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阳山下东石马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00873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阳山下东石马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五阳山下东石马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五阳山下东石马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五阳山下东石马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五阳山下东石马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五阳山下东石马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五阳山下东石马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五阳山下东石马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五阳山下东石马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阳山下东石马文档格式.docx

《五阳山下东石马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阳山下东石马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阳山下东石马文档格式.docx

志公殿,玉皇宫,子孙殿,吕祖庙,三官殿均建于明代万历年间。

钟鼓楼,三霄祠,财神殿,龙王庙建于清朝康熙乾隆年间。

民国时期又了

雷音阁,老君庙,重修了望月亭,仙境院。

近代增建了文昌阁,观音阁,王母宫,圣母庙等等。

五阳山有众多的摩崖石刻和碑碣:

其中最早的摩崖石刻是明代万历八年【创修志公祖师神位】碑记,最引人注目的摩崖石刻是【道统三三】,【五峰向阳】和【慧洽邻里】,最令人深思的摩崖大字是【仙班列伍】。

五峰向阳,双钩正楷,光绪七年乩书,惠洽邻里是清末进士张新曾为道人张毓明书,道统三三王峥所书,仙班列伍行书草刻,吕纯阳书,东天大帝撰文,寓意深奥无穷。

其次还有乾隆38年【重修志公祠碑记】,位于悬崖西侧,字大10厘米,面积约9平方米。

王瑞书丹,莱邑举人吕思问撰文。

并有民国年间的【共沾神恩】【天台】【方丈】等大字刻石。

再次有近代摩崖石刻【巍峨五阳山】是南下老干部李玉鲁撰书,【阳舞月居】有山东政协常委陈传玉撰书,【醉酒台】是山东省书协副主席王颜山题,【观海】是淄博市高教办主任黄志兴书。

五阳山碑碣随处可见,其中明代万历年间的有8处,清朝顺治,康熙,乾隆,光绪年间有19处,民国年代有13处,近代的共有34处。

原先碑刻有百余通,现在仅存70多通。

五阳山醉酒台东面天台有一处道人墓地,俗称道士林,埋葬着历代道人。

其中羽化先师王一成墓碑犹在,时间是乾隆21年。

相传著名道人王来素,李来秋,马来昆都是王一成的徒弟。

淄博市道教协会尹清钧道长观后曾说:

这是山东省发现最早,保留最完整的道人墓地。

五阳山植被优良,覆盖面积达百分之九十,奇形怪状的柏树从石缝中自然生长,百年以上的柏树数不胜数,经考证,玉皇宫门前的凤凰柏树龄800年以上,醉酒台的古柏1300年以上。

另外,仙班列伍下方的三大夫庙,石佛崖下方的老君殿人工开凿于民国年代,这是淄博地区罕见的石窟。

东石村中的古建筑现在尚存的有观音阁,聚祥们,星石,古槐,古房子,大门等逐一介绍

观音阁 观音阁位于南阁子前,文化大革命以前,阁内供奉观音菩萨像,神像为黄杨木雕,据说是村民当时步行去杭州请的。

观音阁分两段建设,阁子南段建于明代,北段增修于抗日战争前夕,均有碑刻记载。

石碑毁于20世纪60年代前期,盖小学时曾做过门石,90年代学校房屋卖于个人改建民房,石碑已经不知下落。

观音阁桥洞南北长约10米,宽2.1米,门洞高2.5米,是村中的南北主要通道。

文化大革命以后,小学曾在阁楼内做过办公室、值班室。

学校搬迁以后,村民将观音庙修复重塑神像至今。

石马与星石 原先在村庄老南门围墙外有一处休闲之地,这里有天然生成的石马、石凳、石灶、石炕,经多年孩童玩耍,石马非常光滑。

距石马不远处,陈姓房后池塘边矗立着一块高大而略呈圆柱形的大石头,此石高3米,阔3米,重10余吨,当地人称星石,视为神,每逢初一、十五,或佳节之日时常有人在星石旁焚烧香纸,叩头祈福。

相传乾隆帝南游时,经周村、博山顺路来过此地,一则观看石马,二则来看天上落下的星石,20世纪50年代末因建学校,石马遭到破坏,90年代因盖民房星石已被摧毁,旧迹难寻。

现在仅存的是一块“星石”刻石,刻石长60厘米,宽40厘米,时间是大清同治贰年。

50年代时还镶嵌在南门上作为镇村之宝。

聚祥门 聚祥门位于村大街西首路北,建于光绪二十八年,门高2·

2  米,宽2·

2 米,门上有一长方形砖雕匾额,上书聚祥二字,撰书者为小山,有关小山的传说,有人说其为张氏家族中人,但本村张氏中查无此人,但张家有花瓶一对,由小山题款,网上查找,小山为招远人,名刘文桂,曾在博山做过官。

此门建筑以前,村内有一南北向深沟,名叫北沟,每年汛期时,五阳山南麓各山沟的山水顺沟而下,为村内交通造成很大不便,附近村民自愿捐款填平深沟,并建设此门,取名“聚祥”。

聚祥门外原有小桥一座,聚祥门建成后废弃,20世纪90年代时村中修路并安装自来水管道曾挖出桥墩痕迹。

小北山古槐 传说村中原有古槐8棵,现仅存此一株。

树龄在500年以上,在古槐树旁有关帝庙一座。

原观音观南学校里曾有一株古槐, 较此更大,树干中空,但枝叶繁茂。

4人方可合围,可惜在90年代时仍遭到砍伐。

西头街甜水井 此井深约15米,井口呈八角形,井南边原有石碑4通,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原井口为青石砌成,由于长期井绳摩擦,井沿上的沟深竟有5厘米。

井口位于村口古槐树西南约5米,自村中用上自来水后,此井废弃不用,现井口由水泥楼板覆盖。

古民居与古门楼 东石村现有古民居多处,虽有些已受到部分破坏,但其中也有部分幸存者,仍能体现出当年的辉煌。

王氏古宅与家庙 王氏为本村旺族,大多居住于村后街,相传王氏家族中有形制相同的四个大院,主人分别是玳瑁海琨兄弟四人。

王氏古宅南北长近百米,东西长80米,占地约8000多平方米,4个大院布局基本相同,北屋正房,前出厦,斗拱飞檐。

几个院落前后相连。

各院先后于20世纪80年代翻修,面貌已非当初模样。

现仅存一门,即王氏家庙大门。

在五阳山上的碑刻中,作为善人领袖的就有王海、王和、王穰、王谷、王统等,博山县志记载,咸丰年间东石村民团团长为王元良。

而王峥则是民国年间的书法大家。

五阳山、金牛山上多有其书丹作品留世。

王氏家庙建于清乾隆年间。

每逢春秋族祭,规模非常宏大。

1949年下半年,山东机器厂进驻东石村,使用王氏家庙作为厂房,清除家庙中的牌位,安装了10多台车床。

王家的其他住房也相继被占用,有的安车床,有的翻砂铸造,逐步形成了以家庙为中心的工厂区,四周有铁轨铺设的滑车路,用滑车运输炮弹,直到1952年,新厂房建成后,才搬迁到现存的厂址。

1958年大跃进时期,王氏家庙曾被用作食堂,打饭的窗口依然存在。

80年代前期为村中文艺活动场所,后期为村幼儿园,现已坍塌严重。

李东鲁故居  李东鲁故居位于村庄东西大街中段街北,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修建主人名叫李万成,是李东鲁的祖父,现由李东鲁的胞侄居住。

大门坐北面南,东西长约3·

5米,南北宽3米,高4米。

青瓦重脊,门前有五级台阶,迎面有一影壁墙,墙中心有个大福字。

二门里面有四合院一个,天井呈长方形,长12米,宽9米,面积约100平方米。

20世纪70年代村卫生室曾使用过东西两房。

现在南屋和北屋已经翻修一新,唯独大门还保留着过去的老样子。

过去,大门两侧的石条凳曾是孩子们玩耍的好地方,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再也没有过去的热闹景象了。

李宗泰大门 此门位于李东鲁大门以东,据古契文书记载,此宅建于清中期。

李宗泰字岱峰,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携子参军,1938年,八路军四支队司令员廖荣标委任李宗泰为四支队独立一团参谋长兼副团长,其委任状由其三子李新三保存。

该院落现由李宗泰的嫡孙李法堂继承所有。

陈氏老宅 该片古宅是村中最早的建筑,陈氏家族世系于此,至今还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居住。

据五阳山万历年间的碑刻记载,已有好多陈氏名讳,康熙三年与康熙九年的碑刻中,善人领袖中就有陈东明、陈三畏等,在陈氏祖茔中至今还有正德年间的墓志铭,陈东明康熙三年的墓碑至今犹存。

此古宅的主人大多在外地工作,房屋失于修缮,已面临坍塌的危险。

宋家大门 在清光绪年间,宋氏家族中曾出过一名武秀才,名叫宋金甲,此人臂力过人,使一轮青龙偃月刀,重200余斤,当年在济南府乡试中偶然失手,随用一个落地拾草用脚尖勾起大刀,博得全场轰动。

主考大人赞不绝口。

据传,若不是这个失误,就能考中武举了。

在五阳山的碑刻中多处有宋金甲的名字。

20世纪50年代时,春节扮玩时,由4个人抬着大刀以显示当年威风。

1968年大刀还在观音阁门前竖着,有的年轻人想拿却拿不起来。

现在坡里有一地名叫下马道,听说是当年宋金甲骑马练武之地。

王家古宅 在大街以南观音阁以北路西,有一个全村最好的大门,坐北向南,建修于民国十四年六月初二,主人王其箴。

大门长3·

5米,宽3米,门垛上下有石刻花纹,狮子,木刻窗花,三级台阶,两旁有上马石,影壁墙石刻福字一个,现有张、唐两家人居住。

王其箴胞兄三人,兄王其第,弟王其筍,革命烈士。

相传王氏兄弟忠厚持家,经营有方,先后做过豆腐生意,后又卖过布,再后来经人指点,开始开酒店。

一时生意兴隆,有人笑称其红火之时,从井内提出水来就是酒。

挣钱发家后,他家连盖了两座楼,当年732厂也曾做车间使用,50年代后期,此楼曾用于学校教学,楼上三年级,楼下一年级,80年代时又曾用作幼儿园教学。

另一楼在聚祥门外大街以南,解放初期曾作村公所用,60年代为大队办公室,80年代前后是村卫生室,90年代由村委卖于个人使用,现旧貌无存。

万福大门 北门位于大街西首,建于民国六年,主人李万福。

传说,他常与西河进士李宗堂来往,若按辈份,李宗堂当称李万福为祖,有一天李万福与李宗堂谈论诗文,说笑之间,李万福说李宗堂,你虽然是进士,字却写得不怎么样,李宗堂听后笑笑说,我的字写得是不怎么样,可我这“内阁中书”的戳子好啊。

说毕,两人大笑不止。

这段佳话一直流传至今。

 

东大门

走进聚祥门路东第一个破旧大门,便是百姓俗称的东大门。

看外表此门年代久远,不知建修时代。

长4米,宽3·

3米,顶部原貌早已改变,百姓传说原主人是王桓。

王桓是本村一位奇人,相传此人善奇门盾术,十里八乡皆有传闻,据说他步行泰安进香,当天达来回,而且善观天象,熟知天气变化。

七·

七事变前夕,王桓的孙子王宝常苦于作戏,资金短缺,迫卖土地家产,该院卖于王其箴。

传说王其箴在此地发家致富,连续建设两座楼房,若不事变,还要翻修此院建第三座楼房,准备每个儿子一座楼。

解放初期,王其箴儿子王泰至曾在此处开馍馍房,至今院主人乃是王其箴后裔居住,其中有他的两个曾孙,还有他的嫡孙居住,王好贤年年高88岁,他了解很多鲜为人知的大事。

关帝庙

村中大小关帝庙多处,村东关帝庙最大,相传大门五级台阶,两边有石条凳,门槛石头打制而成。

沂源,莱芜,博山远近闻名。

院中有高大的柏树,还有碑刻数通。

1948年732厂进驻本村,清除庙宇,设厂房,关帝圣君庙改为洗澡堂。

60年代村中小学曾设分校于此,70年代红炉打铁使用,80年代后,建民房相继占用,原貌无存。

1943年抓捕李奉奎就是在此地。

松树园

村东北角老围墙里面原先有一棵松树。

此树数百年之多,属马尾松,高10余米,树冠遮阴百余平方米,赶集上店的过往客商,总在此处乘凉休息,可惜1958年学校打造课桌凳而砍伐。

据说,当时杀树的是白万友,刚开始杀,红血满地,众人惊疑以为树神显灵。

有位丁姓老者见状,随说别慌,原先松树旁有一小庙,名松姑庙。

于是摆上香案,众人叩头跪拜,焚烧纸毕,再次开据,顺利完工。

东石村腊月二十五抓人事件真像

从小就听大人讲说,汉奸队那年抓人事件。

有人说抓了70多人,也有说抓了50多人,不管多少,反正那些人没回来,不是当了劳工就是填进了枯井,谁也说不清。

因为事情过去70多年了。

1941年抗日烽火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日寇占领了博山县城,惨无人道的推行侵略的罪恶行径,到处烧杀淫掠,捕杀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上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东石村党支部王泰亨,王书玉,陈东峰等同志组织广大党员,群众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斗争。

多次配合博山县独立营武工队给敌人割电线,挖公路,炸碉堡,袭击敌人矿井队。

想尽一切办法,到黑山各地煤矿偷买炸约·

雷管·

机床配件,从苏家沟购买焦炭,从各地聚集生铁,运往常庄南峪兵工厂,制造炮弹手榴弹,有力地打击敌人。

因此敌人对东石马这只抗日武装恨之入骨,千方百计想消灭这支武装。

1941年9月,敌人袭击了我博山县政府驻地杨峪村,时任博山县经建科科长李振之【又名李金声】被敌抓捕,在敌人威逼利诱下,叛变投敌,死心塌地的充当了敌人的忠实走狗。

当时王泰亨从东石村调往金山区任组织工作,,金山区委书记赵明远【又名赵的之,原名李鸿声,李奉奎的亲五叔】深知老大叛变危害性极其严重,尤其是李奉奎是东石村党支部组织委员,于是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赶快把李奉奎调出东石党支部。

找其谈话后,李假借回家拿衣服为名,偷偷跑到了博山日本宪兵队,与贼父一起,与人民为敌,变成了捕杀共产党人的罪魁祸首。

李奉奎父子俩多次带领宪兵队到东石,中石,蛟龙,沙井,盆泉,杨峪等村庄抓铺共产党,下面仅说一下东石马村五次抓人事件。

一,1941年腊月底,李奉奎首先带领日本宪兵队抓捕博山县委组织部长李东鲁家属陈东兰母女俩做人质,企图诱捕李部长。

李东鲁同志识破了敌人的阴谋鬼计,与敌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李奉奎无法,又担心自己的家庭受牵扯,把陈东兰关押200多天,被迫释放出狱,可怜刚满3岁的小女惨死狱中,1942年7月14日出狱时,陈东兰依旧身穿着破烂的棉衣。

二,1942年2月10日【41年腊月二十五】,这是东石马人民最难忘的劫日啊!

夜间零点左右,李奉奎父子带领宪兵队,汉奸队偷偷包围了东石马,实行了骇人听闻的大抓铺。

一时间,砸门生,叫骂声,哭喊声,狗叫声响成一片。

挨门搜捕,六亲不认,抓捕的人全部用绳子拴在一起,那天黎明天降小雪,跑到哪里也有脚印。

天明后抓捕的人全部押到西门外场园集合,李奉奎手拿共产党员名单,逐个点名核实,在场的人怒目以待,纷纷斥骂李振之父子,最后选中38人,分别押裝到三辆汽车,拉去了博山日本宪兵队。

听说在村北门,自卫团白世芳【地下党员】假借绳子开了扣,放走了不少人,否则全村党员损失更大【笔者的父亲就是被伪村长连踢帯骂放走的,伪村长李玉声,行二,地下党员,1986年李东鲁探亲回家,给与平凡】这38人中,经过严刑拷打,证明不是党员的,又不适合做劳工的,通过关系用钱买通,正月初八,十五两次放回了20人:

李万宝,张玉平,张玉德,白万友,陈世孝,陈志忠,王以秀,刘世修,王锡周,李允其,李振声,李存和,吕善敬,唐世泽,唐世义,李振铎,唐圣佃,李万义,唐恩志。

另外16人至今未归:

王以铸,唐升高,王以纩,王传贤,李振河,王峄,吕善孝,吕善第,宋承礼,王百忍,唐树美,陈世秋,陈长胜,王立贤,翟廷厚,王成章。

当时支部优秀交通员李宗科闻讯后,立即跑向南面送信【淄井村交通站】,在南门外被日本宪兵开枪射击,当场牺牲。

这16人中,有8户绝了后。

据笔者调查,还有王锡玖·

宋承禄2人也是那次被抓,至今无下落。

三,1942年6月,在盆泉魏家林抓捕了交通员王以道,李允梓,二人卖到关外做劳工一年后,1943年6月7日,二人分别从东北千金寨逃回家中。

四,1942年6月8日,抓去王以栓,李宗刚,王以会,唐世贵,李开三,刘金香,王兴禄七人,除李开三保释外,其余6人经过很长时间才赎回。

五,1942年古历九月二十三,由于坐探告密,李奉奎首先到小北山抓捕农救会长刘金奎扑空后,在村中藏匿,下午佯装往蛟龙炮楼走去,天黑后,立即返回村庄,将正在吃饭的支部书记王书玉,宣传委员李宗文强行抓捕。

十月初十,李奉奎得知保卫委员李万丰在石炭坞马家堰煤矿上班,专程将其逮捕。

至此东石党支部七人中有四人被捕,【王以铸腊月25被抓】,党支部一度处于瘫痪状态。

但是他们并没有吓倒,在博山县委和金山区委的领导下,重新组建了党支部,继续与日寇汉奸进行顽强斗争。

1943年春,李奉奎在博山城里新娶小老婆,回家上坟,借以光宗耀祖。

只见他头戴礼帽,眼戴墨镜,骑一辆崭新的自行车,小老婆乘坐东洋车在后,持枪伪军若干紧紧跟随,好不威风。

当时金山区委书记赵明远早得信息,大义灭亲,亲自带队,首先派三名便衣队员提前在村东关帝庙内设伏。

李奉奎刚到关帝庙门前,庙中突然窜出几名蒙面人将李一脚踢翻在地,两人扭住翅膀,一溜烟跑向南山。

后来敌人得知信息,北博山与石马汉奸队前来营救,两面夹击,枪声十分激烈,我一名队员身受重伤,李奉奎坐地死赖不走,情急之下,把他当场击毙于淄井南山坡下。

【三名便衣公安是黄廷约,焦念声,任一民】

1949年,济南解放后李东鲁夫妇逛街,在八大马路偶然与李振之相遇,按辈分李东鲁称李振之大叔,情理之中,相邀李到家中相述。

言谈中李振之要求为自己找份差事,东鲁当即答应,趁机把李振之送往汽车,拉到了省公安厅。

1950年4月,从济南将李拉回博山,在北博山召开了万人大会,公开审判大汉奸李振之。

据说,当时老百姓手拿剪子,镰刀,斧子纷纷挤上前,恨不能将其零刀处死,哭喊声震天动地。

会后在路东麦田中,执行枪决,终于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李振之,李奉奎父子俩得到了可悲的下场。

本文根据王泰亨1992年回忆录,略有修改

东石村李志三

2016·

清明

礼帽与礼貌

听三祖父讲,解放前夕石马镇桥西村信家林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

一天,信氏家族族长的孙子,一名十三·

四岁的小男孩路过信家林,忽然看到一名头戴礼帽的人,蹲在自己长辈的墓碑前,他以为此人正在上厕所,这对祖宗是极大的侮辱!

于是二话没说,上前就把那人的帽子摘在手中,当发现那人并不是上厕所,而是再看碑文时,请知有误,慌忙拿着那顶帽子跑回家中,上气不接下气的跟爷爷说;

我闯大祸了!

老人问明情由,知道那人是博山一带有名的教书先生王秀才,于是笑着对孙子说,别怕,幸亏你说出此事,否则真惹大了!

老人立即让孙子带路,到信家林看看,结果哪有踪影?

回到家中反复思考。

第二天老人把自己的方桌抬到天井中,捆上两条扁担,把礼帽放在桌子中间,由四个人抬着那顶礼帽,从桥西徒步去博山,老人领着孙子一路跟随,亲自向王老先生登门道歉。

这四人中,一个是我的三祖父王连桂,一个是上焦村的焦勤轩【焦勤轩又名焦其筒,解放初期,曾在中石小学任校长】两人都是王老先生的学生,另外两人当然是信氏子弟或者也是王老先生的学生了。

石马镇中石村80岁老人王俊行口述

李志三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