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0531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0.下列帝王中那位在惩治贪官方面成绩最突出

A.汉武帝

B.王莽

C.汉景帝

D.光武帝

11.反腐败问题,因为涉及老百姓的利益,历来是民众最关心的话题。

东汉时期光武帝采取的反腐败措施是( 

 

A.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B.减轻刑法 

C.合并州县,裁减官员,D.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12.近年来电视上流行许多“穿越剧”,假如我们穿越到东汉,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A.光武中兴

B.外戚专权

C.黄巾起义

D.曹操称帝

13.110年,赵佶登基,因即位前为端王,端州为其“潜邸”,故在端州置兴庆军节度;

政和三年(13年改端州为兴庆府;

重和元年(118年)又亲赐御书“肇庆府”,自此端州更名为肇庆。

据此判断,端州被称为“肇庆”是在(  )

A.汉代,B.唐代,C.宋代,D.元代

14.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对秦汉时期时代特征表述最恰当的是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B.统一国家的建立

C.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D.繁荣开放的社会

15.光武帝刘秀生于公元前6年,死于公元57年,他活了几周岁?

A.61岁

B.62岁

C.63岁

D.64岁

16.造成东汉末年衰败的政治原因是

A.北方各族人民因战乱大量南迁

B.汉族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南北方经济发展的差距加大

17.李明在XX搜索里输入“张角”“农民起义”,由此判断下列哪项正是他想要了解

的内容是

A.大泽乡起义

B.绿林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18.观察下表,这种现象带来的影响是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岁

1岁

13岁

11岁

2岁

8岁

15岁

14岁

9岁

A.诸侯争霸激烈

B.中央集权强化

C.民族融合加强

D.外戚宦官执政

19.《后汉书·

皇甫嵩传》记载,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

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黄巾起义爆发

②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王朝的统治

③起义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

④起义最终被东汉军队残酷镇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0.皇帝是中国传统政治体系的核心角色,但其权柄却也常被亲近者侵夺。

东汉时期侵夺皇帝权柄的重要角色有

①宦官 

②诸侯 

③豪强地主 

④外戚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武帝)诏曰:

“天地之性人为贵。

其杀奴婢,不得减罪。

”……诏:

“陇、蜀民被略为奴婢自讼者,及狱官未报,一切免为庶人。

——《后汉书·

光武帝纪下》

材料二 (建武六年)诏曰:

“……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并合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

”于是条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光武帝是如何重建汉政权的?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光武帝重建汉政权后,为稳定社会局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光武帝统治后期出现了什么局面?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统计,东汉和帝即位时10岁,随后的9位皇帝即位时最大的是桓帝15岁,最小的是殇帝1岁,东汉最后10位皇帝平均即位年龄为9.5岁。

材料二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

“直如弦,死道边;

曲如钩,反封侯。

材料三《后汉书·

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该问题会导致什么后果?

(2)材料二中童谣的大意是什么?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黄巾起义得到天下响应的原因。

“京师震动”后,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019-2020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

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学设计

课题

第13课东汉的兴衰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中国历史

年级

七年级

学习

目标

1、掌握东汉建立的基本史实,了解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

2、了解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3、了解黄巾起义的相关史实

重点

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乱政和黄巾起义

难点

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古诗文导入:

“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刘秀年少时的理想,日后成了千古名言,引发了许多“乱世枭雄”的共鸣。

刘秀与阴丽华的爱情故事也千古传颂。

2、师:

刘秀是谁?

他在历史上做了哪些事情?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东汉的兴衰

根据情景内容各抒己见

利用诗文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进而产生探知欲望

讲授新课

一、知识梳理

用时间轴的形式把秦到汉的建立衰亡时间一一列举,方便学生识记

二、光武中兴

1、背景

师:

说起汉朝,人们往往更多的记住了西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记住了西汉的一统天下。

那么西汉是怎样灭亡的?

东汉又是如何建立的?

请看本课了解相关内容。

提示:

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王莽的施政更加剧了社会动荡,引起了各地农民起义。

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

史称东汉。

2、措施

东汉建立后,社会出现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据材料结合课本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光武中兴局面的形成。

点拨:

释放奴婢,减负减刑;

合并郡县,整顿吏治;

民族内迁,缓和矛盾

3、影响

光武帝的这些措施产生了哪些重要的影响?

4、合作探究一

西汉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时期;

东汉出现“光武中兴”的繁荣局面。

概括古代盛世局面出现有哪些共同原因?

1、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2、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减轻家民负担

3、统治者善于用人、纳谏等等

三、外戚宦官交替专政

1、原因

刘秀统治时期出现了盛世局面,但是东汉这个王朝到了中期以后出现了怎样的社会状况呢?

外戚是皇帝的母族、妻族,也就是太后和皇后的家族;

宦官是指在宫中服饰皇帝和皇室家族的阉人。

外戚宦官为什么能专权?

展示《东汉后期十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其寿命》表格让学生分析他们的即位年龄和寿命对朝政有什么影响?

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他们即位年龄和寿命对朝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即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大权是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

太后中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权利膨胀。

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

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2、影响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使当时出现了怎样的政治状况?

3、课堂思考

“外戚干政”和“宦官专权”根源在哪?

外戚和宦官都是利用君权作乱,并非自身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因此究其根本原因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四、黄巾起义

面临东汉后期这种黑暗统治状况,老百姓会有有什么样的情绪呢?

他们会做什么?

2、爆发、结果

东汉安帝至灵帝统治时期,有史可据的农民起义多达41次,期中安帝统治的19年中,一共发生率4次农民起义。

顺帝统治的19年中,发生了13次;

冲、质帝在位总共不足2年,却发生了4次,桓帝统治21年,发生了14次,而灵帝统治时,168到180年,发生了农民起义4次。

184的对东汉政权影响最大的一次起义是发生在灵帝刘宏统治时期的而一次起义,这次起义叫什么?

黄巾起义的领导人是谁?

发生在哪一年?

提出了什么口号?

最后的结果如何?

这次起义有何影响?

领导人:

张角。

口号: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结果:

失败。

影响:

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瓦解了东汉的政权。

3、合作探究二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陈胜吴广起义与黄巾起义的异同?

不同点: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

相同点:

二者都以失败告终

学生阅读课本:

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刘秀建立东汉。

学生结合课本分析归纳

学生:

社会比较稳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政

学生合作讨论,分析归纳

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导致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反抗不满,爆发起义

黄巾起义

学生阅读课本一一作答

学生合作讨论

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史料中寻找有效历史信息。

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层面

培养学生从史料中寻找有效历史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了解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原则:

史由证来,论从史出。

让学生多思考,多动脑

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

课堂小结

学习这一课让我们了解了西汉后期,王莽篡汉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政权被起义军推翻。

公元25年,西汉皇族刘秀即位称帝,建立东汉。

光武帝刘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到光武帝末年,出现了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

东汉中期以后,从和帝开始,以后几代皇帝即位时年龄都很小,造成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政治黑暗,终于导致黄巾起义爆发。

经过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东汉政权走向衰败。

总结提升

板书

一、光武中兴

1、原因:

2、建立: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

3、措施

4、影响:

社会安定,经济恢复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政

2、影响:

动摇了东汉统治,走向衰亡

三、黄巾起义

2、爆发:

184年,太平道张角起义

3、结果:

失败

4、影响

2019-2020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同步试题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同步试题

                

一、选择题

1.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到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西汉灭亡。

西汉在历史上存在了多少年(A )

A.210年B.211年

C.212年D.213年

2.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王朝,虽存续仅14年,却将汉朝分隔为西汉和东汉,这个王朝是(D )

A.夏朝B.商朝

C.秦朝D.新朝

3.刘秀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皇帝,下列措施与他无关的一项是(B )

A.下令释放奴婢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惩处贪官污吏

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知识点二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4.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C )

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

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5.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

B.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的结果

C.皇帝大多年幼无知

D.官僚集团争权夺势的结果

6.东汉末年,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包括(B )

①东汉朝政的腐败 ②时局动荡不安 ③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④皇帝实行暴政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7.右图是连环画《黄巾起义》的插图,这次农民大起义的领导人是(B )

A.陈胜B.张角

C.刘邦D.吴广

8.对于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说法错误的是(D )

A.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B.这次起义的领导人之一张角创立了太平道

C.这次起义的农民头裹黄巾,在全国各地同时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

D.历时10多年的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

9.下列关于东汉黄巾起义和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同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B )

A.当时的社会统治非常黑暗

B.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C.都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D.都沉重打击了当时的统治者

10.下列关于东汉政权后期逐步走向衰亡的原因中,不包括(D )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B.豪强地主割据自立

C.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D.王莽施政的危害

11.下列关于东汉王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建立者刘秀是西汉宗室

B.初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

C.中期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现象

D.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灭亡

12.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A )

A.光武中兴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D.文景之治

二、非选择题

13.观察下面的图表,回答问题。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

27

31

30

3

36

34

54

(1)题表反映了当时中央政权怎样的现象?

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当时中央政权怎样的弊端和危害?

参考答案即位的皇帝大都年幼。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朽不堪,时局动荡不安。

 

(2)题图与中国历史上的哪一次起义有关?

这次起义是通过哪一宗教发动的?

这次起义的结果如何?

参考答案黄巾起义。

太平道。

起义最终失败,但是沉重打击了东汉政权,使其一蹶不振。

(3)题表和题图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参考答案东汉中后期,由于即位的皇帝年龄比较小,产生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现象,社会动荡黑暗,导致了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

14.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的又一强盛的大一统帝国。

汉朝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朝代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西汉

公元前202年

刘邦

长安

东汉

25年

刘秀

洛阳

(2)西汉初期和东汉初期各有一个治世局面,请写出这两个治世局面的名称及采取的共同措施。

参考答案西汉:

“文景之治”。

东汉:

“光武中兴”。

共同措施:

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

(3)西汉和东汉的统治者,分别采取了哪些值得称道的措施?

请结合汉武帝和光武帝的事迹,各举出两例进行说明。

参考答案汉武帝:

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其子弟,使诸侯国越分越小;

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盐铁官营,统一制造五铢钱等。

光武帝: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