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已近五年.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8751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已近五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已近五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已近五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已近五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已近五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已近五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已近五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已近五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已近五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已近五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已近五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已近五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已近五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已近五年.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已近五年.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已近五年.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已近五年.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已近五年.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已近五年.docx

《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已近五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已近五年.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已近五年.docx

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已近五年

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已近五年,有近2100名学生参与,有62项在县校级获奖,几乎包揽县级奖项,11项在市级获奖,出版优秀成果汇编两本;开设社会服务课也近四年,累计完成社会服务时间44800多个小时,也有幸成为市首批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学校。

今天,我代表学校对我校过去与现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些做法与思考进行汇报。

我们的做法

1、领导引领、骨干先行,启动综合实践。

启动综合实践,必须解决教师的认识问题。

我首先与教学副校长、教科室主任商讨,以达成共识;然后在校务会议上提出,征求中层干部的意见,在持反对意见占大多数的情况下,隔了几星期又老话重提、展开辩论,最终达成共识。

在此基础上,我们利用周前会、教研组活动进行反复宣传发动,以期获得教师认同;同时,我们出台了《安中综合实践活动奖励暂行规定》,鼓励骨干教师先行。

一学期后,如《力使坚硬物体发生形变的实验装置》、《仙居灯的历史的研究》、《未来台灯的设计》等14项课题结题,尽管学生最后发明的装置尚不足以申请国家专利,以至产生出产品,服务于生产、生活实践,但我们从学生的言行中坚信:

这种体验在年轻学生的记忆深处必会留下深刻的痕迹,类似的体验如果得到足够多的强化,就有可能凝聚成探索自然、社会奥秘的恒久动力,学会创造的教改企求也就能够达成。

2、家庭参与、社团共建,寻求社会支持。

在启动综合实践前,我们最大的担心是家长的反对和社会有关部门的不理解与不支持。

因此,我们在中层达成共识、教师具有行动意向后,通过向家长征求意见、发送倡议书及座谈,争取家长理解,让家长为学生实践提供安全、经济、技术的支持;通过与车站等单位的团组织的共建、聘请校外辅导员,最大限度地获得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使得社会与学校在教育观念等方面相一致,理解并支持学校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方式。

3、组建机构、政策引导,推动群体参与。

随着少量课题、项目研究的开展,为使综合实践活动有序开展,并吸引更多的教师、学生参与,我们组建了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中学生素质拓展中心,领导小组由校长挂帅,教务处、教科室、总务处、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为成员,其中教务处负责学生发动、人员调度、中期监控、成果评定,教科室负责技术指导、提供背景材料、课题管理、成果汇总,总务处负责图书室、实验室、活动场地等硬性资源的调度,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参与课题评审,指导并督促每个教师,每个班级学生,积极参与并完成活动任务,素质拓展中心由团委负责。

同时,我们先后制定了《安洲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安洲中学社会服务课管理暂行规定》,对综合实践的活动安排、课题体系、考核评价、保障系统都作了规定,使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有章可循,并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在倾斜性的政策及榜样的先导下,逐步形成了群体参与的局面。

4、同伴协作、案例研讨,提高教师指导水平。

在开展之初,教师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如:

观念上的滞后,对设置综合实践的意义和目的不明,对其本质的不了解,对有效指导策略的严重贫乏。

为突破操作层面上的瓶颈,我们倡导同伴协作,以具体的课题研究为载体,由教科室与课题指导教师进行探讨,提出对学生进行指导的具体方案;对有前景的课题组织骨干教师进行座谈,研讨指导策略,如:

《仙居街头招牌广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我们曾就成果答辩的指导技术进行多次研讨,在研讨中,提高了教师对单项课题的指导能力。

今年,为了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的质量,我们在学习先进学校的经验的同时,要求每位老师每学期备好一节课,鼓励在非任课班巡回上课,反思指导课的组织策略,形成典型案例。

如,在县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中开设的指导课《仙城公园现状调查和设想》、《教室文化环境设计初探》、《中学生饮食与健康的调查》,我们通过对选题、课的组织准备进行研讨,巡回上课后的反思,使我们明白了兴趣激发型、方案设计型、方法指导型三类指导课的一些操作策略。

5、由扶到放、多元评价,引导学生自主研究。

现在,我校综合实践在学生层面的实施组织程序如下:

背景搜索→申报选题→评审批复→方案制定→组织实施→成果展示→答辩质询→成果出版

起初,因活动充满趣味性、探索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欲,再加上我们的许多教师在节假日以完成实践活动来代替常规作业,学生的主动性及能力大大出乎了我们的意料。

但我们发现,在热闹过后,许多学生却不知路在何方,最后两手空空而归。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是由于对学生的过度放手,缺乏有效的方法技术指导。

因此,我们确立了由扶到放的策略,借鉴教科所对教师课题的管理经验来管理学生的课题,使学生的研究走上了规范之路;通过分阶段对立项课题组成员负责人进行集体辅导、专题讲座,在指导教师的全程参与指导下,使他们对研究方法、方案设计论证、报告撰写、成果呈现等有了基本了解。

实践中,我们怀着以评价促实践、以评价引研究的目的,让家长、社会、教师共同参与评价。

如,通过社会服务记录卡由社区、家长对服务质量进行评定,通过答辩质询评奖对成果进行鉴定,通过总结表彰鼓励先进典型,通过安中简报刊登体会文章交流实践中的辛酸、喜悦。

总之,我们以多种方式、平台开展评价,以激发学生进行二次实践的热情。

6、系统研究,寻求突破,形成特色精品。

去年,市综合实践活动骨干培训会在我校举行之后,我们深感自己认识的不足,觉得急需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梳理,总结寻求更为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运行机制及学校的突破点。

为此,由校长周泽安负责的课题《城镇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运行机制与策略研究》应运而生,该课题现获市名校长重点资助,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开始走上了有序研究的道路。

同时,我们力求寻找新的突破点,要求各教研组依据学科特点,组织开展带有学科倾向性、资源开发性的综合实践活动。

一年来,我校自然教研组为促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感受科技的神奇魅力,领悟科学发明的孕育过程,养成学科学、玩科学、用科学的习惯,推进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在体验中提升科技素养”为宗旨,在研究中持续开展科技体验活动,课外实践活动主要有“科学妙想行动”、“小课题研究”、“科学与生活知识竞赛”等。

科学妙想行动的开展程序为:

搜索设计→导师论证→实战演练→演示拍摄→校园电视台播放、文稿展览→评委评比,拍摄播放“水往高处流”、“小瓶吞吐大鸡蛋”、“借风而行”、“用水点灯”、筷子提米、空手取物、沸水中取硬币、气球上站人、花瓶姑娘等科学妙想行动15次,并且杨封友老师主持的《基于技术体验的初中科学教育实践》获市名师课题重点资助,郭森淼老师主持的《初中科学玩具型演示教具的开发和应用研究》被省立项。

现在,我校的自然教研组已初步形成以科技体验为主要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形式。

感受与思考

三年来,在安中人的梦想与追求下,综合实践从天上来到了人间,实践的过程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习惯的养成,方法的掌握,责任心的增强,主体意识的唤醒,对世界、人生的理解,成为了安中学生的亮丽风景。

同时,我们的考试成绩也改写了仙居教育的历史,升重高的人数由2001年38人跃升为2004年的199人,遥居仙居第一;我们的学校也未发生安全事故。

实践证明,综合实践不会影响考试成绩,组织得当也能避免安全事故与责任。

可见,综合实践不仅意义深远,而且可行。

回忆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发现:

开展综合实践,我们走了许多的弯路,也有许多的困惑。

1、对教师的有效指导力不从心。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的指导过于宽泛,针对性不强,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指导能力,感到“无从下手”。

综合实践的实施也有形式化的现象,学生在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缺乏深度实践和实质性的体验、感受。

作为学校,我们在实践中一直十分关注对教师的有效指导,努力建立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应的保障制度,也试图建立教师指导行为的基本规范,但我们觉得力不从心。

可见,建立教师指导行为的基本规范和指导行为常规,如,活动准备阶段的教师指导行为(提出问题,形成活动主题的指导、制定活动方案的指导行为、必要的活动资料与活动工具准备的指导等)、活动实施阶段的教师指导行为(进入活动情境的指导、方法实践的指导、搜集与处理资料的指导等)、活动终结与交流阶段的教师指导行为(活动结果总结的指导、活动过程总结的指导、活动体验总结的指导、表达与交流的指导等),以期增强教师指导的有效性,这是我们今后的重要突破方向。

2、理想的评价与现实建构的困难。

我们对综合实践的评价受到了过去评价体系中过分注重甑别、选拔功能的影响,挫伤了部分学生的积极体验。

基于对综合实践价值的重新思考,我们认为评价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激起二次实践的进行,引领实践的发展,关注师生的活动过程。

但这需要构建一个完善的评价系统,如对教师评什么、怎样评、谁来评价、支撑教师参与指导的“兴奋点”在哪,对班额大的学生如何评,如何处理多元评价与评价效率的关系等,

3、对模式的过分追求丧失了综合实践的多样性。

重新审视学生的成果,反思过程的指导,我们发现在组织实践活动及对学生进行报告撰写指导时,为了使学生可操作、可模仿,过分强调了对成果呈现格式及规范的要求,以至出现报告千篇一律的八股形式,丧失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缤纷色彩。

也许这是综合实践起始阶段的一个特点,如果重来,我们定要避免,肯定差异、张扬个性定能成为我们的主旋律。

4、分块的实施错失了知能的整合。

按照教育部的文件,综合实践可分为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等四大块,我们在已有的信息技术课、劳技课的基础上,于2001年启动研究性学习,2002下半年开设社会服务课,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深深地觉得,其实这四块可以相互交融,分块的实施错失了许多的教育机遇,造成了许多的资源浪费与重复。

把几块内容进行整合,提高资源的交融,成为了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

5、政策支持系统的不足。

实践中,我们制定了明显倾斜的奖罚政策,奖,没有意见,大家高兴;罚,就引发了争论,因为没有政策依据。

因此,我们认为,教育行政部门应尽快调整当前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体系,加快考试改革步伐,争取社会支持,为综合实践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不能不说是当务之急。

当然,学校也应根据实际,积极创造条件,创造性地实施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罗东中心小学    黄聪明   

  众所周知,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门亮点课程。

这门课程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对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正是深刻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对学校课程改革、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一直把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认真贯彻南安市教育局、进修学校教研室的有关精神,坚定不移地依照新课程理念,严抓课程管理,以管理促进课程实施,向课程实施要活动实效,在综合实践活动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

本着抛砖引玉的想法,现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资源建设”这个课题简单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的一些做法,恳切希望能够得到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的指导和帮助。

 一、严抓管理,落实到位。

 1、健全机构,科学规划。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们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负责课程校本化的开发与实施;各所小学也相应设立课程领导小组和教研组。

做到问题有领导及时解决,计划有人制订安排,实施有人组织执行和监督,从而保证了工作任务的层层落实。

 2、舆论造势,广泛动员。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走出学校,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这离不开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理解和支持。

为此,我校通过家长会等方式大力宣传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并积极与有关单位建立友好联系和实践基地,聘请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学生家长做学生活动的指导教师。

 3、完善机制,建立奖惩。

完善的管理机制是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

为此,我校制定了《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整体规划》,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开发与实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划和要求;我们还制定了明确的综合实践活动任课教师工作职责,要求教师认真履行。

为了督促教师认真履行这些工作职责,我们于期初、期中和期末全面检查教师的计划、总结、活动方案、活动评价表等;为了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我们还定时、不定时地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上课情况进行检查,并要求教师对活动中的过程性材料做好整理和收集;我们还把教师对工作职责的完成情况,与评优评先、绩效工资联系起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奖惩制度。

我们规定:

没能严格按功课表安排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或者没能按学校安排履行其它相关职责的老师,不能参评本年度的先进,并相应在绩效考评表上扣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表现出色的老师,享有评优评先的优先权。

4、加强培训,建强师资。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

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网络研修、现场观摩、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办法,经常性地对教师进行课程培训。

我们请南安市进修学校的谢玉霞老师为我们作了两场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培训,老师们都觉得受益匪浅。

在通过培训促进教师课程观念转变的同时,我们还要求教师在上课、研讨之余,多做反思、多写案例、做好经验交流,教师的理论水平也有了比较大的提升。

二、以校为本,常态开发。

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前提,没有课程资源的支持,课程的常态化实施将无从谈起。

近两年来,我们把课程资源常态化建设做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核心,基本实现了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常态化开发。

   

(一)开发主题资源

 刚刚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初,我们并没有摆脱“依纲据本”组织教学的习惯。

很多教师都是根据资源包之类现成的课程资源组织教学。

然而,随着课程实施的开展,随着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理解的逐步深入,我们发现这种固有的教学模式遇到了很大的障碍:

一是课程资源严重不足;二是这些资源存在先天不足——相当一部分无法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

于是,我们萌生了以校为本,自主开发课程资源的想法。

一开始,老师们自主开发的课程资源比较零散,没能形成系统性的主题,也没能对学生的能力形成系列化的训练,更没能体现校本化的特色。

在意识到这些问题之后,我们成立了“课程资源开发课题组”,决定自主开发一套系统性的课程资源。

经过探索和实践,我们逐步确立了一个指导方针,二个重点目标,三个资源板块,四条开发策略,五大主题系列,我们称之为“12345校本开发”。

一个指导方针:

贴近学生生活,体现学校特色,落实课程理念。

二个重点目标:

一是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二是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个资源板块:

一是资源包中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能力水平,可操作性较强的部分;二是罗东中心小学课程资源开发课题组统一开发的资源;三是各所小学自主开发的资源。

这些课程资源主要供罗东中心小学师生开展活动时选择和参考,教师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合理取舍、灵活调整。

 四条开发策略:

 1、张扬个性,于兴趣爱好中发掘资源。

 2、彰显特色,于周边环境中发掘资源。

 3、凸显综合,于学科交叉处发掘资源。

 4、梯度设计,于逐级推进中发掘资源。

 这些开发策略没有深奥的理论,望文知义、简明易懂。

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

一方面,我们不是专家,没有能力构建博大精深的理论框架;另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要做到常态化实施,就要让教师易“导”,学生易“学”。

过于繁复的话,教师望而生畏,哪里谈得上常态化实施、常态化开发呢?

 五大主题系列:

安全教育、文明礼仪、环境保护、劳动技术、家乡特色。

 依据上面的策略,教师可以开发出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

然而,如果没有一条“线”把这些资源“串”起来,这些资源会显得很零散,甚至很容易成为“一次性用品”。

为此,我们决定以主题的形式来呈现这些资源。

经过研究和实践,我们逐步构建了“安全教育”、“文明礼仪”、“环境保护”、“劳动技术”、“家乡特色”五大主题。

每一个年级的主题活动都由这五大主题构成,但活动目标、活动内容则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梯度设计。

比如,环境保护主题,我们在三年级设计的活动内容是“家庭垃圾处理情况调查”,四年级是“我们身边的一次性用品”,五年级是“变废为宝——垃圾的可再生利用”,六年级是“营造绿色家园,我们在行动”。

梯度设计,既体现了主题的衔接、延伸和深化,又形成了系列化的、可以滚动的主题,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开发活动资源

 学生的主题活动需要一定课程资源的支持。

对此,我们主要从二方面着手:

一是充分盘活校内资源。

首先,手工制作室、电脑室、图书室全天候向学生开放;其次,尽可能在校内为学生开辟劳动场所;再次,教师协同指导学生活动,做到各施所长,开发教师群体本身所具有的独特资源。

二是积极开发地方特色资源。

我校地处农村,在开发地方自然条件、民俗文化等方面的课程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为我们的课程实施提供了许多富有时代气息的资源。

这些富有特色的地方资源正是学校特色得以形成的重要基础。

比如,维新小学就利用该校邻近“银河新城”的优势,组织学生“走进银河新城”,调查了解农村小城镇建设的一些情况;再比如,罗英小学背靠洞顶山、飞龙寺,该校就利用这一独特的旅游资源开展了一系列季节性的主题活动。

(三)做好资源管理

 课程资源的开发很不容易,因此,我们非常重视课程资源的管理工作。

首先,我们建立了课程资源库,对课程资源进行储备和管理。

课程资源库既相对稳定,又动态更新:

老师、课题组开发出的新资源随时可以充实进来;那些可操作性不强或者价值不大的主题也可以随时更新。

这样,既实现了课程资源的“新陈代谢”,又实现了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常态化建设。

其次,我们还创建了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页,为罗东各所小学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理论研讨、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

我们的这一网页包括课改动态、活动剪影、理论导航、计划总结、论文案例、活动设计、课程资源等栏目。

欢迎大家浏览我们的网页,对我们的网页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教研结合,初显成效。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中,我们首先注重的是“教”,也就是课程的常态化实施,有实施才有实效。

同时,我们还重视抓好教研工作,以教研来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效。

每周的校本教研,我们都安排一部分时间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研讨;每个月的集中教研,我们都召集各所小学的教研组长,就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商讨对策;每学期,我们都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研讨课或优质课评选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讨。

这样,以“研”促“教”,以“教”来体现“研”的成果,我们开发出的课程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学生的变化。

首先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这就带动了语、数等科目学习成绩的同步提高。

从而,在师生中形成了“乐于参加综合实践活动”、“乐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良好氛围。

其次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了较大发展。

活动中,我们强调让学生“参与”、“实践”、“探索”、“创造”,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充分发展。

第三,学生主动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得到了增强。

如罗西小学的学生在“废旧电池的处理”的主题活动中,对人们随意丢弃废旧电池的现象感到担忧,并为此写信向市长反映,建议在农村设立废旧电池回收站。

他们的信得到了陈荣法市长的回复。

陈市长高兴地接受了他们的建议,并对他们小小年纪就关注家乡环境保护的做法表示了赞赏。

  

(二)教师的变化。

首先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

在活动中,老师们对学生的表现常常赞不绝口,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哇,令人刮目相看!

学生都可以当我们的老师了!

”由此带来的直接变化是,教师以往那种“以我为主”的教学方式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

他们开始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开始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来开发主题,开展活动。

其次是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得到了切实发展。

“无本”课程给了教师更大的灵活性,也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

校本化、常态化的课程资源建设,使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得到了很大发展。

第三是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近几年来,我校教师参加优质课评选活动,获得了全国三等奖一次,南安市二等奖一次;我校教师撰写的综合实践活动论文,获得泉州市级以上奖励4次;南安市级奖励5次;2008——2010学年度,我校教研组被评为“南安市综合实践活动先进教研组”,这就是对我们教研工作的极大肯定。

   回顾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实施的几年来,我们在茫然中起步,在探索中前进,经历了“心动”、“激动”、“行动”三部曲:

新的课程理念让我们心动,学生的进步让我们激动,取得的初步成效更让我们坚定了“行动”的决心。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课程资源常态化建设,努力探索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性的教学策略,促进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高效实施,争取使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再上一个台阶。

 

一、因地制宜明确方向

  新民乡小学地处城乡结合处,下设13个村小,现有学生2700余人,教职工255人,以中心校为核心,向东西南北延伸。

这里的居民均以种菜,养殖和打工为主。

蔬菜基地,花卉基地、各种养殖场遍布全乡各村。

平坦、笔直的沥青马路将各村、各校便捷地连接起来。

虽是农村,但这里枝繁叶茂、鸟语花香、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人民生活富裕。

然而随意丢弃垃圾、到处粘贴非法小广告、河流被污染、欺街占道现象也是时有发生。

独特的地理位置、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急需改变的人文环境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空间。

因此,学校把研究课题就定在了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环境中。

  二、建章立制加强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基本特征、目标、内容和实施等方面与其它课程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更多的是通过学习共同体的互动来完成。

为更好地使综合实践活动沿着健康地轨道发展,他们建立和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管理。

  

(一)立体化的管理网络

 管理网络由课程领导小组、课程实施小组、课程研究小组及教研组四级教研网络组成。

其中课程领导小组是由中心校校长挂帅,各村小校长为成员,主要负责制定课程总体实施方案和管理制度,统筹协调校内外多种教育力量,监控学校大型活动;课程实施小组由主管校长牵头,各校主任为成员,负责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日程操作及管理教师的调配工作;课程研究小组由学科带头人和市、区骨干教师组成,负责课程的研究和提供理论指导;教研组由班主任及相关学科教师组成,具体参与和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并及时地研究总结活动中的得与失。

这样环环相扣的管理网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逐年递进的教学目标

  新民乡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是:

结合各校的地理优势,充分地利用教育资源,从学生的兴趣、认知规律出发,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

在原来单一的课题研究基础上,进行持续的,系列的、深入的、有意义的拓展和延伸,形成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

使课内外知识有益结合、相得益彰。

  (三)课内外相结合的课时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在安排上,采用固定课时(每周1课时)和弹性课时相结合的原则,可将每周活动时间各校分别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里使用,还可根据需要将综合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或传统活动打通使用,亦可组织指导学生在双休日在指导教师的指导带领下开展实践活动,适当增加“大主题,长作业”的活动主题,保证每个学生每学期深度参与一个活动主题的完整实践过程。

  (四)多层次的教师参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跨学科、跨领域的高度综合性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根据教师的学业专长、认知水平、理论掌握情况将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教师分为专职教师、专业指导教师和职能管理教师三个层次。

专职教师为这门课程的主要负责人,任务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理论课教学;专业指导教师是由相关学科的教师担当,根据实践活动的内容,有时也聘请校外的学者及其他科技人员参与。

主要任务是在学生进行主题活动时提供专业理论知识指导,指导与帮助学生明确方向、完善研究方案和研究成果;职能管理教师由学校抽派人员担任,主要负责课外活动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