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制度练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6757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目的制度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教育目的制度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教育目的制度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教育目的制度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教育目的制度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教育目的制度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教育目的制度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教育目的制度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教育目的制度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教育目的制度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教育目的制度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教育目的制度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教育目的制度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教育目的制度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教育目的制度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教育目的制度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教育目的制度练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教育目的制度练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教育目的制度练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目的制度练习题.docx

《教育目的制度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目的制度练习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目的制度练习题.docx

教育目的制度练习题

考试重点:

02、03、04年,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人的身心发展规律B邓小平理论C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05、08年,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10年,马克思主义关于()的学说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必然规律,并为我们制定教育目的提供了理论依据。

02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05、06年,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A理论联系实际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

试题举例

单项选择1.(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

2.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

A.调控功能B.导向功能C.评价功能D.激励功能

3.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A.教育是为谁服务B.谁掌握教育的领导权C.什么人应接受教育D.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4( )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A.教育目的B.教育任务C.教育内容D.教育规律

5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

A.哲学观念B.人性假设C.理想人格D.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1C2B3D4A5D

6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的是()A教育规律B教育任务C教育性质D教育目的

7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

( )。

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8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反映了( )A教育性质B教育任务C教育规律D教育内容

9.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人们对于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已经在观念上有了某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形象。

这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形象,就是我们所说的( )A教育目标B教育目的C教学目标D教学大纲

10.“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B社会本位论C科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

6D7C8A9B10B

10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18、19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展,反对神学等观点属于( )的认识。

A精神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神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

11.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 )作出规定。

A社会价值B个人价值C素质结构D人才规格

12.“真正有效的教育目的必须是内在教育,或通过教育过程去实现的目的”,并且教育无“过程之外”的目的。

这一观点属于(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B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C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D教育无目的论

13.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涤尔干B.卢梭C.赞可夫D.福禄贝尔

10D11A12D13A

14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15.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

A.理论联系实际B.做到因材施教C.实现教育机会均等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6.关于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说法错误的是( )A.教育目的是受生产力制约的B.教育目的受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以这种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观点、政治制度的制约C.我们肯定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并不意味着在提出教育目的时无需考虑受教育者的特点D.对教育者特点的认识是提出教育目的的必要条件

17世纪法国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认为“什么是教育目标……这就是自然的目标”,这就是“( )”决定教育目的的观点。

A社会环境B儿童自然C儿童礼会D社会影响

14C15D16D17B

18在教育史上,有所谓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个人本位论者主张提出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出发B社会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C个人本位论者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D个人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

19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培养人才的特殊要求被称为( )A教育目的B教育方针C培养目标D教学目标

20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是( )A教育目的B课程C教育评价D教学

21小学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 )规律。

A政治经济文化B遗传C儿童身心发展D教育

18D19C20A21C

2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社会本位论是同19世纪中期以来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需要和社会学的兴起与发展相联系的B人们对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之所以众说纷纭,主要是因为个体有不同的利益需要C马克思提出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给正确地解决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D卢梭在教育价值的取向上笼统地把个人置于社会之上,持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23()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A人的全面发展学说B旧式分工C社会主义制度D机器大工业生产

24生活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A杜威B洛克C斯宾塞D布鲁纳

25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是()A抽象与具体B全面与片面C整体与部分D普遍与特殊

22B23C24C25D

多项选择:

1一般情况下,教育方针包括()A教育的性质B教育的服务方向C教育制度D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E教育目的

2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A国家的教育目的B学生的学习目标C培养目标D社会的价值取向E教学目标

3下列关于教育方针与教育规律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A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都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B正确的教育方针体现了教育的规律C教育方针能替代教育规律D教育方针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E教育规律是制定教育方针的客观依据

4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有()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发展水平C文化科技发展水平D学生身心发展水平E教育发展水平

5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包括()A智力B体力C道德D个性E素质

1ABDE2ACE3BE4ABCD5ABCD

6、关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理解正确的是()A分工和私有制是造成片面发展的原因B人的全面发展是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C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和物质条件D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E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7、下列属于个人本位论的有()A孟子B卢梭C马斯洛D裴斯泰洛齐E福禄贝尔

8、下列下列属于社会本位论的有()A荀子B赫尔巴特C涂尔干D凯兴斯E泰纳孔德

9、教育目的的意义体现在()A确定教育内容B选择教育方法C评价教育效果D激励学生发展E指明发展方向

10、教育目的的特点有()A社会性B时代性C意识性D预期性E可能性

6ACE7ABCDE8ABCDE9ABCDE10ABCDE

填空:

1、()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教育的根本性质、总的指导思想和教育工作的总方向等要素。

2、()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教育的性质

3、教育目的的本质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它是()的集中反映

4、教育工作的核心是()

5、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是()

6、教育目的与教学目标的关系是()

7、()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最基本的途径

8、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到社会需要与()的辩证统一

1教育方针2教育目的3社会需求4教育目的5培养目标6抽象与具体7教学8个人发展需求

9_______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_______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10.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_______,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12._______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无论是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还是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方法的选择及效果的评价等,都受到_______的制约。

13.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_______。

14.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_______的关系。

_______是针对所有教育者提出的,而_______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

9教育目的10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11社会性12教育目的13培养目标14普遍与特殊教育目的培养目标

15教育目的的制订受制于___(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16马克思认为,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___(社会条件)

判断题:

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教育目的上

2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一个人类永远追求而又永远没有止境的目标,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

3教育无目的论主张教育没有目的

4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教育目的只是教育方针的若干组成要素之一

5人的片面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

6教育目的体现了培养人的层次性和具体规定性

7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比个体本位论更符合教育实际

8教育方针对教育工作的影响大于教育目的

1√2√3X4√5√6X7X8√

16、我国教育目的的演变:

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目的是“明人伦”,

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目的是“学而优则仕”

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由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当始于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这一教育目的反映了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育的“中体西用”的方针

1906年,学部正式规定和发布了一项更明确的教育宗旨,即“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民国时期:

1912年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时提出,废除“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宗旨,教育应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项为教育的目的。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民族的、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新文化和新教育”的教育方针

新中国建国以来的教育目的

毛泽东于1957年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颁布的教育方针

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中规定: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1982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规定教育目的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首次把提高全民族素质纳入教育目的

1995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通过立法第一次完整地规定了国家的教育方针

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

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两重点、四有、四育、两角色)这是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

重点是建国后第一个教育方针、第一次以立法明确教育目的、第一次以立法明确教育方针、现阶段的教育目的、当前的教育方针

17、简述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我国教育目的精神包括:

①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②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③我们要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04年、10年简述题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我国教育目的包含的基本点:

(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2)要求全面发展;(3)具有独立个性。

18、我国教育目的有三大基本特征:

(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19、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培养劳动者是教育目的的总要求;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例题:

1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是—————

2、培养————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3、为适应时代要求我国教育目的中强调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

名词解释:

素质教育、美育、智育

填空:

1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 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是()

2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素质教育的三大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任务)

4当前我国教育目的在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片面追求升学率)

5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审美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教育

6素质教育的重点是()

7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8素质教育必须坚持()并举,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发展

1智育6创新精神实践能力7增强学生体质8五育

9我国第一次以立法形式完整表述教育方针的是()

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是()

单项选择:

11关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说法错误的是()A.人才的规格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个性全面发展的问题B.要求在教育工作中,要承认学生的个人特点,把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结合起来C.全面发展强调五育并举,就是坚持学生的平均发展D.全面发展教育指坚持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

12培养学生的()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A.主体意识的实践能力B.主体意识和操作能力C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D.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3素质教育是促进()的教育。

A.个性发展B.认识发展C.情感发展D.意志发展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0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11C12D13A

14体育是以(    )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A提升教育对象智慧B健全品德素养C发展体能,锻炼体魄D追求人生情趣和理想境界

15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A促进学生全面发展B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C促进学生个性发展D面向全体学生

16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方针的提出者是()A毛泽东B周恩来C邓小平D陶行知

17〈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发布时间是()年A1985B1986C1987D1988

18素质教育目标是稳定性与()的统一。

A持续性B创新性C延续性D发展性

19()的重要职能是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发展。

A素质教育B目标教育C成人教育D高等教育

14C15B16A17A18D19A

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就必须坚持面向()

A、社会B、未来C、世界D、全体学生

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1912年

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和(精神状态)

教育史上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论主要有(  ) A.社会本位论B.个人本位论C.教育无目的论D.二因素论(13年太原招考试题)

_______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13年太原招考试题)

.美育的基本类型有艺术美育、自然美育、______、______。

(社会美育教育美育)

激活每位学生()发展,使之明确自己正确的发展方向,要比教给他们任何具体知识本身更重要。

A学习潜能B发展潜能C素质潜能D个性潜能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最根本的是使学生开拓、()地学习。

A持续性B自发性C开创性D创造性

()在主动统合各类教育共同促进学生素质发展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社区教育

素质形成本身,就是在某一学科领域获得独立准确的()判断。

A精神价值B内在价值C外在价值D实际价值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A教学B课堂C活动D创新

判断题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提高学生健康素质作为重要长远的追求目标,把实现学生健康作为最基本的任务。

(√)

素质教育只是一种教育思想、观念或理念,不是一种教育方式,不存在什么素质教育模式。

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发展√

、素质教育思想是现代才提出的,完全是现代化教育的产物X

德育之成为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由德育全面促进个体素质发展的功能的特殊性决定的√

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X

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也是一门具体的课程或一种具体的方法X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所以素质教育就是全面发展教育X

课堂检测题(教育制度部分)

一、填空题

1、广义的教育制度即__,是指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__和___。

(国民教育制度、教育设施、有关规章制度)

2、狭义的教育制度即__,简称学制。

__是整个教育制度的核心。

(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

3、建立学制的依据是______、___。

(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状况;政治经济制度;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

4、中国第一个现代学制颁布于___年,称为__。

(1902年,壬寅学制)

5、中国实行的第一现代学制是__年,张之洞、荣庆、张伯熙三人重新修订的__。

体现了“中学为体,__”的精神。

(1903年、癸卯学制、西学为用)

6、1912年,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__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止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

(壬子癸丑学制)

7、1922年,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颁布了___学制,又称__或新学制。

这个学制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

(壬戌学制、“六三三制”)

8、1903年,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颁布了___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该学制最大的特点是

___(癸卯、修业年限长)

9、新中国的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___年。

(1951)

10、1958年9月19日颁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确定了“___”的方针和“___”、“____”的具体原则。

(两条腿走路、三个结合、六个并举)

11、学校教育制度的基本要素有______(学校类型、学校级别、学校结构)

12、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和主体是————,体现着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实质。

(学校教育制度)

13、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开始的(废科举兴学校)

14、我国现代学制史上第一次明确以学龄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依据的是——(壬戌学制

15、1951年10月1日新中国政务院公布了——,标志着我国的学制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

16、学校教育结构包括——和——两个方面(层次结构、类型结构)

17、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过程(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

18、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教育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围墙之内)

19、制度化教育主要是指正规教育,具有——、——的教育制度(层次结构、按年龄分级)

20、近代以——为核心的教育制度是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这种教育形式称为制度化教育(学校系统)

21、三种典型的学制类型是(双轨制、单轨制、分支制

22、——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

23、我国现行的学校系统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2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坚持——是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5、在我国第一次明确提出“终身教育”的文件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二、单项选择

1、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A基础教育B中等教育C、高等教育D学前教育

2、不属于双轨制的国家是()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

3、辛亥革命后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时于1912年对学制进行修订称为()学制A癸卯B壬子癸丑C壬戌D壬寅

4、我国从()年开始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A1985B1986C1987D1990

5、新中国成立公布《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废除旧学制实行新学制是在()年A1951B1949C1950D1952

6、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共分()A二层B三层C四层D五层

7、下列不属于国民教育制度的是()A图书馆B教育领导体制C办学体制D教育内容

1A2A3B4B5A6C7D

8、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A、教育现象萌芽B、教育形态趋于定型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

9、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称为()A、义务教育B、普及教育C、基础教育D、全民教育

10、教育学上把近代以来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称为()A、非正式教育B、制度化教育C、后制度化教育D、前制度化

11、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更重要的改变()A、教育形式B、教育方法C、教育内容D、教育理念

12、我国最早的的小学出现于()A殷周时期B战国时期

13、1919年小学教育机构统称小学校,义务教育一般为()年A4年B6年C7年D9年

8B9B10B11D12A13A

14、现代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A中等教育制度B社会教育制度C学校教育制度D高等教育制

15、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是指( )A学校管理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学校人事制度D学校办学体制

16、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规定中小学六三三制的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甲午学制

17、由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是()A双轨学制 B单轨学制 C分支型学制D中间型学

18、当代很多国家已经把( )列入学制系统。

这是现代学制在当前的一个重要发展,也是现代学制向终身教育制度方向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A.终身教育B.职业教育C.成人教育D.幼儿教育

19、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 D)A1982年  B1983年  C.1984年  D.1985年

14C15B16C17A18D19D

20、发展教育事业的“三个结合”、“六个并举”是(B )中提出的A1951年《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B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C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21、我国现行的教育基本制度是在( A)中规定的A.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D.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22、一个国家各类教育机构有机构成的总体及其正常运行所需的种种规范或规定的总和,即( )。

A.学制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体制D.教育制度

23、二十世纪末我国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指( )A.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B.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C.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D.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

24、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主要有()学制类型:

A五四B六三C四五D六四22D23C24AB

25、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征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