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周长》教学案例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12269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周长》教学案例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认识周长》教学案例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认识周长》教学案例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认识周长》教学案例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认识周长》教学案例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认识周长》教学案例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认识周长》教学案例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认识周长》教学案例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认识周长》教学案例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认识周长》教学案例文档格式.docx

《《认识周长》教学案例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周长》教学案例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认识周长》教学案例文档格式.docx

生1:

蚂蚁跑了树叶的周长。

师:

你提到了周长,这是个新词,先把它记下来.还有跟她不一样的想法吗?

生2:

蚂蚁是沿着树叶的边走的。

你提到的边我们在数学上也叫做边线(板书:

边线)。

现在请同学们伸出手指,跟随课件,我们一起比划出蚂蚁行走的路线,并注意观察蚂蚁走的时候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你有什么发现?

又回到了起点。

从起点又回到了起点。

也就是刚才蚂蚁是从起点沿着边线又回到起点,像这样我们在数学上就叫一周。

(板书:

一周)接下来,继续看蚂蚁还告诉了我们什么?

刚才小蚂蚁说了什么?

谁再来说一说。

刚才孩子们提到了周长,小蚂蚁也提到了周长,那到底什么是周长?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周长。

认识周长)【设计意图】周长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已经有了一圈这样的生活经验,结合小蚂蚁爬叶面这一有趣的情境,初步感知边线,封闭(由起点回到起点),接着抽象出平面图,帮助学生形成周长的表象。

二、辨析比较,整体理解周长的本质

(一)说一说师:

同学们,你们觉得周长是什么?

生:

一周的边。

边的长。

刚才孩子提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词就是长度,那什么样的长度呢?

一周的长度。

所以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齐读。

(二)摸一摸师: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表面也有周长,瞧(出示钟面)这是什么?

它的周长在哪里?

谁愿意上一指?

预设一生:

学生只是绕了一圈,不说话。

他指对了吗?

哪位同学能边指边说它的周长?

也是就说你绕了图形的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钟面的周长。

钟面的周长会找了,那课本封面的周长会找吗?

自己找找,找到之后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活动师:

谁愿意上来指一指?

生上台指。

刚才这位同学是以这个点作为起点,还有没有起点不一样的?

生上台(起点不一样)。

为什么起点不同,但都指的是它的周长?

总结:

所以我们可以从任何一个点开始,只要转了一周就有周长。

(三)指一指,描一描师:

刚才我们已经会找一些物体表面的周长了,想不想动手描一描?

动手用彩笔练习纸上描,分别是树叶三角形、钟面、名片和五角星。

我们看看这个孩子的作品,它描得怎么样?

描得很好,很整齐。

指着长方形名片:

这是什么图形?

你们是怎么描的?

是沿着它的边描的。

那你们描了它的几条边?

再看这位同学的?

它描的是它的周长了吗?

不是,因为画多了。

所以孩子们描的时候要不多也不少。

(四)认识封闭师:

刚才我们描了周长,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有周长,我们接着看。

出示两个图形(一个三角形和一个角)生:

第一个有周长。

那第二个呢(ppt出示图1)?

为什么?

没回到起点。

那怎么样才能有周长?

这样可以吗?

(ppt出示图2)生:

不可以,还要再长一点。

好,再长一点(出示图3)。

学生很积极生:

还是不可以,因为没有回到起点,要把它封起来才行。

图1图2图3图4出示图4总结:

这样我们就把它首尾相接,像这样首位相接的图形我们就叫做封闭图形。

看来只有封闭图形才会有周长。

板书:

封闭。

图形。

我们就得到了周长的定义,齐读。

那这两个图形有周长吗?

不管是直线还是曲线,只要封闭都可以有周长。

打开课本再读一读周长的定义,找一找它的关键词是什么?

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通过让孩子说一说、摸一摸、指一指、描一描等教学活动,加深对周长的感知和认识。

三、量周长师:

刚才我们会找周长,想想怎样知道周长是多少?

预设生1:

用尺子量。

用三角板。

生3:

用绳子。

刚才孩子们说了那么多,就是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字:

量那我们就动手量一量。

先听活动要求(ppt出示,齐读)师:

老师准备了两个信封,1号信封里是我们需要测量的图形(长方形名片和硬币),2号是老师给同学们的准备的测量工具(细线和尺子).看哪个小组测得又快又准.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做指导学生可能出现不懂的情况,这时候老师可以给点提示.生汇报,用投影,说说怎么想的预设一:

我们测量的是长方形,我们用的工具是直尺,测量的结果是29厘米.师:

采访下,为什么会选择用直尺?

因为它是直的师:

那用直尺测量了几条边,怎么算?

把四条边都加起来。

跟他用了相同测量方法的同学请举手,真棒。

我们用的是绳子来测量硬币的周长,测量的结果是8厘米。

为什么在这里没有选择尺子而是绳子?

情况一:

说不出,请小组成员来帮助。

情况二:

是因为圆是弯的。

那你们是怎么用绳子测量的。

我们先用绳子给硬币围一圈,做标记,最后放在尺子上量就可以了。

说得太好了,谁能在说一说。

假设只给同学们,一把尺子和一个硬币,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应该怎么量?

学生表达看法,鼓励。

Ppt演示师:

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都用了哪些方法来测量物体的周长?

生回答。

下课以后,可以使用这节课学习测量物体的方法再去试试。

【设计意图】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是新课程标准中重要学习方式,在本环节中,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测量各种图形的周长,其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测量的实际活动中去发现问题,并尝试着解决问题,如何去测量?

如何测得又快又准?

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仅凭学生的自主探究这一单一的学习方式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广泛交流才能使学生归纳并掌握周长的测量方法。

四、联系生活,巩固内化

(一)师: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也用到了周长,孩子们看其实我们周长计算的方法也运用到了我们生活中,比如说:

出示ppt图片(汽车跑动)师:

汽车行走的路程也可以通过汽车所走的路程=轮胎滚动的圈数x轮胎周长,比如说来我们用卷尺来测量腰围。

那老师在这里考考大家:

量身高是在量腰围吗?

不是,因为没有回到起点。

也就是说它不是封闭图形。

看来难不倒你们,接下来再接再厉。

(二)下面的图形都是由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它们的周长分别是多少?

周长()厘米周长()厘米周长()厘米(三)下面的图形都是由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想想A、B图形谁的周长比较长?

AB【设计意图】通过本节课对周长的学习,设计巩固练习及时训练,能够把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体会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设计了一些提升题,加强学生对于周长定义的理解,为以后把周长和面积做区分打下基础。

五、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把你学到的知识回家和爸妈说一说。

【设计意图】: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使学生更好的反馈本节课的知识,让孩子们把学到的知识向爸爸妈妈说一说也能够加深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边线从起点回到起点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认识周长》教学反思《认识周长》这节课,虽然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周长的概念,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已经有了关于一圈这样的生活经验,其实一圈在数学上就是我们所说的周长。

于是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置了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跑一圈这样的情景,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帮助孩子们初步认识周长就是蚂蚁转一圈的长度。

但是,数学是一门科学,有它的严谨性,不是所有的物体的表面或图形都有周长,于是我设置了让孩子描和比划这两个环节,发现有些图形不能从起点回到起点,所以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于是周长的概念在孩子自主学习和探索当中就很自然的呈现出来了。

认识了周长,我们如何去测量呢?

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设置了让孩子们小组量一量这样的一个环节,孩子们借助手中的工具,去测量物体的周长,至于选择什么样的工具都由孩子自己来选择,在这个环节当中我还设置了寻求帮助这一环节,孩子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求助老师、课本和同学,提高孩子综合能力。

让我很兴奋的是孩子们在测量硬币的周长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会想到用绳子去围一圈,然后再放到尺子上去量,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备课时我一直都在想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学周长,周长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我们测量周长的方式在我们的生活中又用在哪里?

还好,在同事的提醒下,我知道了原来汽车行走的路线也可以根据轮胎的周长结合轮胎转的圈数得到的,当我向孩子们呈现的时候孩子们都很好奇,我在想这节课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