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一学期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2436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一学期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一学期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一学期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一学期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一学期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一学期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一学期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一学期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一学期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一学期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一学期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一学期教案.docx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一学期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一学期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一学期教案.docx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一学期教案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2013年第一学期

 

第一课时

培训时间:

2013、3、30

培训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

培训目标:

掌握并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

培训过程:

一、揭示课题: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

二、新授:

1、规范是个人与社会关系和谐的保证。

规范的本质特征:

客观性、标准性。

2、道德规范是一种特殊的规范。

道德规范具有利他性。

道德规范主要是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依靠人们的道德自觉性来维系的,而不像法律一样需要一种特殊的外在的强制力量来维持。

3、师德规范是调节教育关系,完善教师自身的手段。

师德规范,即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由国家或教育行业行政部门颁布的,教师在从事教育专业工作进所应遵循的价值取向、基本原则和行为规则。

教育部: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一、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师德规范要真正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和人生的价值追求,教师必须努力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充分认识师德规范的价值意义。

第二,努力把师德规范变为一种内化于心灵的德性。

第三,师德规范最终要形成一种完善的精神力量。

 

第二课时

培训时间:

2013、3、30

培训内容:

爱国守法是师德的基本要求和规范

培训目标:

了解爱国的意义和表现。

培训过程:

一、揭示课题:

爱国守法是师德的基本要求和规范。

二、新授:

1、热爱祖国是教师献身教育的思想基础。

教师只有对党、对祖国、对社会广义持有深沉的爱,才能树立报国之志,培养建国之才,致力效国之行;才能把对党、对祖国、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具体体现在爱教育事业之中,才能树立为教育而献身的崇高理想,才能按师德原则和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在实践中做出成绩。

2、热爱祖国,使教师获得无穷的内驱力和创造力。

只有对祖国的爱,才能把个人的命运同国家前途和命运统一起来,才能充分认识到祖国的存在和发展是个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祖国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有着血肉一般不可分割的联系。

要充分认识到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祖国,没有社会主义,教师的个人价值就无法实现,更不可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因此,教师必须自学地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把祖国的利益、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看成高于一切,重于一切,把教育事业看成祖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甘愿为此奋斗一生。

3、教师热爱祖国要具体体现在热爱教育事业上。

人民教师强烈的爱国的之情,则表现为深深地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满腔热情地教书育人,为祖国多培养优秀人才。

衡量一位教师是否具有爱国主义的思想政治素质,关键要看他能否表现出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看他是否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地献给他所爱的工作和学生,不为名,不为利,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扑在教育工作上,把培育祖国的下一代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天职,忠于职守,埋头苦干,为国尽力,为民造福,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第三课时

培训时间:

2013、4、27

培训内容:

爱国守法是师德的基本要求和规范

培训目标:

了解守法的意义和表现。

培训过程:

一、揭示课题:

爱国守法是师德的基本要求和规范。

二、新授:

1、依法执教是师德修养的底线要求。

法律与道德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

遵纪守法是社会向人们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必须履行的义务。

教师的法纪观念不仅反映着其是个什么样的人,而且直接影响着培养的下一代会是什么样的人。

教师自觉地做到遵纪守法,可以直接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道德风貌的良性发展,这对于培养一代合格的社会主义新人,对于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至关重要的。

宪法和法律是国家、社会组织和公民一切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教育法律法规是规范教育行为的专门法律。

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应当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

2、依法执教是师德修养的现实要求。

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违法体罚给学生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甚至是无法弥补的。

它不但是学生自身的,也是关涉教师的;不但是现时的,也是未来的。

3、教师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严格遵守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一,必须做到心中有法,从教育的方法到手段都符合法律的规定。

第二,要把法定的职业规范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以法律为尺度,严格依照法律进行教师职业行为选择。

 

第四课时

培训时间:

2013、4、27

培训内容:

敬业奉献是教师必备的品质。

培训目标:

了解作为教师应如何敬业。

培训过程:

一、揭示课题:

敬业奉献是教师必备的品质。

二、新授:

1、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是师德的首要标准。

爱岗敬业中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得敷衍塞责。

爱岗敬业是教师对待本质工作的基本品质,是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职业的神圣使命,从而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并且愿意为自己从事的职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做出贡献。

爱岗敬业是从事教师职业、做好教师职业的前提与基础。

我们知道教育事业是一项需要用生命去热爱、去呵护的事业。

也是一项需要生命激情的事业,如果一位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那么他表现出来的就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并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乐于奉献,甘于清贫,耐得寂寞,不为名利所支配,远离世俗之浮躁,脚踏实地,勤奋工作。

体现了人民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

体现出一种境界和使命。

对一件事情由衷地热爱,从做好这件事情中得到无限的乐趣,这种乐趣能驱动其努力学习,把事情做好。

这是教师道德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教师必备的品质。

作为教师,是否认同与追求职业的社会价值,是否具有敬业精神,是否拥有对教育事业的深厚感情,是衡量或评价师德的重要指标或砝码。

2、学习案例,杜广云夫妇为了大山的孩子,在大山深处坚守27年,他像一支燃烧的蜡烛,照亮了大沟村的山山水水,照亮了大沟村孩子们的锦绣前程。

 

第五课时

培训时间:

2013、5、19

培训内容:

敬业奉献是教师必备的品质

培训目标:

正确认识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提高教师爱岗敬业的思想觉悟。

培训过程:

一、揭示课题:

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二、新授:

1、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是教师的一种使命和境界

教育家吕型伟说:

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

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优秀的道德传统,其中在教师道德中世人最为推崇的传统美德是在教育事业中甘为人梯、终身不渝的献身精神。

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留学返国,放弃教育部长高官不做,视三青团书记要职为粪土,终身安于“粉笔生涯”,投身教育30年,赢得桃李满天下,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怀,献身教育事业而鞠躬尽瘁。

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徐特立同志,从18岁起就从事教师职业,在他从教的70年中,先后经历了清末、民国初期、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党统治等时期,饱尝忧患,矢志不渝,从一个为生计所迫的教书匠成长为著名的教育家,从一名民主主义战士成长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在所走过的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中,他始终坚持“以教书为职业,教育为事业”,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被尊为“人民师表”。

国家和人民不仅需要大批的知识分子投身教育事业,而且更需要无数像陶行知、徐特立一样的忠于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教师,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地立足教师岗位,去传播人类的文化知识和精神文明,去塑造青少年的灵魂,去培养和造就未来的建设者。

第一、教师要正确地认识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教育劳动是有高度责任性的劳动,它要求教师一开始就必须兢兢业业地工作,不能有丝毫的满足和懈怠。

教育劳动又是很繁重和复杂的,繁重的任务不断耗费着教师大量的心血和精力。

教育劳动还是一种长期的连续性劳动,只要学生存在,教师就不可能脱离工作,也不可能放松和间断工作,否则班级质量将明显下降。

任何一位教师都难免利用休息时间辅导有困难的学生,解决问题和进行家访,也难免夜以继日地备课和批改作业。

教师的工作很难在八小时以内完成,教师在业余时间所提供的劳动几乎都是无偿的。

第二、教师要正确对待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一位教师说过:

教师要做“蜡烛”、“人梯”、“春蚕”,但不能仅仅是奉献,还要从中获得一种生命成长的体验,一种生命的意义感。

也就是说,教师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同时,也在照亮自己,发展自己。

正如叶澜教授所说:

教育在本质上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教育过程是一种师生共同地交融于一体的生命涌动的过程。

教师职业的崇高之处,也是其他任何职业无法比拟之处,就在于

三、教师在奉献中享受生命的欢乐与幸福

有学者认为,教师的职业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把教育看成是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规范、要求;二是把教育看作是出于职业责任的活动;三是把教育看做是出于职业良心的活动;四是把教育活动当作幸福体验。

显然,教师的最高境界就是把教育当作幸福的活动。

也可以这么说;作为一个教师所追求的职业目标应该是: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或者幸福地做一个教师。

2、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是教师敬业奉献的根本体现。

一位教师对其职业具有的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敬业奉献精神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教师要有“守摊”精神。

他说:

“守”是课前认真备课,寻找传授知识的最佳方案;“守”是出满勤,干满点,给学生做好表率;“守”是认真地批改作业,绝不放过学生的一点差错;“守”还要放弃自己的好恶,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守”要收敛自己的脾性,耐心和笑脸才是教师的通行证。

总之,为了这一“摊”,教师要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几十年如一日守住学生。

 

第六课时

培训时间:

2013、5、19

培训内容: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懂得如何关心爱护学生,如何与学生相处。

培训过程:

一、揭示课题: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二、新授: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

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

一位教师曾经说过:

如果没有爱,教育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曾形象地说过:

“教育上的水是什么?

就是情,就是爱。

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为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了空虚。

热爱学生,是指教师能从高度的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出发,关心爱护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教师热爱学生具有职业性、无私性、原则性和全面性的特点。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做到热爱学生呢?

1、关心爱护学生

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教师所面对的是渴望认同、渴望呵护与关爱的稚嫩的心灵,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爱抚的动作,都会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滋润,行为上的激励,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教师关心爱护学生,要做到:

第一,了解和信任学生。

第二,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第三,爱护每一名学生。

2、平等地对待和尊重、理解学生。

爱默生说过: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尊重和理解首先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没有平等也就没有尊重和理解。

在教育活动中一定要平等地对待学生:

一方面,教师要把学生当做有思想,有感情,懂得善恶的人来看待,对他们以诚相见,以朋友相知,与他们建立真正的师生感情。

另一方面,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特别是在先进考与后进生之间要一视同仁,绝不能对学习好的高看一眼,对学习差的就不理不睬,漠不关心。

平等地对待和尊重学生,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尊重学生的人格自尊心。

第二、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

第三,宽容和信任学生。

 

第七课时

培训时间:

2013、5、26

培训内容: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懂得如何关心爱护学生,让学生快乐地成长。

培训过程:

一、揭示课题: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二、新授:

1、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关心爱护学生是一项长期的、耐心细致的工作。

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思想、心理都处于尚未成熟、不稳定的阶段,这就特别需要教师具有积极、热情、勤勉的态度,坚持不懈,循循善诱,真正做到其意殷殷,其言谆谆,乐此不疲。

诲人不倦是教师热爱学生达到一定程度而升华的一种崇高境界,它是一种美好而积极的情感,能激起教师对自己劳动的兴趣和爱好,促使教师创造各种优良的,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

2、严格要求,宽严相济。

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与“严”紧密结合在一起。

要严得合理,严得适当,不迁就学生,不放任学生,也不溺爱学生。

第一,要严而有理。

第二,要严而有度。

第三,要严而有方。

第四,要严而求恒。

第五,要严中求细。

3、保护学生的安全,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保护学生的安全是教师群体所应具有的职业精神,也是检验教师的一个职业道德标准。

保护学生安全,不论是从法律角度,还是从道德规范角度,都是教师不应回避的责任。

尊重学生合法权益。

学生的权益是指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享有的各种权利。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有双重身份:

其一,他们是国家公民;其二,他们是未成年人,正在接受教育。

 

第八课时

培训时间:

2013、5、26

培训内容: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道德责任

培训目标:

使教师懂得教书育人是自己的责任。

培训过程:

一、揭示课题: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道德责任。

二、新授:

著名教育家竺可桢说过:

教者,传授知识也;育者,培养思想品德也。

教中有育,育中有教。

教书育人不仅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更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雅斯贝尔斯说:

“将教育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这种教育是没有灵魂的。

教书育人,是指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把教学和教育结合起来,尽职尽责,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这既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又是教师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

对于所有学校来说,教学都是中心工作,但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

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就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具体落实在教师职业行为上就是通过教师的劳动培养人,塑造人,改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

素质教育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也就是为了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教育。

首先,它具有主体性。

其次,它具有全体性。

最后,它具有长效性。

(1)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

(2)素质教育就是要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课内与课外相统一,以及注重培养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的现代教学观。

(3)素质教育要体现“以人为本”,体现全面育人。

2、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刻苦钻研业务,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教师钻研业务,应当从根本上找到理论基点,这就是说要求把探索、研究和掌握教育规律作为首要责任。

探索教育规律是为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从而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突破口。

创新是民族的发展的灵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