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5064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docx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docx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18《 盘古开天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掌握多音字“倒”。

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

想象盘古身化万物的神奇画面,并能仿说一段话。

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收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创造”5个生字。

正确认读“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3.读懂课文,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培养想象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

想象盘古身化万物的神奇画面,并能仿说一段话。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读懂课题。

 1、同学们都喜欢读故事吗?

看样子一定读过不少!

那让我来考考你们。

(出示图片)这些故事都属于神话故事。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中神话故事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9课《盘古开天地》,板书课题,师边写边提醒要注意的地方。

学生书空课题。

齐读课题。

3、同学们,读课题是有讲究的,看谁能按老师的要求把课题读好?

注意听要求,怎样读,就回答了“谁”开天地?

怎样读,能回答盘古“干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提炼中心。

  现在,请大家打开书本P71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师:

同学们读书都很认真。

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请看大屏幕——你们能不能读好这些词语。

①幻灯出示:

四肢、肌肤;滋润、辽阔;逐渐、缓缓;一丈、血液

开火车读词语。

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读准了没有?

②师:

读得很准确,请你仔细观察:

“肢”和“肌肤”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都是“月”字旁。

都跟身体有关)

师:

对,很多跟身体有关的字都有“月”字旁。

指名读“滋润”,想一想,很干燥的季节,你喝了一口水,或者很干燥的大地,下过一场雨的土地啊,你的喉咙就滋润了起来,土地也就滋润起来了,是吗?

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滋润”预备起。

师:

一丈大约有3.3米,咱们平时上课的教室大约就是一丈高。

师:

咱们一起读一读这些词语。

生齐读词语。

3、整体感知,提炼中心

①有位专家说,“会读书的人能把一篇文章读成一句话。

”现在我们就来试试,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能不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

如果你找到了这句话,就用笔把它画出来。

生默读,画出中心句。

师巡视。

师:

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老师还看到有的同学用笔画出重要的句子。

真好。

生汇报。

幻灯出示: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师:

这一句话概括了整篇文章的内容,我们叫它——(中心句)

师:

咱们来好好地读一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

②师:

这个句子太长了,谁能把它缩短一些?

就剩下“谁干了什么”就行了。

(盘古创造了宇宙。

但是有人说读书更高的本领是能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语。

请同学认真地读成刚才那一句话,想一想你能读成哪一个词语?

把这个词语圈出来。

来,谁读出了什么词语?

(创造)。

③师:

看老师写“创造”这个词语。

请大家注意观察“创”第三笔是橫折勾,第四笔是竖弯勾,部首是——(立刀旁)。

师:

知道为什么是立刀旁吗?

(创造需要刀斧来披荆斩棘,开辟道路。

师:

“造”,半包围结构,先写里边的“告”,再写走之儿。

部首是——(走之底)。

师:

这又为什么?

(创造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需要走一段艰难而又遥远的路途。

师:

谁知道什么是“创造”?

(做)(做前所未有的事)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赶快进入课文,看看盘古做了哪些前所未有的事情。

三、走进文本,对话交流,想象画面。

学习之前的样子

⑴师读一、二自然段,生想象画面。

(2)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连环画?

(3)课文哪一句具体写了宇宙最初的样子?

生:

盘古创造宇宙之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师:

什么叫混沌?

(非常乱)(看不清、分不清)

师:

遇到不懂的词语,有一个好办法,就是查字典。

我们看看字典上对“混沌”是怎么解释的?

灯出示:

混沌:

①、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前模糊一团的景象;

②、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样子。

师:

根据课文内容,我们应该选择哪个解释?

(选择解释1)

师启发指导朗读

  (4)有一天,盘古醒了,它是怎么创造宇宙的呢?

生:

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师:

你从这句体会到了什么?

师:

齐读这句话,要把盘古很使劲的样子读出来。

师:

只听──

生:

一声巨响!

师:

混沌一片的东西——

生:

渐渐分开了。

师:

轻而清的东西──

生:

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师:

重而浊的东西,

生:

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幻灯出示: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师:

这句话中,有两个QING,意思有什么不同?

(轻——是重量轻;清——是清澈,不浊的意思)

师:

仔细观察这个句子,你们发现了什么?

(轻——重;清——浊;上升——下降;天——地,4对反义词)

师:

这些反义词和近义词把天和地的不同和它们形成的过程写出来了。

我们一起来读这个句子,在读句子的时候要注意这些词语。

女同学读上半句,男同学读下半句,要读出天地慢慢形成的样子。

生分角色齐读句子。

师:

同学们,盘古一斧头就把天地劈开了,这个过程可以用一个什么成语来概括?

(开天辟地)

师:

对,这是前所未有的壮举,把这个词写在这一段的旁边。

2、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

天地分开以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1)指一生读,其他生想象画面。

(2)盘古怕天地和在一起,又干了什么?

生:

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

看老师写字。

(板书:

顶天蹬地)顶天蹬地是什么样的?

我请一位同学上台做给大家看。

师:

谁能根据他的动作,用一个成语来形容?

(顶天立地)

师:

真好,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已经印在我们心间,也把这个词积累起来,写在第三自然段旁。

生写词。

师:

(转向做动作的孩子)老师问你,你要说实话,感觉怎么样,累吗?

(生:

好累!

师:

你这样做一会就累,叫你做上一天都难,可盘古顶天蹬地多长时间?

  师:

是啊不知道过了多少年啊!

来,请接着老师的话往下读。

一百天过去了,盘古——

  生:

(接)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

一百年过去了,盘古——

  生:

(接)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

一万年,十万年,盘古——

  生:

(接)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

就这样,天地之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

盘古倒下后,他的创造之路停止了吗?

他又做了什么?

请大家默读第四自然段,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

生读第四自然段。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师:

这句话是这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2)师:

盘古的身上发生了那些变化?

同桌合作读书,一个读写盘古身体的部分,另一个写它变成了什么的部分。

学生同桌练读。

(3)师:

盘古虽然倒下了,但他并没有停止创造美丽的宇宙。

幻灯出示:

第四自然段的系列排比句

师:

(指着屏幕)看,这段话多美,它美得就像一首诗,你能像诗人一样读读它吗?

他呼出的气息,

变成了

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他发出的声音,

化作了

隆隆的雷声。

他的双眼

变成了

太阳和月亮。

他的四肢,

变成了

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

他的肌肤,

变成了

辽阔的大地。

他的血液,

变成了

奔流不息的江河。

他的汗毛,

变成了

茂盛的花草树木。

他的汗水,

变成了

滋润万物的雨露。

指几名学生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画面。

评价朗读,说自己看到的画面。

有感情地齐读。

(4)这一自然段有不少优美的短语,如“隆隆的雷声”,你能找到类似这样的短语吗?

让我们把它们记在心里吧。

幻灯出示短语。

齐读

(5)师:

同学们,你们看到的神奇画面难道仅仅只是课文里所写的吗?

仔细看,你还会看到更多更多的画面,大家想想盘古的牙齿、鼻子、耳朵、头发、眉毛、手指头、脚指头、骨骼、经脉……会变成什么?

  他的(),变成了()的()。

请同学仿照上面的句式,将“他的(),变成了()的()”补充完整, (学生自由准备,在书上写下来。

  师:

这排同学一个接一个地说!

注意你在说的时候也要让人感觉到很神奇,所以要注意说话时的语气。

(6)师:

同学们,刚才大家说的那么多画面,如果把他补到课文第四段,那么,这一段末尾的省略号,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它去掉?

为什么?

  师:

是啊,还有我们没想到的,天地间所有的一切都是盘古化成的。

4、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

是啊,盘古,他用自己的身体化成了宇宙万物,化成了所有一切的一切!

(板书:

化作万物)

四、回归课题,升华主题,抒发情感。

1、师:

所以,我们说(指着课题)——盘古开天地。

谁能说说,这里的“开”指——(创造)

2、此时,此刻你最想对盘古说什么?

幻灯出示:

______的盘古,我想对你说:

“__________________”

五、拓展阅读,推荐书目,引领课外。

 

1、师:

同学们,学到这里,我想问问大家,世上真的有盘古这个人吗?

这个故事都是真的吗?

这个故事是从哪儿来的?

(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想象出来的。

2、师:

对,盘古开天地,这是一个——神话故事。

像这样的神话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幻灯出示:

经典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女娲造人》、《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仓颉造字》、《后羿射日》、

推荐书目:

《山海经》《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师:

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回去后,把这些神话故事找来读读,好好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

 板书设计:

18  盘古开天地

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

化作万物

 

 

 

六.布置作业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

“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

”这一环节的设计,以神话故事引入全面调动了学生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按要求读课题,增强了学生对课题的理解。

 

 

 

 

 

 

 

 

 

 

 

 

 

文本生词不是很多,根据词语特点,分类指导,可以达到省时高效的教学效果。

尤其是“滋润”一词的理解性朗读,效果非常好,让学生读出了词语所包含的情感,赋予了词语生命力。

 

 

 

 

 

 

 

 

 

 

 

 

 

 《语文课程表准》中对中年级的阅读要求中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而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最后一句话概况了文章的内容,让学生学习找“中心句”来概况文章主要内容是一种好方法。

 

从读文——找中心句——缩句——找词语,这一过程对学生进行了有效地语言文字训练。

 

 

 

 本文是一篇神话,丰富的想象,神奇的画面是其最具特色的一点。

教学时以让学生边听或边读边想象画面贯穿始终,体现并突出了教学重点,同时授给学生阅读此类文章的方法。

借助字典、词典理解词语是中年级阅读能力的重要能力之一,此处设计根据语境选择解释,对学生理解词语进行了能力训练。

对盘古开天地动作的理解,教师没做丝毫讲解,完全让学生自读自悟,并让学生以读的方式体现出自己的理解,这一设计正应合了《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采用男女生分读的方式很好地表现了天地的区别,使学生更好理解这里用反义词描写的好处。

 

 

 

 

 

 

 

 

 

 

 

 

 

 

 

 

 

 

 

此处让学生进行练笔练习,既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感受盘古的献身),又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此处的说话练习,使学生提炼对盘古的认识,从而生发出钦佩之情,升华了主题,抒发了情感。

 

 

 《语文课程表准》中对中年级的阅读要求中指出“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课外总量不少于40万字。

”这里的数目推荐很好地引导学生把语文延伸到课外。

 

 

 

 

 

 

 

 

 语文书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学生习作很好的范文,尤其本文第四自然段的结构正是教学生写作方法极佳的例子。

而段末的省略号则又留下了可写的空间。

此处让学生进行练笔练习,既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感受盘古的献身),又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学反思:

《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第五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

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

 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

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时,结合本文特点和《课程标准》对三年级教学要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较为成功:

一、以边读边想象为基线。

从学习课文伊始,就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朗读一、二自然段,想象自己会看到怎样的连环画或动画片;之后自己读第三自然段想象画面;最后请几名学生党校诗人配乐读,众生再次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可以说整个课文的学习都是让学生在想象画面下完成的。

如果把前后的画面连起来不就是一部动画片吗?

这样的设计既符合本文的特点,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讲述自己头脑中的画面时也是说得非常有趣,如:

“我好像看到盘古的两只眼睛慢慢上升,慢慢变大,越来越大,越升越高,最后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这动态的画面不正是学生对静态文字的理解、感悟和创造吗?

同时也对神话充满了兴趣。

二、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

纵观这个教学过程,对课文的理解没有教师的过多讲解,几乎都是由学生自己朗读而理解感悟的。

如:

盘古醒后的动作,教师没有说抡是什么样,猛劈是什么样,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告诉大家是一种非常使劲的样子。

再如:

在理解“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中反义词的表达效果时,仅仅运用了男女分角色读的方式就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天地的明显区别就是通过这些反义词写出来的。

这样的设计完全把课堂教给了学生,让学生与文本、与中的人物直接对话,直接交流,从而变为自己情感体验,是学习方式的彻底改变。

三、以语言文字训练为基本

我们学习语文是为了什么?

不就是听、说、读、写吗?

而听说读写从何而来?

不就是字词句短篇吗?

本课的教学正是以课文为载体从字词句段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基本功。

如:

“创”的字理教学,“滋润”的理解式情感朗读,找中心句—缩句—浓缩成一个词,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句式写句子等。

四、以“授之于渔”为基调

课堂不是教师怎么教的课堂,而应该是学生怎么学的课堂。

在这一节课里,时时刻刻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如:

识字方法可以用字理识字法,理解词语可以用查字典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可以用找中心句的方法,阅读文章时可以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写作时可以仿照课文用“总—分”的结构,可以用“()的()”方式把事物写得更具体等。

总之,整堂课在有意无意间都是在给学生渗透各种学习方法。

不过纵观整堂课,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

如:

文章的情感基调没有把握好。

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感受盘古献身精神时,尽管我采用了当小诗人感情朗读、发挥想象补充省略号的内容、激情朗读最后一段等方法,设法拨动学生心中的情感,但从效果来看无奈学生只游离于文字,未能走进人物心中,与之同喜、同忧!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想把祖国的语言文字教好教透,培养出语文素养好和语文能力强的学生,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可忽视。

1

 

教师:

成家庄中心校马秀娥

2018年1月1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