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外对比阅读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6626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外对比阅读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外对比阅读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外对比阅读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外对比阅读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外对比阅读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外对比阅读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外对比阅读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外对比阅读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外对比阅读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外对比阅读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外对比阅读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外对比阅读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外对比阅读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外对比阅读Word下载.docx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外对比阅读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外对比阅读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外对比阅读Word下载.docx

(2)将军宜枉驾顾之顾:

(3)孤不度德量力度:

(4)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用:

(5)其谁可而为之为:

(6)平公曰:

”遂用之遂:

【答案】

(1)确实

(2)拜访(3)推测,估计(4)因此(5)担任,做(6)于是,就

【解析】本题考查课内外文言文的实词解释,也是文言文题目中最简单的一部分,所有内容回归课本知识。

这种题一要平时熟记课本中的注释,二要解题时注意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对于课本上的注释一定要灵活记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等特殊词义一定要烂熟于心,考试时才能准确无误。

对于课外的词语解释可以联系课本上该词语的解释,然后联系上下文内容不难得出答案。

(1)句中的“信然”是“确实这样”的意思,所以“信”解释为“确实”;

(2)句中的“顾”是“拜访”的意思;

(3)句中的“度”是“推测、估计”的意思;

(4)句中的“用”意思较为特殊,课本上解释为“因此”的意思;

(5)句中的“为”用在句中,是动词“担任”的意思;

(6)句中的“遂”字在文言文中一般是“于是,就”的意思,表示顺接。

2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2分)

(2)善哉,祁黄羊之论也!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2分)

(1)(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

(2)祁黄羊的话,真好啊!

(他)荐举外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翻译时,不但要注意抓句子中的关键词,字字落实,如

(1)句中的“比”是“自比”的意思,“许”是“赞同,同意”的意思。

(2)句中的“论”是名词,意思是“话语,言论”,“仇”是“仇人”的意思,翻译时要注意。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省略的成分要补充完整,还要把握特殊句式,这一些往往是得分点。

(1)句要注意把省略的主语添加完整,“时人莫之许也”属于倒装句翻译时要翻译成“当时人们不承认这件事”。

(2)句中的“善哉,祁黄羊之论也!

”也是倒装句,翻译时要把“祁黄羊之论”放在“善哉”的前面,这样意思才通顺。

23.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谈谈刘备和晋平公在选贤任能上的异同。

(2分)

同:

异:

【答案】同:

都信任、重用人才。

(1分)

刘备更渴求得到人才,更礼贤下士;

晋平公更知人善任。

【解析】本题考查对两篇文章内容的理解,主要分析刘备和晋平公在选贤任能上的异同。

回答时首先答出他们的共同点,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不同的地方。

甲文中的刘备礼贤下士非常出名,他对诸葛亮信任有加,爱才心切,曾三顾茅庐,问天下大计,对人才十分渴求。

乙文中的晋平公十分重视人才,每次都询问祁黄羊,祁黄羊推荐的两个人都得到老百姓的认可,这说明晋平公知人善任,重视人才。

【乙参考译文】

晋平公问祁黄羊说:

“南阳这个地方缺个长官,谁适合担任?

”祁黄羊答道:

“解狐适合(补这个缺)。

”平公说:

“解狐不是你是的仇人吗?

”(祁黄羊)回答说:

“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

”平公(称赞)说:

“好!

”就任用了解狐。

都城的人(都)称赞(任命解狐)好。

过了一些时候,平公又问祁黄羊说:

“国家少个掌管军事的官,谁担任合适?

”(祁黄羊)答道:

“祁午合适。

“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

“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

”平公(又称赞)说:

”,就又任用了祁午。

都城的人(又一致)称赞(任命祁午)好。

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

“祁黄羊的话,真好啊!

(他)荐举外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

二、(2017·

浙江绍兴)

《资治通鉴》两则

江左夷吾

周顗①奔琅邪王睿,睿以为军谘祭酒。

前骑都尉谯国桓彝亦避乱过江②,见睿微弱,谓曰:

“我以中州多故来此求全而单弱如此将何以济!

”既而见王导,共论世事,退,谓曰:

“向见管夷吾,无复忧矣!

新事对泣

诸名士相与登新亭③游宴,周顗中坐叹曰:

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

因相视流涕。

王导愀然变色曰:

当共戮④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对泣邪!

众皆收泪谢之。

【注释】①周顗:

西晋时大臣、名士,下文的王睿指司马睿,东晋元帝,桓彝是谯国人,曾任骑都尉,西晋大臣。

王导,元帝即位后任丞相。

②避乱过江:

西晋灭亡,王室渡江流亡江左(今南京一带)。

③新亭:

故址在今南京市东南。

④戮:

通“勠”,并力,勉力。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见睿微弱,谓曰

(2)因相视流涕

(3)王导愀然变色曰(4)众皆收泪谢之

(1)对……说,告诉

(2)眼泪(3)脸色,表情(4)道歉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此题加点的词主要是实词,可以回归到课本,回想课本中是否有类似词语,有几种意思,然后把意思带入到该句中,看意思能否通顺、合理即可。

(1)句“谓”在课本《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中出现过,是“对……说”的意思。

(2)句中的“涕”在文言中是“眼泪”的意思,在本句中同样有“眼泪”的意思;

(3)句中的“色”是“脸色”的意思,(4)句中的“谢”在课本《唐雎不辱使命》中出现时是“道歉”的意思,这本句中也有该意。

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以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

要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准确解释其意思。

14.选出与“众皆收泪谢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邻人之父亦云。

(《智子疑邻》)B.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

C.辍耕之垄上。

(《陈涉世家》)D.将军岂愿见之乎(《隆中对》)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

要先理解例句中给出词语的意思,然后逐一辨析选项中加点字词的含义,然后找出相同即可。

例句中的“之”是代词。

A句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B项中“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翻译;

C项中的“之”是实意动词“去,往,到”的意思;

D项中的“之”是代词,所以答案选D。

15.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曲线句子的意思。

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

【答案】风景没有差别,(只是)太阳望去有长江黄河的区别。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

这道题是从原文中挑选出来的句子,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直译能力。

因此,翻译时要通读全文,掌握语境,紧扣原文,按原文的字词和句子进行对等翻译的方法。

要求实于原文,一丝不苟,确切表达原意。

注意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理解;

如句中的“殊”是“特殊,不同”的意思,“异”是“区别”的意思。

16.给文中画横线部分断句。

(用/断三处)(3分)

我以中州多故来此求全而单弱如此将何以济

【答案】我以中州多故/来此求全/而单弱如此/将何以济!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通读后,了解了句子的意思之后,然后根据意思断开就可以。

“我以中州多故”的意思是“我因为中州地区多变故”,所以在“中州多故”后面划开,“来此求全”意思是“来到这儿求安”,“求全”后面也划开;

“如此”修饰“单弱”,是定语后置,因此在“如此”后面划开,“将何以济”意思是“将靠什么来成就大业?

”,单独成为一个句子,这样划分句子节奏就不难了。

17.王导是个怎样的人?

结合两则短文简要分析。

(3分)

【答案】王导是贤明的治国人才,别人将他看作管夷吾;

王导是一个热爱国家、迎难而上(积极面对困难)的人,面对国家危难,大家只是消极流泪,而他壮怀激烈,号召大家积极面对,为国效力。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这需要结合两篇短文内容做解答。

第一篇短文别人把王导比作管仲,说明他人才出众;

第二篇短文当别人都痛苦流涕的时候王导慷慨陈词,号召大家积极面对困难,迎难而上,说明他是一个热爱国家的热血男儿。

18.结合《〈资治通鉴〉两则》的相关内容,阅读陆游的《追感往事》,联系全诗品析画线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追感往事》①

宋·

陆游

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②。

不望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南宋嘉泰元年,诗人当时七十多岁。

②秦:

指秦桧,主张议和投降。

【答案】这两句用了“江左夷吾”和“新亭对泣”的故事,感叹当时国家危急,官员却只懂得明哲保身,不要说会出现治国的能臣,连为国悲伤哭泣的人都没有,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象的无奈、愤慨以及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解析】本题要求我们联系两篇短文,说说诗歌中体现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联系诗人的生平和诗歌的内容作答,陆游生活在宋朝后期,奸臣当道,外族入侵,国家危难,因此作者忧国忧民,希望有能臣出现为国效力,体现了作者对时局的担忧和对国家的热爱。

【参考译文】

周顗投奔琅邪王司马睿,司马睿任用周为军咨祭酒。

前骑都尉谯国人桓彝也避乱渡过长江,见司马睿势力微弱,对周说:

“我因为中州地区多变故,来到这儿求安,结果这里如此势单力薄,将靠什么来成就大业?

”不久又见到王导,与王导一起议论天下大事,退出去后,又对周说:

“刚才如同见到了管仲,不再有忧虑了。

名士们一起登上新亭游玩宴乐,周坐在中间感叹说:

“风景没有大差别,只是举目望去有长江黄河的区别。

”大家听了相对流泪。

王导脸色立刻变了,说:

“应当齐心协力报效朝廷,收复神州沦陷的土地,怎么能像只知悲痛而不思进取的楚囚那样相对流泪呢?

”于是大家都擦泪向王导道歉。

三、(2017·

辽宁沈阳)

【甲】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乙】

凡音①,生于人心者也。

乐②者,通伦理者也。

乐者音之所为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

是故知声③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

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

唯君子能知乐。

是故审④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

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

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

知乐,则几于礼矣。

礼乐皆得,谓之有德。

是故乐之隆,非极音也;

食飨之

礼⑤,非致⑥味也。

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知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

(选自《礼记》,有删改)

【注释】①音:

歌曲。

②乐:

这里指音乐和舞蹈(有时还包括诗歌)相结合的总称。

③声:

这里指声音。

④审:

仔细考察。

⑤食飨(xiǎng)之礼:

指食礼和飨礼。

用于宗庙祭祀或招待宾客。

⑥致:

极。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知音而不知乐者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B.唯君子能知乐虽有千里之能(《马说》)

C.而治道备矣右备容臭(《送东阳马生序》)

D.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客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实词、虚词的掌握。

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

B项,能够/能力,才能;

C项,完备/佩戴;

D项,都是“助词,用于主语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5分)

(1)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礼乐皆得,谓之有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因此不懂得声音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歌曲。

(2)礼和乐都领会了,称(认为)其有德。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能力。

(1)句:

重点词语:

“是故”翻译为“因此”,“知”译为“懂得”,“言”译为“说”,另外,本句省略了与的宾语,翻译时要补充出来。

()句:

重点字词:

“皆”译为“全、都”,“得”译为“领会”,“谓”译为“成为、认为”。

语句通顺就可以了。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2分)

乐者音之所为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

【答案】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

这句话的意思是“乐是由声音生成的,它产生的本源在于人心受到外物的感动。

”结合上下文,再根据“者”、“也”等虚词,即可断出。

10.【甲】文中伯牙和子期共同的兴趣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告诉我们制定礼乐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请用【乙】文中的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爱好音乐。

指以教民知好恶,而返人道之正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理解概括能力。

第一题:

首先注意题干要求“共同兴趣”是关键词,还有就是“用自己的话”,结合文章“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就可概括出二人都爱好音乐。

第二题,结合文章“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知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

”就可得出答案。

参考译文:

(甲)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

钟子期说:

“好啊!

高耸的样子像泰山!

”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

宽广的样子像江河!

”伯牙所想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

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

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

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

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

“好啊,好啊!

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

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乙)一切音乐都产生于人的内心。

乐与事物的伦理相同。

乐是由声音生成的,它产生的本源在于人心受到外物的感动。

所以,只懂得声音不懂得音乐的,是禽兽。

只懂得音乐而不懂得乐理的,是普通百姓。

只有君子才懂得乐理。

  因此。

从分辨而懂得音乐,从分辨音乐而懂得乐理,从分辨乐理而懂得政治的道理,这就具备了治理国家的方法。

所以不懂得声音的人,不可与他讨论音乐。

不懂得音乐的人,不可与他讨论乐理。

懂得了乐理,就接近懂得礼仪了。

礼仪和乐理都懂,就叫做有德。

德的意思就是得到。

  所以音乐的隆盛,并不是好听到极点的音乐。

合祭祖先的礼仪,不一定要用味道极其鲜美的祭品。

宗庙中弹奏的瑟,用音色沉浊的朱弦和底部有稀疏孔眼的,一个人唱歌,三个人应和,声音没有达到丰富多彩的完美的境界。

合祭的礼仪,崇尚玄酒,盘中盛的是生鱼,肉汁也不调味,食物的味道也没有达到完美。

所以,先王制礼作乐,目的不是为了尽量满足人们口腹耳目的欲望,而是用礼乐来教导民众,使好恶只情得到节制,从而回归到人生的征途上来。

四、(2017·

浙江台州)

【甲】子昂碎琴

子昂初入京,不为人知。

有卖胡琴者,价百万,豪贵传视,无辨者。

子昂突出,顾左右曰:

“辇①千缗②市之!

”众惊问,答曰:

“余善此乐。

”皆曰:

“可得闻乎?

”曰:

“明日可集宣阳里。

”如期偕往,则酒肴毕具,置胡琴于前。

食毕,捧琴语曰:

“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驰走京毂③,碌碌尘土,不为人知!

此乐贱工之役,岂宜留心!

”举而碎之,以其文轴遍赠会者。

一日之内,声华④溢都。

(选自<《智囊全集》)

[注释]①辇(niǎn):

载运。

②緡(mí

n):

成串的铜钱。

古代一千文为一緡。

③京毂(gǔ):

通往京城的大道。

④声华:

声名。

【乙】敬之①识才

敬之尝为《华山赋》示韩愈,愈称之,士林一时传布,李德裕尤咨赏。

敬之爱士类,得其文章,孜孜玩讽,人以为癖。

雅爱项斯②为诗,所至称之,繇③是擢④上第⑤.斯宇子迁江东人。

敬之祖客灞上,见闵人濮阳愿⑥,阅其文,大推挹⑦,遍语公卿间。

会愿死,敬之为敛葬。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六十列传第八十五》)

[注释]①敬之:

杨敬之,唐代文学家。

②项斯:

晚唐著名诗人,台州历史上第一位进士。

③繇(yá

o):

人名。

④擢(zhuó

):

提拔。

⑤上第:

前几名。

⑥濮阳愿:

⑦挹(yì

提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顾左右曰:

“攀千緡市之!

②答曰:

③食毕,捧琴语曰

④会愿死,敬之为敛葬

【答案】①市:

买②善:

擅长③语:

对…说,告诉④会:

正赶上,恰逢。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①句意:

陈子昂看着旁边人突然说:

“我出一千缗钱买了。

”市:

名词活用为动词,买。

②句意:

陈子昂回答说:

“我擅长弹奏胡琴,这是把好琴。

”善:

擅长。

③句意:

用过酒菜后,陈子昂捧着琴对大家说.语:

对……说,告诉。

④句意:

后来恰逢濮阳愿去世,杨敬之为他入殓安葬。

会: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有卖胡琴者,价百万,豪贵传视,无辩者。

②则酒肴毕具,置胡琴于前。

【答案】①有个卖胡琴的老头喊价百万要卖手中的胡琴,一些豪门富商传看那胡琴,没人看得出这琴是不是真的价值百万。

②等酒菜都准备好了,将胡琴放在桌上。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

价,卖价;

辨,分辨。

句意为:

有个卖胡琴的老头喊价百万要卖手中的胡琴,一些豪门富商传看那胡琴,没人看得出这琴是不是真的价值百万。

②重点词:

毕:

全,都;

置:

放。

等酒菜都准备好了,将胡琴放在桌上。

(3)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

斯字子迁江东人

【答案】斯/字子迁/江东人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

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本句意思是:

项斯,字子迁,是江东人。

本句是判断句,跟《陈涉世家》中,陈胜者,阳城人也一致,这里省略了,者……也。

故可断句为:

斯/字子迁/江东人。

(4)

【乙】文中杨敬之“爱士类”,表现在哪几件事上?

【答案】①把玩欣赏他们的文章;

②大力举荐项斯;

③欣赏濮阳愿的文章,向各公卿推荐他,并为他安葬。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可以看出表现在:

“得其文章,孜孜玩讽”“繇是擢上第”“阅其文,大推挹,遍语公卿间”,根据这些句子归纳出答案

(5)

【甲】文中陈子昂“声华溢都下”,【乙】文中杨敬之“士林一时传布”,其原因是什么?

请比较异同。

【答案】陈子昂“声华溢都下”,是因为他用买琴、摔琴的方法,借此引起人们的注意,达到自我宣传的目的;

杨敬之“士林一时传布”,是因为韩愈与李德裕两人对他文章的极力称赞,是借名人的称赞出名。

【解析】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找出关键句进行分析比较即可。

结合文意可知,陈子昂“声华溢都下”,是因为他花高价买琴,又当众摔琴,借此引起人们的注意;

“敬之尝为《华山赋》示韩愈,愈称之,士林一时传布,李德裕尤咨赏”。

杨敬之“士林一时传布”,是因为韩愈与李德裕两人对他文章的极力称赞,才使杨敬之的文章在士林中传看。

唐朝时陈子昂刚到京城时,人们都不认识他,一天,有个卖胡琴的老头喊价百万要卖手中的胡琴,一些豪门富商传看那胡琴,没人看得出这琴是不是真的价值百万。

陈子昂突然说:

”大家听了,惊异得不得了,陈子昂说:

”众人要求子昂弹奏一曲,陈子昂说:

“如各位不嫌弃,明天请到宜阳里来。

”第二天众人果然依约前往,陈子昂准备了酒菜,将胡琴放在桌上,用过酒菜后,陈子昂捧着琴说:

“我是四川陈子昂,写过上百篇的文章,到京城来也已有一段时日了,但是始终得不到任何赏识。

至于胡琴嘛,是低贱的乐工所弹奏的,哪值得花时间心力去钻研。

”于是举起胡琴摔在地下,将自己所写的文章分赠在场的宾客。

一天之内,陈子昂的名声就轰动整个长安城。

【乙】敬之识才

杨敬之曾经写了一篇《华山赋》给韩愈看,韩愈看后极力的称赞,那些文人士大夫一时之间争相传看,其中李德裕格外的欣赏这篇文章。

杨敬之很喜欢文人士大夫中有才华的人,一旦得到他们的文章,就会仔细地阅读把玩、欣赏,人们认为这是他的癖好。

他十分喜欢项斯的诗,每到一处都会对他极力的称赞,也是因此被提拔为前几名。

项斯字子迁是江东人。

杨敬之祖籍灞上,遇见天津人濮阳愿,读了他的文章,极力的推荐与提携,在公卿士大夫之间称赞他。

五、(2017·

六、(2017·

七、(2017·

八、(2017·

九、(2017·

十、(2017·

十一、(2017·

十二、(2017·

十三、(2017·

十四、(2017·

十五、(2017·

十六、(2017·

十七、(2017·

十八、(2017·

十九、(2017·

二十、(2017·

二十一、(2017·

二十二、(2017·

二十三、(2017·

二十四、(20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