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备课杨红.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6466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98 大小:5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科学备课杨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备课杨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备课杨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备课杨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备课杨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备课杨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8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备课杨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8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备课杨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8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备课杨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8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备课杨红.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8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备课杨红.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8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备课杨红.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8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备课杨红.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8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备课杨红.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8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备课杨红.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8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备课杨红.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8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备课杨红.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8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备课杨红.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8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备课杨红.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8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备课杨红.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8页
亲,该文档总共9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科学备课杨红.docx

《四年级上册科学备课杨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科学备课杨红.docx(9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科学备课杨红.docx

四年级上册科学备课杨红

.

.课题

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性质

教时

1/1

总课时

1

学习目标

1能用多种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能用观察、比较、试验、概括等方法认识空气的性。

.

3知道压缩的空气有弹性,了解空气的压缩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能够细心观察、注重证据和认真思考。

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学习

重点

1空气的性质

2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教学

准备

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三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橡皮、

橡胶塞、自行车气门心、气筒、塑料

袋、塑料管、餐巾纸、天平

教学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一、导入

1、我先请大家猜个谜语,“摸不着,看不到,没有颜色没味道,植物动物都需要,一时一刻离不了。

”这是什么东西呢?

2、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的主题就是空气。

二、探究新知

(一)证明空气的存在

1提问:

出示活塞,向外拉出一部分的注射器,

这只注射器里有空气吗?

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怎样证明呢

2提问:

谁有办法用这只塑料袋来证明空气的存在?

3小结:

从学生的实验中,就可以感受到空气都存在。

(二)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1谈话:

这是一只气球,你们能把它吹大吗?

2请几位学生吹一吹。

3.出示气球在瓶里的实验装置,

如果我们来吹这个气球,能把它吹大

吗?

4提问:

气球为什么吹不大?

你有办法把气球吹大吗?

5汇报实验方法并说明为什么要采取这些方法,以及实验结果和结论。

6.小结:

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

学生演示实验方法。

学生演示并说明。

虽然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借其他看得见的物体帮忙,就可以觉察到它的存在。

学生吹气球

几位学生来试一试。

学生讨论,制订研究方案。

学生实验。

汇报实验方法并说明

为什么要采取这些方法,以及实验结果和结论。

课时计划

教学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着,空气要占据空间。

同时,也证明了空气的存在。

(三)学生实验,进一步验证空气占据空间

1.把一团纸塞进玻璃杯的底部,然后将杯子倒立放人水中,杯子不能歪。

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如果把杯子倾斜着放,又会产生什么现象?

(启发学生发现:

第一次把杯子往水中压时,纸团没有湿,是因为杯子里面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空气跑不出来,水就进不去,因此纸团不会湿。

第二次把杯子压入水底时,将杯子慢慢倾斜,会看到从杯口胃出气泡,那是空气跑出来了;杯子里空气占据的空间一让出来,水就进入杯子,纸团

就被水浸湿了)

2、小结: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空气确实存在。

在我们周围有很多的空间。

都被空气占据着。

空气也像

其他物体一样要占据空间。

三、拓展延伸

提问:

你还有哪些方法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四、总结归纳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空气的知识。

(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杯子往水中压时,纸团没有湿,是因为杯子里面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空气跑不出来,水就进不去,因此纸团不会湿。

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设计方法证明。

汇报设计方法展示。

板书设计:

1空气的性质

一、证明空气的存在

二、空气的性质

三空气具有占据空间的性质

 

课后作业:

(1)课上延展(观察、实验、归纳、总结)

(2)课前准备(查找资料、收集信息)

你还有哪些方法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课题

1空气的性质

教时

2/1

总课时

2

学习目标

1、能用观察、比较、试验、概括等方法认识空气的性质

2知道压缩的空气有弹性,了解空气的压缩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能够细心观察、注重证据和认真思考。

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学习

重点

1空气的性质

2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教学

准备

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三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橡皮、橡胶塞、自行车气门心、气筒、塑料袋、塑料管、餐巾纸、天平

教学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一复习导入

1导言: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过关于空气的知识,请同学们说一说证明空气存在的方法。

二、探求新知

(一)探究空气是否有质量

1谈话: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空气的重要性质——空气占据空间。

那空气有没有质量呢?

2提问:

(出示课本提供的材料)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3.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空气有质量。

(二)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点,归纳空气的性质

1.提问:

过去我们认识过水,水有什么性质?

2教师演示水和空气压缩性的比较实验:

水难以被压缩,空气容易被压缩。

3.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4页上的表格填写。

(三)探究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1(教师出示一个充足了气的塑袋)

提问:

用手轻轻压“气垫”有什么感?

松开手后会发生什么现象这是怎么回事?

(注意:

动手做的时候不要用力太大以防袋子破裂)

2教师指导学生想办法证明自己提出的假设。

学生活动

学生举手回答。

学生假设。

学生设计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方法。

空气有质量。

讨论(结合课本第4页的插图)

水和空气比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情况.

解释活动中的感觉与看到的现象。

学生用注射器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课时计划

教学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3、交流:

你知道哪些地方运用了压缩空气的性质?

(四)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大小

1.提问:

生活中有许多地方运用了压缩空气,

那么,压缩空气的多少与它的量有关吗?

2.生观察记录,并得出结论。

(五)探究压缩空气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1.教师演示自制的空气枪,激趣:

你想制作一个自己的空气枪吗?

2.指导学生制作空气枪。

组织学生开展制作比赛,并进行互评。

3.游戏:

比一比,看谁射得远?

4教师引导学生做游戏。

三拓展延伸

按照教的方法回家做一个压缩空气枪。

四总结归纳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引导同学谈一谈)

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做出假设,

说明理由。

全班共同安装好器材,进行实验。

学生制作空气枪。

学生自选材料制作,玩空气枪。

(强调:

不要对着人)

讨论:

为什么有的空气枪射得远?

设计方法证明,

汇报设计的方法展示。

学生畅所欲言。

板书设计:

1空气的性质

一空气的性质:

1空气具有占据空间的性质;

2有质量,

3有流动性,

4能被压缩。

二压缩性的应用

课后作业:

(1)课上延展(观察、实验、归纳、总结)

(2)课前准备(查找资料、收集信息)

按照教的方法回家做一个压缩空气枪。

课题

2热空气和冷空气

教时

3/1

总课时

3

学习目标

1、知道热空气的流动规律和风的成因2、继续学习借助物体觉察空气的方法。

2知道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知道地球表面的冷热不均实行成风的主要原因。

3了解人类对热空气的应用,初步知道科学发展史。

学习

重点

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理解风的成因。

教学

准备

蜡烛、纸蛇、纸杯、集气瓶、玻璃片、

教学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上节课吹气球的装置,提问:

我们是怎样把气球吹大的呢?

2.提问:

你们能想办法证明空气从瓶子里跑出来了吗?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

二探究新知

(二)研究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1.谈话:

那空气受热时会怎样流动呢?

2.实验1:

点燃一支蜡烛,用手分别放在靠近蜡烛火焰的各个方向,感觉热空气在哪里。

3、提问:

说明热空气可能向哪里流动呢?

4、实验2:

把纸蛇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提问:

是什么力量使纸蛇转动的呢?

实验说明了什么?

5、小结:

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热空气上升。

(三)探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

1谈话:

空气受热为什么会上升呢?

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解释。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

学生实验,汇报实验方法

学生实验。

学生汇报。

(热空气在蜡烛火焰的上方)

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设计实验

学生实验。

学生汇报。

(纸蛇转动)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猜测,交流。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点燃火柴后,使纸杯里的空气变热,热空气比同体积冷空气轻,就会上升,上升的热空气就推着纸杯往上升了。

课时计划

教学活动过程学生活动

2.实验3:

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思考:

为什么底下点火柴的纸杯会上翘?

4、出示“孔明灯”“热气球”你知道它们是什么?

是谁发明的?

利用了什么原理

(四)研究冷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1.提问:

那冷空气又是怎样流动的呢?

教师活动

2.提问:

能通过一些事例证明冷空气下降吗?

5.小结:

空气受冷向下流动,冷空气下降。

(五)探究风的成因

1.提问:

我们周围的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风是什么?

风是怎么形成的呢?

2.教师小结:

在自然界,地面上

各个地方的空气都有冷热的不同,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四拓展延伸

你还有那些方法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五总结归纳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指名)。

学生回答。

学生根据热空气上

升的原理进行推理。

学生讨论、。

回答。

(如:

夏天开空调的房间,冷风飘向哪里?

打开冰箱时,看看“白气”向哪个方向流动)。

学生看课本第8页上插图开展分组讨论并汇报。

设计方法证明

汇报设计的方法展示

大家畅所欲言。

板书设计:

2热空气和冷空气

热空气向上运动

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冷热空气的对流

热空气的应用

课后作业:

(1)课上延展(观察、实验、归纳、总结)

(2)课前准备(查找资料、收集信息)

了解生活中冷空气下降和上升现象。

在网上查找孔明灯、热气球。

课时计划

课题

3空气中有什么

教时

4/1

总课时

4

学习目标

1能够用观察的方法探究空气的成分。

2、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知道二氧化碳的性质。

4、实事求是重证据。

学习

重点

了解空气的成分。

掌握往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

准备

玻璃杯、蜡烛、水槽、塑料瓶、集气瓶、胶管、橡皮塞

教学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材第9页上的三支蜡烛图片)

1.提问:

请同学们猜一猜,下面的三支蜡烛哪支最先熄灭,哪支燃烧得最持久?

2.教师演示实验:

观察有什么现象。

3.讲述:

蜡烛燃烧会用掉杯子里所有的空气吗?

玻璃杯里还有没有空气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通过实验分析和认识空气的成分

1.实验1:

燃烧要消耗一部分空气。

①把粘有蜡烛的玻璃片放盛红水的水槽中。

②不点燃蜡烛,用去底塑料饮料瓶把蜡烛扣上,立即拧紧瓶盖观察水是否能进入杯子。

2、讲述:

接着实验,把瓶盖拧松,把瓶子拿起注意不要弄湿烛芯),点燃蜡烛,等蜡烛燃旺后再用瓶子把蜡烛扣上,然后立即盖上瓶盖,拧紧。

观察有什么现象。

3.实验2:

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1)提问:

杯子里剩下的空气能支持燃烧吗?

(2)照教材第10页的方法讲解实验操作,并要求:

先用细铁丝一端绕在火柴柄的一端,一个同学擦燃火柴时,另一个同学才拧开瓶盖。

学生活动

学生猜测。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讨论:

为什么罩上玻璃杯后,蜡烛会慢慢熄灭?

为什么罩大玻璃杯的蜡烛比罩小玻璃杯的蜡烛燃烧的时间长?

你怎样解象?

学生讨论、交流。

分组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

(水一般不能进入瓶子,即使进去也很少)

讨论:

为什么水不能进入瓶子?

(因为瓶子内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分组实验,做好记录。

汇报实验结果。

(蜡烛慢慢熄灭,水涌进瓶子里)讨论。

学生猜测。

并说出依据。

分组实验,做好记录。

汇报实验结(火焰顿时熄灭)

教学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1上现象说明燃烧剩下的气体有什么性质?

②由此可以知道,被烧去的气体有什么性质?

③根据以上研究,你认为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吗?

其中至少含有几种气体?

它们各有什么性质?

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

一种气体是支持燃烧的,另一种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三拓展延伸

调查空气的有关知识

四总结归纳

1.讨论:

阅读教材第10页上的资料,查明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是什么?

不支持燃烧的气体又是什么?

空气中还有哪些气体?

2.讲解:

今天,我们通过实验和查阅资料,知道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其中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21%,下的主要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此外,还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学生活动

讨论:

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氧气,其中有氧气、氮气、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听师讲解。

板书设计:

3空气中有什么

支持燃烧:

氧气

不支持燃烧的气体:

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课后作业:

(1)课上延展(观察、实验、归纳、总结)

(2)课前准备(查找资料、收集信息)

在网上了解空气中其他气体的知识。

查资料了解二氧化碳

课题

3空气中有什么

教时

5/1

总课时

5

学习目标

1、能够用观察的方法探究空气的成分,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

2、知道二氧化碳的性质,实事求是重证据.

学习

重点

了解空气的成分。

掌握往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

准备

蜡烛、纸蛇、纸杯、集气瓶、玻璃片、香

教学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一复习导入

1.提问:

空气是由哪些气体组成的?

其中氧气和氮气分别占空气体积的多少?

2.谈话:

你们知道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吗?

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研究二氧化碳,

验证同学们的看法对不对。

二探求新知

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

1.制取二氧化碳。

讲解并演示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2.实验1: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谈话:

这是把生石灰放水中浸泡,静置后取得的液体,叫澄清石灰水。

大家看看它是什么样的?

(无色、透明)

(2)提问:

看到了什么变化?

说明了什么?

小结: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

3.实验2: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能灭火。

(1)学生猜测:

(2)演示实验,并提问:

发生了什么现象?

哪支蜡烛先熄灭?

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3)小结: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学生活动

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汇报思路学生分组做实验,

收集二氧化碳(不要太多)。

学生分组实验:

把澄清石灰水倒人装有少量二氧化碳气体的瓶子中,摇晃后观察发生的现象。

学生观察,

思考并回答发现的问题。

学生猜测:

向杯中倒入二氧化碳,阶梯状放置的燃烧着的蜡烛会

课时计划

教学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证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1.实验3:

证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教师出示饮料瓶、澄清石灰水,启发学生讨论方法。

2.实验4:

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1)谈话:

为了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我把冰块放进杯子里,盖上玻璃片

(2)讨论:

1饼干放在空气中,时间久了饼干会变软,这是怎么回事儿?

②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3)观察实4的装置,有什么现象发生?

(4)小结:

实验结果和生活中的许多

例子,都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调查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调查二氧化碳的污染

三拓展延伸

调查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调查二氧化碳的污染

四总结归纳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关于空气的组成我们知道了些什么?

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并解释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杯壁外有许多水珠证明了什么?

学生进行调查。

学生畅所欲言

板书设计:

3空气中有什么

支持燃烧:

氧气

不支持燃烧的气体:

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二氧化性质:

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课后作业:

(1)课上延展(观察、实验、归纳、总结)

(2)课前准备(查找资料、收集信息)

调查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调查二氧化碳的污染.

课题

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教时

6/1

总课时

6

学习目标

1、能用简易的方法调查当地的空气污染情况,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

2关心自己赖以生存的空气环境、并能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

3、了解空气污染的含义、原因、危害及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学习

重点

了解我们怎样为净化空气作贡献。

调查当地空气的污染情况

调查空气污染的原因。

教学

准备

调查当地空气的污染情况。

教学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已经研究了空气的不少性质,你能总结的说一说

2、世界环境日是什么时候?

今年的口号是什么?

(水-20亿人生命之所系!

3、其实空气也是生命之源,人常说:

三天不吃饭还能活,三天不喝水就活不了,如果没有空气,那三分钟都不行。

空气和水一样都是生命之源。

(板书课题:

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二探求新知

认识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1憋气活动:

全体学生站立,大屏幕上计时开始,学生进行憋气,感觉不舒服时停止,并记下自己的憋气时间。

2提问:

憋气时,你有什么感觉?

你能一直憋下去吗?

为什么?

师:

人活着就要呼吸空气。

认识空气的污染、污染原因及危害

1.讲述什么叫空气的污染

2.播放英国、美国烟雾事件的录像资料。

3.讨论:

(1)这两次烟雾事件告诉我们,空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

(2)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空气的污染?

考察我们周围的空气质量

学生活动

学生举手回答

学生做后回答。

(1)这两次烟雾事件告诉我们,空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

(2)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空气的污染?

课时计划

教学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1.谈话:

你对我们周围空气的质量满意吗?

为什么?

我们可以从灰尘的多少方面来调查室外的空气污染,我们还应该调查居室的空气

2.引导学生制订调查方案,开始调查。

3教师小结。

空气污染已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

研讨保护空气的措施

提问:

怎样才能减少空气的污染?

四拓展延伸

继续调查、关注我们周围的空气质

量,并向有关部门提出环保建议。

五总结归纳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你记住了吗?

学生活动

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3.学生制订调查方案,开始调查。

4.分组汇报并相互补充,开展科学讨论。

 

讨论:

为净化空气,我们能够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

学生调查汇报。

学生举手回答。

板书设计:

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一、生命离不开空气

二、空气被污染的原因

三、如何治理空气污染

 

课后作业:

(1)课上延展(观察、实验、归纳、总结)

(2)课前准备(查找资料、收集信息)

调查你所住的小区污染情况。

课题

单元检测

教时

7/1

总课时

7

学习目标

通过本次练习,进一步巩固本单元的知识。

学习

重点

教学

准备

教学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一、我会填。

(每空1分,共10分)

1、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

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就越()。

2、热空气会(),冷空气会()。

3、空气总是在()的,()就是()。

4、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

5、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了。

二、我会辨。

(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8分)

1、水蒸气是无色的气体。

()

2、压缩的空气有弹性但不占据空间。

()

3、是太阳的力量让空气流动成风的。

()

4、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支持燃烧。

()

三、我会选。

(选对1个1分,共12分)

1、实验证明:

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含量(),不支持燃烧的气体含量()。

A多B少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

A氧气B二氧化碳3、同体积的冷、热空气相比较,冷空气(),热空气()。

A轻B重

学生活动

课时计划

教学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4、海风形成的时间是(),风是由()刮向()。

A白天B早上C夜晚D海洋E陆地

5、热空气上升,是因为空气受热后体积(),比同体积的冷空气()。

A收缩B膨胀C重D轻

6、雾霾天为了保证身体健康,正确的做法是要(),尽量()

四、我会做。

(6分)

请写出制取二氧化碳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制取二氧化碳实验所需器材是

五、我会用。

(14分)

生活中的科学

1、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上还是冰块下?

为什么?

(4分)

2、带胶塞的漏斗拧紧在瓶口上,朝漏斗里倒水,水能流进瓶子里吗?

为什么?

学生活动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1)课上延展(观察、实验、归纳、总结)

(2)课前准备(查找资料、收集信息)

课时计划

课题

二单元1冷热与温度

教时

1/2

总课时

8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温度,学测量水温的方法.

2、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发现温度变化规律。

3、知道在热水变量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学习

重点

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连续测量一杯水温的降温过程,发现温度变化规律。

教学

准备

水杯、热水、温度表等。

教学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的现象:

空气污染

2这节课,我们学习冷与热(板书)

三探究新知

(一)认识温度及温度计

1.讲述:

桌子上有三杯水,其中一杯是热水,一杯是温水,还有一杯是冷水。

如果把两只手的食指先分别插入冷水杯和热水杯中,过5秒钟后再同时插入温水杯中,两个手指的感觉会一样吗?

2.提问:

从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什么?

3.教师小结:

(二)学习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讲解并演示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

法,介绍常用的温度单位“摄氏度”的

读法和写法。

(三)连续测量一杯热水在降温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1.讲述:

我们都知道,一杯热水放久

了,会慢慢变凉,那么,你认为温度

的下降有规律吗?

如果有规律,可能是

什么样的规律?

学生活动

学生举手回答。

学生实验并交流。

生实验并交流。

学生测量冷、热、温三杯水的温度并记录。

交流测量结果学生提出自己的预测。

第一种可能性,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1)先快后慢;

(2)先慢后快;

(3)均匀下降;第二种可能性:

降温没有规律。

教学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2.提问:

我们该怎样研究这个问题?

3.小组讨论交流。

制定研究计划。

(I)需要什么器材;

(2)需要观察什么,记录什么;

(3)怎样记录,从什么时候开始记,隔多长时间记一次;

(4)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任务是什么。

(四)画热水变凉曲线图,并学习分析数据

1.讲述:

我们可以用一条曲线来表示温度的变化,这样的图就叫曲线图。

2.讲解曲线图的画法。

横轴表示时间,竖轴表示温度。

演示画曲线图:

描点、连线。

3.交流各自的发现。

(1)计算每隔

2分钟下降的温度,发现了什么规律?

(2)把各组的曲线图贴在黑板上,比较各组的曲线图上的温度是否一样,讨论:

造成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

4.小结:

(1)温度是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的。

(2温度下降呈先快后慢的规律。

四拓展延伸

讨论:

如果继续观测下去,温度会怎样变化?

五总结归纳热水刚倒人杯中时,与周围环境的温度相差很大,热量散发得很快,当逐渐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变小时,热的散发速度就减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