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6818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九年级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九年级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九年级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九年级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九年级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九年级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九年级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九年级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九年级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九年级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九年级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九年级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九年级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九年级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九年级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九年级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九年级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九年级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九年级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月考试题.docx

《九年级语文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月考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月考试题.docx

九年级语文月考试题

学校班级姓名学号考号

密封线

九年级语文月考试题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找出文中三个错字然后改正,并根据拼音写汉字(5分)

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

八国联军(róulìn)着她的肌体,催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臂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zhù)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憾!

依旧华美——我抚摸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jī);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

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水不磨灭的璧画。

A、纠错改改改

B、(róulìn)(zhù)立不(jī)

2.找出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2分)

A、他是个计算机专家,又会两种外国语,我们这些初学计算机的人要虚心向他求教,不耻下问

B、这篇论文观点新颖,论据有力,材料丰富,文字精当,堪称不刊之论。

C、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D、在我告别时,他非要送我几套高档衣服不可,真是大方之家。

3、找出标点运用不正确的一项(2分)

A、新疆的胡杨,甘肃的火炬树,黑龙江的暴马丁香,西藏的高山松,广东的大王椰……,可谓是四海奇树、五洲绝品都汇聚在世博园内。

B、为了方便群众节日出游,市公交公司开辟了团结湖至动物园、大观园、圆明园,前

门至颐和园,白石桥至香山几条专线。

C、李白的诗多豪迈: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只有古柏知道这昔日的野岭荒山,恶水险川,是怎样变成了今天的繁华世界?

4、阅读李贺《南园》,回答问题。

(4分)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1)、这是一首说理诗,其观点是,其理由是。

(不用原诗现存句子作答,但可用其词语)

(2)、本诗表达了“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思想,后人也有“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说法。

请你用今天的眼光,联系现实,评价其观点。

5、新课标要求我们同学在课外要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你能打开记忆的闸门,写出下列名著片段的出处、作者、以及全书或本章节的主人公吗?

(3分)

①10月26日。

我在海边上跑了差不多一整天,希望找一个地方来作为我的住处,我最关心的是不让野兽或野人夜间来袭击我。

傍晚,我终于在一个小山的下面找到了我的地方,在那里画了一个半圆圈作为宿营的地方,决定沿着那半圆圈安上的两层木桩,盘上缆索,外面加上草皮,作成一个坚固的工事、围墙或堡垒。

②我们来了不久,在厨房里吃饭的时候,就爆发了一场争吵:

两个舅舅忽地一声站起来,把身子探过桌子,冲着外祖父大叫大吼,像狗似的冤屈地龇着牙,哆嗦着。

外祖父用羹匙敲着桌子,满脸通红,叫声像公鸡打鸣一样响:

“叫你们全给我讨饭去!

③他决定去拉车,就拉车去了。

赁了辆破车,他先练练腿。

第一天没拉着什么钱。

第二天的生意不错,可是躺了两天,他的脚脖子肿得像两条瓠子似的,再也抬不起来。

他忍受着,不管是怎样的疼痛。

他知道这是不可避免的事,这是拉车必须经过的一关。

非过了这一关,他不能放胆的去跑、

④郑屠当不过,讨饶。

□□喝道:

“咄!

你是个破落户!

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

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

”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掸不得。

出处

作者

主人公

6、仿照下面文段中画线句的句式,另写两句,要求仿写的句子要能与前后联成一体,组成排比句。

(3分)

每天我走完黄昏的散步,将归家的时候,我就怀着感恩的心情摸摸夕阳的头发,说一声赞美与感激的话。

感恩这人世的缺憾,使我们警醒不至于堕落。

感恩这都市的污染,使我们有追求明净的智慧。

7、古诗文默写填空。

(6分)(任选六句)

⑴、抽刀断水水更流,。

⑵、,似曾相识燕归来。

⑶《行路难》中,李白写山川的险阻,以此来比喻世路的艰难的诗句是,

⑷、陆游的《游山西村》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两句诗是:

,。

⑸、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在《(论语)六则》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是,。

8.下面一段话中,有五个划线句,其中有一句存在语病,有一句在语序方面有问题,有一句关联词使用不当。

请先分别指出该句的序号,再说明怎样修改。

(3分)

巴尔扎克说得多么好:

a弱者对于苦难是一个万丈深渊,对于强者,则是前进的阶石。

生活中,b“没有哪一个聪明的人会否定痛苦与忧愁的锻炼价值”。

你不是很喜欢英国著名作家约翰·克里西的作品吗?

当初,c他在接到743张退稿单时说过曾经这样一段话:

“不错,我正承受着人们不敢去承受的大量失败的考验,d如果我就此罢休,所有的退稿条都变得毫无意义,但我一旦获得成功,每一张退稿条的价值,全部要重新计算。

”是的,e如果你就此沉沦了,因此无非等于被人言中:

“你是个蠢才!

”但倘若你在挫折面前奋发有为了,这些话的意义就会重新计算!

(选自《继续扭亮桌上的台灯》)

①有语病的是句,修改后的句子为。

②语序有问题的是句,修改后的句子为。

③关联词使用不当的是句,修改后的句子为。

9、综合学习与探究.(5分)

10月12日,由“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开始了中国人的又一次太空之旅。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在航天技术上的突出成就,也证明了炎黄子孙的不屈不挠。

中国航天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在世界上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

为此,你们班要举行一次关于了解我国航天科技发展、学习航天英雄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定一个鲜明、简洁的名称。

(10个字以内)(2分)

(2)围绕这次活动的主题,设计一个简要的活动方案。

(3分)

10.左面的图片是奥运福娃妮妮,她来自天空,是一只展翅飞翔的燕子,其造型创意来自北京传统的沙燕风筝。

你觉得设计者赋予了妮妮何种含义?

(2分)

 

二、现代文阅读理解(30分)

(一)         

做医生的邻居跟我讲了个事儿:

他的一个病人,挺年轻的姑娘,患了干燥综合症。

这是一种很罕见的病,就是身体分泌的那些汗液、胃液和唾液都越来越少,导致人消化困难,必须借助专门的导管将类似胃酸的物质输入体内,才能稍稍缓解;更残忍的,这种病人不能见阳光。

阳光就像一台榨汁机,会很快耗完病人的体液,就像在榨取一个鲜嫩的苹果,导致病人呼吸衰竭。

现在的医术还无法彻底治疗这种病症,在谨慎地反复会诊之后,他们诊断,这个姑娘最多还能再活10个月。

姑娘的病房,窗帘是日夜拉上的,只有镍灯发出淡淡的冷光。

只有月光很暗淡的夜晚,病人才可以在护士的陪同下到院子里散步。

医生说,他从没见过那么苍白的脸,却也从没见过那样明亮的眼神。

每次他进去的时候,都看见那个姑娘在专心致志地涂指甲油,鲜艳通红的那种,和她的苍白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

两个多月后,我在网上看到一份资料,说国外有个患干燥症的病人,生活在避免阳光直射的环境里,活了3年之久,希望这则消息可以使这个姑娘宽慰一些,我打印下来,去找那个医生。

医生听清来意,摇摇头,说没有用了,她已经去了。

看着我惊讶的样子,医生叹口气:

“她突然坚持去天山旅行,我们通知了她的父母,但谁也劝不住。

后来听说她根本没爬上去,只是在天山脚下的草原骑马,病情当场发作,救治无效,就没了。

挺可惜的,才22岁,听说恋爱都没谈过……”

身患绝症的年轻女孩,让自己的生命提前在明媚的阳光下凋谢,该有着怎样的勇气和决心?

医生又说,她和你一样,喜欢读书写东西,在整理病人遗物的时候,整理出来一大堆各种颜色的指甲油,每种颜色外面都贴了张小纸条,是她自己给那些指甲油起的名字。

其中,淡蓝色的,叫做“豆蔻”;银色的,叫做“妖精”;而大红的那支,她起了一个很古典的名字,叫做“与子偕老”。

听得我心酸。

阳光和生命相比,当然生命重要。

但在某些关键时刻,阳光显得那样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甚至用生命去换取也心甘情愿。

她鲜红的指甲油,也许一直是她心底下鲜红的太阳。

可是,她不能舍弃的,不仅仅是一种可以检测生命硬度和质量的阳光,还有尘世每日升起的太阳。

我们健康人每天都能看到、触摸到阳光,就像看到、触摸到很多其他美好的事物一样。

只是在通常情况下,我们选择了疏忽,而非珍视。

(选自《读者》2005年第14期,有改动 作者:

邢汶)

1、下面三项中,你认为哪一项最适合做文章的标题?

为什么?

(3分)

  A、《生命啊,生命》  B、《阳光啊,阳光》  C、《阳光与生命》

答:

选项。

因为

2、作者善于运用一些修饰语来传情达意。

例如:

(1)用“”来修饰姑娘的脸,说明;

(2)用“”来修饰阳光,借此来比喻等等。

(4分)

3、文中多次提到姑娘用的指甲油,由指甲油我们可以联想到姑娘的精神面貌。

(2分)

4、第

段画线句中,你认为“生命的硬度”是指,“生命的质量”是指。

(2分)

5、第

段中说姑娘“突然坚持去天山旅行”,你是否赞成她的这一行动?

为什么?

(3分)

答:

6、对于阳光、空气、水等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司空见惯的事物,我们健康的人常常会熟视无睹地“疏忽”它们的存在。

读了本文后,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珍视”它们?

为什么?

(2分)

答:

(二)破碎的美丽

①有时候,我甚至相信:

只有破碎的东西才是美丽的。

②我喜欢断树残枝萎叶,也喜欢旧寺锈钟颓墙;喜欢庭院深深一蓬秋草,荒芜石阶点点青苔,也喜欢云冷星陨月缺,柳败花残茎衰。

我甚至喜欢一个缺了口的啤酒瓶或一只被踩扁了的易拉罐在地上默默地滚动,然后静止。

——这些破碎的东西是那么平常,那么清淡,那么落魄,甚至那么狼狈。

它们从光艳十足无可挑剔的巅峰骤然落地或是慢慢地坠下慢慢地沉淀慢慢地变形,然后破碎,然后走进我的视线中,走到辉煌已让位给别人的今天。

③我不知道它们曾经怎样美丽过,所以我无法想像它们的美丽。

因此,我深深沉醉于这种不可想象不可求源的美丽之中,挖掘着它们绚丽的往昔,然后蓦然回首,将这两种生命的形态拉至眼前,黯然泪下。

——这由圆满而破碎、由繁盛而落寞的生命过程中,蕴含着多少难以诉说的悲欢离合,蕴含着多少永恒的感伤和无限的苍凉啊!

④同样,很残忍的,我相信破碎的人生才最美丽。

⑤我喜欢看人痛哭失声,喜欢听人狂声怒吼;喜欢人酒后失态吐出一些埋在心底发酵的往事,喜欢看一个单相思的人于心爱者的新婚之夜在雨中持伞默立;我喜欢素日沉默安然的人喋喋不休地诉说苦难,一向喜悦满足的人忽然会沮丧和失落;我喜欢苍老的人记起发黄的青春,孤傲的人忏悔错过的爱情;我喜欢英雄暮年时的忍痛回首,红颜逝去后的对镜哀思。

我喜欢人们在最薄弱最不设防的时候挖出自己最痛最疼的那一部分,然后颤抖,然后哭泣,然后让心灵流出血来。

每当这时候,哪怕我对眼前的人一无所知,我也一定会相信:

这个人拥有一个曾经非常美好现在依然非常美好的灵魂,他经历的那些辛酸和苦难以及那些难以释怀的心事和情绪,是他生命中最深的印记和最珍爱的储藏。

只有等他破碎的时候,他才会露出自己最真实的容颜。

⑥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地活过。

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三毛的破碎,在于她历尽沧桑后一刹那的明彻和超脱;梵高的破碎,是太阳用金黄的刀子让他在光明中不断剧痛;贝多芬的破碎,则是灵性至极的黑白键撞击生命的悲壮乐章;。

如果说平凡者的破碎泄露了人性最纯最美的光点,那么优秀灵魂的破碎则如银色的礼花开满了我们头顶的天空,带给我们人生的梦想和启迪。

⑦这些悲哀而持久的美丽,直接触动了我心灵中最柔软的部分,让我随他们流泪欢笑叹息或是沉默——那是一种多么崇高的感动啊!

(选自《读者》2005年第14期,有改动,作者:

乔叶)

1、全文层次清楚,作者是从和两个方面来阐述“破碎的美丽”的。

(每空1分,计2分)

2、品读文章第

段,以我们熟知的“月缺”或“花残”为例,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它们是美丽的。

(3分)

3、品读第

段,根据语境在空缺处再补写一个名人的事例。

(要求:

句式一致,富于哲理。

写在下面。

3分)

4、如果从下面两项中选择一项作为文章的结尾,你选择哪一项?

为什么?

(3分)

A、一朵花的美丽,就在于她的绽放;而绽放其实正是花心的破碎啊!

B、其实,人生哪一刻不美好呢?

即使它是残损的;人生哪一刹那不该感激呢?

即使它是破碎的。

答:

选择,因为

5、从语言特色或思想意义方面,说说你对本文最深切的感受。

(3分)

答:

从方面来看,我最深切的感受是

三、文言文阅读理解(20分)

(一)、阅读《桃花源记》,回答1~5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3分)

①渔人甚异之②阡陌交通③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便扶向路⑤寻病终⑥后遂无问津者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4分)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渔人说了些什么?

为什么皆叹惋?

(3分)

我的联想:

4.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

(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

①本文的语言简洁而含蕴丰富,试举一例进行说明。

我的鉴赏:

②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

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

试作评价。

我的探究:

(二)、患难见知交 [清]王晫  (8分)

赵洞门为御史大夫,车马辐辏,望尘者接踵于道。

及罢归,出国门,送者才三数人。

寻召还,前去者复来如初。

时独吴菌次落落然,不以欣戚改观。

赵每目送之,顾谓子友沂曰:

“他日吾百年后,终当赖此人力。

”未几,友沂早逝,赵亦以痛子,殁于客邸(外地客店)。

两孙孤立,菌次哀振(同“赈”,救济)之,抚其幼者如子,嫁以爱女。

一时感叹赵为知人。

(辐辏:

原指车轮的辐条集中于毂上。

此处形容如同车辐一样聚集到中心上。

)(友沂:

赵洞门儿子的名字)(客邸:

外地客店)(振同“赈”,救济)

1.下面句中加点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两组是:

(  和  );(  和  )(4分)

A.不以欣戚改观  B.以中有足乐者  C.字以爱女 

D.以塞忠谏之路也  E.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F.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G.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翻译句子。

(2分)

赵亦以痛子,殁于客邸。

                             

3.“                   ”这句古训在这个故事中得到了最鲜明的体现。

(2分)

四、写作

1、阅读下列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欲左右天下者必先左右自己”。

古往今来深为人们所喜爱,以至许多人将其作为座右铭悬于居室中,以便时时砥砺自己。

请以“把握自我”为话题作文。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定,字数600左右。

2、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此时,你需要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

请以“生活需要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和要求:

(1)在题目横线上可填上适当的词语(如互助、欢乐、掌声、阳光、理智、感动……)使题目完整,并将题目抄写在正文第一行。

(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550字。

(3)文中若需出现真实校名、人名,可用化名代替。

 

学校班级姓名学号考号

密封线

2006年5月语文月考答卷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找出文中四个错字然后改正,并根据拼音写汉字(5分)

A、错改改改

B、(róulìn)(zhù)立不(jī)

2.找出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2分)

3、找出标点运用不正确的一项(2分)

4、阅读李贺《南园》,回答问题。

(4分)

(1)、这是一首说理诗,其观点是,其理由是。

(不用原诗现存句子作答,但可用其词语)

(2)、本诗表达了“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思想,后人也有“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说法。

请你用今天的眼光,联系现实,评价其观点。

5、新课标要求我们同学在课外要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你能打开记忆的闸门,写出下列名著片段的出处、作者、以及全书或本章节的主人公吗?

(3分)

出处

作者

主人公

6、仿写

7、古诗文默写填空。

(6分)(任选六句)

⑴、抽刀断水水更流,。

⑵、,似曾相识燕归来。

⑶《行路难》中,李白写山川的险阻,以此来比喻世路的艰难的诗句是,

⑷、陆游的《游山西村》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两句诗是:

,。

⑸、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在《(论语)六则》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是,。

8、①有语病的是句,修改后的句子为。

②语序有问题的是句,修改后的句子为。

③关联词使用不当的是句,修改后的句子为。

①有语病的是句,修改后的句子为。

②语序有问题的是句,修改后的句子为。

③关联词使用不当的是句,修改后的句子为。

9、综合学习与探究.(5分)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定一个鲜明、简洁的名称。

(10个字以内)(2分)

(2)围绕这次活动的主题,设计一个简要的活动方案。

(3分)

10.妮妮含义(2分)

 

二、现代文阅读理解(30分)

(一)1、下面三项中,你认为哪一项最适合做文章的标题?

为什么?

(3分)

  A、《生命啊,生命》  B、《阳光啊,阳光》  C、《阳光与生命》

答:

选项。

因为

2、作者善于运用一些修饰语来传情达意。

例如:

(1)用“”来修饰姑娘的脸,说明;

(2)用“”来修饰阳光,借此来比喻等等。

(4分)

3、文中多次提到姑娘用的指甲油,由指甲油我们可以联想到姑娘的精神面貌。

(2分)

4、第

段画线句中,你认为“生命的硬度”是指,“生命的质量”是指。

(2分)

5、第

段中说姑娘“突然坚持去天山旅行”,你是否赞成她的这一行动?

为什么?

(3分)

答:

6、对于阳光、空气、水等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司空见惯的事物,我们健康的人常常会熟视无睹地“疏忽”它们的存在。

读了本文后,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珍视”它们?

为什么?

(2分)

答:

(二)破碎的美丽

1、全文层次清楚,作者是从和两个方面来阐述“破碎的美丽”的。

(每空1分,计2分)

2、品读文章第

段,以我们熟知的“月缺”或“花残”为例,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它们是美丽的。

(3分)

3、品读第

段,根据语境在空缺处再补写一个名人的事例。

(要求:

句式一致,富于哲理。

写在下面。

3分)

4、如果从下面两项中选择一项作为文章的结尾,你选择哪一项?

为什么?

(3分)

A、一朵花的美丽,就在于她的绽放;而绽放其实正是花心的破碎啊!

B、其实,人生哪一刻不美好呢?

即使它是残损的;人生哪一刹那不该感激呢?

即使它是破碎的。

答:

选择,因为

5、从语言特色或思想意义方面,说说你对本文最深切的感受。

(3分)

答:

从方面来看,我最深切的感受是

三、文言文阅读理解

(一)、阅读《桃花源记》,回答1~5题。

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3分)

①渔人甚异之②阡陌交通③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便扶向路⑤寻病终⑥后遂无问津者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4分)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