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0酬赠诗四首教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9903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10酬赠诗四首教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10酬赠诗四首教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10酬赠诗四首教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10酬赠诗四首教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10酬赠诗四首教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10酬赠诗四首教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10酬赠诗四首教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10酬赠诗四首教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10酬赠诗四首教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10酬赠诗四首教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10酬赠诗四首教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10酬赠诗四首教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10酬赠诗四首教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10酬赠诗四首教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10酬赠诗四首教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10酬赠诗四首教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10酬赠诗四首教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10酬赠诗四首教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中语文 10酬赠诗四首教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10酬赠诗四首教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 10酬赠诗四首教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Word文档格式.docx

3、介绍作家张籍;

解题(什么是“节妇”?

)旧指坚守节操,丈夫死后不再改嫁的妇女女人死了男人终身不嫁这行为叫守节夫死后,立志不嫁,坚守贞操,抚育子女,直到老死就是守节的行为,这样的妇女称为“节妇”。

4、学生对照注释看原文,把不理解的地方指出来,教师点拨、答疑。

[译]

※讲述张籍的“尴尬”:

应运李师道,就不能与中央保持一致,而拒绝,则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

于是有了《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一诗,展示基本解读文字:

这首诗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女主人公受人赠珠而又还珠时的心理,塑造了一位顾全名节、对丈夫忠贞不渝的女子形象,曲折表达诗人不便明说的婉拒之意。

全诗分两个层次。

首四句“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为第一层次,写接珠。

前二句从对方角度写授珠,后二句从自己角度写还珠。

汉乐府“何以结相思,双珠玳瑁簪”,可知赠珠是表示爱情。

接珠似为对方用情之深所感,但细读下文,方知其中颇具讽意。

后六句“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为第二层次,写还珠。

前四句写还珠原因,后二句写还珠情态。

“妾家”句写其富有;

“良人”句写其贵重。

《史记"

淮阴侯列传》:

“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

”这里指“良人”供职朝廷,位置显赫,宠信有加。

这里表明自己不会因赠珠者富贵而动心。

“知君”句上接“缠绵意”,“事夫”句上接“妾家”句,表明自己早已立誓与夫同生共死,从一而终。

既然难以两全,只有还珠,故末二句才有相逢恨晚的说法。

“双泪垂”写还珠情态,指对“君”的感激;

“何不相逢未嫁时”是对“君”的表白,似乎“君”更比“良人”重要,但事已如此,绝不可能改弦易辙。

※意读,请学生根据原诗,以他三人称的口吻分两段讲述这个故事

1接珠

一个已婚妇女遇到一个对自己有意的男子,两人先是以目传情,接着那个男子就送给这个妇女一对明珠,尽管坚持不收,但拗不过男子的真诚,感到却之不恭,最后还是收下了,并珍藏在内衣里。

2还珠

这个妇女自从珍藏这对明珠之后,总是感到心神不宁,她经受不了内心矛盾折磨的痛苦,最后决定把这对明珠还给那个男子,向他表明:

“自己家门显赫,丈夫威猛,尽管也明白你的用心,但我早已决心与自己丈夫白头到老,现在把明珠送还给你,我内心也很痛苦,真恨为什么没在出嫁前认识你。

教师最后展示故事梗要:

一个男子,热烈地恋爱着一个已结婚的女人.因而赠送她两颗明珠。

这个女人对这个男子也有爱情,但她不能离弃她的丈夫。

对这个矛盾,她就作出了这样的处理。

把明珠收下,“系在红罗襦”,是表示接受了他的爱情。

终于又把明珠还给他,是表示自己既已结婚,就不应当背弃丈夫,改适他人。

※情读,并讨论如下:

1诗中的节妇和那个“君”分别喻指谁?

“珠”是又喻指什么?

(明确:

分别指诗人张籍自己和对方李司空师道。

“珠”喻指李司空对给张籍的招揽。

2为什么要“接珠”然后又要“还珠”呢?

“接珠”表示对李师道好意的领会,“还珠”表明对朝廷的忠心;

先“接”后“还”既达到了最后拒绝的目的,又没有因此而得罪对方。

3诗中给足对方面子的话有哪些?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知君用心如日月”“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二)合作探究[思]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深刻把握本诗的情感脉络,我们需要在诗句之间加上一些关联词。

下面,我们来尝试一下。

A、、结合关联词,对照原文,分析句中所蕴涵的情感。

进而分析主人公情感上的矛盾。

(具体结合诗句分析其中蕴含的感情:

对“君”的埋怨——对“君”的感激——为“良人”自豪——对“君”的感激——对“良人”的忠贞——对拒绝“君”一事感到遗憾、哀伤。

矛盾:

“我”应该忠于“良人”,但是我也感激于“君”对我付出的真情。

面对矛盾、痛苦,渴望别对方所理解。

B、这种写法的好处:

(教师提示)

一方面,让“君”知道我的困境,从而使他可以体谅我;

另一方面,让他看到我对他的尊重,而不至于自尊心受损,进而恼羞成怒。

C、那么,这位女主人公在拒绝第三者的追求时,她给出了哪些理由呢?

请你结合诗句回答。

何不相逢未嫁时?

(我已出嫁,要守节。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我的丈夫也很优秀。

D、到这里,我们似乎已经读懂了这首诗——它写的是一个守节的女子对第三者的婉言拒绝。

可是,回头一看,作者张籍!

张籍分明是位男性,为什么要在诗中把自己写成一个女子呢?

而且,他的第三者又是谁呢?

我们可以结合资料信息和课本注释来思考一下。

这不是一首情诗,而是作者借以拒绝藩镇首领李师道的明志之作。

即,张籍婉言拒绝了李师道的邀请。

E、从刚才的结论可以看出,原来我们刚才所谓读懂的只是表现的东西,只是这首诗的一张皮!

那么,下面我们结合这个认识重新来看这首诗,看看这表层内容与实质内容之间是怎样对应的?

主人公:

妾——张籍

第三者:

君——李师道

“我”丈夫:

良人——皇帝(国家、国家的统一)<

适当点拨>

理由:

节妇之节——臣子之节<

(表层意义:

守节女子对第三者的婉言拒绝。

——深层内涵:

张籍对藩镇首领李师道的邀请的委婉谢绝。

F、 

这种委婉的写法从表现手法上看叫做什么啊?

比喻

G、好了,到这里,我们算是比较深入地理解了这首诗,那么,谁来总结一下,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用语巧妙,拒绝别人却让别人比较乐于接受。

比喻手法的运用,形象而委婉。

(三)质疑问难[辩]

经历了读——译——思三个环节,下面我们可以来个反刍,重新阅读这首诗,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辩]

Q1:

你觉得诗中女主人公的所思所想真的符合女性之“节”吗?

从情感上讲,她对这位第三者的求爱到底持怎样一个态度?

最初有些不节,比如把第三者送的明珠系在自己的衣服上。

这说明她在情感上是喜欢这位第三者的。

但是,最后,理智还是让她拒绝了这位第三者。

可是还珠之际泪水滑落也说明她在情感上是喜欢这位第三者的。

Q2:

进一步来说,张籍在拒绝藩镇首领李师道的时候,为什么要这么说?

难道他内心深处也乐于去做李师道的幕僚吗?

明确:

张籍是韩愈的学生,对韩愈等所主张的国家统一思想是绝对赞同的,他对李师道的态度也是明确的——厌恶。

但是,从课本注释中我们可以看到,李师道当时势力很强,可谓炙手可热。

而且从历史上我们也知道中唐以后,国家积贫积弱,藩镇割据非常严重。

因此,就算是再不情愿,为了不至于让李师道发火,他还是在诗中努力地去讨好李师道。

所以在“资料信息”中,黄周星评论说“徒令千载之下,增才人无限悲感”。

(简要解释资料信息)

(四)拓展延伸:

[仿]

1、结合这首诗,说说在现实生活中怎样学会说“不”。

(任选一个情境,写400字小作文。

情境一、假设,有一位异性多次向你表白他(她)的心迹,并且渴望你能够接受他(她)的超越一般友谊的请求。

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你不能(无法)接受他(她)。

那么你该怎么跟他(她)讲呢?

(前提是既不能亵渎对方的真挚情感,也不要给对方任何一点机会。

情境二、假如,有一天你爸妈都因为工作而不能给你做饭,你只能自己动手。

而学校马上就要考试了,作业特别多。

这天傍晚,你刚刚从家里赶回来,你的一个要好的朋友来了,他(她)兴致勃勃地拿来一本漫画,打算和你分享。

这个时候,你该怎样和他(她)说不呢?

四、鉴赏《近试上张水部》

1、齐读,整体感知

这首诗写了晨起时一对新婚夫妇对话,是一幅洞房春晓的闺意图。

作者借此表达对张籍提拔或奖掖自己的希望。

(主旨)

2、自由读,分析字词

3、《近试上张水部》赏析

首句“洞房昨夜停红烛”。

“停”,点放,让红烛点燃,通夜不灭。

次句“待晓堂前拜舅姑”。

一大早就起床,在红烛光照中妆扮,以待天明。

可见其对拜见公婆一事相当重视。

后两句“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新娘对新郎问语:

不知打扮是否合乎时尚,能否讨得公婆欢心?

由于是新妇,羞涩难言,但又不得不说,只好“低声”问,对人物心理描绘相当精细而逼真。

※背景简介,展示基本解读文字

首句“洞房昨夜停红烛”。

后两句“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意读讨论如下:

1诗中的新娘、夫婿、舅姑分别代指谁?

分别指诗人朱庆余自己和对方张籍以及考官。

2考试、应试作文在诗中又是用什么来比喻的?

考试用“拜舅姑”来比喻,应试作文用“画眉”来比喻。

3张籍是怎样回答朱庆余的?

展示如下:

酬朱庆余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朱庆余是越州人,越州出美女,西施据说就出生在此地。

于是张籍干脆就把他比作越州美女,安慰他:

你应该就象美女一样,要对自己的美丽有充分的自信。

你的文章犹如越女所唱的菱歌,一曲即价值万金,是珍贵的齐纨也无法买来的。

其实也就是明白地告诉了朱庆余:

放心吧,考官那边我已经搞定了,你就放心参加考试吧!

※根据原诗并参考《酬朱庆余》,另拟一首《酬朱庆余》

1学生拟写7分钟;

2小组代表板书展示;

3师生共同欣赏评析。

附参考作品:

新娘回眸笑春风,玉肌凝脂谁人懂?

待到婷婷出阁时,满堂皆叹出芙蓉。

新妇细点出厅堂,淡妆浓抹难决断。

何忧不似西子美,荆钗亦敌绫罗昂。

越女粉红颜,明艳夺众目。

父见心欢喜,身登万里凤。

娘子娘子好漂亮,才貌双全无人比。

堂前拜见家公婆,大方得体人人夸。

一颦一笑懂礼仪,舅姑怜爱定欢喜,夫婿不掩倾慕意,信眉粗细正合时。

小荷虽有尖尖角,未来蜻蜓立上头,今朝绽开尚嫌早,他日待放压金池。

明艳独特人自知,汝眉深浅无多义,莫忧不得舅姑心,明早梳妆更用情。

春风无力晓月残,风逝玉飘柳难杨,须知热到夏雷日,惊天动地撼骄阳。

越女明艳人皆知,贤良淑德最实际。

三更就起理红妆,不矫不作最合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鉴赏《酬乐天频梦微之》《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一、导入

简要复述前两首首手法的新颖,巧妙地化解生活的尴尬,达难达之意;

交代本节课学习的重心:

鉴赏两首诗的艺术手法。

二、鉴赏《酬乐天频梦微之》和《梦微之》

这首诗通过写不同寻常的梦境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同时写出了自己的凄苦处境。

3、赏析《酬乐天频梦微之》

 

前二句“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写两地迢迢千里,通信相当不易;

收到老朋友的诗,诗说梦中见到了自己,心里非常欣慰

后二句“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写自己疾病缠身,神情恍惚,虽颇多梦,梦中见到的都是一些不相干的人,想在梦中见到你,却偏偏就没有梦见。

元稹在通州因患严重疟疾,身体状况日下,记忆力也大不如前。

而“病”除了身体疾患之外,更有沉重的精神上的苦闷,凄苦无比。

※意读,请学生翻译原诗,按照时间先后,以组为单位,把译文写到黑板上,然后师生讲评

附相关译文——

《梦微之》:

清晨阵风吹醒,满心惆怅:

通川的你与湓水的我在梦中相见的情景已经消失了。

不知你因为什么事老惦记着我,要不,怎么我昨晚会一夜多次梦见你呢?

《酬乐天频梦微之》山水千万重书信几乎被隔绝,好容易看到你今天这封记梦的信,你问我为什么梦中常相见,我想这大概以为你恋念着我吧,所以就在梦中相见了。

然而我没有你幸运,如今因为身心被疾病缠绕弄得神魂颠倒,结果梦中只见一些毫不相干的人,却不能梦见你!

※小结性讨论,联系练习二进行,展示如下:

古诗中常通过记梦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白居易《梦微之》即是如此。

元稹酬赠诗《酬乐天频梦微之》写梦却别出心裁。

请试加分析。

答:

做梦包含了希望与绝望之间极深沉、极痛苦的感情。

所以记梦常常是表达思念的一种方式,但只有别出心裁才地记梦,才能创造新鲜的诗意。

白居易记梦,不说自己如何梦见对方,而是追问对方多次闯入自己的梦乡究竟有什么事。

这不但表明自己“有梦”更见思念,而且也因有如此“痴情问梦”而更见思念之深切。

元稹的诗也是如此别出心裁,他把不能入梦的原因作了近乎离奇的解释:

我本可以控制自己的梦,和你梦里相逢,过去也曾多次梦见过你;

但此刻,因身心已被疾病折磨得神魂颠倒,所以“惟梦闲人不梦君”。

这就把凄苦的心境写得入骨三分,内容也更为深广。

三、鉴赏《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这首诗写贬官异地的思乡之情。

3、赏析《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前二句“海畔尖山似剑链,秋来处处割愁肠”,从肠断这一思绪出发,将四周的高山峻岭比喻成了无数利剑的锋芒,而自己的愁肠正是被其割断。

“海畔尖山”,柳州地处岭南海滨,远离故乡。

时值秋季,悲秋之愁,思乡之情,令诗人愁肠百结,肝肠寸断。

后二句“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写诗人由“望故乡”而心生的幻想:

如果能将身躯化作千百亿个,那么我这些身躯也会飘落到众多峰顶遥望故乡。

古乐府《悲歌行》云: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诗人借佛教释迦牟尼“化身”无数的说法,幻想自己能“化身千亿”了。

※意读,请学生在课本上直接翻译原诗,然后请学生口头翻译。

附《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译文:

岭南海滨挺拔高峻的山峰象一把把锋利的剑刃,每到清秋时节,触目这些到处多少的尖山,就仿佛有千万把钢刀在割切充满乡情的愁肠。

如果能像像佛祖那样化身无数,那就可以把这无数的身子散向那各座山峰,更我可以尽情的望见故乡。

※结合练习三,讨论如下:

1首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运用了比喻、比拟的手法;

把尖山喻成剑芒,用“割”,形成比拟,实现了触景伤情这种抽象行为的具象化。

2第二联化用了什么典故?

有什么深意?

佛祖化身的典故,还有一个深意就是,表明只要能够达到“望乡”的目的,即使粉身碎骨也心甘的心愿。

3此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展示练习三:

思考·

探究三 

请说说《与浩初上任同看山寄京华亲故》用了哪些手法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此诗运用了比喻、比拟、夸张、化典等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的。

首联把尖山比作剑芒,又配用“割”字,既把客观的山形特征展示得那样鲜明突出,又把主观的思乡愁痛这种无形的情绪表现得如此具体可感。

第二联通过化用典故,又配以“散”一字,不但将抽象的思乡的愁绪和热盼表现生动形象,而且把那种若能“望乡”即便粉身碎骨也浑然不怕的决心表达出来了。

※挑战自己,用最短的时间记住这首诗,可以请一个学生当堂背记。

※小结归纳:

创造诗意有哪些途径:

1变换角度,不重说自己“做梦”,而追问对方为何“闯梦”。

2诗意翻新,用对方“能梦见”的幸运,来对比自己“不能梦见”的不幸。

3喻拟奇特,把尖山喻剑且配以“割”,化身千亿,且有“散上锋头”,都创造了新意。

附:

教学反思:

2019-2020年高中语文10项链课时训练粤教版必修3

一、夯基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积攒/攒射 差错/差别 怪诞/垂涎三尺

B.证券/拱券 瘦削/削弱 租赁/严惩不贷

C.抹布/抹黑 女佣/佣金 账簿/日薄西山

D.模具/模样 请柬/谏言 瞌睡/溘然长逝

解析:

读音分别为:

A项,zǎn/cuá

n,chā,dà

n/xiá

n;

B项,quà

n/xuà

n,xuē,lì

n/dà

i;

C项,mā/mǒ,yōng/yò

ng,bù

/bó

;

D项,mú

jiǎn/jià

n,kē/kè

答案:

C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现在,报刊市场竞争激烈,有些杂志为了吸引大家的眼球,胡乱编造一些    的消息,这些消息与真相往往相去甚远。

(2)调查数据表明,我们在服装产业中的发展具有潜力。

从长远来看,服装产业发展与战略扩展,对于我们来说都是    的过程。

(3)省就业中心将组织外来务工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学习知识,提高技能水平;

尽力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

再不会出现务工人员    、站在桥头的情况。

A.骇人听闻  循序渐进  风尘仆仆

B.骇人听闻  按部就班  风餐露宿

C.耸人听闻  循序渐进  风餐露宿

D.耸人听闻  按部就班  风尘仆仆

骇人听闻:

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耸人听闻:

故意夸大事实,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1)句强调夸大事实,选用“耸人听闻”。

循序渐进:

(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按部就班:

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2)句根据句意,选用“循序渐进”。

风餐露宿:

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辛。

风尘仆仆:

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

第(3)句强调艰辛,选用“风餐露宿”。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市政府关于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的决定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持。

B.参加这项比赛的选手平均年龄19岁,平均身高1.68米,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

C.南昌至上海、杭州的火车动车组票价分别为228元、179元,而对应的普通列车硬座票价为106元、81元,相比之下,普通列车硬座票价要低一倍多。

D.承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难道谁能否认这是当代中国青年肩负的崇高使命吗?

A项,“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有歧义,即捕杀野犬、狂犬是否被在禁止之列。

另外,“拥护”是指对领袖、党派、政策、措施等表示赞成并全力支持。

“支持”是指给以鼓励或赞助。

“拥护”含全力支持的意思,所以宜放在“支持”后,以示递进。

B项,“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有错,平均不能是约数,当然不能说“以上”。

C项,使用“降低”“减少”“缩小”等词语时不能用倍数。

D

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格    ,    。

    ,    ,    ,    。

①它要求一个人应有高尚的道德追求

②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

③是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

④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⑤是指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

⑥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律

A.③⑥①④⑤②    B.③⑤①②⑥④

C.⑤②①⑥④③D.⑤③①②④⑥

因为一个人有了①句中的“高尚的道德追求”,才能够做到②句中的“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

正因为能够勇于承担②句中的“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才能够做到④句中的“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正因为能够“有高尚的道德追求”“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够做到⑥句中的“自尊、自爱、自强、自律”。

为此,该题第二个句号前的四道横线上应依次填上①②④⑥。

而⑤③则是对“人格”的界定,其中⑤界定范畴,③界定内涵。

为此,该题第一个句号前的两道横线上应依次填上⑤③。

据此,该题的正确答案应为D项。

二、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亚美尼亚〕埃·

格林

瓦萨卡在一所大学对面的网球场旁停下了脚步。

秋季里的这一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但这却让他的心情更加烦闷。

温暖晴和的晚秋好像在故意戏弄他,嘲笑他,鄙视他……

一阵已有几分凉意的秋风吹了过来,几片金黄的叶子在空中划着美丽的弧线轻盈地飘落到了地上。

两个身材姣好的姑娘从瓦萨卡的身边走了过去,飘过一阵沁人的香水的芳香。

这样的姑娘瓦萨卡连想都不敢想,即使在年轻的时候,他也没敢奢望过,她们对他来说来自另一个世界。

他和孤儿院长大的玛妮克结了婚。

但那个曾经安安静静、勤快能干的玛妮克现在却好像换了个人,每天唠唠叨叨,不停地数落他,甚至连在床上也是一肚子怨气,所以他越来越不愿碰她的身体了。

想到这儿,瓦萨卡感到了一阵良心的责备,仿佛侮辱了自己的妻子。

毕竟他们一起忍受了失去第一个孩子的伤痛,后来又生育了一个女儿。

最近玛妮克不幸伤了胳膊,肿得很厉害,大概是骨折了,他需要尽快筹到钱给玛妮克拍X光片和治疗……

瓦萨卡的心底一阵绝望。

现在他就是在到处找工作,对他来说,时间非常紧迫,每一分钟都很重要!

以前不管怎么说他还能干粗活,当搬运工,可现在却得了疝气,粗活干不了了,可要治好疝气也得一大笔钱哪!

又是一阵略带凉意的微风吹了过来,一种像翠菊似的黄色小花随风摇动着小小的脑袋。

瓦萨卡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那时他们家住在市中心,后来他们的房子被拆掉了,只得到了一点点少得可怜的补偿金。

他和父母颠沛流离,几经辗转,最后才在邻近市郊的一个地方落下了脚,生活也随之落到了贫困线之下。

瓦萨卡低声骂了一句,两腿突然不听使唤地朝学校方向走了过去。

是啊,他以前真的很喜欢学习,他可不像那个留级生梅鲁日。

梅鲁日当年和他同桌,可现在这个梅鲁日已经是大富翁了……

一个穿着绿风衣的女人轻轻地碰了一下瓦萨卡,侧着身子从沿着人行道停着的两辆汽车间穿了过去,急着过马路。

瓦萨卡迅速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