。

通常情况下给药途径应至少包括临床拟用途径。

如不采用临床拟用途径,应说明理由。

(四)试验方法与给药剂量[1、3、4]

单次给药毒性试验的重点在于观察动物出现的毒性反应。

单次给药毒性试验的试验方法较多,常用的试验方法有近似致死量法、最大给药量法、最大耐受量法、固定剂量法、上下法(序贯法)、累积剂量法(金字塔法)、半数致死量法等。

应根据受试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根据不同的试验方法选择合适的剂量(注释2)。

原则上,给药剂量应包括从未见毒性反应的剂量到出现严重毒性反应的剂量,或达到最大给药量。

不同动物和给药途径下的最大给药容量可参考相关文献及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根据所选择的试验方法,必要时应设置空白和/或溶媒(辅料)对照组。

考虑到胃内容物会影响受试物的给药容量,而啮齿类动物禁食时间的长短会影响到受试物的肠道内吸收和药物代谢酶活性,从而影响毒性的暴露。

因此,动物经口给药前一般应进行一段时间的禁食,不禁水。

(五)观察时间与指标[1、3、4、5]

给药后,一般连续观察至少14天,观察的间隔和频率应适当,以便能观察到毒性反应的出现时间及恢复时间、动物死亡时间等。

如果毒性反应出现较慢或恢复较慢,应适当延长观察时间。

观察指标包括临床症状(如动物外观、行为、饮食、对刺激的反应、分泌物、排泄物等)、死亡情况(死亡时间、濒死前反应等)、体重变化(给药前、观察期结束时各称重一次,观察期间可多次称重,动物死亡或濒死时应称重)等。

记录所有的死亡情况,出现的症状以及症状的起始时间、严重程度、持续时间,体重变化等。

所有的试验动物应进行大体解剖。

试验过程中因濒死而安乐死的动物、死亡动物应及时进行大体解剖,其他动物在观察期结束后安乐死并进行大体解剖。

当组织器官出现体积、颜色、质地等改变时,应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在一些情况下,为获得更为全面的急性毒性信息,可设计多个剂量组,观察更多的指标,如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组织病理学检查等,以更好地确定毒性靶器官或剂量反应关系[2、5]。

四、结果分析与评价

(一)根据所观察到的各种反应出现的时间、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等,分析各种反应在不同剂量时的发生率、严重程度。

对观察结果进行归纳分析,判断每种反应的剂量-反应及时间-反应关系。

(二)判断出现的各种反应可能涉及的组织、器官或系统[参考附录

(一)]等。

(三)根据大体解剖中肉眼可见的病变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结果,初步判断可能的毒性靶器官。

应出具完整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报告,检查报告应详细描述,尤其是有异常变化的组织。

对于有异常变化者,应附有相应的组织病理学照片。

(四)说明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和统计学方法,必要时提供所选用方法合理性的依据。

(五)根据各种反应在不同剂量下出现的时间、发生率、剂量-反应关系、不同种属动物及实验室的历史背景数据、病理学检查结果以及同类药物的特点,判断所出现的反应与药物的相关性。

判断受试物引起的毒性反应性质、严重程度、可恢复性以及安全范围;根据毒性可能涉及的部位,综合大体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结果,初步判断毒性靶器官。

单次给药毒性试验的结果可作为后续毒理试验剂量选择的参考,也可提示一些后续毒性试验需要重点观察的指标。

五、名词解释

最大给药量(Maximalfeasibledose,MFD):

指动物单次或24小时内多次(2~3次)给药所采用的最大给药剂量。

最大耐受量(Maximaltolerancedose,MTD):

是指动物能够耐受的而不引起动物死亡的最高剂量。

半数致死量(Medianlethaldose,LD50):

预期引起50%动物死亡的剂量,该值是经统计学处理所推算出的结果。

六、参考文献

1.CDER,FDA.Guidanceforindustry:

singledoseacutetoxicitytestingforpharmaceuticals(Final).1996.

2.CHMP,EMA.Questionsandanswersonthewithdrawalofthe“Noteforguidanceonsingledosetoxicity”.2010.

3.CordierA.Singledosetoxicity:

Industryperspectives.In:

P.F.D’ArcyandD.W.G.Harronedited,ProceedingsoftheFirst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Harmonization.Brussels:

1991,189-191.

4.Outcome-Singledosetoxicity.In:

P.F.D’ArcyandD.W.G.Harronedited,ProceedingsoftheFirst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Harmonization.Brussels:

1991,184.

5.ICHM3(R2).NonclinicalSafetyStudiesfortheConductofHumanClinicalTrialsandMarketingAuthorizationforPharmaceuticals.2009.

6.BlazkaME,HayesAW.Acutetoxicityandeyeirritancy.In:

HayesAWedited,Principlesandmethodsoftoxicology.Fifthedition,2007:

1132-1150.

七、注释

注释1:

急性毒性的充分信息也可从其他来源获得[2、5],需要说明的是,这些信息应是从执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的试验中获得。

注释2:

试验方法不同,所采用的给药剂量不同。

可参考相关的文献进行试验设计。

但应注意,由于中药、天然药物的预期临床用药剂量通常较大,因此单次给药毒性试验方法中所规定的剂量限度(如上下法中的2000mg/kg或5000mg/kg的剂量限度)仅适用于化学药,中药、天然药物的剂量设计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进行确定。

由于大多数中药、天然药物的急性毒性可能相对较低,中药、天然药物常常采用最大给药量(或最大耐受量法)进行急性毒性研究。

八、附录

(一)一般观察与指征[6]

以下列出了一些常见的观察指征及其可能涉及的组织、器官和系统。

单次给药毒性试验中,可能需要对该表格中列出的全部或部分指征进行观察。

该表格仅作为结果分析评价的参考,其他科学、合理的分析均是可以接受的。

观察

指征

可能涉及的组织、器官或系统

Ⅰ.鼻孔呼吸阻塞,呼吸频率和深度改变,体表颜色改变

A

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或费力,喘息,通常呼吸频率减慢

1.腹式呼吸:

膈膜呼吸,吸气时膈膜向腹部偏移

CNS呼吸中枢,肋间肌麻痹,胆碱能神经麻痹

2.喘息:

吸气很困难,伴随有喘息声

CNS呼吸中枢,肺水肿,呼吸道分泌物蓄积,胆碱能功能增强

B

呼吸暂停:

用力呼吸后出现短暂的呼吸停止

CNS呼吸中枢,肺心功能不全

C

紫绀:

尾部、口和足垫呈现青紫色

肺心功能不全,肺水肿

D

呼吸急促:

呼吸快而浅

呼吸中枢刺激,肺心功能不全

E

鼻分泌物:

红色或无色

肺水肿,出血

Ⅱ.运动功能:

运动频率和特征的改变

A

自发活动、探究、梳理、运动增加或减少

躯体运动,CNS

B

嗜睡:

动物嗜睡,但可被针刺唤醒而恢复正常活动

CNS睡眠中枢

C

正位反射(翻正反射)消失:

动物体处于异常体位时所产生的恢复正常体位的反射消失

CNS,感觉,神经肌肉

D

麻痹:

正位反射和疼痛反应消失

CNS,感觉

E

僵住:

保持原姿势不变

CNS,感觉,神经肌肉,自主神经

F

共济失调:

动物行走时无法控制和协调运动,但无痉挛、局部麻痹、轻瘫或僵直

CNS,感觉,自主神经

G

异常运动:

痉挛,足尖步态,踏步,忙碌,低伏

CNS,感觉,神经肌肉

H

俯卧:

不移动,腹部贴地

CNS,感觉,神经肌肉

I

震颤:

包括四肢和全身的颤抖和震颤

神经肌肉,CNS

J

肌束震颤:

包括背部、肩部、后肢和足趾肌肉的运动

神经肌肉,CNS,自主神经

Ⅲ.惊厥(癫痫发作):

随意肌明显的不自主收缩或痉挛性收缩

A

阵挛性惊厥:

肌肉收缩和松弛交替性痉挛

CNS,呼吸衰竭,神经肌肉,自主神经

B

强直性惊厥:

肌肉持续性收缩,后肢僵硬性伸展

CNS,呼吸衰竭,神经肌肉,自主神经

C

强直性-阵挛性惊厥:

两种惊厥类型交替出现

CNS,呼吸衰竭,神经肌肉,自主神经

D

窒息性惊厥:

通常是阵挛性惊厥并伴有喘息和紫绀

CNS,呼吸衰竭,神经肌肉,自主神经

E

角弓反张:

背部弓起、头向背部抬起的强直性痉挛

CNS,呼吸衰竭,神经肌肉,自主神经

Ⅳ.反射

A

角膜性眼睑闭合反射:

接触角膜导致眼睑闭合

感觉,神经肌肉

B

基本条件反射:

轻轻敲击耳内表面,引起外耳抽搐

感觉,神经肌肉

C

正位反射:

翻正反射的能力

CNS,感觉,神经肌肉

D

牵张反射:

后肢被牵拉至从某一表面边缘掉下时缩回的能力

感觉,神经肌肉

E

对光反射:

瞳孔反射;见光瞳孔收缩

感觉,神经肌肉,自主神经

F

惊跳反射:

对外部刺激(如触摸、噪声)的反应

感觉,神经肌肉

Ⅴ.眼检指征

A

流泪:

眼泪过多,泪液清澈或有色

自主神经

B

缩瞳:

无论有无光线,瞳孔缩小

自主神经

C

散瞳:

无论有无光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