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同步测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5687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沁园春雪》同步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沁园春雪》同步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沁园春雪》同步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沁园春雪》同步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沁园春雪》同步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沁园春雪》同步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沁园春雪》同步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沁园春雪》同步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沁园春雪》同步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沁园春雪》同步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沁园春雪》同步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沁园春雪》同步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沁园春雪》同步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沁园春雪》同步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沁园春雪》同步测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沁园春雪》同步测试.docx

《《沁园春雪》同步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沁园春雪》同步测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沁园春雪》同步测试.docx

《沁园春雪》同步测试

绝密★启用前

《沁园春·雪》同步测试

副标题

试卷总分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等信息。

2、请用黑色水笔书写。

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第I卷(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风骚  骚动  骄奢  骄美

B.分析  折腰  欣赏  拆散

C.大雕  雕刻  凋零  倜傥

D.腊月  蜡象  蜡烛  瓦喇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字形的识记。

A项中“骄美”中“骄”应改为“娇”。

据此,答案为A。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杜鹃花开的光雾山,像穿着盛装的仙女,巧夺天工,让人流连忘返。

B.《诗词大会》竞答过程扣人心弦,主持人风趣幽默,选手对答如流,嘉宾妙语连珠。

C.闻一多先生“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D.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蹿跳。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A项使用错误,巧夺天工:

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3.下列选项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为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荆门市教育局积极开展了“放眼看世界,我与‘一带一路”。

各校踊跃参加,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

B.这次成功演示表明,未来使用高容量、自由空间的量子通讯,创建地基网络和卫星之间的安全通信链接将成为现实已是明证。

C.从整体上看,我国制造业质量改善速度仍然滞后于市场需求变化,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以价格为主的产品竞争格局亟待改变。

D.我们的祖先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答案】C

【解析】

A残缺宾语。

在“一带一路”后加“的活动”。

B句式杂糅。

去掉“已是明证”。

D搭配不当。

把“是”改为“使我国成为”。

4.“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的节奏是(  )

A.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B.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D.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诗句的朗读节奏。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中的“引”是动词,与后面构成动宾关系;“无数英雄”与“竞折腰”又构成主谓关系。

根据词语之间的结构关系,结合意义关系来划分,正确的节奏为: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据此,答案为A。

5.这首词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

A.上阕侧重写景,下阕侧重议论,抒情贯穿全词。

B.上阕侧重写景,下阕侧重抒情,议论贯穿全词。

C.上阕侧重抒情,下阕侧重议论、写景。

D.上阕侧重写景,下阕侧重议论抒情。

【答案】A

【解析】

此题考查对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理解。

要结合上下阕具体内容进行判断。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以描写为主,抒发了作者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下阕主要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对秦皇汉武等历史英雄人物进行评述,抒发了作者要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据此,这首词是“上阕侧重写景,下阕侧重议论,抒情贯穿全词”。

故答案为A。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6.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妖娆(  )分外(  )风骚(  )折腰(  )天骄(  )红装素裹(  )惟馀莽莽(  )

【答案】

yāoráo fèn sāo zhé jiāo guǒ mǎng

【解析】

此题是对字音的考查。

注意易错字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书写拼音,不要把拼音写成英语字母。

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这些容易混淆读错。

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等,在学习和识记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分类整理。

本题注意多音字“分”和“折”在诗中的读音。

7.填空。

(1)“沁园春”是_______,“雪”是_______。

(2)本文揭示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过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把静景写成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稍逊风骚”中“风骚”本来指______________,这里指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词牌名,题目,

(2)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山舞银蛇,原驰蜡象(3)《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文学才华

提示:

此题帮助了解作家作品,以便更好地理解词的深刻含义。

【解析】

(1)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

《沁园春•雪》的“沁园春”是词牌名,确定了词的格式。

“雪”是题目,确定了词所描写的对象和内容。

(2)《沁园春•雪》一词,在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的同时,用“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过渡到作者对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评述,最后用“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揭示了词的主旨。

其中在写景时,用“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将静态的“山”“原”用“舞”“驰”把静景写活了。

据此填写作答。

(3)“稍逊风骚”中“风骚”本来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在这里引申为“文学才华”。

8.补充原文中的句子。

(1)望长城内外,______________;大河上下,______________。

(2)须晴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4)俱往矣,______________,还看今朝。

【答案】

(1)惟馀莽莽顿失滔滔

(2)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3)江山如此多娇(4)数风流人物

【解析】

本题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

这类试题属于基础题,也是语文中考必考题。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识记、积累为根本的。

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惟、莽莽、裹、妖娆、娇”等字词容易写错。

9.请写出古诗词中你最喜欢的咏雪的名句。

(一句即可。

【答案】

示例: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日常积累。

从平时的积累中,选择“咏雪”的名句作答。

如: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

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10.下面是一首五言绝句,它描写了冰封雪冻的千山万径,寒江垂钓的孤独渔夫,言简意深。

请同学们分析:

这首诗与《沁园春·雪》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不同?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答案】

示例:

柳诗中作者内心的苦恼与愤懑反映在诗中,就是那个卓尔不群、孤芳自赏、“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

而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解析】

考查对诗词中情感的理解。

柳宗元和毛泽东两人所处的时代、境遇,是完全不同的。

柳宗元因参加革新运动失败而遭贬,他的政治思想和远大抱负不能实现,因而柳宗元借“江雪”场景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内心的苦恼与愤懑之情;而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在《沁园春•雪》中,展现了他胸怀广阔,以天下为己任,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1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画线句运用哪些修辞手法?

(2)对这首词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中的“惟”“顿”都是副词,“惟”字强调长城内外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写出了大雪覆盖面积之广;“顿”字写出了黄河封冻速度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中的“舞”“驰”两个动词极为传神地把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赋予静景以动态,使之生气勃勃。

C.《沁园春•雪》是一首词,从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帝王,抒发了自己的抱负。

(3)表现全词主旨的一项是(  )

A.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B.江山如此多娇

C.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4)“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采用了什么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两句在词结构上的作用各是什么?

 

【答案】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既是比喻,又是对偶,“欲与天公试比高”是拟人。

(2)C

(3)D

(4)采用比喻的手法。

将雪后的山比作“银蛇”,将雪后的高原比作“蜡象”,生动形象。

另外“舞”“驰”以动写静,增添了生机。

(5)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阕的写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价。

提示:

这句话处在上阕的最后,一般来说就要考虑是不是过渡。

【解析】

(1)考查修辞手法的辨识。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意思是:

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运用了对偶和比喻的修辞。

“欲与天公试比高”赋予“山”“原”以人的情态,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

故这个词句运用了比喻、拟人和对偶。

(2)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沁园春•雪》的下半阕,没有写祖国山河的壮丽,只是写了英雄人物,纵论历代帝王,抒发自己的抱负。

据此,答案为C。

(3)考查对诗词主旨的理解。

词的上阕写景,一般来说写景不会是主旨,那么“江山如此多娇”就不能选了;“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是一个过渡,是由景及人的联结,也不是主旨;“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一个“只识”也不是作者推崇了对象。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正好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宏伟气魄,正是全词的主旨。

据此,答案为D。

(4)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

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通常解题思路是:

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本题是一道比较开放的题目,答案可以有多种。

可以说运用了比喻,使得比较抽象的雪原充满生机的特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可以说运用了动态描写(化静态为动态),写出了北国的雪景壮丽雄奇,祖国的江山如此多娇,神州大地生机蓬勃;还可以说运用了对偶,使得音韵和谐。

答案不求一致,合理即可。

(5)考查词句的作用。

本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阕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

“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

据此可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本词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12.主题阅读。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作者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的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试作简要分析。

(2)面对美丽的秋景作者为何怅?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含意是什么?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层林尽染百舸争流中的染和争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答案】

(1)从山上选取了林,江面选取了舸,天空选取了鹰,水中选取了鱼来进行描写。

其中林是静景,舸鹰鱼是动景。

层林所处的万山是远景,鱼翔浅底的鱼是近景;此外,写景由上到下,层次分明。

(2)①诗人面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及其在其中的万物,自然地想到了万物的主宰者,想到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而生怅。

②主沉浮在这里是指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际上诗人提出了一个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③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3)染字形象地写出了岳麓山一带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丽美景。

争字让碧绿无尘的江面充满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了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解析】

(1)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在整体感知诗词内宾基础上,筛选出符合题意的词句分析作答。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静)——放眼望去(远眺);漫江碧透(静),百舸争流(动)——收回(近观);鹰击长空(动)——仰视(高景);鱼翔浅底(动)——俯察(低景)。

据此分析整理作答。

(2)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1)在整体感知诗词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分析作答。

词人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端,不禁问道:

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

由此想到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所以产生“怅”的情思。

(2)下阕回忆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

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3)诗词借助“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等词句,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壮志豪情。

据此作答。

(3)考查对词语的赏析。

在整体感知诗词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

本题中的一个“染”字,形象而传神地描绘出枫林如火的大自然的美好景致,抒发作者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一个“争”字,则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含蓄地表达了词人要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

13.拓展训练

片片蝶衣生

镯耳

①那日闲暇,独自一人到鼓浪屿游走。

挨挨挤挤的游客们,成群结队涌向琴岛。

耳畔不是那些错乱的碎步之音,便是天南海北的吆喝声。

我在嘈杂之中,内心焦躁而又不安。

②走着走着,前方万绿丛中现出几抹蓝色。

那是一片花木丛,繁茂的花枝上缀满蓝色的小花儿,花瓣娇小并不起眼,如果不是花开得很多,我或许真的会忽略它们。

可我到底还是厌倦了嘈杂的人群,被那一抹微蓝所吸引。

③移步花丛中,仔细瞧去,蓝色的花容宛如蝴蝶仙子一般,让人一眼惊艳。

时值冬季,它们的四片花瓣成对绽开,恰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蓝蝴蝶,生动,活泼。

微风拂来,它们的翅膀随风颤动,飘来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

微风吹动蓝色的花朵,花朵起伏,与那身披蓝衫的蝴蝶别无两样。

④借助手机搜索,原来此花实名正是蓝蝴蝶。

我惊叹于造物主的神奇,将这样一朵小花装扮得如此美丽。

它那对生的叶子,平展两侧对称盛开的花瓣,还有那如蝴蝶触角一般细长的雄蕊,无不娇美可人。

在这个微寒的南国之冬,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⑤我在这片篮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那首《江畔独步寻花》,想起眷恋芬芳的花间彰蝶,想起自由自在的欢啼黄莺。

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择一西郊草堂为安身之所,他在春暖花开时节,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不正是源于他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吗?

⑥眼前的这片蝴蝶花,生在鼓浪屿这片少人踏足的草地上,将点点微蓝开放在绿丛中。

它们没有娇艳灿烂的三角梅那般耀眼夺目,也没有悬挂在枝头的曼陀罗那般高高在上,不似红粉的合欢那般寓意高雅,更不像月季那般千娇百媚。

它们生来便如蝴蝶一般,长在花丛里,飞在绿叶间,在湿润的草地上,片片蝶衣生。

⑦我常常想,这世间的花不也和寻常的人一样吗?

人有人性,花有花性。

有的人生来不甘,总不愿栖息于荒芜之地,纵有迁徒,也难逃“枯萎”的命运;有的人知足惜福,不攀不比,即便生长在乡野间,也是一身正气。

好比这蓝蝴蝶,它形貌小巧,生长于潮湿的山坡草地之中。

它不俗不媚,凭一身高洁之色来示人,在一片淡然的幽香之中静默绽放。

⑧夕阳西下,通往码头的行人越来越多,我流连在这片花丛中,为邂逅此花而欣然。

它们清婉的姿容,密密丛丛的风韵,将永远盛开在我的梦里。

(选自《厦门日报》副刊,有删改)

(1)依据文章第②③段的内容,概括作者笔下蓝蝴蝶花的特点。

(2)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结合文章内锌,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在鼓浪屿游走时,作者因邂逅美丽的蓝蝴蝶花,内心由焦躁不安变得欣然。

B.在蓝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作者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

C.第⑥段中,作者用三角梅、曼陀罗、合欢、月季与蓝蝴蝶花做对比,突山了蓝蝴蝶花的雍容华贵。

D.第⑦段描写蓝蝴蝶花不俗不媚,在淡然的幽香中静默绽放,是为了表达对即使生长在乡野间,依然知足惜福、一身正气之人的赞赏。

E.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对蓝蝴蝶花美丽却安于平凡的惋惜之情。

(4)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案】

(1)花瓣娇小不起眼;蓝色的花容让人惊艳;花瓣成对绽开,如起舞的蝴蝶;散发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

(2)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蓝蝴蝶花清婉美丽的花容,表达了作者对蓝蝴蝶花浓浓的怜爱之情。

(3)CE

(4)结构上,照应开头并总结全文:

内容上,升华主旨,表达了对美丽的蓝蝴蝶花不俗不媚、一身正气的美好品质的赞赏和追求。

【解析】

(1)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

通读文章第②③段,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

如可提取“花瓣娇小并不起眼”“蓝色的花容宛如蝴蝶仙子一般,让人一眼惊艳”“它们的四片花瓣成对绽开”“恰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蓝蝴蝶”“微风拂来,它们的翅膀随风颤动,飘来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等句作为答案。

(2)赏析文句。

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作答。

“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运用了典型的比喻和女人修辞手法。

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蓝蝴蝶花的状态外,还要答出作者对花的情感。

(3)考查对文章的内容的理解。

C项“突出了蓝蝴蝶花的雍容华贵”错。

应该是突出了蓝蝴蝶花的朴实、平凡、默默无闻、不张扬的品格。

E项“惋惜之情”错。

本文表达的是对美丽的蓝蝴蝶花不俗不媚、一身正气的美好品质的赞赏和追求。

(4)考查语段的作用,要考虑到语段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

语段正好是文章的结尾,所以在结构上就有收束全文,照应开头的作用;在内容上有点明主旨的作用。

要把表现的文章中心答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