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站细管理中的若干问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59384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谈站细管理中的若干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谈谈站细管理中的若干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谈谈站细管理中的若干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谈谈站细管理中的若干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谈谈站细管理中的若干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谈谈站细管理中的若干问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谈谈站细管理中的若干问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谈谈站细管理中的若干问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谈谈站细管理中的若干问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谈谈站细管理中的若干问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谈谈站细管理中的若干问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谈谈站细管理中的若干问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谈谈站细管理中的若干问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谈谈站细管理中的若干问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谈谈站细管理中的若干问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谈谈站细管理中的若干问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谈谈站细管理中的若干问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谈谈站细管理中的若干问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谈谈站细管理中的若干问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谈谈站细管理中的若干问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谈谈站细管理中的若干问题.docx

《谈谈站细管理中的若干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谈站细管理中的若干问题.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谈谈站细管理中的若干问题.docx

谈谈站细管理中的若干问题

谈谈《站细》管理中的若干问题

[《站细编制与学习问答》(第2版)摘录]

吉星高照

编者按这是一篇十分珍贵的资料。

作者以他十分深厚的资历和经验,详细地论述了《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管理中的若干问题。

凡从事铁路运输组织的或欲求车站作业组织知识的人士,不妨挤出点时间读一读,必会受益。

0.1《站细》及其历次版本的演变

0.01什么是《站细》?

它在铁路运输组织中起什么作用

《站细》是《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的简称。

《站细》“是车站行车工作组织的基本规章,是车站编制日常作业计划,执行接发列车、调车作业和各项技术作业,进行日常运输生产分析总结、铁路局下达技术指标任务的主要依据。

”(引自《编制规则》总则)

《站细》:

⑴是贯彻执行《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简称《技规》,下同)和《行车组织规则》(简称《行规》,下同)、加强车站技术管理、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技术文件。

⑵是组织路内外各有关部门协作配合作业的基础。

⑶是车站编制、执行日常作业计划,组织接发列车、调车和各项技术作业以及有关技术设备使用的基本制度。

⑷是组织查定与执行车站各项技术作业程序、时间标准,计算车站通过能力及改编能力,日常运输生产分析、总结,以及铁路局下达年、月度技术指标任务的重要依据。

凡在车站作业的车务、机务、车辆、工务、电务、供电、信息等部门人员必须遵照执行。

0.02新中国成立以来,《站细》历次版本是如何演变的?

各有何特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站细》的版本曾发生过7次变动。

历次改版(以年度为版号)的演变过程及其特点简述如下:

(1)50版模式

新中国成立不久,为加强技术站作业组织,适应铁路运输发展的需要,铁道部运输局于1949年12月,发布了《主要站技术作业暂行办法》。

该办法规定技术站要:

订定技术作业细则,应将车站设备的使用方法、列车到开办法和调车作业办法详予订定;建立车站技术作业计划,使车站调度员运用作业计划状况图掌握接发列车、调车作业;订定车站各项技术作业标准;建立车站各项负责制度;建立各部门联合劳动制度等项内容。

初步形成了车站行车技术管理细则的雏形。

(参考铁道部中运281号文件,1949年12月15日铁路公报第一卷64号)

1950年5月1日,全国铁路实行《技规》(《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第1版)、《行规》(《铁路运输行车组织规程》)和《信规》(《铁路信号规则》)(参考中国铁路史编辑研究中心编《中国铁路大事记》,中国铁道出版社,1996年)。

铁道部于1950年4月公布了“车站股道全长及有效长计算办法”(1950年4月27日央工字第189号部令公布,铁工字第154、157号部令修改),1950年9月颁布了《车站技术管理细则编制办法》(央运字1981号部令),1951年发布了车站《技术作业过程及通过能力、改编作业能力计算书》(参考《中国铁路运输》第七章第一节,中国铁道出版社,1994年9月),又于1956年公布了车站“线路、道岔、信号楼及扳道房的编号办法”[铁办设滕(56)字第184号附件]。

央运字1981号部令明确规定《车站技术管理细则》(简称《站管细则》)是车站技术管理、行车组织的重要技术文件,应根据《技规》、《行规》等有关章程及设备条件,规定各种运输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接发车与调车工作法则。

《站管细则》应由车站站长组织编拟,经车务稽查员检查后,呈报批准后实行。

规定的批准权限为:

①特、一等站由铁道部运输局总局长(经由分局及管理局审核);

②二、三等车站为铁路管理局运输处长(经由铁路分局审核);

③四、五等站为铁路分局运输科长。

《站管细则》为活页装订本,遇列车运行图、列车编组计划、车站线路、设备及信号联锁、闭塞装置等变更时,其内容需要进行重新编订、核定。

一九五七年三月铁道部运输局总结各技术站编制和执行《站管细则》的经验和作法,对《站管细则》的格式和编制办法做了进一步规范[铁车站吕(57)第16号文件]。

至此之前,车站行车工作组织细则包含《站管细则》、《车站技术作业过程》(简称《作业过程》)和《车站通过能力和改编作业能力》(简称《车站能力》)三个独立的技术文件。

全路各车站据此来编制《站管细则》、查定《作业过程》和计算《车站能力》,实施中三本规章分散或重复缺乏有机的结合。

尤其是各站的《站管细则》是按铁道部公布的统一格式和条款进行编制的,不分大站小站,也不分技术站或中间站,格式内容都是一致的,而且格式内容也不全面,难以反映出车站作业实际和全貌。

⑵59版模式

为避免车站规章制度的分散和技术设备、组织分工等方面相互重复,铁道部运输局于1959年8月,将原来的《车站技术管理细则》、《车站技术作业过程》和《车站通过能力及改编能力计算书》三本文件合并为一册,统称为《车站行车组织细则》。

简便了编订和审批手续,缩短了编制和修订时间,便利了学习和贯彻。

随后又颁布实行了《车站行车组织细则编制规则(草案)》[铁运技余(59)第2004号文件》],进一步明确《车站行车组织规则》是车站运输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基本文件,日常运输生产的准则,是《技规》、《行规》及有关行车章程、办法在车站的具体体现,它正确地规定了车站技术设备的使用方法,列车车辆在车站的技术作业程序、方法和时间标准,通过能力与改编能力的计算,日常工作计划的编制,作业指挥和劳动组织等。

要求车站及其他部门有关人员均须认真贯彻执行之。

《车站行车组织细则》应根据技术管理规程、列车运行图、列车编组计划和其他有关规章、命令,结合本站技术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编制,应广泛推行先进工作经验和作业方法。

当列车运行图、列车编组计划、车站技术设备和工作组织变更时,应及时修订组织细则有关部分。

《车站行车组织细则》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车站概况;

  ②车站技术设备使用、管理方法;

  ③接发列车工作;

  ④调车工作组织;

  ⑤日班计划的编制和贯彻办法;

  ⑥各项作业过程和时间标准;

  ⑦车站通过能力和改编能力;

  ⑧车站工作总结和分析制度;

  ⑨联合劳动组织等。

《车站行车组织细则》的编制应贯彻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安全第一的原则,按规定权限审批:

特、一等站由铁路局车务处长(运输处长)负责审批;二等及以下车站由铁路局办事处主任(车务段长)负责审批。

(3)65版模式

1964年,根据中央关于实现企业管理工作革命化的指示,铁道部在修改规章制度时,吸取各局和车站意见,重新确定了《站细》格式和内容。

1965年铁道部在《铁路运输行车组织规程》[(65)铁运技字第940号]中以一个整章(第九章)的篇幅,重新制定《站细》编制、管理办法,增加和充实了有关内容,将《车站行车组织细则》更名为《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简称《站细》),自1965年6月1日起实行。

从而初步解决了编制与执行相互脱节的情况,使车站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

1965年版《站细》的内容一般包括:

①车站的性质、等级、任务;

②车场用途及调车区的划分,线路、信号,调车设备的数量、用途及线路有效长;

③接发列车及调车工作组织;

④各种列车的技术作业程序及组织方法;

⑤作业计划的编制,下达,现在车的掌握,预确报和货运票据的传递,交接班制度及条件等;

⑥联劳工作组织、车站与路外单位协作办法;

⑦各单项技术作业时间标准,装卸车时间标准,以及货车中、停时间标准;

⑧车站通过及改编能力;

⑨其他。

此外,并应附有注明主要线路坡度的车站线路示意图(由工务部门提供)、联锁图表(由电务部门提供);各方向办理列车种类、列数,各方向车流量、客货工作量以及时间标准分析说明等资料。

(4)73版模式

1973年,为进一步贯彻鞍纲宪法精神,整顿、加强车站的技术管理,提高运输效率,保证运输安全,交通部以(73)交铁运字2082号部令,重新颁布了《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编制办法》,再次对《站细》进行修改、充实,并补充了《站细》的编制内容和格式,自1973年4月1日起实行。

1973年版《站细》内容包括:

①车站概况;

②技术设备(线路、道岔、通信、信号及联锁);

③接发列车工作(接发列车作业分工,准备、检查线路及进路空闲的办法,开闭信号机的时机,相对方向同时接车和同方向同时发接车的规定以及其他接发列车工作的特别规定);

④调车工作(调车作业分工、计划的编制与下达、越区作业办法、作业限制与注意事项、岔线作业办法、联系用手信号及调车作业与管理制度);

⑤作业计划(班计划、阶段计划编制与下达办法,现车掌握方法,预确报办法与制度,货运票据交接与保管制度,交接班制度以及车站技术作业图表的填画方法);

⑥其他(地区联劳组织办法和班组联劳办法);

⑦技术作业过程及能力(车站技术作业过程及时间标准、车站通过及改编能力)。

附件:

车站线路示意图、联锁图表、各方向车流和客货工作量。

(5)82版模式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认真贯彻落实“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国民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全路的营业公里和车站总数逐年增加,车站行车设备新建和更新改造较多,各站原《站细》已不能适应运输生产需要。

为进一步整顿车站基础工作,加强技术管理,挖掘运输潜力,提高作业效率,统一管理全路的《站细》工作,1980年下半年铁道部开始对《站细》的格式和章节内容进行改革,于1982年1月重新公布《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编制规则》[(82)铁运字125号],自文到之日起执行。

1982年版《站细》奠定了之后二三十年《站细》的基础。

1982年版《站细》明确了编制时参加的车、机、工、电等有关部门和人员,确定了《站细》有关技术资料提供的内容和要求,同时还规定了编制、审批程序及编制份数,规定“中间站的站细,可比照本规则由各局自行编制。

站细摘录内容及格式,由各局自定”。

1982年版本的《站细》设3篇13章114条,一直延续使用了9年。

其章节内容如下:

第一篇行车工作组织:

第一章车站概况和技术设备(1~17条),第二章日常作业计划(18~32条),第三章接发列车工作(33~51条),第四章调车工作(52~81条),第五章客货工作(82~88条)。

第二篇各项技术作业程序和时间标准:

第六章车站行车量(89~90条),第七章各种货物列车技术作业程序及机车出入段、整备时间标准(91~93条),第八章列车解体、编组时间标准(94~95条),第九章集结及各种等待时间标准(96~98条),第十章各种车辆停留时间标准(99~102条)。

第三篇车站通过能力和改编能力:

第十一章咽喉道岔通过能力(103~105条),第十二章到发线通过能力(106~110条),第十三章改编能力和通过能力(111~114条)。

(6)91版模式

自1982年至1991年,近10年来铁路行车设备不断革新,行车组织办法不断改进,行车规章制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为适应铁路运输生产在新形势下发展的需要,1991年5月铁道部重新公布《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编制规则》(铁运[1991]76号),于1991年7月1日起实行。

1991年版《站细》设3篇15章141条,比原来的13章114条增加了2章27条。

该版融汇了《技规》(第7版)、各局《行规》等有关车站工作的规章、办法,补充了半自动(自动)化驼峰、调车调速设备、无线调车设备、车站信息管理系统等新设备的使用、管理、维护办法,纳入了多年来车务部门广泛推行作业标准化的经验和作法。

根据《铁路编组站改编能力计算方法(三级三场)》(GB9654—88)和《铁路编组站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方法(三级三场)》(GB/T13231—91)国家标准改进了车站能力计算方法,引入了设备(咽喉道岔、到发线、驼峰)的空费系数或作业妨碍系数的概念,规定了相关设备的取值范围,简便了计算方法,使计算能力更加符合实际(引自铁运[1991]76号关于发布《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编制规则》的通知)。

其内容比1982年版的作了以下的调整:

第一篇“行车工作组织”主要增加的内容有:

第一章增加信息管理设备1节4条;第二章改为日常作业计划及生产管理制度,新增守车管理和交接、道岔清扫、行车地点有关行车备品管理、设备维修施工登记、车站管理道口等制度等5条内容;第三章增加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停断电时的接发列车组织办法、特殊情况下取消发车进路的规定2条;第四章新增使用无线电调车、电化区段调车作业的规定2条;新增第六章军事运输工作10条。

第二篇“技术作业程序和时间标准”内增加了车场分工、调车场固定线路使用及旅客列车作业程序和时间标准3条。

第三篇“车站通过能力和改编能力”条文结构作了一些调整,取消了旅客列车通过能力,增加了调车线能力利用率1条和车站最终通过能力1章。

(7)08版模式

1991年版的《站细》延续使用了17年之久。

在这个期间内,中国铁路经历了六次大提速的变革,《技规》进行了两次大幅度修改,新设备、新技术得到广泛的运用,新的行车组织办法也随之而产生。

在这种形势下,1991年版《站细》模式的章节条文的内容,编制、管理的方法,已经“不适应”了。

2008年8月铁道部在兰州举办修订1991年版《站细编制规则》会议,汇总了多年来《站细》编制与管理的经验,广泛吸取了各局和车站意见,于10月重新公布《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编制规则》(铁运[2008]231号,以下简称“2008年版《站细》”),于2009年5月1日起实行。

2008年版《站细》设三篇15章138条,比原来的15章141条总数减少了3条(取消3条,增加2条,合并2条):

将原第18条“列车预报设备”移至第11条“车站行车信息系统”内,将原第44条“确认接车线路空闲办法”与第42条“接发列车进路准备办法”合并,取消原第32条“守车交接和管理办法”、第58条“特殊情况下须取消发车进路的有关规定”和第141条“车站扩大能力的技术组织措施和改扩建的建议方案”,增加了第33条“列尾装置使用和管理办法”和第126条“计算车站通过能力和改编能力的基本规定”,并对其中的13条的条文标题进行了修改调整,第一章条文顺序有所变动。

内容变化较大的是第11条车站行车信息系统,增加不少车站信息设备相关内容。

2008年版《站细》的结构框架与1991年版的相同,但与其相比有以下突出特点:

其一是编制的内容扩充又细化了许多。

主要是新设备、新技术的运用,及随之而产生新的行车组织办法。

其内容为:

⑴车站行车信息系统(现车管理信息系统、调车作业计划传输系统、编组站综合控制系统、车号识别系统、列车预确报系统、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调度集中(CTC));

⑵列尾装置、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LJK)、分动外锁闭道岔、无线调车灯显设备、红外线轴温监测设备;

⑶四显示自动闭塞、自动站间闭塞、计算机联锁、驼峰调车自动化;

⑶动车组列车与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车站列控中心;

⑷随《技规》(第10版)及各局新《行规》的施行制定的新的行车办法及上述设备的用、管、修办法。

其二是是编制的方法与要求具体化是历次各版本中从未有过的。

尤其是对各种表格格式、内容进行优化,填写说明更加细腻,《站细》文本格式更加合理、具体;各条款项目、内容更加条理齐全,方法要求得当。

其三是《站细》的管理模式、办法大幅度地改进。

主要是:

⑴规定了路局直管站段《站细》审批程序:

“直属特、一等站,以及二等站的《站细》由铁路局审核、批准;站段管辖特、一、二等站的《站细》由管辖站段审核,铁路局批准;三等及其以下车站《站细》由管辖站段审核、批准”。

同时规定了《站细》正本的份数和电子版的保存方式。

⑵规定“机务、车辆、工务、电务、供电、信息、房建等有关单位必须积极配合车站《站细》的编制和修订工作,及时向车站提供编制《站细》所需的技术资料”。

同时还规定了提供资料的具体内容和时间。

⑶明确规定“各铁路局可结合管内各站的技术设备和作业的具体情况,对按本规则各条款内容可适当增补或省略。

中间站《站细》可不编制第二、三篇内容。

有关军事运输内容,与各驻局军代处根据管内实际情况确定”。

⑷决定“《站细》应逐步纳入铁路办公信息系统,实现网络化管理,做到信息共享、远程审批,实行动态管理制度”。

0.2《站细》的内容及编制依据与原则

0.03《站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站细》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车站技术设备的使用、管理,接发列车、调车以及与行车有关的客运、货运、军事运输工作的组织,列车的技术作业程序和时间标准,作业计划的编制、执行制度,车站信息系统的管理制度,车站通过、改编能力,并应附有坡度的车站线路平面图、进站信号机外制动距离内平纵断面图、联锁图表及电气化区段接触网高度和分相分段绝缘器位置等技术资料。

0.04编制《站细》的依据是什么

“《站细》由车站站长组织有关单位,依据《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以下简称《技规》)、《行车组织规则》(以下简称《行规》)、《铁路运输调度规则》、列车编组计划、列车运行图,以及其他有关规章要求,结合车站运输条件及设备情况,从理论到实践,深入进行论证,共同做好编制和修订工作。

”(引自《编制规则》总则二)

“其他有关规章要求”包括:

国家标准《铁路调车作业》(以下简称《调标》)、铁道行业标准《接发列车作业》(以下简称《接标》)、《车站行车作业人员人身安全标准》(以下简称《安标》)、《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以下简称《事规》),工务、电务、供电设备检修作业时间标准,以及上级有关规章命令等。

“车站运输条件及设备情况”包括:

本站的设备条件、车流性质、作业组织方法和人员素质等具体情况。

外局《行规》和参考书籍不能作为依据。

0.05《技规》要求哪些内容应在《站细》内规定

《技规》规定需纳入《站细》内容(共16条):

⑴第47条“联锁道岔应配备钉固、加锁装置,以备联锁失效时用以锁闭道岔。

联锁失效时防止扳动的办法,应在……《站细》内规定”。

⑵第185条“《站细》的主要内容应有车站技术设备的使用、管理,接发列车、调车以及与行车有关的客运、货运、军事运输工作的组织,列车的技术作业程序和时间标准,作业计划的编制、执行制度,车站信息系统的管理制度,车站通过、改编能力,并应附注有坡度的车站线路平面图、进站信号机外制动距离内平纵断面图、联锁图表及电气化区段接触网高度和分相分段绝缘器位置等技术资料。

⑶第186条“道岔组、道岔区、兼管道岔的范围划分,清扫道岔的分工,道岔加锁的钥匙、电动转辙机手摇把管理办法,均应在《站细》内规定。

⑷第187条“道岔的定位,应在《站细》内记明。

⑸第219条“调车机车越区作业的联系和防护办法,应在《站细》内规定。

⑹第225条“由于设备原因,亲自交接调车计划确有困难以及设有调车作业通知单传输装置的车站,交接办法在《站细》内规定。

调车计划具体传达办法,在《站细》内规定”。

⑺第229条“扳道员之间的要道还道办法及集中区与非集中区间的作业办法,在《站细》内规定。

⑻第230条调车作业时:

“推上驼峰解散车辆时的速度和装有加、减速顶的线路上的调车速度,在《站细》内规定。

经过道岔侧向运行的速度,由工务部门根据道岔具体条件规定,并纳入《站细》。

⑼第232条“转场或在超过2.5‰坡度的线路上(驼峰作业除外)调车时,10辆及以下是否需要连结软管及连结软管的数量,11辆及以上必须连结软管的数量,由车站和机务段根据具体情况共同确定,并纳入《站细》。

⑽第233条“21和22型客车、凹型车、其他落下孔车及装载活鱼(包括鱼苗)、跨装货物的车辆(跨及两平车的汽车除外)等,是否可以通过驼峰,由车站会同车辆段等有关单位做出具体规定,并纳入《站细》。

(11)第236条“在接发列车时,应按《站细》规定的时间,停止影响列车进路的调车作业。

(12)第239条“在先发列车尾部越过预告、接近信号机(或靠近车站的第一个预告标)或《站细》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方可跟踪出站调车,但最远不得越出站界500m。

(13)第276条“车站值班员接到邻站列车预告后,按《站细》规定时间及时通知有关人员到岗接车,站内平过道应提前派人到岗监护。

(14)第279条“车站应将不能办理相对方向同时接车和同方向同时发接列车的情况纳入《站细》。

(15)第280条“车站值班员应严格按《站细》规定时机开闭信号机。

(16)第364条“二十道及其以上的股道号码手信号的显示方式,各站根据需要自行规定,并纳入《站细》。

0.06TB/T《接发列车作业》规定哪些内容需纳入《站细》

TB/T《接发列车作业》(2009版)规定需纳入《站细》内容(共103处):

⑴TB/T1500.1~1500.8中“有关规定”3.3.1“接发列车时……站在《站细》规定地点”(共8处)。

⑵TB/T1500.1~1500.8中“有关规定”,“一端有两个及其以上列车运行方向,办理预告及下达接发车命令时……。

具体办法在《站细》中规定”(每标准各1处,共8处)。

⑶TB/T1500.1~1500.8中“有关规定”,控制台(按钮、手柄、握柄上)使用的行车表示牌(帽、卡)的使用(揭挂)办法“按《站细》规定执行”(每标准各1处,共8处)。

⑷TB/T1500.1~1500.8中“有关规定”,“由于设备、人员组织不同,执行“岗位作业技术要求”中的有关内容有困难时,可由铁路局(车站)补充规定”(每标准各1处,共8处)。

⑸TB/T1500.1~1500.8中接车作业一、“列车预告(闭塞)后,按《站细》规定通知有关人员”(共8处)。

⑹TB/T1500.1~1500.8接、发车作业二、“停止影响调车作业时机,按《站细》规定”(每标准各2处,共16处)。

⑺TB/T1500.1~1500.8接车作业三、6.“岗位作业技术要求”中“到《站细》规定地点接车”(共8处)。

⑻TB/T1500.1~1500.8接车作业二、3(4、5).“岗位作业技术要求”中“按《站细》规定通知有关人员”(共8处)。

⑼TB/T1500.1~1500.8发车作业“发车程序”、“说明事项”中“其他发车条件的确认,按《站细》规定”共8处。

⑽TB/T1500.1~1500.5、1500.7、1500.8“有关规定”中,“如果列车区间运行时分小于规定准备进路与开放进站信号时间之和时,办理信号时机按《站细》规定”执行(每标准各1处,共7处)。

(11)TB/T1500.1~1500.4、1500.7、1500.8、接车作业三5“说明事项”“动车组、特快旅客列车通知接车时机按《站细》规定”(共6处)

(12)TB/T1500.5接车作业四7“说明事项”中“特快旅客列车通知接车时机按《站细》规定”(共1处)。

(13)TB/T1500.5接车作业二5准备进路“说明事项”中“扳道员(长)复诵顺序按《站细》规定”(共1处)。

(14)TB/T1500.5、1500.6接车作业四8“岗位作业技术要求”中“再度检查接车线路空闲,到《站细》规定地点接车”(共2处)。

(15)TB/T1500.5、1500.6接车作业四7“说明事项”中“因地形限制或扳道员(长,兼任引导员)不能报告列车接近时,按《站细》规定”(共2处)。

(16)TB/T1500.5、1500.6“有关规定”中3.3.16“检查接车线路空闲的办法,按《站细》规定”(共2处)。

(17)TB/T1500.6接车作业“二4准备进路(14)”“说明事项”中“设进路检查人员时检查确认办法按《站细》规定”(共1处)。

(18)TB/T1500.6“有关规定”中3.3.7“使用引导信号接车时,按《站细》规定”(共1处)。

0.07《调标》《超规》规定哪些内容需纳入《站细》

GB《铁路调车作业》(以下简称《调标》,2006)要求纳入《站细》的条文和处所(共18处):

⑴《调标》7178.1中5.3.3调车机车“越区作业的联系和防护办法,应在《站细》内规定”。

⑵《调标》7178.1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