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寒假高三语文辅导讲义五 古代诗歌阅读之景物形象原卷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0848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寒假高三语文辅导讲义五 古代诗歌阅读之景物形象原卷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年寒假高三语文辅导讲义五 古代诗歌阅读之景物形象原卷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年寒假高三语文辅导讲义五 古代诗歌阅读之景物形象原卷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年寒假高三语文辅导讲义五 古代诗歌阅读之景物形象原卷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年寒假高三语文辅导讲义五 古代诗歌阅读之景物形象原卷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学年寒假高三语文辅导讲义五 古代诗歌阅读之景物形象原卷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学年寒假高三语文辅导讲义五 古代诗歌阅读之景物形象原卷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学年寒假高三语文辅导讲义五 古代诗歌阅读之景物形象原卷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学年寒假高三语文辅导讲义五 古代诗歌阅读之景物形象原卷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学年寒假高三语文辅导讲义五 古代诗歌阅读之景物形象原卷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寒假高三语文辅导讲义五 古代诗歌阅读之景物形象原卷版.docx

《学年寒假高三语文辅导讲义五 古代诗歌阅读之景物形象原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寒假高三语文辅导讲义五 古代诗歌阅读之景物形象原卷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寒假高三语文辅导讲义五 古代诗歌阅读之景物形象原卷版.docx

学年寒假高三语文辅导讲义五古代诗歌阅读之景物形象原卷版

2020—2021学年高三寒假高频考点突破讲与练(全国卷)

专题五古代诗歌阅读之景物形象(原卷版)

典例导入

(2020·全国高三零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苏轼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

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

踏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

坐客无毡醉不知。

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乡子”是词牌,与咏“梅花”的主要内容无直接关联;“和”表明这是一首唱和之作。

B.“踏散芳英落酒卮”,写梅花散落,不偏不倚,掉在客人的酒杯之中,饶有情趣。

C.“离离”写众人欢聚之后,不得不面临别离,人的心理骤然产生由喜转悲的变化。

D.“一点微酸”写梅子,“微酸”二字以青梅的味道代指实物,诉之味觉,新颖、形象。

★2.这首词全篇不见一个“梅”字,却句句紧扣词题,词人分别从哪些方面突出了“梅”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知识回顾

 

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

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

高考中对景物描写的考查一般有两种考查方式:

即意象类和意境类。

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意境是诗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种美好的艺术境界.它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意象只是构成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单位,意境是由一个个意象及其交互作用而形成的。

 

方法总结

 

1.方法 

(1)找到相关诗句,体悟意象内涵,并根据具体诗句或体现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概括意象特点。

 

(2)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意象。

 

(3)指出运用指定意象的作用和效果。

2.步骤 

第一步:

审题。

明确题目要求,一般在景物形象的内涵和感情上作要求。

 

第二步:

揭示内涵。

根据景物形象的特点,理解它的内涵。

 

第三步:

探究情感。

联系诗人的生平,依据诗句的诗意,分析景物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四步:

分条作答。

运用简明的语言,分条作答。

3.答题规范 

(1)明确指出要分析的对象,即“象”。

 

(2)揭示对象的内涵,即“意”。

 

(3)必要的情况下,分析意象的作用和表达的情感。

 

巩固练习

一.(2020·阳江市第三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龙潭夜坐

明•王守仁①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②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注]①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

②猗兰:

即《猗兰操》,琴曲名。

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

诗中描摹了龙潭夜怎样的景象?

二.(2021·宁夏育才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东风解冻诗

王禹偁

习习气初通,峨峨势自融。

渌波归旧水,寒片[注]漾和风。

暖想千溪绽,吹疑一夜空。

鹭翘休映白,鱼跃乍翻红。

缯裂方塘上,琼流巨壑中。

漪涟还浩渺,须赖济川功。

[注]寒片:

指冰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的“自”与“映阶碧草自春色”中的“自”都刻画出一种静态和静境。

B.“鹭翘”两句,描写细腻,一静一动,色彩鲜明,仿佛能听到鱼跃的声音。

C.全诗有远望之景,又有近观之景;有实写,还有虚写,意境幽美而又宏阔。

D.诗人对东风的赞美之情寓于描写之中,最后期望东风助人渡河,含意丰富。

2.全诗描写了哪三幅东风解冻图?

请分别做简要分析。

三.(2020·北京高三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行京口至竹里诗

鲍照

(1)

高柯危且竦,锋石横复仄。

复涧隐松声,重崖伏云色。

冰闭寒方壮,风动鸟倾翼。

斯志逢凋严,孤游值曛逼。

兼涂无憩鞍,半菽不遑食。

君子树令名,细人效命力。

不见长河水,清浊俱不息。

注释:

(1)鲍照(约416—466),南朝诗人。

他生活在门阀制度森严的时代,出身低微,仕途坎坷,曾在临川王刘义庆门下做幕僚。

此诗作于跟随刘义庆徙任途中。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起笔不作关于旅程的一般交代,直接描写景物,节奏紧凑,富于力度。

B.“斯志”“孤游”两句,承上启下,从描写旅途所见之景,过渡到感怀人生际遇。

C.“兼涂”“半菽”两句,写无暇休息,粗陋的饮食也来不及吃,表现旅途的艰辛。

D.诗人认为,君子树立威名后再发号施令,小人就会谨慎小心,为之拼死效力。

2.“不见长河水,清浊俱不息”两句中,作者写江河水寄寓哲思。

下列诗文中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B.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滕王阁》)

C.长河冻如石,征人夜中戍。

(曹邺《蓟北门行》)

D.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

★3.有人认为本诗“高柯……倾翼”六句描写景物“既合乎自然,又邻于理想”。

请从中任选两句,谈谈你的理解。

四.(2020·河南郑州市·高一期中)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各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暖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癸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院亩民。

(注)问津:

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写法相近,都是开头点明中心,中间进行叙事、写景,结尾呼应开头,直接表明感情态度。

B.尽管陶渊明在诗中表明自己本性热爱山水田园生活;但是他归隐也心有不甘,先师的“道”实行希望渺茫,也只好暂时做个农夫。

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所用手法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孔雀东南飞》中“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一样,都是兴中带比。

D.由“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诗句可知,陶渊明种地一向不问收成,在意的是归隐心愿的满足和农耕过程中的愉悦。

★2.这两首诗对农村生活景象的描写富有特色,请从情景结合、意象选择、手法运用和动词使用四个方面中选取三个方面简要分析这两首诗中景物描写的特点。

五.(2020·黑龙江哈尔滨市·哈尔滨三中高三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楚舞,一起作楚歌。

双执铁如意,击碎珊瑚柯。

一人夺执之,睨者一人过。

更舞又一人,相向屡傞傞②。

一人独抚掌,身挂青薜萝,夜长天籁绝,宛转愁奈何。

[注]①本诗是诗人谢翱路过姑苏时为以身殉国的爱国将领文天祥招魂而作。

②傞傞:

醉舞不停的样子。

1.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A.五绝B.五律C.五古D.诗余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铺叙详赡,层次分明,主要对仙人们起舞欢歌的场景进行了描写。

B.第四句中的“杳”字描绘出了余音飘散很远,在江河之上回响的情景。

C.诗的前四句总叙月下歌舞概况,仙人散乱的身影犹如云雾,缥缈迷蒙。

D.本诗无一字涉及为文天祥招魂之事,而是通过空灵迷离的境界来表现。

★3.“夜长天籁绝,宛转愁奈何”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请简要分析。

六.(2020·黑龙江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三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唐多令感怀

徐灿①

玉笛擫②清秋,红蕉露未收。

晚香残、莫倚危楼。

寒月多情怜远客,长伴我,滞幽州。

小苑入边愁,金戈满旧游。

问五湖、那有扁舟③?

梦里江声和泪咽,频洒向,故园流。

(注)①徐灿:

明末清初著名女词人,江南吴县人。

②擫(yè):

用手指按。

③此句中“五湖”“扁舟”系范蠡的故事:

勾践灭吴,范蠡乃辞勾践,泛舟五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以“玉笛”“红蕉”起兴,引出“莫倚高楼”之伤情语,自“寒月多情怜远客,长伴我,滞幽州”二句以下,语气即渐趋激切,直言苦衷,“小院入边愁,金戈满旧游”更是大开大阖,使小词自然流露出内心的激扬与痛楚。

B.“金戈”比喻战争,“旧游”谓往日游玩所在。

这一句把明末清初烽火连天、硝烟遍地的频仍的战事,含蓄地描画出来,从而使近于无谓闺怨,涂上了一层鲜明的时代色彩。

C.末二句以“梦里江声”作结,是回旋之处,但也直赋思乡思旧的耿耿情怀,与《踏莎行·初春》“碧云犹叠旧河山,月痕休到深深处”之隐微幽深相比,同为名句,而各尽其妙。

D.全词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情系亲人、心系国事、翘盼家园以至终日哀愁,粉泪如织的词人形象。

★2.本词上片的景物描写有怎样的作用?

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七.(2020·汕头市澄海中学高二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对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②《世说新语•黜免》载:

“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

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用“多”字写出“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和诗人沉重的心情;用“独”字写出环境的险恶,抒发了诗人的愁苦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绿”借代指酒,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火光照亮室内的情景。

诗人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描写,道出了对温暖的渴望。

D.尾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2.诗歌的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八.(2020·辽宁省建昌县高级中学高一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①宋淳化二年(991)作者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

在商州一年多的时间里,写了不少山水诗,《村行》是其中的一首。

1.下面对这首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交代了时、地、人、事,透露出作者悠然的神态、浓厚的游兴,可见作者并未被贬谪的遭遇影响,体现了他乐观豁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

B.颔联两句分别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

前句写耳闻傍晚秋声,后句写目睹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有声”与“无语”都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

C.该诗虽然诗题为《村行》,但它并非属于古体诗中的歌行体,而是近体诗中的律诗。

D.尾联用设问手法,交代了诗人忽感惆怅之因——触景而产生了思乡之情,反映出了作者的心情由悠然至怅然的变化,拓深了诗意。

★2.试找出该诗第三联选用的意象并分析本联描写景物所用的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